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管理模式下腹膜透析病人的随访和生存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病人门诊随访管理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膜透析中心144例随访达标的病人和209例随访未达标病人的生存状况以及对影响病人随访达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末达标病人的死亡风险是随访达标病人的3.691倍(P<0.001).活动能力差的病人,没有医疗保障的病人,外地的病人随访情况较差.结论 加强腹膜透析的门诊管理,提高透析病人的随访率是改善腹膜透析病人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医院病人安全氛围评价与医院质控管理和病人满意度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对浦东新区7所区属公立综合性医院进行医院质控管理状况调查、病人满意度调查和病人安全氛围调查,收集医院质控管理状况、病人满意度水平和员工对病人安全氛围评价的资料;利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医院病人安全氛围评价与医院质控管理和病人满意度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有良好病人安全氛围的医院,质控管理较强,病人满意度水平高。结论 :医院应营造良好的病人安全氛围,以加强质量管理,最终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是反映医院医疗质量、医务人员水平、医护人员协调配合的重要指标之一。分为两部分:①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期内抢救危重病人成活人数/同期抢救危重病人总人数×100%或期内抢救危重病人成功次数/同期抢救危重病人总次数×100%。②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期内危重病人抢救成活人数/同期危重病人抢救总数×100%或期内抢救危重病人成功次数/同期抢救危重病人总次数×100%。目前我国对“三甲”医院住院抢救成功率定为  相似文献   

4.
软饭菜适宜恢复期病人、消化能力较差的病人、儿童、老年人、牙齿咀嚼不便者、有低热或发热刚退的病人。半流质饮食适用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口腔有病或咀嚼不便者;发热病人和施行手术后的病人;某些慢性病体质较差;胃口不佳的病人。流质饮食适宜消化道炎症病人;口腔有病或咀嚼不便者;急性感染如感冒、肺炎等病人;高热病人;施行手术后的病人以及各种重危病人。高蛋白饮食适宜体重不足需要增加营养者;手术前或病后恢复期病人;各  相似文献   

5.
有关资料表明,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中已知病人可达69.6%,涂阳病人中已知病人高达82%。然而目前结核病防治机构对已知病人掌握很少,忽略了这部分病人的化疗管理工作。为了正确估计已知病人再治疗的疗效和加强管理的意义,我们对1004例病人进行对照分析,本文对其中104例已知菌阳病人与43例新发菌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病人忠诚度,医院必须掌握病人的详细信息,准确把握病人的需求,为病人提供多方位、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并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服务水平,为病人进行个性化服务。本文就病人关系管理模式进行一些探讨,医院可通过引进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建立起医院的“病人关系管理”模式,有利于医务人员提高市场、服务意识,有利于医患沟通,使医院与病人之间建立长期的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凤  王玉雪 《工企医刊》2002,15(3):64-65
在静脉穿刺的临床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肥胖病人,水肿病人或因长期滴注引起的血管充盈度较差及血管模糊的病例。对于这种情况,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热心和耐心的医德情操,以便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减轻病人紧张,恐惧心理。如穿刺前同病人的聊天,谈一些病人关心的问题,诸如,引导病人树立治疗的信心,向病人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耐约结核病人与非耐药结核病人家庭的疾病经济负担,评价耐药与非耐药结核病人的卫生经济学效果。方法 在2001年至2004年间痰抗酸杆菌培养阳性的项目肺结核病人中随机抽取100例耐药结核病人和100例非耐药结核病人进行回顾性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病人基本情况、结核病就诊治疗、家庭经济及疾病经济负担的调查分析。结果 耐药结核病人的家庭经济负担远远高于非耐药结核病人。结论 耐药结核病人治疗成本高,家庭经济负担重,耐药结核病人的发生大大增加了结核病控制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冯惠颜 《现代医院》2011,11(8):156-157
目的探讨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满足社区慢性病病人家庭护理需求的护理服务模式。方法成立科内回访小组,对出院后的慢性病病人开展电话回访、家庭访视、护理服务等。结果提高了病人用药依从性,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结论对慢性病病人开展护理访视是为病人做实事、改善病人生存质量、促进病人身心健康、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乳腺癌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如何护理乳腺癌病人的临床总结.通过观察组病人与对照组病人不同的心理状况评分,显示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乳腺癌病人的人性化护理,能够满足病人在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身心需求,使病人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大额费用病人的费用情况,以探讨对病人的费用控制。方法分析比较2008年心内科大额费用病人、非大额费用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病种结构以及费用构成。结果扣除大额费用病人使心内科全年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有所下降。结论通过加强对大额费用病人的管理可控制平均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张凤 《职业与健康》2001,17(2):144-145
在静脉穿刺的临床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肥胖病人,水肿病人或因长期滴注引起的血管充盈度较差及血管模糊的病例。对于这种情况,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热心和耐心的医德情操,以便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减轻病人紧张,恐惧心理。如穿刺前同病人聊天,谈一些病人关心的问题,诸如:引导病人树立治疗的信心,向病人介绍饮食,医疗人员对病  相似文献   

13.
病人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使病人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病人满意度得到了提高。病人满意度研究有助于揭示病人的就诊经历 ,提高病人对治疗的合作性和依从性 ,预测病人的健康相关行为 ,找出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文概述了病人满意度的概念 ,病人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过程中研究对象的选择、问卷设计中一些常见问题及调查的实施方法 ,并提出了提高病人满意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管理.是医疗机构不变的主题。医疗机构中构建病人安全文化。是一种以“尊重病人、爱护病人、保护病人”为核心的文化.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基本要求。如何构建实现医疗价值和人的价值相统一的病人安全文化.是医疗机构的迫切任务之一.而从哲学的角度审视病人安全文化.是把握病人安全文化核心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病人安全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魏秀华 《职业与健康》2002,18(8):105-106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护理的护理哲理是以病人为中心,护理目标是满足病人的需要,为病人解决问题。整体护理对护患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在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病人的情绪。想法和感受,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病人主动参与,配合护理活动,护土应多接触病人,主动地发现病人的问题,从而提供确实可行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讨临终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方法报告30例癌症晚期病人实施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为主护理措施。结果30例病人临终关怀减轻病人对死亡的恐惧。结论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临终病人给予安慰、照顾、关怀,能帮助病人提高生活质量,使病人平静地面对死亡。  相似文献   

17.
就诊意向是病人寻求诊治的主观愿望,病人流向是指社区内病人的就医去向。正确掌握农村病人就诊的影响因素,可以为调节病人流向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卫生服务效率,促进病人医疗卫生需求的满足。为此,我们对384名就诊于县、乡两级医院的病人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围绕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尊重病人、关心病人、服务病人,从病人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护理、生活保障多点相连的主体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临终关怀是随着人们对癌症临终患的深深关怀慢慢发展起来的,它的目的是控制病人的疼痛,保持病人身心舒适,有尊严地死亡,并给予病人家属支持与安慰。临终关怀学认为临终病人的肿瘤治疗医生应与临终关怀工作人员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共同支持病人的治疗和生;要避免突然改变病人早已熟悉的治疗或生活环境;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病人的生命质量上,共同努力以丰富病人的剩余生命。  相似文献   

20.
许国娥 《中国保健》2010,(10):119-121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对策。方法对需长期用药治疗的1270例老年病人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70例老年病人中仅有14.6%的病人出院后能够遵从医嘱服药,85.4%的病人存在服药依从性差的问题。服药品种、服药数量越多用药依从性越差,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少、药理知识缺乏者用药依从性差,另外,病人年龄、对医生的信任程度、病人家庭经济状况、照护方式等均对老年病人出院后服药的依从性有一定的影响。结论重视对老年病人的服药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药理知识的认识、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和家庭帮助系统等方法可提高老年病人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