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序贯诱导方案治疗初次诱导治疗失败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登封市中医院普内科收治的AML患者(均为初次标准诱导化疗失败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不同追加诱导方案分为A组(n=44)和B组(n=26),A组患者以阿柔比星+阿糖胞苷+G-CSF作为治疗方案(CAG方案),B组患者采用原诱导方案、蒽环类+Ara-C或HAG方案(非CAG方案)。参照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关于AML诊治指南(2017版)的标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序贯诱导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完全缓解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高危AML患者完全缓解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非血液学并发症主要为肺炎和胃肠道反应,A组发生相关并发症者28例(63.6%),B组发生21例(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诱导治疗失败的AML患者采用阿柔比星+阿糖胞苷+G-CSF序贯CAG诱导方案可以显著提高高危及中危者完全缓解和ORR,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小剂量米托蒽醌、阿糖胞苷(MA)与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G-CSF(CAG)方案诱导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收治的100例年龄≥60岁确诊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NPM1+FLT3-ITD-者占10%(10/100),46例采用小剂量MA方案诱导化疗,54例采用CAG方案诱导化疗,诱导化疗后评价效果。与CAG组相比,小剂量MA化疗组患者发病时WBC显著升高(P=0.005),FLT3-ITD+患者比例显著升高(P=0.006)。结果 5例(5%)早期死亡,70例(70.0%)患者在接受第1个诱导化疗后获得缓解,54例(54.0%)获得完全缓解(CR),16例(16.0%)获得部分缓解(PR),其中46例应用小剂量MA方案化疗的患者中,24(52.2%)例达到CR,6例(6.0%)达到PR,总有效率为65.2%。54例老年AML应用CAG方案诱导化疗,30例(55.6%)例达到CR,10例(18.2%)达到PR,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方案的CR、总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0.335)。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AML患者应用小剂量MA与CAG诱导化疗治疗效果相似,且未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增高患者的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激小剂量方案早期再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缓解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9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资料,均采用标准DA方案诱导化疗,其中38例患者诱导化疗第14天存在明显残留病,21例患者采用小剂量预激方案早期再诱导化疗,17例患者采用标准DA方案再诱导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再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97例患者总CR率为60.8%;38例需要再诱导化疗的患者中,预激方案再诱导组CR率为76.2%,明显高于DA方案再诱导组的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两组患者再诱导化疗过程中感染、血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诱导化疗第14天存在明显残留病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小剂量预激方案早期再诱导化疗有较高的CR率,优于标准DA方案.  相似文献   

4.
将 6 6例初治AML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进行诱导化疗。治疗组 34例 ,采用MA方案 (米托蒽醌 +阿糖胞苷 )诱导化疗 ;对照组 32例 ,用DA方案诱导化疗。结果 :治疗组 34例中 ,2 5例取得完全缓解 (CR) ,CR率为 75 .5 3% ,其中 1个疗程后CR19例 ,1个疗程CR率为 76 %。对照组 32例中 ,16例CR ,CR率 5 0 % ,其中 1个疗程后CR7例 ,1个疗程CR率为 4 3.75 %。两组CR率及 1个疗程CR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果表明 ,MA方案对初治AML有较好的疗效 ,其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可作为AML诱导化疗的首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CSF预激的小剂量HA方案诱导缓解初治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激的小剂量HA方案诱导缓解初治老年AML患者11例,具体为:G-CSF200μg/m2,皮下注射,1次/d,d1~14;首次于化疗前12h使用;高三尖杉酯碱(HHT):1mg/m2,静脉滴注,1次/d,d1~14;阿糖胞苷(Ara-C):10 mg/m2,皮下注射,每12h 1次,d1~14。当WBC>10×109/L时,G-CSF用量减半,当WBC>20×109/L时,暂停用G-CSF,而不停止化疗,待白细胞回落后再继续使用。疗程结束后,WBC<0.8×109/L时,则继续使用G-CSF,直至WBC达2.0×109/L。对第1次化疗达部分缓解(PR)者,则原方案进行第2个疗程,如第2次化疗仍未获得缓解者,则视为治疗无效(NR)。结果:11例患者第1个疗程完全缓解(CR)5例(45.45%),PR 4例(36.36%),NR 2例(18.18%),总有效率(81.81%)。结论:对于老年AML白细胞均<10×109/L患者,小剂量HA与G-CSF组成的预激方案可以作为治疗老年AML首选方案,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CSF预激对低白细胞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用含G-CSF预激化疗方案治疗12例低白细胞AML.结果 12例患者11例获完全缓解(CR),总缓解率91.7%;从治疗开始至中性粒细胞恢复(>0.5×109/L)和血小板恢复(>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5天和14天,中性粒细胞缺乏(<0.5×109/L)持续时间为9天(4~15天);化疗并发症有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肠道感染及肝酶谱升高,经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均治愈.结论用含G-CSF预激化疗方案治疗低白细胞AML,疗效良好,化疗并发症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根治性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或序贯化疗对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探讨食管癌患者适合同步放化疗的优势人群。方法 选取根治性放疗食管癌患者280例患者,其中140例联合同步化疗(同步化疗组),140例联合序贯化疗(序贯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的差别,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istic回归、Cox回归分析影响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及适合同步放化疗优势人群。结果 两组间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NM分期<Ⅳ期的患者中同步化疗组的完全缓解(CR)率(18.6%)高于序贯化疗组(7.7%)(χ~2=5.079,P=0.024);中段食管癌患者中同步化疗组的CR率高于序贯化疗组(20.0%vs 6.7%,χ~2=4.498,P=0.034);TNM分期<Ⅳ期且为中段食管癌患者同步化疗组的CR率(21.2%)高于序贯化疗组(2.2%)(χ~2=7.459,P=0.00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同步化疗组总生存时间(4.0年)和3年生存率(73.2%)高于序贯化疗组(2.8年、24.2%)(...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应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APL患者的诱导缓解及缓解后治疗,并作5年随访分析。结果75例(96.2%)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组(49例)和ATRA 化疗治疗组(24例)的CR率分别为95.9%和95.8%,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例达CR的患者进入缓解后治疗,应用ATRA 化疗(18例)、单用化疗序贯(48例)及大剂量阿糖胞苷(HDAE),7例)的复发率分别为66.7%、35.4%和85.7%,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75例CR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5%、61.8%和49.1%,无病生存期分别为78.2%、59.0%和49.1%。中位生存期为86.7个月(95%CI为66.7~106.8个月)。结论APL,诱导缓解率高,远期随访中缓解后应用化疗序贯的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王石松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7):1997-1999
目的 观察含羟基喜树碱的低强度化疗CHG(羟基喜树碱、阿糖胞苷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激方案诱导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MDS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及其与CAG(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的比较.方法 按自愿原则选择32例(CHG组)未接受化疗的高危MDS及MDS转化的AML患者给予CHG方案诱导治疗;29例(CAG组)未接受化疗的高危MDS及MDS转化的AML患者给予CAG方案诱导治疗,观察并比较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1个疗程结束后,CHG组患者中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7例,血液学改善1例,总有效率68.8%;CAG组患者中CR 12例,PR 6例,血液学改善3例,总有效率72.4%.两组的CR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CHG组14例CR患者中3例因心律失常仅接受HA(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EA(足叶乙甙+阿糖胞苷)方案巩固及强化,已全部复发.11例患者交替接受HA/AA(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TA(拓扑替康+阿糖胞苷)/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I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等方案化疗,1例失访,7例分别在3~16个月复发,3例进展为AML;4例缓解期超过6个月的复发患者中有2例取得CR,很快再次复发.CAG组12例CR患者,2例失访,8例分别在2.6~17个月复发,2例进展为AML.5例复发患者再用CAG方案,未取得CR,3例应用CHG方案,1例取得CR,1例取得PR.结论 CH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和MDS转化的AML安全有效,CR后应强化治疗或多种方案交替治疗,避免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糖胞苷和阿克拉霉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中位年龄65岁的AML患者,均采用CAG预激方案诱导治疗,为阿克拉霉素10 mg/d,第1-8天,阿糖胞苷10 mg/m2,12 h 1次,第l~14天,G-CSF 200μg/(m2·d),第1~14天.结果 化疗后总有效率73.2%,完全缓解(CR)57.7%.初诊患者CR率为65.3%;复发、难治患者为40.9%;≥70岁患者为40%;中等预后染色体的CR率为68.4%.10例预后不良染色体异常的患者完全缓解4例.早期死亡率2.8%,总生存期中位时间14个月.初诊时白细胞<10×109/L的CR率61.1%,治疗前白细胞>10×109/L的CR率52.9%.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未见严重的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CAG预激方案为治疗AML的较有效、安全的方案.尤其对低增生性老年AML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李丹  史宏  李蕙  周敏  徐鸣  刘文丽  邝平兰 《四川医学》2012,33(3):426-428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期间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例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期间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院感率高达95%,皮肤粘膜和呼吸道为最常见感染部位,常见的病原菌为G-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者,感染发生距化疗开始的时间早,发热持续时间长;所有感染均采用广谱杀菌剂,其中7例发生真菌感染;除1例中途放弃外,18例均控制感染,19例获得缓解。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采用2006年全国ALL方案诱导化疗期间,骨髓缓解率高,但感染发生率高,感染程度重,真菌感染的概率大,及时而强有力的抗感染能有效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急性髓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效果的早期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6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在HOAP方案第一疗程化疗第6天骨髓象作前瞻性观察。发现此时限骨髓白血病原始细胞百分率<40%并骨髓白血病原始细胞降低指数>50的病例完全缓解(CR)率达80.6%(25/31例),以上指标一项或二项不符合者仅11.1%(3/27例)病例CR(P<0.001)。表明本法可较早地预测HOAP方案治疗AML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岳养军  李韵笙  李莎  魏世华  田种泽 《医学争鸣》2008,29(17):1607-1610
目的:对比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化疗及诱导化疗治疗中晚期(Ⅱ b~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方法.方法:2002-01/2006-12共91例年龄28~70岁能够接受放射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同步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同步组)46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顺铂20 ms/m2,d1~5,4 wk后重复1次;紫杉醇30 ms/m2,每周第1 日放疗前静脉滴注,连用6 wk,化疗第1日即开始行放射治疗,总剂量为60~70 Gy,6~7 wk完成.诱导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诱导组)45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顺铂100 ms/m2,d1,紫杉醇175 mg/m2,d1,4 wk为1个周期,共化疗2~4个周期;完成全身化疗3wk后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总量60~70 Gy,6~7 wk完成.同步组和诱导组分别有43例、44例在完成放疗1 mo后给予2~3周期以顺铂及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结果:全组病例从治疗开始之日计算,随诊时间12~72 mo,中位随访时间50.4 mo.失访3例,随访率为96.7%.近期疗效以放射治疗结束后1~2 mo的C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诱导组完全缓解率(CR)占35.6%,部分缓解率(PR)占48.9%,无变化 病变进展占15.5%;同步组分别占43.5%,45.6%,10.9%,两组的近期疗效(CR PR)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6.P=0.509).中位生存期诱导组为13.0 mo,同步组为22.2 mo.1,2,3 a生存率诱导组分别为68.8%,24.4%,15.5%,同步组分别为76.1%,47.8%,32.6%,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6,P=0.008).毒副反应方面,同步组高于诱导组,尤以造血系统毒性明显,但能为绝大多数患者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化疗能延长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化疗联合微移植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2-8月在唐都医院血液内科采用化疗联合微移植方案诱导治疗的12例难治及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完成1个疗程的化疗联合微移植,其中获得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6例,有效率50%.达到完全缓解的3例中2例随后分别行二次微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1例患者在第1次微移植后1个月时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导致死亡.部分缓解3例中2例行二次微移植治疗,仍未缓解,1例放弃治疗.6例未缓解中2例分别行二次微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结果均未缓解,2例因并发症于院外死亡,2例放弃治疗.结论 化疗联合微移植提高了难治、复发ANLL的缓解率,并且降低单纯化疗的毒性作用,是难治复发ANLL的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谢松喜  林映如  曾子君  李伟雄 《重庆医学》2007,36(14):1398-1399
目的 初步探讨诱导化疗结合混合线照射治疗鼻咽癌筛窦侵犯的可行性.方法 共16例鼻咽癌患者入组,每个患者先行2个疗程诱导化疗,方案采用CF 120mg/m2,5-FU 400mg/m2,1~5d,DDP 70mg/m2,1d,常规行止吐和水化处理,每3周重复.放疗采用双侧野,矩形野挡眼球和晶体,6MV的X线照射,剂量70~72Gy·(35~36次)-1·(7周)-1.筛窦前采用电子线照射,根据深度选择电子线的能量级,剂量60Gy·(30次)-1·(6周)-1.化疗后和放疗后复查鼻咽CT和MRI,评价疗效,观察化疗和放疗毒性.结果 16例患者全部完成诱导化疗和放疗,放疗后2个月复查CT和MRI,评价疗效鼻咽筛窦肿物完全消退8例(50.0%),部分消退7例(43.8%),稳定1例(6.2%),有效率为93.8%.Ⅱ级白细胞下降2例,Ⅲ级白细胞下降1例,筛窦前野照射野皮肤出现Ⅰ级放射性皮炎14例,Ⅱ级2例,未见有≥Ⅲ级的放射性皮炎.结论 采用诱导化疗结合混合线照射治疗鼻咽癌前组筛窦侵犯是简单可行的.远期疗效和毒性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98-101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同步调强放化疗+辅助化疗与诱导化疗+调强放疗+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8 年1~12 月进行治疗的60 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 例。A 组行诱导化疗+同步调强放化疗+辅助化疗,B 组行诱导化疗+调强放疗+辅助化疗。所有患者均获得18 个月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期间生存和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RR 相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骨髓抑制(60.00%)、胃肠道反应发生率(50.00%)均高于B 组的骨髓抑制(33.33%)、胃肠道反应发生率(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为43.33%、皮肤损害发生率为16.67%,B 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为40.00%、皮肤损害发生率为1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诱导化疗+同步调强放化疗+辅助化疗与诱导化疗+调强放疗+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相似,但诱导化疗加调强放疗加辅助化疗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7.
达万明  王存邦 《甘肃医药》1994,13(3):126-127
报告了用VDD(P)+M强化诱导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8例的结果。完全缓解(CR)13例(72%),接受CR后强化巩固和高(中)剂量Ara-C或MTX者,中位持续CR期5.5月,中位生存期21月。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造血严重受抑,半数患者并发感染,强调同时强力支持及对症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terine artery chemotherapy and embolization,UACE)联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在前置胎盘中期引产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例中期妊娠合并前置胎盘患者行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引产.结果 5例患者总产程87-411(223.4±173.4)min;排胎时间为31.58-49.17(32.32±17.7)h;产时及产后2h出血量100-300(144±87)ml.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用于前置胎盘中期引产疗效确切,出血量及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将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IAC)组和静脉诱导化疗联合放疗(IVC)组。治疗后4周, IAC 组与 IVC 组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94.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2周,IAC 组与 IVC组的 CR 率分别为98.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均未发现远处转移病例。两组之间3、4级急性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动脉灌注诱导化疗联合后期同步放化疗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术前应用平阳霉素对喉癌诱导性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1年1月65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术前所有对象用平阳霉素化疗。研究安全剂量范围内剂量与疗效的相关性.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中活检的肿瘤、退缩区及正常组织。结果平阳霉素诱导性化疗对喉癌的总有效率为84.6%。疗效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与肿瘤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主要不良反应有发热、胃肠道反应、以及皮肤红斑等症状;化疗后肿瘤组织和退缩组织较之前明显凋亡。结论喉癌术前使用平阳霉素化疗副作用小,可缩小肿瘤,明确术中组织范围.安全剂量范围内使用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有助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值得临床椎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