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消费情况和趋势,并结合相关文献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经济学价值进行比较。方法:在药物经济学原则下,对某社区医院中药配方颗粒和小包装饮片临床消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其他文献,对药师调配、卫生学状况、价格、成本-效果分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在某社区医院门诊部处方和金额中的占比在逐年递增,在2017年4月达到最大值;在住院部应用较少。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已逐渐被大众接受和认可。与中药饮片相比,中药配方颗粒经济性更好、临床用药优势更显著,更符合现代药物消费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分析、总结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的相关文献,分别从中药辨证分型治疗、基本方加减治疗、中药外敷、针灸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查阅近十年相关文献,从单用中药面膜、中药面膜联合口服中药、中药面膜联合西药、中药面膜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及中药面膜综合疗法5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使用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倪南珍  万正兰 《当代医学》2013,(18):150-151
目的研究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临床作用,充分了解中药调剂内涵,强化处方分析作用。方法参照中医药基本理论,查阅相关资料,从多角度出发分析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总结归纳处方分析的主要作用。结果通过参照中医药基本理论和查阅相关资料,总结进行处方分析的主要作用为:可以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进行检查,避免用药重复、书写不清等人为疏忽情况发生;可以对中药配伍禁忌进行再次核查;可以对中药使用剂量、用法错误进行核查;可以为下一步的中药调剂工作做好准备;可以对中药合理性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结论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工作中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可以有效避免人为用药错误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从图书利用率看文献资源建设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2004-2008年中文纸质文献馆藏结构和读者借阋情况进行采集、统计和分析,并按照学科划分为5大类,进而对这5个学科文献的流通量、流通率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生物医学类文献存储量、流通量均排在前列,基本与医学院校的学科性质相符,此外逐类分析影响各学科文献流通量和流通率的各种潜在因素,综合分析纸质文献利用率逐年降低的原因,以达到指导图书馆文献采购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中药在生命科学领域占据着半壁江山,并且已经走向世界。本文笔者对我国中药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资料和文献的检索入手,同时也对中药临床研究的评价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中药临床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从文献研究、疗效标准的建立、评价机构完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我国中药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近十年来发表的中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分析,了解中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情况。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获得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5年1月—2015年1月),对每篇纳入文献的样本数量、方药组成和疗效判定标准及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文献99篇,出现频率前几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茯苓、山药、白术、丹参、山茱萸等。结论:中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中药在生命科学领域占据着半壁江山,并且已经走向世界。本文笔者对我国中药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资料和文献的检索入手,同时也对中药临床研究的评价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中药临床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从文献研究、疗效标准的建立、评价机构完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我国中药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用机制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通过查阅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文献及论文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与综合分析。结果认为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可通过促进胃肠动力、降低内脏高敏感性、改善精神心理状态、调节肠道菌群等多靶点共同作用,改善FD症状。中药可从多靶点的协同作用治疗FD,疗效更加多元化,且不良反应较少,与单纯应用西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医理论,从内服和外用两方面统计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在治疗湿疹中的应用情况。其中,内服方面,从健脾除湿、养血润燥、清热凉血、补中益气等方面进行统计划分。外用通过中药外洗、中药外洗、中药湿敷、外用中药膏剂、涂搽成药搽剂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综述近5年来的文献,为进一步推广中药及中药制剂在治疗湿疹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分科逐渐细化,一些先进的医学诊疗设备也应运而生。这些措施在给疾病诊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忽视了对患者整体状态的审察与调整,这种专科疾病专科治疗的方式不能实现患者身体与心理的共同健康,而诊疗设备价格高昂更是增添了人们的经济负担。全科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临床医学专业学科,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内容,其以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简、效、廉”医疗服务的目的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形成及发展过程与全科医学有诸多相似之处。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核心内涵和地位是推动全科医学在祖国土壤发展的基本条件、核心动力和保障,在推动全科医学体系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可将中医理论与西医现代化科学思想相结合,建立中医式全科医学一种新的医学思维模式。为此,本文倡导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发展之优势,以中医理论体系发展规律为鉴,取类比象、辩证的看待全科医学的发展,构建适合我国的全科医学之路,进一步推动全科医学科学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护理学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蕴含着丰富的护理学思想。该书奠定了后世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基础,为中医护理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对当代中医护理学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该文以著作的条文为基础,从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四个方面,进一步阐述该书对中医护理学发展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药全球市场的巨大潜力已逐渐被各国所认识,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所不得不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何针对中药知识领域的特征,寻求有效的保护措施,本文重点阐述了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况、中药专利分析及有关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全过程,分别引用大量图表数据和经验说明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保护内容、方法、途径和技巧。  相似文献   

14.
概要分析了中医肾本质及肾虚证,介绍了补肾法的源流及基本分类,分析了中医补肾壮阳处方遣药的基本原理,对历代补肾壮阳代表方进行了简要的解析,最后概述了补肾壮阳养生保健酒的研发和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15.
亚健康状态中医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国亚健康状态中医研究文献的概况。采用计量学方法对中国1984--2009年正式发表的589篇亚健康状态中医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亚健康状态中医文献总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家的资助力度逐年增加,研究内容不断深入,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不断提高,但对亚健康的诊断标准的研究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需求及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门诊患者的需求及发展策略。方法对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就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医科门诊人次为全科门诊的21.4%,患者平均年龄比全科门诊高3.4岁(中医科为66.9岁,全科为63.5岁)。中医科在运动系统疾病的诊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结论中医科存在就诊患者数量较少,占优势的病种少,对运动系统疾病的诊疗具有优势,而老年患者接受度较高。其发展策略:①发展社区适宜中医诊疗技术,在更多的领域形成中医优势项目,提高中医服务质量;②注重老年病的防治工作,运用中医特色医疗手段和养生保健技术,在社区老年人常见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方剂学是各大中医药院校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因为学生专业不同,方剂教学应有所区别。从教学内容着眼,提出对于中药专业的教学应重视方剂配伍的分析,药物剂量的讲解,融入药物炮制的介绍,增加方剂剂型的考察,强调方歌的记诵。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各中医院校非医学专业的开办,从方剂学教学角度结合中医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特点,介绍方荆学在中医院校非医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想法,从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学习、更换教材、针对不同专业制订个性化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学时等4个方面谈了对本校非医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概述国内中医药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现状,介绍服务内容并对此进行分析,探索中医药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可行路径,包括建立地区性信息资源平台、网络联盟、全国性综合数据库等,指出中医药图书馆开展信息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统文化寻找中西医学协同创新的动力与路径。方法文献分析法。结果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上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中西医学是两种异质的理论体系,彼此居于独立、平等的地位,中西医学应并存共荣而不应强求统一。结论“以西解中”的研究范式,或以西医理论对中医理论加以验证都是中西医学协同创新的误区。我国传统文化的开放性使得中医学具备了接受新科学的基本条件,中医应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协同先进的现代科技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