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治疗尤为重要。胺碘酮类似物、选择性心房离子通道阻滞剂、缝隙连接调节剂、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合应用给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射频消融不断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外科Cox-maze-Ⅳ消融术也在不断发展。现就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的治疗选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药物是心房颤动治疗的首选,由于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及心脏外的不良反应,故而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受限。近年一些新药的研制给心房颤动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现就心房颤动药物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药物治疗分为心率和心律控制。该项研究目标是评估1991—2007年16年间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和心率控制药物使用情况。对1400例新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分析,评估基线和随访期间心率控制药物(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IA类、IC类和Ⅲ类AADs)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治疗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心律失常治疗有了一定进展,其中药物治疗进展较慢,但介入治疗发展极快。本文拟就药物治疗、经导管电消融、心脏起搏器、埋藏式转复除颤器(ICD)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等5个方面的进展介绍如下。1药物治疗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CAST研究公布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大减,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虽然兼有抗心肌缺血及治疗心力衰竭等多种作用,但对室性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不佳,所以临床应用有限,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则备受推崇,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与心房颤动(房颤)的首选药物。但由于长期用药不良反应较大限制其广泛…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目前一致认为心房颤动是发病率、病死率都很高的疾病之一。心房颤动的上游治疗受到重视,上游治疗通常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他汀类和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这些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心房颤动的一、二级预防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昃峰  张海澄 《心电学杂志》2010,29(6):514-516
伊布利特(Ibutilide)是一种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作用机制与其它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同,它不仅是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同系物,又是一种甲基磺胺类化合物。伊布利特对新发的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治疗价值确切。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伊布利特能有效地转复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7.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药物或经导管消融治疗的效果目前尚不理想。在部分典型房扑合并房颤或部分持续性房颤的患者中,服用Ⅰc类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过程中,房颤可以转变为典型房扑,本组前瞻性地观察消融典型房扑并继续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房颤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由于心外不良反应和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而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受到限制,由于目前对心房电生理和结构改变的进一步认识以及不断研发新药,新的药物如胺碘酮衍生物、选择性心房离子通道阻滞剂及缝隙连接调节剂得以问世,现就心房颤动药物治疗进展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转复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及外科治疗.目前使房颤复律特别是快速复律的药物尚较少,所以开发抗心律失常药,继续寻找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当前心血管药物研究者和心血管医生的重要任务.依布利特能有效、快速、安全转复近期发作的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1],是一种快速转复房颤的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2].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具有高发病率及病死率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而目前还没有安全有效的心房颤动治疗方法能完全解决这一医学难题。新近提出的心房选择性药物策略可能是心房颤动治疗新的选择。这些心房选择性药物靶点涉及多种离子通道,包括钠通道、钾通道、阳离子通道等等。这些药物作用于心房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但极少影响心室肌,从而避免产生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现就目前已较多研究的几个心房颤动相关离子通道治疗靶点入手,详细介绍在使用或研发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机制的不断认识,除了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外,新的药物治疗干预措施逐渐受到关注.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本文对国内研究数据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2.
治疗急性心房颤动(房颤)可采取心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策略,对于慢性房颤,指南推荐控制心室率,对心室率控制不佳的患者可以使用胺碘酮治疗。胺碘酮尽管有一些心脏以外的不良反应,但是在房颤的节律控制和维持窦性心律方面均有重要应用。临床研究显示,胺碘酮比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更常用。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尽管近年来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治疗房颤的常用手段,而对于房颤的预防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由于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存在副作用,且房颤复发率高,目前亟待探索预防和治疗房颤的新方法和措施。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和氧化应激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房颤与炎症的因果关系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其他心律失常总和的2倍,其发生率及流行范围逐年增加.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还可以增加致残率.近年来有大量报导证明,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房颤动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现将近年来有关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作用机制及临床试验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是常见且难治疗和难控制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电复律以及射频消融等.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增加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不利于急性房颤的转复以及长期预防,新的治疗房颤药物如维那卡兰、决奈达隆、雷诺嗪等在作用机制、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有着各自的特殊性及优越性,不仅能有效转复...  相似文献   

16.
蒋晨阳 《心电学杂志》2011,30(4):339-339
普鲁帕酮是一种Ⅰc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由于有效、价廉、副作用少,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尤其是心房颤动的治疗.高剂量普鲁帕酮顿服能使新近发作的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曾被推荐为这类患者的常备药物.具体用法是:发作时吞服450~600m.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易发各类心律失常,其中,以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和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为最常见。对于心衰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而言,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是既有效、又安全的药物选择,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不宜使用。其他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对心衰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2年来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了明显进步。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ICD)的室性心律失常病人 ,Ⅲ类药的采用日增 ,以期减少ICD放电次数。最近研究反映Sotalol有减少ICD病人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效。目前正在研究静脉注射胺碘酮用于急性处理不稳定性室性心律失常 ,并研究用于医院外心脏骤停病人的治疗。Ⅲ类药用于心房颤动、扑动的预防日多。研究资料反映它们在减少心脏手术后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将来的研究将这些药物用于手术后病人与纯的抗 肾上腺能药物比较。Ibutilide除了终止心…  相似文献   

19.
抗心律失常治疗目前的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心律失常治疗是心血管治疗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由于下列事实使我们在抗心律失常治疗的观念上发生了一些重大的改革 :( 1 )一些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断问世 ,特别是第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2 )一些使用时间较长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某些缺点得到了进一步暴露。( 3)目前评价一个抗心律失常药物 ,不仅要看其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 ,更重要的是看其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和总死亡率的影响。 ( 4 )近年来由于射频消融治疗、埋藏式抗心动过速起搏和除颤器等的发展 ,技术改进和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使我们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上有了更多的…  相似文献   

20.
索他洛尔是一个兼有Ⅱ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由于其长期用药的安全性良好,可一线用于预防心房颤动(左心室功能正常且无结构性心脏病,或伴有冠心病、瓣膜心脏病和左心室肥厚的心房颤动患者)复发;对于室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也有较好疗效,也可用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术后的长期辅助治疗。索他洛尔口服剂量由40~80 mg bid起始,逐步加量至160 mg bid;在用药最初3 d,监测QT间期。索他洛尔是一种较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值得中国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