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心理虐待与忽视经历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以探寻适宜的父母养育行为。方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调查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随机抽取的心理虐待与忽视阳性组132名与阴性组312名儿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组心理虐待与忽视和儿童自我意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0.413〈r〈-0.0099),且阴性组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的得分均高于阳性组(-6.294〈Z〈-2.166),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父母责骂、恐吓、干涉、情感忽视、教育忽视、躯体/监督忽视等行为进行积极干预,有利于提高儿童自我意识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儿童期虐待、目睹家庭暴力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儿童期虐待和目睹父母暴力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目睹父母暴力行为调查问卷、自尊量表(SES)对41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有儿童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或目睹父母暴力经历者自尊水平[依次为(28.04±4.31)分,(28.43±3.81)分,(28.55±3.70)分,(28.66±3.67)分,(28.15±3.87)分]比无儿童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或目睹父母暴力经历者自尊水平低[依次为(29.02±3.41)分,(29.43±3.46)分,(30.77±3.18)分,(29.93±3.91)分,(29.30±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儿童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和目睹父母暴力与大学生自尊负相关(r=-0.134,-0.216,-0.359,-0.250,-0.170),相关均达到显著性(P<0.01).儿童情感忽视与儿童情感虐待相关性最高.结论 儿童期虐待和忽视以及目睹家庭暴力对个体自尊水平有负性影响,尤其是儿童情感忽视和虐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受虐待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各种儿童虐待形式的关系.方法 对179例小学生进行了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测试.结果 受虐待组小学生PHCSS各因子分和总分均低于无虐待组:PHCSS总分[(53.56±13.12)分vs(63.11±8.68)分,P<0.01],女生在行为和合群两个因子的得分高于男生[行为(11.68±3.34)分vs(13.13±2.23)分,P<0.01;合群(8.05±2.16)分vs(9.14±1.82)分,P<0.01],9~10岁组在总分和智力与学校表现两个维度的得分高于11~12岁组[总分(58.55±12 .17)分vs(54.68±12.90)分,P<0.05;智力(11.56±3.54)分vs(10.38±3.47)分,P<0.05].PRCA各因子分和总分与PHCSS各因子分和总分均呈负相关(r=-0.165~-0.524,P<0.05或P<0.01).情感虐待对行为、智力与学校表现、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和总自我意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263~-0.402,P<0.01);忽视对行为、智力与学校表现、身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和总自我意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56~-0.359,P<0.05或P<0.01);性虐待对躯体外貌与属性和合群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58~-0.170,P<0.05);本研究中未发现躯体虐待有任何预测作用.结论 儿童虐待可对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情感虐待、忽视和性虐待均可显著预测个体的自我概念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小学生受虐待现象及其自我意识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某区小学179名小学生进行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的调查.把179名小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干预组(88人)与对照组(91人).对干预组进行2个月的综合干预,干预结束半年后,对2组小学生重测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小学生的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忽视和总受虐待率下降较明显:总受虐待减少率(45.3% vs 19.0%,χ2=18.90,P <0.01).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干预后自我意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 <0.05),但是综合干预措施对自我意识量表得分的增高没有明显作用(P >0.05).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自我意识得分增长值的因素有:干预后虐待、干预前自我意识得分和性别,其中干预后虐待和干预前自我意识得分对自我意识得分的增长值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23~-0.263,P <0.05;Beta值=-0.690~-0.790,P <0.01),女性对自我意识得分的增长值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086~0.166,P <0.05).结论 综合干预能减少小学生受虐待现象的发生,短期内难以显著改善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反社会行为始于青少年期(adolescence-onset,AO)和始于儿童期(children-onset,CO)的暴力犯罪青少年童年受虐史、攻击行为差异;探索AO与CO攻击行为与受虐的关系.方法 选取14 ~ 18岁男性暴力犯罪青少年AO、CO各110例,选取14 ~ 18岁110例普通男性学生作为对照,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儿童虐待问卷、忽视问卷、攻击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 父母不良嗜好、社会风气、父母婚姻及关系、父母教育程度等家庭社会环境因素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期受虐、被忽视各因子及总分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524、F=70.754,P<0.01),且AO组交流及躯体忽视得分高于CO组和对照组(P<0.05),AO组和CO组性虐待、虐待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攻击各因子及总分:CO组>AO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4.887,P<O.01);AO组、CO组攻击行为与童年虐待均呈显著正相关(rAO =0.44、rCO=0.78,P<0.01).结论 AO较CO暴力犯罪青少年童年期家庭社会环境更差,童年受虐、被忽视程度更严重,但CO暴力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更强,提示未来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干预需根据其类型特征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城乡学龄儿童自我意识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8~17岁城乡学龄儿童842名,使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组在"行为"和"焦虑"二个分量表的得分明显高于城市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父母文化程度与儿童自我意识的"行为"、"智力"和"躯体外貌与属性"三个分量表得分相关.结论该研究样本的城市学龄儿童更容易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恰当,并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问题(如焦虑、紧张);父母文化程度的不同也影响学龄儿童的行为表现、智力发展和对自我躯体外貌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儿童攻击性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行为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家庭环境量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181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其中男生79名、女生102名)进行测评.结果 儿童行为量表中男生的攻击性因子与家庭环境量表的道德宗教观因子、自我意识量表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22,r=-0.224,P<0.05),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M1)、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F5)呈显著正相关(r=0.228,r=0.219,P<0.05);女生的攻击性因子与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因子、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86,r=-0.212,r=-0.216,P<0.01或P<0.05),与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23,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自我意识量表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对男生的攻击性具有预测作用,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因子、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对女生的攻击性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良好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及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肥胖对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129名肥胖学生及193名体重正常学生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调查表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肥胖儿童青少年在躯体外貌及合群方面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自我意识总量表及行为、智力与学校、焦虑、幸福与满足各分量表得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男生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女生(P<0.05).肥胖儿童青少年与体重正常者间自我意识评价存在一定差异,肥胖者自我意识评分相对较低,应加强对肥胖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受虐待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与虐待经历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受虐待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各种儿童虐待形式的关系。方法对179例小学生进行了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P 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测试。结果受虐待组小学生PHCSS各因子分和总分均低于无虐待组:PHCSS总分[(53.56±13.12)分vs(63.11±8.68)分,P<0.01],女生在行为和合群两个因子的得分高于男生[行为(11.68±3.34)分vs(13.13±2.23)分,P<0.01;合群(8.05±2.16)分vs(9.14±1.82)分,P<0.01],9~10岁组在总分和智力与学校表现两个维度的得分高于11~12岁组[总分(58.55±12.17)分vs(54.68±12.90)分,P<0.05;智力(11.56±3.54)分vs(10.38±3.47)分,P<0.05]。PRCA各因子分和总分与PHCSS各因子分和总分均呈负相关(r=-0.165~-0.524,P<0.05或P<0.01)。情感虐待对行为、智力与学校表现、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和总自我意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263~-0.402,P<0.01);忽视对行为、智力与学校表现、身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和总自我意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56~-0.359,P<0.05或P<0.01);性虐待对躯体外貌与属性和合群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58~-0.170,P<0.05);本研究中未发现躯体虐待有任何预测作用。结论儿童虐待可对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情感虐待、忽视和性虐待均可显著预测个体的自我概念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发展状况和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小学四年级至高一319名9~16岁学生进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施测和数据分析.结果 自我意识总分及其除合群以外的分量表,在各年级间差异有显著性(F=2.170~4.288,P<0.05),以及除父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母亲惩罚、严厉四个因子以外的父母养育方式大部分因子,在各年级间均有差异(F=2.449~7.596,P<0.05).自我意识的最高值[自我意识总分(61.05±9.00)分,行为(13.85±1.94)分,智力与学校情况(11.48±3.10)分,躯体外貌与属性(8.33±2.50)分,焦虑(10.13±2.39)分,幸福与满足(8.38±1.23)分]以及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母亲拒绝、否认的最低值[分别为(15.08±2.80)分,(7.33±2.23)分和(10.43±3.26)分]均在小学六年级(P<0.05).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自我意识总分及其分量表呈正相关(r=0.188~0.389);父母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分别与自我意识总分及其分量表呈负相关(r=-0.112~-0.540);除躯体外貌与属性一个分量表,父亲拒绝、否认与自我意识总分和其余各分量表呈负相关(r=-0.160~-0.420);以上均为显著相关(P<0.05).结论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相互影响,且均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呈曲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