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莱霉素性羊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I):CT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CT与组织病理学对照建立一种肺纤维化的动物模型。资料与方法:6只山羊用球囊导管在X线引导下向左肺下叶支气管内滴入博莱霉素(按1.5-3.5U/kg体重),分成3种不同浓度组;另取2只山羊在左肺下叶支气管滴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以一定的时间间隔(3天-4周)分别作CT检查,取出病变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CT图像与病理组织学均发现博莱霉素诱导的羊肺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结论:博莱霉素性羊肺纤维化疾病模型适于CT与病理组织学评价;CT检查对羊肺纤维化疾病模型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CT(HRCT)对盐酸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探讨能应用于放射影像学研究的肺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其中50只经气管滴注盐酸博莱霉素,10只经气管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8天后平行观察大鼠HRCT征象,行HRCT-病理对照研究。结果 经气管一次性滴注盐酸博莱霉素的大鼠均出现了纤维化病变,HRCT可见肺实变、结节影、血管支气管束异常、胸膜增厚、交界面不规则、磨玻璃样密度影等,部分可见蜂窝肺,病理切片对照显示肺组织纤维性增生。结论 HRCT方法适于诊断活体动物肺纤维化,该方法方便、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和丹参对肺纤维化治疗的高分辨CT(HRCT)表现和病理变化。资料与方法 将18只博莱霉素性羊肺纤维化模型分为氢化可的松组、丹参组、未治疗对照组,每组6只羊;另取6只羊作为健康对照组。博莱霉素复制模型后2~28d给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每周1次,共4次)行HRCT检查,并取肺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氢化可的松组和丹参组的HRCT和病理均显示肺纤维化程度较轻;以丹参组纤维化减轻程度明显。结论 糖皮质激素和丹参能抑制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的形成,HRCT检查可对肺纤维化的治疗效果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药物诱导后通过多层螺旋CT(MSCT)与组织病理学对照建立一种肺损伤及纤维化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支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5mg/kg)诱导建立大鼠肺损伤模型,在肺损伤及纤维化的不同时期行多层螺旋CT检查,同时观察肺损伤不同时期的病理特点。结果:CT图像与病理组织学均发现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早期急性肺损伤及晚期肺纤维化过程。结论:博莱霉素性大鼠肺损伤及纤维化模型适于CT及病理组织学评价,CT对大鼠肺损伤及纤维化模型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成博莱霉素模型组(BLM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NS组)和布地奈德干预组(Bud组)各15只,BLM组和Bud组气管内灌注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NS组在相同条件下灌注生理盐水。气管内灌注药物后,第0~6天Bud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其余组在相同条件下给予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各组分别于第7、142、8天随机处死5只,收集肺组织作切片、行HE及Masson染色,判断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MP-2和TIMP-2在肺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S组相比,Bud组第7、14、28天肺组织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P〈0.5);与BLM组相比,Bud组第7、14天肺组织的肺泡炎程度明显减轻(P〈0.05),第7、14、28天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5);与NS组相比,BLM组第7、14、28天MMP-2和TIMP-2表达明显增加(P〈0.5);与BLM组相比,Bud组第7、142、8天MMP-2和TIMP-2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减轻BLM致肺纤维化大鼠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其干预机制可能为降低肺组织内MMP-2及TIMP-2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MMP-2/TIMP2的比值。  相似文献   

6.
三七总皂苷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三七总皂苷组、地塞米松组。采用博莱霉素制备肺纤维化大鼠模型,24h后给予干预药物,分别于7、14、21、28天处死动物后观察其病理变化、肺系数、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苷组与地塞米松组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明显减轻,羟脯氨酸含量、肺组织TGF-β1表达降低(P〈0.01或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能明显抑制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肺纤维化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MG)、对照组(CG)、三七总皂苷组(PG)、地塞米松组(DG)。采用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制备肺纤维化大鼠模型,24h后PG组腹腔内给予三七总皂苷干预,各组分别于7、14、21、28d处死动物后,观察其病理变化、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CT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显示典型的肺纤维化过程,羟脯氨酸CTGF含量于第28d达到高峰;而CTGF蛋白表达于第7d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呈持续表达状态。与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苷组、地塞米松组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明显减轻,肺组织羟脯氨酸和CTGF蛋白表达趋势与模型组相似,但均高于对照组而低于模型组(P〈0.01~0.05)。结论:三七总皂苷能明显抑制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过程及肺组织CT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对肺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生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对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抗生素对树突状细胞(DCs)和B淋巴细胞成熟及抗生素刺激后的DCs与小鼠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对T细胞极化的影响。在体内实验中,采用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模型,检测制霉菌素对肺纤维化的调节作用。结果制霉菌素等多种抗生素均能不同程度促进DCs和B细胞成熟,并通过对DCs的作用,促进T细胞向Th2型免疫极化。而且,制霉菌素加剧博莱霉素所致小鼠肺纤维化。结论制霉菌素等多种抗生素诱导抑制性免疫反应,其中制霉菌素加剧博莱霉素所致小鼠肺纤维化,促进博莱霉素所致肺部抑制性免疫微环境形成。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34岁.体检发现左肺门肿块10天入院,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示左肺门增大,见一类圆形肿块影,外缘光滑,内缘与肺门无分界,密度均匀,直径约6 cm.CT平扫示左肺门软组织肿块呈"葫芦"样,密度均匀,无明显分叶及毛刺征象,与纵隔和肺实质分界清晰,左肺上叶支气管受压变窄,远端部分被包绕,肿块CT值38~41 HU,大小约6.1 cm×5.2 cm×5.0 cm.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动脉期CT值97~111 HU,密度低于周围强化的血管;静脉期CT值102~110 HU,与血管密度一致.CT诊断:左肺门偏良性占位,Castleman病可能性大.纤维支气管镜显示左肺上叶支气管外压性狭窄,病检未见异形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闭胸式球囊栓塞法制备犬肺缺血再灌注模型的CT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 选用健康杂种犬11只,球囊栓塞犬左下叶肺动脉2h,然后撤出球囊,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栓塞前、栓塞2h、再灌注1h、2h、3h、4h分别行CT平扫,同时测量肺动脉主干的压力,抽取静脉血及动脉血做血常规及血气分析,再灌注4h行CT扫描后处死犬得到肺病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其动态影像学表现、肺动脉压、血气结果及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 10只犬模型制作成功,8只犬数据完整纳入最终分析.栓塞前8只犬双肺未见明显异常.栓塞2h,8只犬均表现为左肺透亮度增加,右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毛玻璃征”.再灌注过程中,8只犬双肺均出现不同程度“毛玻璃征”,持续4h后仍未恢复正常;非栓塞侧肺组织改变无规律的变化趋势;而栓塞侧肺组织再灌注3~4h时病变程度最重(n=7).综合评价6个时间点,4只犬左肺病变略重于右肺,4只犬右肺病变略重于左肺.病理学检查见双肺均出现肺毛细血管充血,肺泡间隔增宽,其中4只犬左肺病理改变重于右肺,4只犬左肺病理改变比右肺轻;与上述影像学表现吻合.犬栓塞后至再灌注后4h持续存在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但整体上栓塞前后至再灌注后4h肺动脉压、血气分析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分析显示再灌注过程中3h时机体病理生理学改变最重.结论 闭胸式球囊栓塞法制备的犬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在CT像上主要表现为双肺轻重不一的“毛玻璃”样改变,持续至再灌注4h后仍未恢复正常,可能与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等病理生理学改变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64岁。因体检行CT检查发现纵隔肿块被收入我院,既往无重大疾病史及家族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胸部CT显示位于左前纵隔不规则肿块,最大截面积约8cm×6cm,内可见多发钙化影,外缘分叶突入肺组织内缘紧贴纵隔,左肺主支气管受压变窄,左肺门区见多发淋巴结影,增强后实性部分呈轻度强化(图1a~1c)。为明确诊断,临床采取纵隔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大量嗜酸性物质沉积,周围见大量多核巨细胞(图2)。刚果红染色阳性,偏振显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评价肺门方面,CT 不如55°斜位断层等常规方法应用广泛,这主要由于对肺门横断面解剖还欠深入了解。为此,有作者通过分析CT 扫描结果(包括动态CT 扫描),或再与经灌注的尸体标本对照来研究正常肺门和异常肺门的CT 表现,旨在提高CT 检查肺门的价值。现择其要点综述如下。一、正常肺门的CT 表现(一)一般特点:1.叶、段支气管变异少,大多数在CT 图象上易辨认,可作为解释肺门CT 表现的基础。如两上叶支气管及其所属前段支气管、右上叶后段支气管,中叶支气管、两下叶背段支气管等水平走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检查肺段及亚段支气管的价值。方法将100例肺部正常者分成两组,其中60例做低剂量(20mA)扫描,40例做常规剂量(150mA)扫描,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双肺各叶支气管显示率均为100%(P>0.05);多数段支气管显示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右肺中叶外段及左肺上叶尖后段两组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两组右肺上叶后段、下叶背段、左肺上叶前段及舌叶上段的亚段支气管显示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适合于检出肺叶及大多数肺段支气管的病灶,但亚段支气管的检查以作常规剂量CT为宜。  相似文献   

14.
作者回顾了20例已确诊为肺结节病经连续治疗的两组CT片,男12例,女8例,年龄17~56岁。当出现症状并在临床上有活动性病变时作第一次CT扫描,第二次CT扫描至少在激素治疗3个月后有明显恢复时检查。所有病人均有组织学诊断,第一次检查都有肺浸润X线表现。结节病2型13例(淋巴结增大伴肺浸润),3型4例(肺浸润无淋巴结增大),4型3例(因肺纤维化所致肺容量减少、蜂窝状表现以及肺门和支气管血管束扭转)。CT异常征象有结节影、线状影、肺泡或假性肺泡实变、病变界面不规则、支气管血管周围增厚、毛玻璃密度区、胸膜或胸膜下增厚、肺扭转、蜂窝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X线胸片和CT表现.术前14例行胸部CT检查,其中10例行CT增强扣描,9例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结果 15例中周围型肿瘤14例,中央型1例;肿瘤直径2.5~9.5 cm,病变位于右肺上叶5例、中叶3例、下叶4例、左肺上叶3例.X线胸片和CT均表现为肺内实质性肿块,3例肿瘤内可见偏心性不规则空洞,肿块边界光整6例、模糊2例、分叶4例、毛刺3例,另1例因中央型肿块伴阻塞性肺炎致边界不清.10例CT增强扫描患者均显示肿块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肿块中央强化不明显或呈不均匀强化.7例侵及胸膜或胸壁组织,4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有远处转移.手术病理诊断为多形性癌8例,梭形细胞癌2例,巨细胞癌3例,肺母细胞瘤2例.结论 肺肉瘤样癌的X线胸片和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各亚型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成人型肺母细胞瘤临床及平片、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肺母细胞瘤的平片与CT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针吸活检证实的肺母细胞瘤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9~70岁,平均46例,均行平片和CT检查,对比其平片与CT表现。结果 肿瘤发生于段以上支气管腔内(中央型)1例,位于周边肺胸膜下(周围型)6例;7例中右肺6例(上叶5例,下叶1例),左肺上叶1例。肿瘤体积多较大,瘤体中心易发生液化坏死。结论 CT在成人型肺母细胞瘤诊断上能显示平片上看不到的病变,因而它明显优于平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X线胸片和CT表现.术前14例行胸部CT检查,其中10例行CT增强扣描,9例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结果 15例中周围型肿瘤14例,中央型1例;肿瘤直径2.5~9.5 cm,病变位于右肺上叶5例、中叶3例、下叶4例、左肺上叶3例.X线胸片和CT均表现为肺内实质性肿块,3例肿瘤内可见偏心性不规则空洞,肿块边界光整6例、模糊2例、分叶4例、毛刺3例,另1例因中央型肿块伴阻塞性肺炎致边界不清.10例CT增强扫描患者均显示肿块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肿块中央强化不明显或呈不均匀强化.7例侵及胸膜或胸壁组织,4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有远处转移.手术病理诊断为多形性癌8例,梭形细胞癌2例,巨细胞癌3例,肺母细胞瘤2例.结论 肺肉瘤样癌的X线胸片和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各亚型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CT引导下经皮切割肺活检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皮切割肺活检术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动弹簧式活检枪(14及16G)对29例弥漫性肺疾病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切割肺活检,所获组织送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并对取材成功率、诊断阳性率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29例患者均获得足够行病理检查的肺组织标本,取材成功率达到100%。有25例获得确诊,诊断阳性率达82.8%。并发症主要为气胸以及肺出血,大多数不严重,且经相应治疗后均在1周内消失。结论对于弥漫性肺疾病,CT引导下经皮切割肺活检术无论在手术操作、取材成功率以及诊断阳性率均优于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与开胸肺活检(OLB)和电视引导下胸腔镜肺活检(VATS)相比,并发症少且轻微,患者接受度高。该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15例中,含气6例,含液3例,含气液6例;8例单发,右肺5例,左肺3例,7例多发,右肺3例,左肺3例,1例累及双肺多叶;4例行增强扫描,3例未见强化,1例囊壁强化,囊内无强化。6例呈蜂窝型,3例呈肿块样,6例呈空腔型;2例囊壁钙化,1例周围斑片状实变影,1例囊肿外围肺野透亮度增高。病理检查:15例支气管肺囊肿镜下见囊壁内外层由柱状或假复层纤毛上皮、弹力纤维、平滑肌纤维、黏液腺、软骨组织及结缔组织组成。结论:支气管肺囊肿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6岁。无诱因晨起咯血1月,为鲜红色,有时带有血块,无发热、胸痛。胸片:左肺下叶基底段占位病变伴下叶萎陷。支气管镜:右肺下叶外基底段可见新生物,阻塞管腔。活检:凝固性坏死组织。血气分析:轻度低氧血症。AFP:99.04 ng/ml,HCG:6.67 mIU/ml。胸部CT平扫:左肺下叶后基底段6 cm×5 cm×5 cm软组织密度包块,考虑周围型肺癌(图1,2)。手术所见:左肺下叶支气管周围可触及一肿块,不规则,约10 cm×8 cm×8 cm大小,质中等,表面可见胸膜皱缩。左肺下叶支气管旁可见肿大淋巴结3枚,直径0.5~1 cm左右,与下叶基底段动脉粘连紧密。病理诊断: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