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α-干扰素对人肝细胞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肿瘤灶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微血管密度 (MVD)的影响。 方法 将 2 0只荷瘤裸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 :(1)对照组 ;(2 )α-干扰素治疗组。用药 1个月后切除瘤灶 ,称瘤重、鼠重 ,并计算α-干扰素的抑瘤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VEGF、b FGF的表达和 MVD(用抗 F 多抗标记血管内皮 )。 结果 用药 1个月后两组瘤重分别为2 .76± 0 .4 0 g,2 .2 2± 0 .36 g(t=3.2 0 ,P=0 .0 0 5 ) ,α-干扰素抑瘤率为 2 0 %。对照组和α-干扰素治疗组的肿瘤灶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 10 ,3/ 10 (χ2 =7.5 0 ,P=0 .0 0 6 ) ;b F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 10 ,2 / 10 (χ2 =7.2 0 ,P= 0 .0 0 7) ;两组肿瘤灶的 MVD分别为 9.0 0± 2 .79/高倍视野 ,6 .0 0± 2 .12 /高倍视野 (t=2 .71,P=0 .0 14 )。 结论 α-干扰素可抑制人肝细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肿瘤灶 VEGF和 b FGF的生成 ,减少肿瘤灶内的 MVD。α-干扰素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其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干扰素(IFNα-2b)联合5-氟尿嘧啶(5-FU)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杀伤抑制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复苏、培养人肝癌细胞,并单用IFNα-2b或5-FU,以及不同浓度的IFNα-2b联合5-FU对其进行干预。用MTT法测定IFNα-2b联合5-FU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药物对人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用药后人肝癌细胞中突变型p53、c-myc表达的变化。结果 IFNα-2b和5-FU都能抑制HepG2细胞生长,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IFNα-2b与5-FU联合用药比单用IFNα-2b或5-FU抑制效果更明显,并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IFNα-2b和5-FU均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二药联用时细胞凋亡更明显,可呈剂量依赖性地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不同浓度下的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α-2b和5-FU均可明显抑制突变型p53、c-myc蛋白的表达,二药联用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IFNα-2b和5-FU联用可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地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下调突变型p53、c-myc蛋白的表达,表现出协同作用。这些可能是IFNα-2b和5-FU联合抗癌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3.
肿节风与氟尿嘧啶联合应用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节风注射液与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实体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实体瘤模型。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肿节风注射液小剂量组(1.5g/kg,ip)、大剂量组(3g/kg,ip)、5-Fu组联合用药组。小鼠接种24h后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10d。观察各组小鼠移植瘤生长情况及体重变化。并考察给药后胸腺、脾脏指数、外周血象的变化。结果:肿节风注射液小剂量组抑瘤率为26.84%,肿节风注射液大剂量组抑瘤率为44.74%,5-Fu组抑瘤率30.77%,联合用药组抑瘤率分别为58.39%与65.1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抑瘤率高于单用肿节风注射液组和5-Fu组(P<0.01)。且联合用药对胸腺、脾脏指数、外周血象无明显影响。结论:肿节风注射液和5-Fu联用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实体瘤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并能减轻5-Fu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水蛭素活性因子对H22肝癌瘤细胞、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小鼠48只,每只小鼠左前腋下接种H22肝癌瘤细胞0.2 mL,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成模型对照组、5-FU组、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子2.6 g/kg)和水蛭素活性因子小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子1.3 g/kg);另取小鼠44只,每只小鼠左前腋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0.2 mL,随机分为4组,每组11只,分成模型对照组、5-FU组、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子2.6 g/kg)和水蛭素活性因子小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子1.3 g/kg);连续给药14 d,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并计算抑瘤率.结果 ①水蛭素活性因子对H22肝癌实体瘤的影响:5-FU组[瘤重(0.78±0.41)g]、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瘤重(0.99±0.48)g]、水蛭素活性因子小剂量组[瘤重(1.15±0.50)g]对H22肝癌抑瘤率分别为58.73%、47.62%、39.1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其中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抑瘤作用明显优于小剂量组(P< 0.05),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②水蛭素活性因子对S180肉瘤的影响:5-FU组[瘤重(0.68±0.30)g]、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瘤重(0.85±0.44)g]、水蛭素活性因子小剂量组[瘤重(0.89±0.47)g]对S180肉瘤抑瘤率分别为54.67%、43.33%、40.67%,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其中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5-FU组小鼠在给药第9天开始出现精神萎靡、蜷缩少动、脱毛、食欲减退等,而水蛭素活性因子组小鼠未发生此现象.结论 水蛭素活性因子对H22肝癌瘤细胞和S180肉瘤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水蛭素因子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毛夏枯草提取液抗肝癌体内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毛夏枯草提取物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及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实体瘤的体内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1)肝癌细胞增殖抑制观察: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药物,观察不同浓度的白毛夏枯草水提液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2)小鼠腹水瘤抑制作用观察:小鼠接种H22腹水瘤后,造成移植性小鼠肝癌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S组)、阳性对照组(5-FU组)、白毛夏枯草水提物大剂量组、白毛夏枯草水提物小剂量组,分别观察荷瘤小鼠的抑瘤率。结果:(1)白毛夏枯草水提物对HepG2细胞有较强的抑制增殖作用,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2)白毛夏枯草水提物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对小鼠腹水瘤抑制率分别为37.84%、34.82%。结论:白毛夏枯草对肝癌细胞和小鼠腹水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十全大补汤诱导肝癌H22小鼠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对小鼠肝癌H22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小鼠肝癌H22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十全大补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计算抑瘤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指数。结果十全大补汤高、中、低剂量均有一定的抑瘤作用,以中剂量组为最佳,抑瘤率为54.8%;增加凋亡指数与5-FU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十全大补汤高、中、低剂量,对小鼠肝癌H22有明显抑瘤作用,以中剂量组为最佳,增加凋亡指数可能是其抑制肿瘤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参麦注射液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以小鼠肉瘤S180、肝癌H22、Lewis肺癌实体瘤模型考察参麦注射液的体内抑瘤作用;通过MTT法考察参麦注射液体外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肝癌HepG 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参麦注射液在体内对小鼠肉瘤S180、肝癌H22、Lewis肺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相关性,中、高剂量抑瘤率可达35%以上;体外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肝癌HepG 2细胞亦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浓度–时间相关性,48 h的IC50值分别为0.36、0.72 g /mL,72 h的IC50值分别为0.21、0.29 g /mL。结论 参麦注射液体内外均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抗肝癌合剂对荷肝癌H22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及肿瘤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抗肝癌合剂高、中、低剂量组、氟尿嘧啶组(5-FU组)和抗癌合剂中剂量+氟尿嘧啶组(中剂量+5-FU组),将H22腹水型瘤细胞悬液接种至昆明小鼠右腋窝皮下制备局灶性肿瘤模型,分组灌胃给药。10天后,小鼠剥离移植瘤,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周期情况,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结果抑瘤率:抗肝癌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及5-Fu组、中剂量+5-Fu组分别为0.64%、15.17%、15.08%、64.86%、66.33%;平均瘤重: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1.3133±0.2840)g比(1.3217±0.2929)g,P0.05];中、高剂量组比模型对照组降低[(1.1212±0.1928)g、(1.1224±0.1772)g比(1.3217±0.2929)g,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1.1212±0.1928)g比(1.1224±0.1772)g,P0.05];5-Fu组、中剂量+5-Fu组比模型对照组降低[(0.4645±0.0923)g、(0.4450±0.1085)g比(1.3217±0.2929)g,P0.01];各用药组均能使肿瘤组织细胞阻滞于G0/G1期,表现为G0/G1期细胞增多,S、G2/M期细胞相应减少,细胞增殖指数PI各用药组均小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18±8.35)%比(69.10±4.39)%,P0.05];其余各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56.60±7.87)%、(54.30±7.08)%、(47.61±9.66)%、(40.83±9.92)%比(69.10±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抗肝癌合剂对荷肝癌H22小鼠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肿瘤组织细胞阻滞于G0/G1期。  相似文献   

9.
博落回总碱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和体内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博落回总碱(TAPP)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TAPP体外对人肝癌Hep3B细胞、小鼠H22肝癌细胞的抑瘤作用;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法检测TAPP对小鼠H22肝癌细胞、S180肿瘤细胞的体内抑瘤作用。测3次重复实验结果。结果 (1)TAPP在体外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可抑制Hep3B、H22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其对Hep3B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3次重复实验结果分别为3.04、3.98、2.98µg/ml,对H22细胞则分别为2.89、2.21、2.34µg/ml。(2)体内实验表明,TAPP可抑制H22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在剂量为每天1、2、4 mg/kg·b.w.时,3次腹腔注射给药实验测得抑瘤率分别为18.6%、35.1%、44.9%,而以每天4 mg/kg·b.w.时口服给药抑瘤率则为7.9%;另外,TAPP可明显延长S180腹水瘤小鼠存活时间,剂量为每天1、2、4 mg/kg·b.w. 时静脉注射给药生命延长率3次重复结果平均分别为24.8%、48.9%、52.7%。结论 TAPP在体内外均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青蒿醇提物对H22肝癌小鼠的体内押瘤作用.方法:取H22肝癌细胞接种于小鼠右腋皮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5-氟尿嘧啶组(5-FU)及青蒿醇提物125 mg/(kg·d)组、500 mg/(kg·d)组,5-FU组肌肉注射给药,其余各组灌胃给药.连续给药8 d后,剖瘤称取质量,计算抑瘤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H22小鼠肝癌的体内抑瘤作用。方法:取雌性KM小鼠40只,将H22小鼠肝癌细胞接种于小鼠右前肢腋皮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Control)、环磷酰胺组(CTX)及青蒿琥酯(ASUN)30、90、150mg/kg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共5组,每组8只。连续腹腔注射给药8天后,剥取瘤块和脾脏,称重,计算抑瘤率。结果:青蒿琥酯30、90、150mg/kg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8.9%、31.1%和21.5%,抑瘤率随剂量增大而降低,其中青蒿琥酯30mg/kg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小鼠脾质量随青蒿琥酯剂量增加而增大。结论:青蒿琥酯对H22小鼠肝癌具有体内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柴芪益肝颗粒(CQKL)对Hepa1-6 肝癌细胞移植C57bl/6小鼠肝癌组织骨桥蛋白(OP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C57bl/6 小鼠肝癌模型,24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予柴芪益肝颗粒灌胃(273 mg/20 g),1次/d;空白对照组予生理盐水0.4 mL/20 g灌胃,1次/d;5-FU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5-FU[20 mg/(kg·d)];各组用药及处理均连续3周.观察各组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C57bl/6小鼠肝癌组织中OPN和MMP-2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和5-FU对照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8.52%和61.4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5-FU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作用弱于5-FU.柴芪益肝颗粒能抑制OPN和MMP-2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芪益肝颗粒对肝移植瘤有一定的抑瘤及抗转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肿瘤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的OPN和MMP-2表达有关,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生长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消痰散结方对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人低分化胃腺癌SGC -790 1完整组织块裸鼠原位种植 ,建立胃癌转移模型。种植后 1周分别给予生理盐水 (对照组 ,0 2mL)、5 -FU (5 -FU组 ,0 2mL ,6 0mg/kg w)、消痰散结方 (消方组 ,0 2mL ,2 5g/kg d ,)、 5 -Fu与消方联合应用 (5 -FU +消方组 )腹腔注射 ,5 -Fu每周 1次 ,余每天 1次 ,连续 3周。于第 1 2周处死动物 ,测定原位肿瘤体积、瘤重、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 ,观察肿瘤肝、腹膜及其它脏器转移及腹水情况。结果 对照组、 5 -FU组、消方组、 5 -FU +消方组瘤重分别为 (2 2 6± 0 78) g、 (1 1 0± 0 96 ) g、(0 6 3± 0 4 1 ) g、 (0 6 1± 0 4 9) g ;抑瘤率分别为 0 %、 4 9 3%、 72 0 %、 75 0 % ;MVD分别为 (1 5 2± 3 3)、 (1 1 5± 1 6 )、 (5 7± 2 1 )、 (4 5± 1 3) ;肝转移率分别为 75 0 %、 4 1 7%、 2 5 0 %、 1 6 7% ;消方组与对照组相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与 5 -Fu组相比 ,消方组和 5 -FU +消方组在瘤重、抑瘤率、MVD亦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肝转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消痰散结方对体内胃癌的生长和转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与化疗药物联用能起到协同作用。其机理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用微波方法制备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处理的小鼠H22肝癌细胞瘤苗(microwave and IFN-γ treated H22 tumor cells making H22 tumor vaccine,MITTV-H22)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 小鼠皮下接种H22肿瘤细胞,同时于肿瘤接种部位皮下接种MITTV-H22进行免疫治疗.观察2组小鼠的生存期,治疗结束后取瘤称质量、测瘤体积、计算体积抑瘤率和质量抑瘤率、观察瘤组织病理切片.结果 实验组小鼠的平均生存期为46.5d,对照组小鼠的平均生存期为34.0d(P<0.05=.实验组小鼠的瘤块体积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F=179.318,P<0.0=.实验组小鼠的平均瘤体积、平均瘤质量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体积抑瘤率为(57.80±18.40)%,质量抑瘤率为(62.65±23.53) %.实验组肿瘤组织坏死明显增多,大片坏死组织中可见散在成团或岛屿状的残留瘤细胞,淋巴细胞多见,瘤体周边纤维母细胞明显增生.对照组肿瘤组织中瘤细胞增生活跃,局部可见小片状坏死灶,肿瘤细胞间淋巴细胞极少见,瘤体周边有很少或未见纤维母细胞增生.结论 MITTV-H22对H22细胞型肝癌具有较强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烟曲霉醇(TNP-470)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胃癌生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完整组织块SCID鼠胃壁原位种植,建立胃癌模型.将荷瘤小鼠48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5-FU组、TNP-470组和联合组,每组12只.移植后第7天开始,分别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5-FU(5-FU组)、TNP-470(TNP-470组)、5-FU和TNP-470联合用药(联合组),每日1次,共6周.种植后第8周末处死动物,原位肿瘤切除称重,计算抑瘤率及q值,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5-FU组、TNP-470组以及联合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瘤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抑瘤率分别为35.1%、44.8%、73.3%,联合组抑瘤率明显高于5-FU组及TNP-470组(P<0.05),q=1.16.TNP-470组和联合组MVD、VE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5-FU对MVD及VEGF表达无明显影响.各用药组AI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以联合组最高(P<0.05).结论 TNP-470对胃癌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与5-FU联用可起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微血管形成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芹菜素纳米混悬剂(AP-NPS)在体内外对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超声微量沉淀法制备AP-NPS,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分别考察芹菜素(AP)、AP-NPS、空白纳米混悬剂、阳性对照药氟尿嘧啶(5-FU)对HepG2的细胞毒性;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12.5μmol/L、25μmol/L、50μmol/L 3种浓度的芹菜素、芹菜素纳米混悬剂对HepG2的凋亡诱导及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影响情况;通过裸鼠体内抗肿瘤实验考察AP、AP-NPS对HepG2肝细胞癌的体内抑制作用。结果实验结果显示,AP-NPS在体外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的IC50值在24 h、48 h、72 h分别为(48.86±3.38)、(26.26±2.53)和(22.86±1.95)μmol/L,实际检测最大抑制率为65.8%;AP-NPS能显著提高其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能力,具有浓度依赖性;体内实验表明,对HepG2裸鼠移植瘤芹菜素组的抑瘤率为38.78%±6.27%,AP-NPS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0.90%±7.93%、41.81%±6.92%、52.7%±7.15%,空白纳米混悬剂的抑瘤率为5.45%±1.73%,阳性对照组的抑瘤率为55.76%±5.87%。结论 AP-NPS对肝癌HepG2细胞及其实体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珠子参对小鼠H22肝癌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珠子参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22小鼠肝癌实体瘤模型,观察珠子参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放免法(RIA)检测血清中TNF-α含量,光镜(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状态,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形态,流式细胞仪技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并进行周期分析.结果:珠子参抑瘤率达44.89%;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珠子参组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比模型对照组低(P〈0.05);光镜观察到珠子参组小鼠肿瘤组织周围有大量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珠子参组癌细胞胞质浓染,核固缩,线粒体明显减少;FCM分析显示,珠子参各组G0-G1期和S期细胞(%)减少,而G2-M期细胞和凋亡细胞(%)增加.结论:珠子参对H22肝癌小鼠具有良好的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珠子参阻止G2-M期细胞转换而影响癌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进程,干扰S期DNA合成以及诱导小鼠肝癌细胞凋亡有关;此外珠子参能明显抑制荷瘤小鼠TNF-α水平的异常增高,使其维持在一定水平而发挥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拉嘎-斑布有效提取物斑蝥素对H22肝癌荷瘤鼠的抑瘤作用和对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 PD-1)及其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株培养移植法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阳性对照组(5-FU组)和CTD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CTD各剂量组每天分别按1mg/kg、0.5mg/kg、0.25mg/kg剂量腹腔注射给药,5-FU组按25mg/kg每2天注射给药,模型组每日注射0.9%氯化钠溶液;给药周期15天;期间每间隔2天称量各组荷瘤鼠体质量,记录体质量变化;测量各组荷瘤鼠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取材后称取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肿瘤组织经HE染色后观察形态学变化;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荷瘤鼠脾脏组织PD-1 和肿瘤组织PD-L1 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荷瘤鼠脾脏中PD-1和肿瘤组织PD-L1、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PI3K/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CTD高剂量组能够抑制肝癌小鼠肿瘤的生长,抑瘤率为38.96%,与5-FU组相当;CTD中、低剂量组抑制效果不显著;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肿瘤细胞数量多,排列不规则,细胞核呈多形性且蓝染较深;5-FU组和CTD高剂量组肿瘤细胞的密度有所减小,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和凋亡,空泡数量增多;CTD高剂量组和5-FU组均能降低脾脏组织PD-1和肿瘤组织中PD-L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P<0.05),且能下调肿瘤组织中PI3K/Akt、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斑蝥素通过下调HIF-1α表达降低肝癌荷瘤鼠中PD-1/PD-L1水平,进而影响PI3K/Akt的表达,从而抑制荷瘤鼠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扶正化积方(FZHJF)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皮下H22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FZHJF低、中、高剂量组(4.55、13.65、40.95 g/kg)和5-氟尿嘧啶组(0.2 mL/10 g),连续给药12 d后,采集肿瘤与脏器称重并计算抑瘤率、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同时对各组肿瘤外观和肿瘤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病理结果显示均为典型的肝细胞癌。FZHJF剂量组的瘤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FZHJF的抑瘤率随剂量升高而增加,高剂量组的抑瘤率(49.02%)接近5-FU组(51.51%);肿瘤外观图显示FZHJF从低剂量至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均小于模型对照组。FZHJF各剂量组的脾脏指数与胸腺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与5-FU组(P<0.05)。结论 FZHJF对H22肝癌移植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和免疫增强作用,为今后临床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肽(recombinant analgesic-antitumor peptide,rAGAP)增强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肝癌H2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SPF级雄性小鼠120只,采用接种H22肝癌小鼠腹水方法建立模型,随机分为4组:rAGAP组(予rAGAP 0.03 mg/kg)、5-FU组(予5-FU 10 mg/kg)、联合组(予rAGAP 0.03 mg/kg, 5-FU 10 mg/kg),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4 d腹腔注射1次,用药持续24 d。用药结束后取出肿瘤组织标本,检测各组瘤体组织重量和抑瘤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I3K、AKT、PTEN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其他各组小鼠瘤体组织重量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抑瘤率明显高于rAGAP组和5-FU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其他各组PI3K、p-Akt表达均明显减弱,PTEN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5-FU组、rAGAP组相比,联合组PI3K、p-Akt表达均明显减弱,PTEN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rAGAP能增强5-FU对肝癌组织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PI3K/AKT/PTEN信号通路,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