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发生率占全身创伤第2位,但致死率和致残率则处于第1位,颅脑外伤后肺部并发细菌性感染是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重要死亡原因。199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本科共收治TBI病人6215例,其中重型颅脑外伤1276例,发生肺部感染283例,死亡86例。着重对肺部感染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颅脑外伤占全身创伤发生率第2位,但死亡率则处于第1位。医护人员对首次头颅CT发现的颅内血肿较为重视,但对迟发性颅内血肿重视不够。这就使我国颅脑创伤的救治状况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本文就我科出现的24例迟发性颅内血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创伤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占第三位导致死亡的病因,创伤中的15%为颅脑损伤,而在最终死亡的创伤患者中,颅脑损伤占85%。救治颅脑损伤的关键在于快速进行诊断和  相似文献   

4.
车祸、高空坠落所致创伤已成为我国的第四位死因,颅脑损伤占同期创伤病人的25%,列各类创伤中的第二位。我科自1995年5月至2000年10月,共收治各型颅脑损伤病人1680例,需手术治疗286例,其中枕部硬膜外血肿15例,占5.24%,现把手术所见及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4种创伤评分法在颅脑外伤中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是根据损伤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改变 ,以模糊数学方法量化评价创伤严重程度。自 2 0世纪 70年代初创伤评分法创建以来 ,经 30多年的验证、淘汰和修正 ,昏迷评分法 (GCS)、创伤计分法 (TS)、修正创伤计分法(RTS)和损伤严重程度计分法 (ISS)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1〕。 GCS是人们常用于颅脑外伤的评分法 ,而另几种含有 GCS成分的评分法在颅脑外伤中的评估价值如何 ,尚未见到临床报道。我们于1991— 2 0 0 0年对收治的 2 2 8例单纯颅脑外伤患者应用 4种评分法评估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并探讨与存活率、病死率 ,住院天数和神…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防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颅脑损伤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在美国,重型颅脑损伤占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的10%左右,非穿通性颅脑外伤每年导致5万多人死亡,且较多人遗留智能及行为改变[1]。目前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认识,已取得明显的进步。脑在经受严重创伤的第一次打击后,接着面临的缺  相似文献   

7.
脑外伤致残患者的早期综合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各类脑外伤患者占同期创伤患者的25%~42%,在各类创伤中列第2位[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致残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综合防治脑外伤后遗症,提高存活者的功能状况,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已成为当今医学界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对照研究了解早期综合干预和护理对脑外伤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伤死因中,胸部伤仅次于颅脑伤,居第2位。随着基础研究不断深入,急救复苏等技术水平的进步,胸部创伤的救治成功率已明显提高。但临床实践中仍有少数病例,由于诊治失误,致使救治质量不高,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甚至死亡。为此,作者复习胸部穿透伤救治中易犯的错误,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指出可能发生失误的因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23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结果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1、3、7、14天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预后呈正相关性,早期血清VEGF越高预后越好。结论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创伤早期血清VEGF呈动态升高,血清VEGF可能作为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了解创伤专科医院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病原菌种类与耐药性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和病原菌检测方法,对某创伤专科医院住院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和送检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该医院住院颅脑外伤患者1 602例,发生医院感染202例,感染率为12.6%。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占60.2%,其次为泌尿道、上呼吸道和创口感染,构成比分别为12.34%、11.96%和9.36%。从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72株,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分居前4位。革兰阴性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碳青霉烯类也出现了耐药菌株。结论创伤专科医院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感染病原菌耐药严重,应当加强耐药菌监测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1.
外伤是常见的死亡原因,列于成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位死因,颅脑外伤导致的颅内血肿又是外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急性颅脑外伤的死亡率较高,CT可准确地显示颅内血肿部位出血量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前,创伤已成为一种“现代社会疾病”或“发达社会疾病”。根据WHO预测,至2020年创伤将上升至死亡原因的第2位,仅次于肿瘤。创伤又以青壮年为主,占总伤亡人数的80%以上,位列三大创伤(颅脑创伤、胸部创伤和腹部脏器创伤)死亡因素的腹部脏器创伤发生率也同步升高,对社会劳动力资源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颅脑外伤可以引起脑微循环障碍,包括血管反应性降低,血管自动调节紊乱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导致大脑缺血缺氧,是造成颅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脑缺血缺氧,维持脑氧的供需平衡可以很好的预防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早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352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并发早发性癫痫者设为癫痫组,未并发早发性癫痫者设为非癫痫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受损部位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早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结果 352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早发性癫痫5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岁、开放性创伤、额叶受伤、颅骨骨折、脑皮质挫裂是颅脑外伤患者早发性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早发性癫痫是颅脑外伤患者常见并发症,受到年龄、开放性创伤、颅骨骨折、受伤部位、脑皮质挫裂等高危因素影响,入院后应提早预防,降低癫痫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田建萍 《家庭护士》2007,5(7):31-32
胸部外伤合并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多发伤,对呼吸和循环产生较大影响.如果观察不仔细,护理不到位,将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既要注意受伤局部的变化,也要观察全身情况,要准确判断创伤休克和颅压增高所带来的不同临床表现,并用以指导输液治疗,现就对胸外伤合并颅脑损伤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胸部外伤合并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多发伤,对呼吸和循环产生较大影响.如果观察不仔细,护理不到位,将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既要注意受伤局部的变化,也要观察全身情况,要准确判断创伤休克和颅压增高所带来的不同临床表现,并用以指导输液治疗,现就对胸外伤合并颅脑损伤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严重颅脑外伤是急诊常见的严重损伤之一,而其致残率、致死率均居全身各脏器外伤之首,而在创伤致死患者中,严重颅脑外伤患者占50%以上[1]。在急诊抢救严重颅脑外伤的患者时,正确迅速判断病情、合理处置、及时手术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前提[2]。本院2009年7月~2010年10月期间共接诊严重颅脑外伤患者132例,现报道  相似文献   

18.
<正>创伤性颅脑损伤仅次于骨创伤,已经成为儿童和青年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创伤性颅脑损伤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近年来多项研究已经证实,测定血浆NSE、血糖可评估脑损伤程度及预测脑损伤预后。本文以颅脑外伤急性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伤后首次血清血糖、入院GCS评分作为评估指标,研究其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入选标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  相似文献   

19.
颅脑外伤为常见的创伤,病死率及致残率高,约有40%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针刺及现代康复已被临床采用,本研究通过设立针刺组、康复组、针刺加现代康复训练组(针康组)进行对比,观察其对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烧伤合并颅脑外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有关急诊护理的报道亦较少。但颅脑外伤是创伤中最严重、最复杂、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尤其是烧伤合并颅脑外伤更增加了病情的危重复杂程度,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处置护理原则,本文报道20例烧伤合并脑外伤患者的急诊处置与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