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背景:超声内镜引导的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EUS-FNAB)是一种安全有效地用于胰腺癌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方法,在西方国家已广泛应用,但在日本仍得不到关注。为了评估EU S-FN AB在日本的临床应用状况,作者回顾性地分析了EU S-FN A B用于诊断胰腺癌的性能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52例有局灶性胰腺病变并在作者所在医院接受EUS-FNA B检查的患者(男性37例,女性15例;平均62.5岁,极差33~85岁)。确诊依据为手术切除标本的组织学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最终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为32例,良性肿瘤患者20例。在52例患者中对50例患者(96.2%)成…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伴有慢性胰腺炎(CP)的条件下诊断胰腺的局灶性肿块是临床上一大难点。本研究目的是在患CP和未患CP情况下,比较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US-FNA)评估胰腺肿块的诊断率和准确性,同时确定对胰腺肿块行EU S-FNA前CP的预测因素。方法:本项前瞻性研究分析的数据源于所有在一个三级转诊中心接受过EU S-FN A的实质性胰腺肿块患者,共有282例患者在3年多内经历了300次胰腺肿块的EUS-FNA。EUS-FNA的诊断率和准确率在患CP和未患CP患者之间进行对比。通过至少4个超声诊断标准确诊是否患有CP。结果:最后诊断出210例患者(70%)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探头内镜超声在胃窦小隆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窦小隆起病变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且术前均分别实施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A组)及内镜下活检(B组)。以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显示,本组50例患者中,14例为胃间质瘤,10例为胃脂肪瘤,10例为胃癌,7例为胃异位胰腺,5例为胃腺瘤,3例为胃平滑肌瘤,1例为胃囊肿。A组诊断符合率为84. 0%,明显高于B组的42.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胃窦小隆起病变诊断中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背景: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1位内镜操作者单独实行胰腺实质性病变EU S-FN A次数、诊断的精确性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前瞻性研究1位内镜操作者3年间的300例连续EUS-FNA,评估穿刺次数,诊断的精确性和并发症发生率。将300例操作分为3组,每组100例。这位内镜操作者经过三级培训,其培训阶段观摩了45例胰腺实质性病变EU S-FNA。结果:300例胰腺实质性病变EU S-FNA患者(中位年龄63岁,64%为男性),3组在年龄、性别、种族、病变的位置和大小上无统计学差异。3组EU S-FNA诊断的精确率相似(92%、92%、95%)。3年的研究期间穿刺次数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背景:前肠“复制”囊肿的诊断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前肠“复制”囊肿的明确诊断可使那些无症状的病例避免大的开胸手术。本研究目的是评估超声内镜(EU S)和EUS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EU S-FNA)对诊断前肠“复制”囊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过去4年在2所EU S转诊中心,有4771例患者以不同适应证接受了EUS检查,其中30例被确诊为纵隔囊肿。22例患者进行了EU S-FN A。确诊的依据是细胞学、外科病理学和(或)临床随访。用22号针头进行FN A,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结果:超声下囊肿内容物表现为从完全无回声(23例)到低回声(7例)不等…  相似文献   

6.
引言:现已证实超声内镜(EU S)在胰腺导管腺癌(PD A)的诊断和分期方面具有准确性。而放化疗(CR T)所引起的肿瘤变化则会限制EUS的准确性。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比临床表现和病理结果,分析新调整的CRT后EU S的有效性。患者与方法:自1996年11月至2003年10月,取组织学证实及EU S分期后的45例PDA患者行新调整的CRT和根治性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均运用EU S与CT重新分期。其中15例患者已有远处转移。最终30例患者进行手术,其中24例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为末端胰切除术。结果:在CR T后,EUS正确评估了12例患者(40%)的肿瘤分期。最常…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联合应用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抽吸活检(EU S-FN A)和流式细胞分析术(FC)诊断淋巴瘤资料有限。本研究目的是评估EUS-FNA联合FC诊断原发性或复发性淋巴瘤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对过去3年来收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过去3年中,29例有淋巴瘤可疑病灶(n=31)的患者接受了EU S-FN A和FC检查。结果:29例患者中,10例被确诊为淋巴瘤,17例为非淋巴瘤性病灶,2例患者因为缺乏FC资料而无法确诊。淋巴瘤病例中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6,其中3例复发病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样(M A LT)淋巴瘤(n=2)、非胃肠性纵隔淋巴结病(n=1)和尚未确…  相似文献   

8.
背景:为了阐明恶性肿瘤的特点并建立有效的治疗方案,作者通过对胰腺导管乳头状黏液瘤(IPM N)患者进行随访来研究其进展方式。方法:对纳入的51例IPM N患者(分支导管型47例,主导管型4例)行超声内镜(EU S)检查来进行随访研究(随访时间为41.0±32.3个月,随访期间平均进行EU S检查4.4次)。按时间顺序对EU S结果和切除活检标本的组织学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在分支导管型IPM N患者中,仅2%患者发现分支导管增粗。在主导管型IPM N患者中,75%患者发现主胰腺导管(M PD)增大。在14例有乳突状突起的患者中,突起的增大和侧向伸展分别占71%和43%…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超声内镜(EUS)引导下对胰腺囊性病变行细针穿刺活检(FNA)较少发生并发症。尽管一些研究已经评估了EUS引导的FN A所引发的感染性并发症,但是囊内出血的发生率和临床意义尚未确定。本研究评估了在EU S引导下对胰腺囊性病变进行FNA过程中,急性囊内出血的发生率。描述了EU S表现的特征。方法:2000年7月至2003年6月,对50例患者的胰腺囊性病变进行EU S引导下的FN A。对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以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结果:EU S引导的FN A过程中,3例患者发生了穿刺活检部位急性囊内出血(6%,95%CI1.3%~16.6%)。超声内镜下,在穿刺位点…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研究目的:目前有关胆囊肿瘤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针吸活检(EU S-FN A)的报道很少。本研究目的是评估胆囊肿瘤患者实施EU S-FN A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患者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2004年间接受胆囊肿瘤EUS-FNA的6例患者。分析超声内镜(EUS)检查报告、EUS图像、细胞学结果和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仅有1例在EUS检查前,腹部CT发现明确的胆囊肿瘤。所有患者以前腹部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胆囊肿瘤。结果:所有患者的EUS检查均发现来自胆囊壁或胆囊腔的低回声团块,其中5例患者胆囊肿块的EU S-FN A结果显示为腺癌,1例为良性病变。在…  相似文献   

11.
背景和目的:毕II式胃切除术常被认为是胰腺头部超声内镜检查(EU S)的禁忌症。本研究回顾了这类患者行胰腺EUS的经验。患者和方法:11例已行毕II式胃切除术后接受尝试性胰腺EUS的患者被纳入研究。结果:其中10例患者的胰头检查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所有患者的胰头下部、壶腹部及壶腹周围胆管均可以观察到;使用辐射状超声内镜检查时,50%的患者的胰头上部和肝门可以观察到,而使用线形阵列超声内镜检查时,100%的患者都可以观察到。使用辐射状超声内镜检查时,25%的患者的胰颈可以充分显像,而使用线形阵列超声内镜检查时为60%。1例已知胰颈包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进行胰腺穿刺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60例超声内镜引导下行胰腺穿刺检查的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进行超声内镜下胰腺穿刺检查的患者,检查后的确诊42例,确诊率为70%。检查过程均顺利,除7例患者检查时有咽部不适外,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提高护理水平,既能帮助患者顺利进行胰腺穿刺检查,还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背景:超声内镜(EU S)评估成人胰胆管(PB)疾病的作用已经确定,但尚不明确其对患儿PB疾病的功效。本前瞻性研究旨在评价EU S评估患儿PB疾病的实用性、安全性及影响。方法:所有计划接受ER CP进行疑似PB疾病的患儿(<18岁)在进行该操作之前接受EUS检查。主要测量结果用来评估EUS在PB疾病患儿确诊时的影响。如有新的诊断建立或如果检查结果改变了随后的治疗方案,那么则认为EU S有明显的影响。结果:14例患儿(平均年龄13岁,极差5~17岁)在为期3年的研究期间共接受了15次超声内镜检查。主要适应证为:急性或复发性胰腺炎(6例),疑似的胆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靛胭脂-醋酸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内镜下胃黏膜表现异常的118例患者行内镜检查,随机分为白光内镜组57例和染色内镜组61例,于病变处取活检并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染色内镜组患者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24.59%(15例)及肠上皮化生检出率36.07%(22例)高于白光内镜组患者的10.53%(6例)及17.54%(1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内镜组胃黏膜不着色患者中其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的灵敏度为84.62%,胃黏膜着色不良患者中其低别内瘤变、肠上皮化生的诊断灵敏度为91.18%;不同的胃黏膜着色结果提示不同的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靛胭脂-醋酸染色可明显提高胃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特点,为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4年南京医科大学上海一院经介入或手术治疗并最终经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纳入82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其中假性囊肿26例,先天性囊肿2例,潴留囊肿4例,浆液性囊性肿瘤14例,黏液性囊性肿瘤1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7例,神经内分泌肿瘤囊性变1例。超声、CT、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超声内镜(EUS)对囊性病变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6.6%、30.4%、37.8%、20%、40%及77.8%。16例胰腺假性囊肿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壁内引流术,余66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胰腺囊性病变多无特征性临床表现,CT、MRI和EUS为囊性病变诊断的重要方法,对除假性囊肿外的其他病理类型,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总结近3年来经病理确诊并同时行超声内镜检查的12例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胃异位胰腺的超声内镜图像特征.结果 12例病理确诊的异位胰腺患者中,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75%(9/12).超声内镜下胃异位胰腺均表现为隆起性病变,可发生于胃壁任何一层或多层,以黏膜下层为多见,呈低、中或混合回声,其中不超过黏膜下层的10例均行内镜下切除,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超声内镜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并可根据超声内镜所显示的病变深度决定下一步治疗,且内镜下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及术前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的意义。方法对普通内镜检查发现的135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患者(食管68例,胃55例,十二指肠12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以评估其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内镜治疗方案再择期行内镜下治疗。现对内镜下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的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经超声内镜检查后认为可行内镜下治疗的97例病变经病理检查均获得完整切除,其中食管平滑肌瘤48例,食管脂肪瘤2例,胃平滑肌瘤21例,胃间质瘤9例,胃类癌2例,胃异位胰腺10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1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3例,十二指肠脂肪瘤1例。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5%。切除病变最大直径3.5cm(平均1.3cm)。6例病变术中出血较多,予内镜下处理后均成功止血;术中、术后未见穿孔发生。所有切除病变基底和切缘未见肿物残留。病例随访6~24月(平均12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是安全而有效的,且术中熟练、灵敏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的关键,且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对于内镜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认识脂肪瘤的内镜、超声内镜特点分析和超声内镜诊断脂肪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内镜、超声内镜拟诊29例脂肪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均行内镜下尼龙绳套扎、圈套电切或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ESD术),术后经病理确诊的脂肪瘤28例、胃异位胰腺1例,超声内镜诊断脂肪瘤的符合率96.5%。28例脂肪瘤患者经随访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内镜对脂肪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有可能与其它超声内镜下表现相似的病变相混淆,临床上应注意鉴别,内镜下切除可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评价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弹性成像对胃黏膜下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6例患者,通过超声内镜诊断胃黏膜下肿瘤,同时进行定性和半定量的超声内镜弹性成像,所有患者经过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EUS-FNA)或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得出明确的病理。通过比较弹性评分和病理学,探讨EUS-弹性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胃黏膜下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结果:86例患者经病理诊断最终确诊为异位胰腺12例,平滑肌瘤14例,脂肪瘤7例,神经鞘瘤6例,胃间质瘤47例(其中包括14例低危组,21例中危组和12例高危组)。弹性评分诊断敏感性为91.30%,特异性为72.50%,总准确性达82.56%。良、恶性肿瘤的弹性应变率(strain ratio,SR)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病变区域A的应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US-弹性成像技术对于胃黏膜下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较高,可作为早期鉴别胃黏膜下肿瘤良恶性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2015年两年间本院经内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203例,所有患者后均经超声内镜检查,选择其中经手术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56例纳入分析,并与手术病理、胃镜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超声内镜的诊断价值.结果 56例患者超声检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共46例,其中平滑肌瘤16例、脂肪瘤13例、异位胰腺8例、间质瘤2例、静脉瘤7例;超声内镜诊断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46例,诊断准确率为82.1%(46/56);胃镜诊断准确率为46.4%(26/56).超声内镜明显优于胃镜,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4.139,P<0.05).结论 超声内镜是诊断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有效方法,超声内镜的定位诊断价值高,可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