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以1,7-双取代-1,4-二氢-4-酮-1,8-萘啶-3-羧酸,用混合酸酐法与7-ACA,7-ADCA,7-ACT和7-ACD缩合,合成了24个1,7-双取代-1,4-二氢-4-酮-1,8-萘啶-3-甲酰胺头孢菌素衍生物,通过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及离心薄层层析纯化精制,得到纯品。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新头孢菌素衍生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尚有一些新头孢菌素衍生物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具有中等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2.
7β-(6-取代-2-喹诺酮-3-乙酰氨基)头孢菌素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取代-2-喹诺酮-3-乙酸为侧链,用CDI法和潘化酯法与7-ADCA,7-ACA,7-ACT,和7-ACD缩合,合成了16个新的7β-(6-取代-2-喹诺酮-3-乙酰氨基)头孢菌素类化合物,通过溶媒转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离心薄层层析分离精制,得到纯品。初步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新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及某些阴性菌具有高度敏感性。大多数化合物对所试试验菌的抗菌活性与头孢唑啉和青霉素G钠相当,有些比它们还强。  相似文献   

3.
四氢-2H-1,3,5-噻二嗪-2-硫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0个四氢-2H-1,3,5-噻二嗪-2-硫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体外抗菌试验,其中7个化合物为新化合物。经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等确证它们的结构,并试验它们对6种细菌和2种霉菌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此类化合物的抗菌活性显著强于临床上正在使用的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而稍弱于诺氟沙星注射液。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对霉菌的活性很弱。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青霉素G扩环而得的7-苯乙酰氨基-3-甲基-3-头孢烯-4-羧酸(Ⅰ)为原料,合成了12个C3位上有1,2,3-三唑甲基取代的新头孢菌素衍生物(Ⅷ1~12),并经分析确证了各化合物的结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其中6个化合物,即Ⅶ2~4,9~11,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高的抑制作用。而且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并评价利福平-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 采用研磨法制备利福平-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相溶解度法验证利福平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体外肉汤稀释试验测定包合物对金葡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利福平能够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的包合物,包合物改善了药物的溶解性能。包合物对金葡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 0.125 µg·mL-1和32.0 µg·mL-1。结论 羟丙基-β-环糊精可以包合利福平并改善其溶解性能。包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对30例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的新生儿(试验组)及32例同年龄正常儿(对照组),用便涂片直接镜检法进行肠道菌群的初步分析和监测.结果 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3~15d,试验组革兰氏阴性杆菌比例明显下降,革兰氏阴性杆菌生长受抑制,革兰氏阳性球菌逐渐表现出优势增长.结论 对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新生儿应尽早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整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7.
作者合成了28个2-氨基和2-烷氨基4-烷氧基喹啉化合物并作了对革兰氏阳性菌(粪链球菌、青霉素G敏感和不敏感的金黄色链球菌以及化脓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真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和皮炎芽生菌)的活性试验,其中以(Ⅰ)和(Ⅱ)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最高;Ⅱ和Ⅲ对真菌的活性最高。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均不明显。这些化合物在体内试验均无活性。  相似文献   

8.
氟比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氟比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氟比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相溶解度法测定包合物的组成比例和包合稳定常数,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_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筛选的最优处方为氟比洛芬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投料摩尔比为1:2,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6h。结论:氟比洛芬与羟丙基-β-环糊精可形成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感染率和耐药性.方法采用酶抑制剂增强纸片扩散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并按照NCCLS标准用KB法测定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分离率为43.3%(93/215).对头抱菌素第二、三代以及喹诺酮类呈现高度耐受性,仅有56.9%对氨曲南敏感,但对氨基糖甙类和碳青霉烯类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耐药的重要机制,因此应高度重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检测工作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以7-或8-取代香豆素-3-羧酸为侧链酸,用酰氯法和Vilsmeier试剂法与7-ADCA,7-ACA和7-ACT缩合,合成了17个7-或8-取代香豆素-3-甲酰胺头孢菌素类衍生物,通过有机溶媒、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及离心薄层层析纯化精制,得到纯品。初步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V_2,V_3,V_8,V_9,V_(14)和V_(15)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型头孢菌素的合成和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快麟  李润荪 《药学学报》1988,23(11):825-829
从7-氨基头孢烷酸(7 ACA)和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 ADCA)合成了六个7-取代连氮基头孢菌素和六个7α-甲氧基-7β-取代腙基头孢菌素,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大部分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浙江沿海海洋细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并初步研究活性菌株代谢产物的结构.方法 用琼脂块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利用高效液相等手段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手段对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与结论共发现31株活性菌株,选择其中6株活性菌株进行研究,对其中活性较强的5个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初步确定其化...  相似文献   

13.
土茯苓体外抗菌活性实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用改良方法测定土茯苓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8种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用K B法 (培养基为MH固体培养基 )测定抗菌活性 ;以液体稀释法及MH固体培养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值及抑菌率。结果土茯苓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有极强的抑菌活性和很高的抑菌率 ;对大肠杆菌、溶血链球菌、绿浓杆菌、鼠伤寒沙门菌的抑菌活性稍弱。结论土茯苓水煎液具有较强的抗细菌活性及较宽的抗菌谱 ,作为抗细菌资源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柴黄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沉淀集菌法、离心稀释法的顺序逐步分析制剂抑菌活性,根据抑菌活性强弱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进行5种菌株的回收率实验,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验方法。结果:供试品5种试验菌回收率均高于70%,控制菌能正常检出。结论:柴黄片细菌计数方法为离心稀释法(0.2ml/Ⅲ),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以及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验为常规法。  相似文献   

15.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洋链霉菌WBF7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海洋链霉菌WBF7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抗肿瘤活性物质的产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应用MTT法,检测发酵液活性的变化.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产生的最优发酵培养基确定为:蔗糖4%,马铃薯20%,酵母粉0.4%和氯化钙0.18%,陈海水.pH7.2。最佳发酵时间为7d。结论以最优发酵条件发酵WBF7,其发酵液的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制霉素搽剂微生物检查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制霉素搽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采用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联用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作冲洗剂,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种试验菌回收率,对控制菌进行验证。结果试验菌回收率高于70%,控制菌试验组呈阳性反应,阴性菌对照组呈阴性反应。结论采用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可以消除处方中不溶颗粒的干扰及制霉素在试验条件下的抑菌作用,顺利检出该品种所污染的各种微生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从细菌中筛选抗真菌活性物质产生菌的方法,为筛选抗真菌类抗生素奠定基础。方法结合管碟法及异步培养法的优点,采用改良的Kekessy方法,从3685株细菌中筛选抗真菌活性物质产生菌。结果筛选出28株抗真菌活性物质产生菌。结论改良的Kekessy方法可快速有效地从细菌中筛选出抗真菌活性物质产生菌,适合于实验室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L-7基因转染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的免疫调节效应。方法:将已构建的原核/真核表达载体pBK—CMV/IL-7转染到癌细胞株中,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对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IL-10的浓度。将pPK—CMV/IL-7癌细胞株移植于小鼠腹腔,观察肿瘤细胞的成瘤性;并采用MTT法检测其NK杀伤活性。结果:IL-7基因转染癌细胞株的培养上清对鼠脾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并且IL-7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产生TGF-β1、VEGF和IL-10三种免疫抑制因子明显降低(P〈0.05);IL-7基因转染组鼠腹腔瘤结节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NK的杀伤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L-7基因转染人舌鳞癌细胞株具有抑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抑制因子,进而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NK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