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解剖学可行性。方法 :选取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30具,解剖分离颈部双侧膈神经及副神经共60侧,测量副神经主干终点(设定为副神经进入斜方肌处)及膈神经起始点的宽度及厚度、副神经出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点至膈神经主干起始点及终点的距离、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与斜方肌内侧缘之间的副神经长度,寻找副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外侧缘斜出的位置、副神经起始点与甲状软骨的位置关系及副神经入斜方肌内侧缘的位置与锁骨中线的关系。选取5具尸体(10侧)的副神经主干终点及膈神经起始点标本,进行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运动神经纤维含量。结果:副神经进入胸锁乳突肌后,5侧穿过胸锁乳突肌下行,55侧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面继续向下外穿行,其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距胸锁乳突肌锁骨止点85.2±5.9mm处浅出;在肩胛提肌表面,副神经越过颈后三角行至斜方肌前缘于锁骨中线内侧13.2±1.9mm处进入斜方肌,于斜方肌深面分为2~5支支配斜方肌。副神经主干终点的宽度为1.61±0.39mm,厚度为0.61±0.23mm,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与斜方肌内侧缘之间的副神经长度为59.2±12.2mm。16侧膈神经起始点位于甲状软骨的中点水平,32侧位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6侧位于甲状软骨下缘水平,6侧位于甲状软骨上1/3水平。膈神经起始点处的宽度为1.43±0.27mm,厚度为0.60±0.26mm,副神经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点至膈神经起始点的距离为26.9±6.0mm,至膈神经终点的距离为76.7±8.2mm。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与斜方肌内侧缘间的副神经长度大于副神经胸锁乳突肌外侧缘至膈神经起始点的距离(P=0.000)。膈神经起始点的运动神经纤维含量为836±311条,副神经主干终点的运动神经纤维含量为1290±371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与斜方肌内侧缘之间的副神经长度明显大于副神经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点至膈神经起始点的距离,从解剖学的角度证明了在不损伤胸锁乳突肌的情况下副神经可与膈神经起始点无张力直接吻合。  相似文献   

2.
取胸骨切迹上两横指切口,左侧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右侧至胸锁乳突肌后缘,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于颈阔肌深面游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和颌下腺,下至锁骨和胸骨上凹。打开胸锁乳突肌外侧缘,打开颈动脉鞘,暴露右侧颈动脉、颈内静脉,清扫Ⅱ、Ⅲ、Ⅳ、Ⅴ区淋巴结。术中解剖显露二腹肌、舌下神经降支和静脉角,注意保护副神经、膈神经和颈丛。3-0丝线缝合颈阔肌,医用胶水关闭皮肤切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颈部手术提供有关副神经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0例(2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重点观测上颈部副神经及其毗邻结构。结果①副神经穿出二腹肌后腹后下缘处距乳突尖(24.90±4.05)mm;②副神经进入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深面时距乳突尖(30.11±4.30)mm,其中75%的枕动脉发出胸锁乳突肌支与之伴行, 穿入点处两者距离为(5.70±0.78)mm;③副神经走行于寰椎横突的前方。结论寰椎横突、二腹肌后腹后下缘及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是寻找颈部副神经的三个标志,而枕动脉的胸锁乳突肌支对临床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4.
斜方肌神经支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斜方肌的神经支配进行解剖学研究 ,为在有关手术中保留部分斜方肌的功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取 2 0具中国成年人尸体 ,在头戴式放大 5倍显微镜下 ,解剖观察 40侧斜方肌的神经支配及其行径。结果 斜方肌的神经支配来源于副神经占 10 0 % ;来源于 C2~ 4神经根及 C5 神经根 ,分别占 10 0 %、45 %。副神经平均直径为 2 .18± 0 .2 3mm(x± sx,下同 ) ;颈神经根的分支一般在斜方肌血管神经门以前加入副神经后进入斜方肌 ,或直接进入斜方肌。副神经在肩胛冈中点附近及上方 2 .6 cm处分成二支支配斜方肌的上下两部分。结论  40块斜方肌均受副神经的支配和 C2~ 4神经根直接或间接的支配 ,部分斜方肌受 C5 神经根直接或间接的支配。在副神经移位及斜方肌肌瓣手术中可利用部分斜方肌及副神经在斜方肌中的一个分支 ,使供区可保留部分斜方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瓣及胸锁乳突肌锁骨复合瓣。修复4例腮腺混合瘤、腮腺浅叶切除后耳下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斜方肌内的神经支配进行解剖学观察,为寻找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的最佳移位点和移位方式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选用成人尸体标本10具20侧.观察副神经在斜方肌内的行径及分支.并取不同水平副神经、肩胛上神经横断面制病理切片,计数各神经断面的神经纤维数,进行比较.结果 副神经在锁骨上2~3 cm进入斜方肌内,在肩胛冈中点前上方3~4 cm处,有来自颈丛的交通支加入后形成终末支.副神经的神经纤维计数:入斜方肌处(A点)为(1245±46)条,颈丛的交通支汇入前(B点)为(830±36)条,汇入后(C点)为(1074±38)条.结论 (1)副神经在与颈丛交通支合干后H-G段内的各断点,是副神经的最佳移位点.(2)后进路副神经移位术不影响斜方肌上部神经支配,充分利用了颈丛交通支,且缩短了神经再生距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三点法阻滞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期对 32例拟行腮腺切除术患者采用三点法阻滞 ,麻醉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取去枕平卧位、头转向健侧。局麻药选用 1%利多卡因、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含 1∶2 0万肾上腺素 )。经三点进针注药以阻滞下述神经 :(1)耳颞神经、颊神经和面神经 ,于耳屏前或耳廓后进针至下颌骨升支后缘与外耳道交界处 ,以骨质感为标志 ,进针深度 1~ 1 5cm ,回抽无血后一次注药10~ 12ml;(2 )颈 2深支神经 ,于乳突尖下 1 5~ 1 6cm(相当于下颌角水平 )、胸锁乳突肌后缘进针 ,针尖触及第 2颈椎横突 ,回抽无血注药 5ml;(3)颈浅丛神经 ,于胸锁乳突…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及前颈部手术具有应用颈丛神经阻滞的强烈指征,过去采用三针穿刺法,在C_2-C_4横突附近阻滞深颈丛,然后沿胸锁乳突肌后缘皮下呈扇形阻滞浅颈丛。这种方法操作复杂,用药量大,并发症多。我院自1980年1月起采用小剂量一针法浅颈丛阻滞,我们认为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位,头偏向对侧、显示胸锁乳突肌,在其后缘中点,即颈外静脉和该肌后缘的交叉处上方,紧靠肌膜避开静脉垂直进针。穿过皮肤和颈浅筋膜,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4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内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5年1~8月,我院应用内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4例,年龄5~11岁,平均8.5岁。患侧腋窝前缘置入10 mm trocar,在颈阔肌筋膜下、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浅面钝性分离,注入CO2气体(压力6 mm Hg),建立颈前皮下间隙,置入30°内镜。分别在患侧颈后近锁骨上缘处及对侧胸壁近锁骨下缘处置入5 mm trocar至颈前皮下间隙,置入分离钳与电凝钩,距胸锁骨附着处1 cm电凝横断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的肌纤维束,并松解胸锁乳突肌周围紧张的纤维组织。结果4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90、75、70、45 m in。术中出血均<1 m l。术后第1天开始功能锻炼,第2天出院。第1例颈部皮肤轻微电灼伤,2周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面部皮下气肿,次日自行吸收。随访2、4、6、10个月,斜颈均矫正,切口小且隐蔽,瘢痕不明显,颈部皮肤弹性良好,对面部表情活动无影响。结论内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疗效确切,且具有微创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Wang C  Yuan W  Zhou XH  Wang XW  Shi S  Xu GQ  Wu GX  Bo Y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6):1252-1255
目的 了解副神经及膈神经的解剖特点、位置关系及内部运动神经纤维含量,为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患者呼吸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20具(38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解剖并观察副神经、膈神经的走形特点,测量副神经及膈神经的长、宽及厚度,副神经舌骨水平至膈神经颈部起点及终点的距离.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膈神经及副神经不同位置进行切片染色,对比纤维含量.结果 副神经发出胸锁乳突肌支后主干的宽度为(1.55±0.11)~(1.61±0.46)mm,厚度为(0.53±0.18)~(0.57±0.24)mm;膈神经的宽度为(1.44±0.27)~(1.45±0.27)mm,厚度为(0.47±0.13)~(0.55±0.24)mm;副神经的长度为(9.48±1.02)cm,副神经舌骨水平与膈神经起始点及膈神经与锁骨交点的距离分别为(3.19±1.23)cm和(8.71±0.75)cm;膈神经的长度为(6.45±0.86)cm;副神经发出胸锁乳突肌支后运动神经纤维含量为(917±234)~(1104±254)条,膈神运动神经纤维含量为(836±311)~(1443±526)条.结论 副神经及膈神经的宽度、厚度及运动神经纤维含量均相似,且副神经的长度可保证与膈神经无张力直接吻合,从解剖学及免疫组化的角度来讲,副神经是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呼吸功能理想的移位神经.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介绍一种显露甲状旁腺的创伤较小的径路,即病人置仰卧位,上肢内收,术者位于病人的探查侧,探查另一侧时术者再更换位置。双侧颈部切口要对称,各起自锁骨内侧关节的上方和外侧2cm,切口斜行向上向外越过胸锁乳突的内侧缘,在后者和锁骨上缘之间约长3~4cm,有点类似低横颈部探查切口的外侧延长部分。切开皮肤、颈浅筋膜和颈阔肌,不作皮瓣分离。在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的深筋膜,拉钩牵开,在浅筋膜的后层显露肩胛舌骨肌。手术野仅见肩胛舌肩肌的上腹或中间肌腱,透过深颈筋膜可见颈内静脉。在肩胛舌骨肌上切开深颈筋膜的气管前层。用两个拉钩从甲状…  相似文献   

12.
胸锁乳突肌乳突部形态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胸锁乳突肌乳突部扳机点疼痛的体表定位及诊治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15例,防腐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1例,对胸锁乳突肌乳突部的解剖结构及神经血管毗邻关系进行测量,包括乳突尖部肌肉、筋膜结构的宽度、厚度及乳突尖至耳垂、颈动脉鞘等之间的垂直距离。结果乳突水平肌肉前缘厚度(9.63±0.05)mm、肌肉中部厚度(10.36±0.07)mm、肌肉后缘厚度3.74±0.01mm,乳突止点部肌肉前缘至耳垂距离(17.42±2.53)mm、肌肉后缘至耳垂距离(62.74±12.53)mm,皮肤点至颈动脉鞘的(3.74±0.01)平均深度为(35.52±6.31)mm。结论从胸锁乳突肌乳突部的解剖特征来看,乳突后部行扳机点注射或针刺较为安全,乳突下及乳突前行扳机点注射时垂直进针、深度不宜超过20.00mm。  相似文献   

13.
锁骨上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锁骨上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任保入**山东聊城地区二医院(252601)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主要涉及到锁骨上神经,兹将锁骨上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及效果介绍如下。患者平卧,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一小薄枕,取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颈浅静脉交叉点下0.5...  相似文献   

14.
肌间法颈丛神经阻滞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了改良性探索。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向前、上、内进针约2cm,穿过颈深筋膜浅层(有明显的突破感和空气空虚感)。将局麻药注入胸锁乳突肌深面与肩胛提肌及中斜角肌浅面之间的疏松组织中,简称肌间法。通过30具(60侧)尸体模拟解剖实验研究和100例的临床应用观察,发现本方法操作容易,指征明确。麻药浸润范围正是颈丛神经穿过椎前筋膜后较集中之处,与交感干、椎间孔距离较远。颈丛神经阻滞效果良好,副作用少,无严重并发症。作者认为,部分病例出现的血压升高,脉膊加快和声音嘶哑乃是局麻药渗过颈动脉鞘,部分阻滞迷走神经所致。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2岁。因斗殴致右颈部刀割伤大量出血伴昏迷15分钟入院。查体:无脉博,呼吸微弱,心率160次/分,血压为零,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右颈部伤口见血凝块填塞,少量渗血。立即送手术室,建立两路静脉通道,快速输液。伤口位于右锁骨上一横指处,大致与锁骨平行,前端从正中线开始,后端达右斜方肌,深达第6颈椎椎体右外侧缘,皮肤裂口长约16cm,边缘整齐。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下腹及枕三角内前斜角肌完全离断,斜方肌前缘部分肌肉离断;臂丛神经上、中干和颈横动脉断裂,颈前静脉、颈外静脉及三根颈浅静脉断裂。颈动脉…  相似文献   

16.
1981年~1988年,我们对47例锁骨手术采用单侧颈浅神经丛阻滞麻醉。其中男36例,女11例,年龄18~65岁。骨折开放手术复位40例,闭合手法复位3例,骨髓炎病灶清除4例。手术时间2h以内28例,2h以上19例。阻滞穿刺点取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皮肤垂直进针至皮下后,紧靠该肌后缘缓慢推进1~2cm。每次用1%利多卡因和0.15%丁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混合液15ml,阻滞效果满意45例。其中2例发生部分臂丛阻滞,3例一过性声嘶,在麻醉作用消失后均恢复。效果不全2例,追加局麻后完成手术。39例在术中未用任何辅助药,8例术中静注哌替啶25~  相似文献   

17.
带耳大神经的胸锁乳突肌肌瓣在腮腺癌手术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腮腺深叶癌根治手术切除后,面部凹陷畸形及面神经缺损进行功能性修复的新方法,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腮腺深叶癌侵袭周围骨质的患者,采取开放面神经管,将癌瘤、腮腺、受累面神经及周围骨质(包括乳突、茎乳孔、茎突及下颌升支后缘)扩大切除,利用面神经管内段正常的神经干断端与胸锁乳突肌肌瓣相连的耳大神经进行吻合,同时利用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充凹陷畸形。结果开放面神经管利用耳大神经胸锁乳突肌肌瓣功能性修复的方法,9例腮腺区凹陷畸形明显恢复常态,2例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留有明显凹陷畸形,1例因局部感染,组织液化,肌肉萎缩,出现凹陷。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恢复时间最短为12周,最长20周,平均163周。同时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结论开放面神经管腮腺癌根治术,用耳大神经-胸锁乳突肌肌瓣即时修复,既达到了面部凹陷畸形的整复,又实现了面神经的功能性修复,同时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符合功能外科修复的发展要求,是一种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颈浅丛加同侧臂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伟  薄栋 《实用骨科杂志》2000,6(3):223-223
自 1998年以来 ,我们对 46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分别采用颈浅神经或者加同侧臂丛阻滞麻醉 ,效果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 选择 46例锁骨骨折行内固定的患者 ;男35例 ,女 11例 ;年龄 18~ 5 5岁 ;手术时间 90~ 2 70 min;锁骨骨折位于外 1/3以内者单纯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 ,如果骨折位于外 1/3者加用同侧臂丛神经阻滞。二、方法 先配制 1%利多卡因和 0 .2 %布比卡因混合液 15 ml(内含 1:2 0万肾上腺素 )。嘱患者平卧 ,头偏向对侧 ,患侧肩下垫一小薄枕 ,取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颈浅静脉交叉处 (相当于 C4 横突 )为穿刺点…  相似文献   

19.
严重的臂丛神经损伤用胸锁乳突肌移位恢复屈肘功能已于1951年由Bunnell首先报道,作者用该法为一全臂丛神经节前完全性损伤3年的男性恢复了屈肘功能。并作改良,操作如下:作平行于锁骨的锁骨上切口,切断胸锁乳突肌的止点。从大腿外侧切取30×4cm的筋膜条,将深面的光滑面朝外,卷成筋膜管,用2-0不吸收缝线缝合。胸锁乳突肌的两个头包埋在筋膜管内,然后在锁骨下及胸大肌表面作隧道,直至肘关节暴露肱二头肌腱,要小心不要损伤  相似文献   

20.
林海  吴辉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2):809-809
患者,女,33岁,因发现左颈部包块7年余入院。查体: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左颈部胸锁乳突肌外缘与斜方肌之间可触及一6cm×3cm大小包块,边缘尚清楚,表面光滑,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差,不随吞咽上下移动,局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及包块。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侧颈部B超扫查:左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可见多房状液性暗区,边界清楚,外形不规则,范围约7.3cm×4.3cm×2.4cm,液区壁薄光滑,测其中较大一个液区为3.0cm×2.4cm。此异常区外侧缘位于斜方肌深面。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