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Iaco.  RP 高国栋 《医学争鸣》1998,19(2):221-222
目的:提高苍白球毁损术的定位精度。方法;通过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对70例71次苍白球毁损术进行苍白球内细胞电生理记录,分析电信号,确定手术靶点。结果:经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及分析,最终手术靶点较CT靶点更换率为82.8%,手术效果显著,并发症少。结论:通过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对苍白球毁损术进行术中定位监测,能够克服个体脑内靶点在解剖上和功能上的变异,提高了定位的精确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帕金森病手术大多应用MRI和CT扫描、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术中采用微电极记录技术从细胞水平进行电生理定位,使靶点定位准确性、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以提高.本文对这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电极记录技术在帕金森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监测术中靶点,对帕金森病31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苍白球毁损术14例、丘脑毁损术6例、深部脑电刺激术11例。结果最终毁损靶点较MR定位靶点位置更换率为80.6%,手术效果优良,有效率100%,原有症状术后改善率达87.1%,无永久并发症。结论微电极记录技术的应用能显著提高定位精度,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电极记录技术在帕金森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监测术中靶点,对帕金森病31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苍白球毁损术14例、丘脑毁损术6例、深部脑电刺激术11例。结果:最终毁损靶点较MR定位靶点位置更换率为80.6%,手术效果优良,有效率100%,原发有太术后改善率达87.1%,无永久并发症。结论:微电极记录技术的应用能显著提高定位精度,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微电极记录技术提高帕金森病手术的靶点定位精度。方法 在苍白球毁损术(14例)、丘脑毁损术(8例)病人中,采用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进行术中靶点监测。结果 最终毁损靶点较MR更换率为81.8%,手术效果优良,有效率100%,无永久并发症。结论 应用微电极技术能显著提高靶点定位精度,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进行术中靶点监测,对240例帕金森病人的苍白球和(或)丘脑腹外侧核进行射频毁损术治疗。结果 手术效果优良,原有症状术后改善率97.6%。结论 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靶点毁损术技术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进行术中靶点监测 ,对 12 0例帕金森病患者行内侧苍白球腹后部 12例 ,丘脑腹外侧核 16例 ,苍白球腹后部和丘脑腹外侧核 92例毁损术 ,患者术前、术后评估采用Webster积分。结果 :手术效果优良率 98.4 % ,原有症状显著改善率平均达 98.4 % ,无永久并发症。结论 :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并发症少 ,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立体一定向微电极导向射叔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进行术中靶点监测,对108例帕金森病人的苍白球和(或)丘脑腹外侧核进行射频毁损术治疗。结果 手术效果优良,原有症状术后改善率98.1%,无永久并发症。结论 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现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在帕金森氏病患者微电级导向丘脑和苍白球毁损定位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20例患者术前CT定位与微电极电生理定位靶点比较:术后CT测量毁损灶的径直,探讨毁损灶大小与疗效的关系。结果:CT靶点与电生理靶点的符合率是45.8%,相差1~5 mm(平均2.7 mm);毁损径值≤8 mm疗效与>8 mm,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着毁损范围的增大而增加。结论:CT对帕金森氏病患者丘脑和苍白球毁损术的术前定位有重要意义,疗效与毁损范围有关,以8~12 mm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信号强度在帕金森病定向手术中的定位作用。方法:在14例次丘脑毁损术和43例次苍白球毁损术微电极行进过程中连续记录神经元放电,计算信号强度,绘制信号强度距离分布曲线,研究丘脑毁损术和苍白球毁损术中各核团的信号强度的差异。结果:丘脑毁损术中微电极进针路径上各核团的信号强度具有很好特异性。尾状核与丘脑间的白质同尾状核和丘脑之间以及丘脑与丘脑腹中间核之间相差数倍以上,更易辨别,绘制信号强度距离分布曲线结果更加明显。苍白球毁损术中微电极进针路径上各部位的信号强度虽有明显差异,信号强度距离分布曲线呈现波动性。结论:信号强度可以作为丘脑毁损术中一种神经电生理定位方法,但在苍白球毁损术中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立体定向手术的定位精确度。方法:32例帕金森患者均采用CT定位。通过微电极描述和记录苍白球腹后内侧部(Gpi)及丘脑腹外侧核(Vim)的电生理信号。从而pi和Vim核的电生理靶点。结果:电生理靶点坐标与原始CT靶点坐标的更换率为64%。总有效率为90%,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微电极记录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降低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脑深部刺激术中丘脑底核靶点定位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脑深部刺激术(DBS)中丘脑底核(STN)靶点的定位方法。方法 对30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STN DBS治疗,其中单侧19例,双侧11例。MRI扫描后,采用图像和坐标相结合的方法计算STN靶点坐标,微电极记录细胞放电,植入电极刺激,观察刺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MRI能显示STN,微电极记录能明确STN边界,术中植入电极刺激能观察患者的刺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论 MRI图像直接定位STN较准确,微电极记录和植入电极刺激能对靶点定位作进一步验证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3.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的靶点定位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总结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靶点定位方法。方法:进行MRI扫描,前50例采用坐标定位法计算靶点坐标,记录微电极2-4个针道,平均2.6个针道;后191例采用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方法计算靶点坐标,每例记录1-2个针道,平均1.3个针道。结果:MRI图像能清晰显示苍白球各部分、髓板、内囊及视束等结构。微电极记录可确认苍白球内侧部上下界、视束等结构。前50例患靶点X、Y和Z轴坐标调整的百分数均明显高于后191例患,分别为40.0%vs18.8%,38.0%,vs15.2%和82.0%vs62.3%。结论:MRI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减少了个体差异引起的误差,使MRI定位更加准确。微电极记录技术是MRI定位方法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神经束内微电极记录家兔心交感神经电信号,探讨不同状态下家兔心交感神经束内的电活动。方法:将特制铂铱合金微电极在16倍手术显微镜下植入心交感神经束内,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神经电信号,同时接入SKY-A4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正常状态下与心肌缺血时家兔心交感神经电信号的变化。结果:心交感神经电信号可持续记录,心肌缺血时心交感神经放电较正常时明显增强(P<0.01),微电极记录能很好反映神经束内电活动的变化。结论:神经束内微电极可稳定记录心交感神经电信号,能较好反映神经束内电活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利用插入式微电极对大鼠大脑皮层和脊髓电生理信号进行长时间稳定采集、记录的技术方法。方法:以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在其大脑运动皮层和脊髓内插入电极,利用神经信号处理系统采集记录中枢神经电信号。结果:分别成功采集记录到皮层和脊髓内复合型中枢神经电信号。结论:插入式电极在皮层及脊髓能稳定记录到中枢神经电信号,为植入式微电极阵列在中枢系统特别是脊髓内的长期植入记录建立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现代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以震颤为主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方法及解剖定位和微电极功能定位的价值。方法 应用手术计划系统和微电极导向技术对22例病人进行丘脑腹中间核(Vim)定位,然后行靶点损毁术和电刺激(DBS)手术。结果 22例病人,术中有21例震颤完全消失,有13例肌张力不同程度缓解。随访6-12个月,有18例患者震颤完全消失,其中包括3例DBS手术的病人,3例明显缓解,1例轻度改善,术中有17例1次记录到典型的震颤细胞放电。结论 定位准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DBS手术可以达到和损毁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The method usually applied for recording the electrical activity of single nerve fiber is extracellular recording on isolated single nerve fiber.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stable and satisfactory results from direct intracellular recording of single nerve fiber, except for some special biological materials, such as Loligo giant axon. We present in this paper a technique for recording intracellular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and action potential from single nerve fiber both in vitro and in situ, using glass microelectrode and a special mirror-base plate for fixing the preparation. Besides, we also report a method for labelling single nerve fiber by means of injection of HRP into the axon.  相似文献   

18.
乙醇对蟾蜍神经—肌接头传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乙醇对神经肌肉接头(NMJ)兴奋传递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微电极细胞内记录的方法,在20只成年蟾蜍的坐骨神经-缝芹肌标本上研究了乙醇对终板电位(EPP)和微小终板电位(MEPP)的影响。结果 乙醇可引起EPP振幅改变,影响NMJ的兴奋传递,而且其影响具有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适当浓度的乙醇能明显地增加EPP振幅,促进MMJ的兴奋传递。乙醇还可使MEPP的增加,但对MEPP的振幅无影响。结论 初步确定乙醇促进NMJ兴奋传递的部位是在突触前,其机制是使 突触前释放的递质的量子数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