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CD24蛋白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肾细胞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60例肾细胞癌组织中CD24蛋白的表达。结果:在60例肾细胞癌组织中,41例(68.33%)CD24蛋白表达阳性。随着肿瘤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CD24蛋白表达阳性率随之增高,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隔肿瘤旁正常肾组织无CD24蛋白表达。结论:CD24蛋白表达与肾细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密切正相关(P〈0.05)。CD24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可能成为判断肾细胞癌患者无病生存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_1ikedomain7,EGFL7)、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肾癌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8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化学SP法检测EGFL7、VEGF的表达,并计数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CD34)标记的血管密度(MVD);同时选取46例癌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T—PCR检测EGFL7mRNA的表达。结果:EGFL7和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值在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P〈O.05),且EGFL7、VEGF与MVD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并与肿瘤分级、分期显著相关(P〈0.05);EG—FL7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O.05),并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P〈O.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EGFL7、VEGF的表达与肾癌血管生成有关,两者可能协同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icer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C、非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69P、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Caki-1以及36例肾透明细胞癌手术标本(其中11例已发生远处转移)和相应癌旁正常肾组织,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icer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和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Dicer的mRNA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和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C相比;Dicer的mRNA水平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69-P和Caki-1中均降低(P〈0.001),而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Caki-1比非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69-P表达水平更低(P〈0.001);和癌旁正常肾组织相比,Dicer的mRNA水平在‘肾透明细胞癌手术标本中明显降低(P〈0.001),且已发生远处转移的。肾癌标本比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肾癌标本表达水平更低(P=0.04);Dicer在细胞株和组织中的蛋白水平的变化与mRNA水平的变化一致(P〈0.001);Dicer的mRNA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T分期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icer表达降低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发生中发挥作用,且其表达的进一步下降可能与肾透明细胞癌的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HLA-G和Fas配体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两种免疫抑制分子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HLA—G和Fas配体(FasL)与经典型肾透明细胞癌(ccRCC)分级和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ccRCC标本石蜡切片进行检测,数据由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旁正常肾组织中无HLA—G表达;肾癌组织中,40例(66.7%)表达HLA—G,36例(60.0%)表达FasL。31例(51.7%)两者均表达,15例(25.0%)两者均不表达。在同一标本中,肿瘤侵犯脉管或淋巴结后,其HLA-G或FasL表达较原位肿瘤明显增强。统计分析显示HLA—G表达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均呈正相关(P〈0.01)。FasL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P〈0.05),而表达强度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ccRCC中HLAG和FasL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均呈正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晚期ccRCC高表达免疫抑制分子的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的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蛋白在人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测定52例肾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肾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Survivin蛋白在肾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92.31%(48/52),其中弱阳性为19例,中等阳性为12例,强阳性17例,而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O.01)。肾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肾癌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而和肾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有无下腔静脉癌栓、肾癌患者的Robson分期及肿瘤的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肾癌的分化程度越低,越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则Survivin阳性表达率越高,提示检测肾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可作为肾癌诊断的灵敏、特异的指标,并有助于肾癌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凋亡蛋白抑制因子生存素(Surviv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cellrenalcellcarcinoma,ccR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ccRCC、25例癌旁组织及13例正常肾组织中Survivin和Vimentin的表达及定位情况。结果Survivi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而在癌旁及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其表达与ccRCC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imentin在正常肾组织及癌旁组织中亦未见表达,而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两个因子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66,P〈0.01)。结论Survivin和Vimentin在ccRCC组织中高表达,共同促进了ccRCC的发生、发展、侵袭与转移,联合两因子检测可为ccRCC的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肾癌组织中肾母细胞瘤过表达基因(NOV)及WT1基因mRNA定量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肾癌组织标本57例。男40例,女17例,平均年龄65岁。T139例、T213例、T3a5例;G114例、G223例、G320例。应用实时RT—PCR方法定量检测癌组织及36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NOV和WT1的mRNA表达,并对2种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肾癌组织NOVmRNA表达水平中位值(1.17)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4.32,P〈0.05),乳头状肾癌组织表达量(2.67)显著高于透明细胞癌(1.06,P〈0.05),G.肿瘤表达量(4.61)显著高于G2~G3肿瘤(1.11,P〈0.05)。NOV表达与肿瘤分期、大小等无显著相关。WT1mRNA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中位值(0.13)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93,P〈0.05),WT1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组织类型等均无关。NOVmRNA与WT1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结论 NOV基因与肾癌的发生和分化相关。WT1在肾癌组织中表现为低表达。NOV表达是否受WT1的调节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肾癌组织中EphB4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及其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取液氮保存的原发性肾癌新鲜标本40例,相应癌旁组织(阴性切缘)40例,正常肾脏组织30例,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EphB4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EphB4基因在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都表达,且癌旁表达低于肿瘤表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正常肾脏组织不表达(P〈0.01);40例肾癌标本中,25例EphB4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2.5%,40癌旁组织中,10例EphB4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25.0%;两者有显著差异性(P〈0.05)。EphB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但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原癌基因EphB4及其蛋白在人肾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且与肾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成为肾癌预后的侯选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实验证明乙酰肝素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有高表达,并可能在恶性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肾癌乙酰肝素酶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肾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30例新鲜肾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水平及62例石蜡包埋肾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乙酰肝素酶mRNA在肾癌中阳性表达11例(36.7%),乙酰肝素酶蛋白在肾癌中阳性表达15例(24.2%),其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基因和蛋白的异常表达可作为肾癌发生和发展的预后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53β在肾癌中的表达与肾细胞癌的病理类型、分期以及核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对47例肾细胞癌标本和癌旁正常肾组织进行了检测,并结合肾癌的分级和临床分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53β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其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有关与病理类型、核分级无关.结论 p53β的表达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p53β可以进一步研究作为肾细胞癌新的诊断分子标记和基因治疗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wist蛋白和E-钙粘蛋白在人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检测40例RC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wist蛋白、E-钙粘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 RCC组织中Twis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87.5%)明显高于癌旁肾组织中Twis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2.5%);RCC组织中E-钙粘蛋白的阳性表达率(12.5%)明显低于其在癌旁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5.0%),Twist蛋白和E-钙粘蛋白表达在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Twist的异常表达与R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E-钙粘蛋白的异常表达与R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而两者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直径、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Twist蛋白可能是RCC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ZH2蛋白在肾癌和肾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肾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检测12例肾癌和正常肾组织及两种细胞系ACHN和786—0中EZH2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肾癌和12例正常肾组织中EZH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EZH2蛋白在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的表达极低,而肾癌细胞系786-0和ACHN的表达水平较高;正常肾组织EZH2蛋白表达阴性,肾癌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肾癌和正常肾组织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8.1%和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ZH2蛋白表达率在局限性和局部进展性肾癌分别为63.9%和92.90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ZH2蛋白表达率在肾癌不同病理分级组和是否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ZH2异常表达与肾癌的分期、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肾癌的临床进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aveolin-1和HDAC1蛋白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及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RCC、15例正常肾组织及26例癌旁组织中Caveolin-1和HDAC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51例RCC中组织学分级:高分化13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14例;临床分期:Ⅰ期16例,Ⅱ期20例,Ⅲ期10例,Ⅳ期5例。结果 Caveolin-1在正常肾组织、癌旁组织和R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5/15)、42%(11/26)、65%(33/51),逐渐升高(P<0.05)。在51例RCC中,Caveolin-1的阳性表达率临床分期Ⅲ期和Ⅳ期高于Ⅰ期和Ⅱ期,低分化高于中、高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Caveolin-1表达与病理学分期、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值分别为0.001、0.038和0.006,P均<0.05),随着肿瘤分期、分级的升高,Caveolin-1表达增强。RCC中Caveolin-1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所在部位均无关(P>0.05)。HDAC1在正常肾组织、癌旁组织和R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2/15)、19%(5/26)、75%(38/51),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在51例RCC中,HDAC1的阳性表达率临床分期Ⅲ期和Ⅳ期高于Ⅰ期和Ⅱ期,低分化高于中、高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肾癌组织中HDAC1表达率随肾癌TNM分期的增高和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升高。RCC中HDAC1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所在部位均无关(P>0.05)。RCC中Caveolin-1的表达与HDAC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aveolin-1和HDAC1在RCC中高表达,可能是RCC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联合检测对判断RCC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肾细胞癌、21例癌旁肾组织和7例正常肾组织中Ezrin的表达。结果在53例肾细胞癌中,Ezrin阳性率为83.0%(44/53),弱阳性率17.0%(9/53),平均免疫反应积分为3.97±0.79;21例癌周组织中Ezrin阳性率9.5%(2/21),呈弱阳性90.5%(19/21),平均免疫反应积分2.12±0.89;在7例正常肾组织中,染色均呈弱阳性,平均免疫反应积分2.71±0.49。Ezrin在肾癌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在癌旁肾组织、正常肾组织中表达水平(P〈0.05);Ezrin的表达水平与肾癌的肿瘤大小、核分级、临床分期、静脉癌栓形成、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结论 Ezrin在肾癌中高表达,且其水平与肿瘤的临床病例特征相关,提示Ezrin在肾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肾癌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肾癌发生和进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肾癌组织和21例癌旁组织标本中NFκB(p65)和CXCR4阳性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联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NFκB(p65)在33例(76.7%)肾癌组织和10例(47.6%)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CXCR4在29例(67.4%)癌组织和7例(33.3%)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两者于两组织中阳性表达上分别存在显著差异。NFκB(p65)与CXCR4均表达于所有Ⅲ~Ⅳ临床分期肾癌组织(100%),显著高于Ⅰ~Ⅱ期阳性表达率(66.7%与53.3%),而阳性表达在肾癌的不同病理分级、年龄、性别上无差异。同时,NFκB(p65)与CXCR4在肾癌中的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r=0.44)。结论 NFκB与CXCR4与肾癌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两者之间可能存在调节关系。因此,NFκB与CXCR4可成为预防和治疗肾癌及其转移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cl-2、cyclinD1、p27kip1 mRNA水平在肾细胞癌(R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42例肾癌患者(透明细胞癌33例,非透明细胞癌9例)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肾组织中bcl-2、cyclinD1、p27kip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42例肾癌标本中bcl-2 mRNA、cyclinD1 mRNA表达的中位值(分别为0.56、0.65),均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分别为0.13、0.15)(P0.05);而p27kip1mRNA在肾癌中表达的中位值0.46,显著低于正常组织(0.86)(P0.05)。在肾癌临床分期中bcl-2在Ⅰ+Ⅱ期肾癌组织中表达高于Ⅲ+Ⅳ期(P0.05),cyclinD1在Ⅰ+Ⅱ期肾癌组织中表达低于Ⅲ+Ⅳ期(P0.05),p27kip1 mRNA表达量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降低(P0.05);bcl-2、cyclinD1在非透明细胞癌组中表达量分别为0.39±0.18、0.55±0.08,低于透明细胞癌组的0.58±0.19、0.66±0.08(P0.05),p27kip1在透明细胞癌组和非透明细胞癌组中表达量(P0.05)无差异。偏相关分析示P27kip1与cyclinD1之间相关系数为-0.57(P0.01),p27kip1与bcl-2之间相关系数为0.44(P0.01);而cyclinD1与bcl-2之间相关系数为-0.06,无相关性(P0.05)。结论 bcl-2、cyclinD1高表达和p27kip1低表达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检测bcl-2、cyclinD1、p27kip1 mRNA可作为诊断肾癌的参考指标;p27kip1与cyclinD1负相关、与bcl-2正相关,而cyclinD1与bcl-2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CD46(membrane cofactor protein,MCP)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研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结直肠癌与其癌旁组织、黏膜慢性炎组织中CD46表达强度和分布。结果CD46在三者阳性率分别为92.45%,50.00%,35.00%;CD46在结直肠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各组间与CD46表达强度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与结直肠癌表达CD46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CD46在肿瘤发生和进展早期可能起了非常重要作用,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可能成为肿瘤早期诊断、预后及分子靶向治疗的重要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探讨二者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68例ccRCC组织和36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MMP-2与CXCR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ccRCC组织中MMP-2和CXCR4mRNA的半定量值分别为0.848±0.367和0.939±0.336,高于在正常肾组织中的半定量值0.379±0.138和0.418±0.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75、8.860,P0.05);在ccRCC中MMP-2和CXCR4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t=2.169~3.852,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t=0.201~0.630,P0.05);在ccRCC组织中MMP-2和CXCR4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2,P0.05)。结论 MMP-2和CXCR4可能共同参与了人ccRCC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并且在发挥作用时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MMP-2和CXCR4可能有助于协助ccRCC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与肾癌肿瘤分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150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5例,女55例。平均年龄(51.41±19.68)岁。病理类型:透明细胞癌120例、乳头状癌11例、嫌色细胞癌6例、囊性肾癌8例,其他类型5例。TNM分期:Ⅰ期87例(T1a45例,T1b42例),Ⅱ期24例、Ⅲ期22例、Ⅳ期17例。N0111例、N1 17例、N2 22例,M0 133例、M1 17例。病理明确诊断为肾良性肿瘤132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结果肾癌组患者术前Fib值(4.08±1.12)g/L,对照组(3.23±0.52)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癌组PT(10.65±1.38)s、APTT(31.11±3.56)s、INR(0.95±0.72),对照组分别为(11.02±7.44)s、(31.24±3.05)s、(O.96士o.6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5个亚组术前Fib分别为(3.75±0.59)g/L、(3.31±0.64)g/L、(4.34±0.52)g/L、(4.99±0.38)g/L、(6.04±1.06)g/L,其中T1a、T1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癌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Fib>4.0g/L)者68例(24.1%)。结论肾癌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者血清Fib升高,肿瘤分期为Ⅱ期、Ⅲ期、Ⅳ期发生转移的可能性较大。血清Fib对肾癌预后具有独特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Survivin和Skp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urvivin和Skp2的表达,统计Survivin与病理特征及Skp2的关系。结果 76.7%(23/30)肿瘤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Survivin蛋白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4.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6.7%),χ2=25.9,P〈0.001。Skp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0.0%)也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0.0%),χ2=18.8,P〈0.001)。Survivin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分期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5)。Survivin表达与Skp2表达呈正相关(χ2=8.32,P〈0.05)。结论 Survivin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与Skp2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