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年(〈35岁)乳腺癌患者术后妊娠是个特殊问题,对患者本人和家庭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辅助治疗对青年患者的卵巢功能有明显影响,但部分青年女性对于术后妊娠仍有要求。由于妊娠会导致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可能对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的影响,同时乳腺癌术后的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长期内分泌治疗是否对胎儿有不良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就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妊娠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徐斌  刘江波  梁仁杰 《中国肿瘤》2019,28(5):395-400
摘 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妊娠对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影响。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关于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妊娠对其预后影响的文献,筛选纳入合格文献,并提取风险比值(hazard ratio,HR)及 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用RevMan 5.3采用一般倒方差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分析结果的森林图。异质性检验通过Q统计量和I2值进行,根据结果选用相应的效应模型绘制漏斗图以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共有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项研究纳入无病生存期分析,5项研究纳入总生存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治疗后妊娠组患者的复发风险与非妊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2,95%CI:0.48~1.06,P=0.10);而死亡风险较未妊娠组明显降低(HR=0.51,95%CI:0.32~0.82,P=0.006)。[结论] 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妊娠可能对无病生存期无不良影响,而对总生存期可能是一种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陈美璇  刘红  王彤 《肿瘤》2013,33(1):70-73
目的: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45岁)治疗后妊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年轻乳腺癌患者(≤45岁)治疗后妊娠对其总生存影响的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合格文献。对各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危险比率(pooled risk ratio,PRR)及95%的可信区间(con dence interval,CI),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共有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妊娠组合并病例数为1548例,未妊娠组合并病例数为2322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治疗后妊娠组患者的死亡风险较未妊娠组明显降低(PRR为0.55,95%CI为0.43~0.71;P<0.05)。即便将"健康妈妈效应"纳为考量因素,结果仍是妊娠有利于预后(PRR为0.68,95%CI为0.52~0.90;P<0.05)。剔除结果显示为妊娠对预后最有利的研究以及妊娠组所含样本量最大的研究后,结果仍显示妊娠对总生存率有保护作用。Egger线性回归检验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P=0.742)。结论:本次Meta分析结果表明,年轻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妊娠对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还可能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肿块(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了解其生存状态,探讨三阴性对其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312例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比较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  结果  312例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三阴组及非三阴组5年DFS分别为81.4%及90.5%(P= 0.038),5年BCSS分别为84.7%及93.7%(P=0.047)。以淋巴结状态分组比较,淋巴结阴性患者中,三阴组及非三阴组5年DFS分别为82.8%及94.1%(P=0.033),5年BCSS分别为85.0%及96.1%(P=0.019)。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阳性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增高(HR=3.721,95%CI:1.743~7.941,P=0.001),死亡风险亦增高(HR=3.560,95%CI:1.521~8.330,P=0.003),三阴性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增高(HR=2.208,95%CI:1.028~4.742,P=0.042)。  结论  淋巴结阳性及三阴性是影响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阳性是影响BCSS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阴性三阴性乳腺癌组较非三阴组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三阴乳腺癌患者低年龄组(<35岁)和高年龄组(≥35岁)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状态,探讨低年龄组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 月至200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3 例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低年龄组及高年龄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情况。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年龄组占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7.96%。与高年龄组相比,临床分期Ⅲ期患者占37.21%(P=0.027),肿瘤直径>5cm者占 39.53%(P=0.000),组织学分级Ⅲ级的患者占37.21%(P=0.015),腋窝淋巴结阳性者占62.79%(P=0.012),术后进行放疗的患者占53.49%(P=0.010),5?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占44.19%(P=0.000),5 年无进展生存率53.49%(P=0.000)及总生存率67.44%(P=0.000)均与高年龄组有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状态既是影响三阴乳腺癌患者低年龄组预后的因素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低年龄组具有肿瘤体积大、恶性程度高、容易转移复发、病期晚、预后差的特点,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州市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状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强调合理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性,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广州市乳腺癌队列研究人群的随访数据,描述乳腺癌一般人口学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内分泌治疗的关系;分析不合理内分泌治疗随时间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患者的基线特征及不合理内分泌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的 3 257 例乳腺癌患者中有 505 (15.5%) 例没有进行合理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阴性患者(26.0%)较阳性患者(12.9%)不合理内分泌治疗的比例高,但随时间下降较快。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不合理内分泌治疗具有更高的死亡(HR = 2.70, 95% CI: 1.79 ~ 4.07)和疾病进展风险(HR = 1.94, 95% CI: 1.46 ~ 2.60);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不合理内分泌治疗具有更高的疾病进展风险(HR = 1.53, 95% CI: 1.00 ~ 2.33)。结论:本研究的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不合理内分泌治疗的比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报道的水平相当,但激素受体阴性不合理内分泌治疗的比例偏高;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不合理内分泌治疗与较差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关,阴性患者不合理内分泌治疗与较差的无进展生存期相关;不合理内分泌治疗状况正在逐渐改善,但合理进行内分泌治疗的意识和行为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妊娠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以及乳腺癌治疗后妊娠与预后的相关性一直是乳腺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青年患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青年乳腺癌患者(年龄≤35岁)治疗后妊娠情况的回顾性调查,分析青年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妊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5-01-01-2004-12-31甘肃省5家医院收住的241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妊娠情况与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复发率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应用Cox回归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 241例青年乳腺癌患者中,治疗后妊娠患者68例,未妊娠患者173例,妊娠组与未妊娠组5年DFS分别为60.29%(41/68)和34.68%(60/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5;5年OS分别为72.06% (49/68)和52.60%(91/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复发率分别为11.76%(8/68)和17.91%(31/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死亡率分别为27.94%(19/68)和47.40% (82/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大小(P=0.015)和临床分期(P<0.001)与患者5年DFS相关;肿块大小(P=0.001)和临床分期(P<0.001)也与5年OS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肿块大小为影响乳腺癌DFS(RR=2.256,P=0.003)和OS(RR=5.432,P<0.001)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 青年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妊娠可以提高患者5年DFS和OS,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作者曾使用酶桥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证实了,60~70%的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浆中可测出妊娠特异性 B_1糖蛋白(PSBG)、胎盘催乳激素(HPL),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肿瘤细胞的这些特异产物似可使肿瘤躲开人体免疫识别能力而继续生长。因此,测定恶性肿瘤合成妊娠蛋白的能力可判断患者生存期的长短。作者用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的肿瘤切片,分别用各种妊娠蛋白抗体处理,用过氧化物酶技术染色,共作了50例乳腺癌(1962~1966年住院的女患者,平均年龄为55.9岁)的回顾性研究,还检查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有关男性乳腺癌的预后因素以及适合的治疗方式。方法:提取 SEER 数据库2010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男性乳腺癌患者的数据。应用 Log -rank 检验并绘制生存曲线分析男性乳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475例乳腺癌患者中,111例死亡,其平均生存时间为40.468月。大多数患者为 II -III 期,已经有了恶变的趋势。多数患者 ER(92.4%),PR(85.1%)为阳性,HER -2(76.4%)阴性。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仅有42人(8.8%)。22.5%的患者选择了放射治疗,88.2%的患者选择了手术治疗。Log -rank 检验显示不同肿瘤大小、淋巴结情况、远处转移、分期、是否手术、ER、PR、HER -2等的男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期不同。而是否放射治疗对生存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X 回归显示 PR、ER 为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ER、PR 均为保护因素,男性乳腺癌患者 HER -2阳性率较低为其调控提供了新的线索。应给予淋巴结浸润的患者更加积极的综合治疗方式;放射治疗不能带来更好的生存期,因此不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放疗延迟对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341例,其中Luminal A型149例(对照组83例,放疗延迟组66例),Luminal B型105例(对照组63例,放疗延迟组42例),HER2+型43例(对照组28例,放疗延迟组15例),三阴型患者44例(对照组27例,放疗延迟组17例)分析放疗延迟组与对照组预后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三阴性型在对照组和放疗延迟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8% vs. 9.1%,P=0.301),(4.7% vs. 19.0%,P=0.019),(7.1% vs. 33.3%,P=0.027),(11.1% vs. 35.3%,P=0.053);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6% vs. 10.6%,P=0.845),(11.1% vs. 14.2%.P=0.234),(32.1% vs. 40.0%,P=0.937),(37.0% vs. 41.2%,P=0.784);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5% vs. 80.3%,P=0.395),(84.1% vs. 66.7%,P=0.037),(60.7% vs. 33.3%,P=0.087),(55.5% vs. 23.5%,P=0.037);总生存率分别为(94.0% vs. 90.9%,P=0.539),(84.1% vs. 80.9%,P=0.672),(67.9% vs. 60.0%,P=0.606),(59.2% vs. 41.2%,P=0.242)。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HR=3.156,P=0.043)、淋巴结转移(HR=1.074,P=0.001)、TNM(HR=8.591,P=0.009)和分子亚型(HR=2.092,P<0.001)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Luminal B型及HER2+型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均因放疗延迟而明显增高,Luminal B型及三阴型的无瘤生存率因放疗延迟而明显降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分子亚型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颜美莹  张清媛 《中国肿瘤》2018,27(9):721-725
摘 要:[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对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5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ROC曲线下面积方法计算出BMI的界点,并对患者进行分组,评估BMI对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653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其中BMI<25.7kg/m2组患者458例(70.1%),BMI≥25.7kg/m2组195例(29.9%)。与BMI<25.7kg/m2组患者比较,BMI≥25.7kg/m2组患者年龄较大(?字2=20.423,P<0.001),绝经后患者所占比例多(?字2=22.261,P<0.001)。BMI<25.7kg/m2组患者的DFS显著地长于BMI≥25.7kg/m2组(P<0.001)。然而,两组之间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66)。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Ki-67水平、p53表达和BMI均为影响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不良因素。[结论]超重与肥胖是影响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预后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有多种,淋巴结转移是其中之一。近代肿瘤研究揭示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D)是一个新的独立因素。MasashiNarita等对100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评价有下列9个因素: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淋巴结情况、雌激素受体(ER)、C-erbBZ、p53蛋白、MD、DNA片段类型和肿瘤S相分数。MD的检测是在低倍镜下(X40)肿瘤切片中挑5个血管数量多的视野,每视野在低倍镜下(X200)计数0.25mm中微血管数量,5个视野的平均值按照大于或小于对微血管分成两组,统计学处理P值<0.0001。经可变和多元回归分析,MD对…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孕酮受体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 (ER and PR) were detected in 400 women with primary breast cancer from 1979 to 1986. Cytosols showing saturable binding of 10 fmol/mg protein or more were taken as positive for ER and PR. The positive rate was 55.5% and 42.8%, respectively in this series. PR negative patients had higher risk of early recurrence than PR positive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disease-free survival curves (P less than 0.01). The relative risk of recurrence in the PR negative group was 3.2 times higher than PR positive group (P less than 0.01). Simple ER positive or ER negative did not provide any relevant information for predicting the disease-free survival in this present series. Thirty months after mastectomy, 32.2% of the patients with PR negative tumors had recurrent disease as compared with the PR positive group (10.2%) (p less than 0.01). The recurrent rat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PR concentration.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PR status with respect to clinical stage, menopausal status and axillary node involvement is discuss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 content of breast cancer is an important predictor of prognosis and will help us to formulate treatment plan for th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家族史对乳腺癌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家族史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性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1989年8月1日~1994年6月30日收治的1999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乳腺癌家族史阳性(FHP)患者87例,无乳腺癌家族史(FHN)患者1912例,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病例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FHP组临床分期早于FHN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6,P=0·027;FHP组腋淋巴结转移率(37·2%)低于FHN组(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5,P=0·018。而在发病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大小、病理类型、雌孕激素受体(ER/PR)状况、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88、1·290、1·653、2·202、0·270、0·026和1·804;P值分别为0·554、0·256、0·438、0·532、0·603、0·872和0·17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HP组总体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63%和79·12%)有高于FHN组(分别为81·53%和73·77%)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1·260,P=0·262。结论:我们的研究并未发现乳腺癌家族史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只要充分认识FHP乳腺癌的特点,积极诊断治疗,其预后和散发性乳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对临床早期乳腺癌(early breast cancer,EB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等资源,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03,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和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资料。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7 5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ZOL可以显著提高EBC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OR=1.67,95%CI:1.10~2.55,P=0.02)及5年总生存率(OR=1.19,95%CI:1.02~1.40,P=0.03),显著降低5年骨转移发生率(OR=0.79,95%CI:0.63~0.98,P=0.03);低雌激素水平亚组分析中,ZOL可显著提高5年总生存率(OR=1.39,95%CI:1.08~1.80,P=0.01)及降低复发率(OR=0.66,95%CI:0.52~0.84,P〈0.01)。结论:ZOL可能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效应,可提高临床EBC患者远期生存率,降低骨转移率,在低雌激素水平的临床EBC患者中效果更为明显,但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1年3月~2004年2月收治的26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多因素对乳腺癌肝转移患者TTP影响的差异.结果: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化疗的有效率为53.84%.肝内单一转移灶7人,中位TTP为9.86个月,多个转移灶19人,中位7TP为6.10个月,P>0.05;不伴有其它远处转移灶10人,中位TTP为5.00个月,伴有其它远处转移灶16人,中位TTP为9.86个月,P>0.05;肝转移后化疗17人,中位TTP为9.65个月,不化疗9人,中位TTP为2.33个月,P<0.05.结论:化疗对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影响,肝内转移灶数目和是否伴有其它转移灶对预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70例妊娠及哺乳期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情况。其中Ⅰ期乳腺癌11例;Ⅱ期43例;亚期16例。结果:TNM分期、手术方式和治疗时间对病人的5年生存率有显著性意义(P<0.05),是否终止妊娠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病治疗原则与一般乳腺癌相同,首选治疗方法是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辅助放疗和化疗,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55.7%和74.3%,结论:终止妊娠不能提高病人生存率,目前尚无资料显示再次妊娠是否有害,Ⅰ期乳腺癌病人应在治疗2年后再考虑妊娠,Ⅱ、Ⅲ期乳腺癌病人预后较差,应避免再次妊娠或在治疗结束5年后再考虑妊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1年3月-2004年2月收治的26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多因素对乳腺癌肝转移患者TTP影响的差异。结果: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化疗的有效率为53.84%。肝内单一转移灶7人,中位TTP为9.86个月,多个转移灶19人,中位 TTP为6.10个月,P>0.05;不伴有其它远处转移灶10人,中位TTP为5.00个月,伴有其它远处转移灶16人,中位 TTP为9.86个月,P>0.05;肝转移后化疗17人,中位TTP为9.65个月,不化疗9人,中位TTP为2.33个月,P< 0.05。结论:化疗对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影响,肝内转移灶数目和是否伴有其它转移灶对预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年龄段的乳腺癌患者的BMI与其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25629例初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状况,经调整主要预后影响因素,以限制性立方样条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年龄亚组中BMI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联。结果:BMI与年龄均为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且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死亡风险与BMI的关联模式有所不同。在年龄小于35岁组观察到死亡风险与BMI呈现“J”型的关联,BMI为20.16kg/m2的患者死亡风险最低;在年龄35~60岁组观察到BMI在23kg/m2以下的患者死亡风险随着BMI的增加没有明显变化,BMI在23kg/m2以上的患者死亡风险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而在年龄大于60岁组观察到死亡风险与BMI呈现“U”型的关联,BMI为23.86kg/m2的女性死亡风险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Ki67表达比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尤其是对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所纳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合计15 6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文献中的Ki67高比例表达组患者的DFS(HR=1.86,95%CI=1.31~2.65)要低于Ki67低比例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中,以种族分亚组的结果与上述类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以Ki67表达临界值分亚组,Ki67表达临界值为30%的亚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表达临界值为其他值的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Meta分析显示,Ki67是乳腺癌的一种不良预后因子,Ki67高比例表达的患者有着更低的D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