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独症行为量表试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 (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对国内60名孤独症儿童,157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及108名正常儿童的试测,发现当量表总分≥31分作为孤独症筛查界限分时其信度、效度均为1,检验符合要求;当总分≥62分时,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好的阳性率。量表项目出现频率提示,原量表项目在我国可以保留使用。性别、年龄因素对量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天津市1.5~3岁孤独症患者早期行为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天津市9个区县抽取1.5~3岁儿童8006名,采用儿童行为发育调查表进行筛查。用DSM-IV诊断标准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对筛出的432名可疑孤独症儿童进行诊断并评估症状程度,用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分析其行为障碍特征。运用上述量表对21例已确诊的孤独症儿童、84名可疑阳性儿童、84名正常儿童的早期行为表现进行比较。结果:孤独症儿童和可疑性儿童在语言能力异常、无食指指灯、无假扮游戏行为、不会正常玩玩具、孩子与人无目光接触等9个项目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儿童(如,无食指指灯,71.4%、54.8%vs.14.3%,P0.05);孤独症儿童在对所指物品无注意、孩子与人无目光接触、语言能力异常、不能接受简单指令、不用语言表达需要5个项目检出率高于可疑阳性组(如,对所指物品无注意,38.1%vs.2.4%,P0.05)。ABC量表评定结果表明重度孤独症儿童(CARS总分≥36分)在感觉和躯体功能上得分均高于轻中度孤独症儿童[(8.00±3.30)vs.(5.15±2.58),(12.00±6.12)vs.(6.15±3.26);均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在婴幼儿期即出现明显发育、行为障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孤独症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孤独症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3名孤独症患儿家长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孤独症患儿父母的SDS、SAS和SCL-90的量表总均分以及各分量表分与正常儿童父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孤独症患儿的家庭在养育类型、家庭收入、父亲照顾的时间上都低于正常儿童的家庭。孤独症父母的P和N量表分高于对照组.而E和L量表分低于对照组。结论:有必要重视并关注孤独症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预防减少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引进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odified 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M-CHAT),并检验信效度。方法:对93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门诊就诊的儿童孤独症患儿进行M-CHAT中文版评定,其中64名患儿同时评定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56名患儿同时评定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以检验其校标效度。53名患儿2~4周后再次进行M-CHAT中文版评定,以检验重测信度。对85名正常儿童进行M-CHAT中文版评定。共有117名被试(56名孤独症儿童,61名正常对照)的2位家长同时单独对被试进行M-CHAT中文版评定,以检验评分者信度。结果:M-CHAT中文版单项评分者信度Kappa值为0.24~1,总分评分者信度相关系数为0.79;单项重测信度Kappa值为0.27~1,总分重测信度相关系数为0.77(均P<0.01)。M-CHAT中文版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α系数为0.85(P<0.01)。M-CHAT中文版各条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1~0.73;M-CHAT中文版总分与ABC、CARS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4与0.53(均P<0.01)。M-CHAT中文版的灵敏度为0.96,特异度为0.60。结论: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中文版的总体信度、效度较好,灵敏度较高,可用于我国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但其特异度偏低,有待进一步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弥散张量成像及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构建和分析了15名脑性瘫痪患儿和30名正常婴儿大脑的白质脑网络,发现脑性瘫痪患儿和正常婴儿的白质脑网络都具有"小世界"属性,但患儿的最短路径长度明显变长,而标准聚类系数、全局效率和局部效率明显下降。此外,我们还发现左脑楔叶、左右脑楔前叶以及左脑扣带回后部是婴儿白质脑网络的核心节点,患儿白质脑网络的部分节点存在异常,且异常节点多集中于颞叶、枕叶和顶叶。本文结果表明脑性瘫痪婴儿的白质脑网络已经出现紊乱的现象,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脑性瘫痪儿童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6.
多动性障碍儿童气质与行为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动性障碍 (HD)患儿气质与行为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Carey《3~ 7岁儿童气质问卷》(behav ioralstylequestionnaire,BSQ)和《8~ 1 2岁儿童气质问卷》(middlechildhoodtemperamentquestionnaire,MCTQ)对 50名HD患儿及 2 6名正常儿童的气质进行评价 ,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的父母症状问卷评价HD患儿的行为问题 ,并分析HD患儿气质维度与行为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气质类型有明显差异 (P <0 0 5) ,HD患儿难养型、中间偏难养型及发动缓慢型 (占40 0 %)高于正常对照组 (占 1 1 5 %)。难养型、中间偏难养型及发动缓慢型患儿的品行问题及焦虑因子得分高于易养型、中间偏易养型。除学习问题外 ,行为因子与气质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P <0 0 5 ,P <0 0 1 ) ,其中相关系数较大的为活动水平、趋避性、节律性、反应强度等。结论 HD患儿气质类型与正常儿童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并有一定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气质维度对HD患儿的行为表达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方面的研究对HD的临床咨询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门市2-6岁儿童孤独症的患病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提供治疗干预手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进行初筛,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进行复筛和确诊,并对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结果确诊为儿童孤独症的有97人,其中男65名,女32名。不同性别儿童孤独症患病率、城市和农村的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不同年龄组间的儿童孤独症患病率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儿童孤独症往往预后不佳,早期发现和诊断意义重大,对于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各地区应继续给予支持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相对于正常发育儿童亲属,孤独症儿童亲属的孤独症广泛表型的比率更高[1]。已有研究表明,孤独症广泛表型可以预测个体社交行为的数量和他们所经历的不适程度[2]。同时,孤独症广泛表型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3-6]。还有研究显示,家庭功能与家庭成员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存在显著相关[7-9]。家庭功能对调节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8]。然而,目前研究缺乏对孤独症广泛表型、家庭功能和社交行为及其感受三者之间关系的探讨。从家庭系统理论出发,  相似文献   

9.
孤独症的早期发现与及时干预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小波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EMD)提取脑电信号(EEG)特征,比较分析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脑电信号的特征差异。试验共采集了25例(20例男孩,5例女孩)5~10岁孤独症儿童和25例5~10岁正常儿童的脑电信号,基于小波变换提取C3、C4、F3、F4、F7、F8、FP1、FP2、O1、O2、P3、P4、T3、T4、T5和T6的alpha、beta、theta和delta频段的节律波,再进行EMD分解得到固有模态函数(IMF)特征,以支持向量机(SVM)实现孤独症和正常儿童脑电的分类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和EMD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脑电信号特征,分类正确率达到87%,相比文中小波结合样本熵方法提取脑电特征分类评估的准确率高出将近20%。所提取的四种节律波中,delta节律(1~4 Hz)波的分类正确率最高,特别是在前额F7通道、左前额FP1通道和颞区T6通道其分类准确率均超过90%,能够较好地表达孤独症儿童脑电信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孤独症患儿家庭与正常儿童家庭的父母心理健康状态和家庭功能,评估孤独症患儿对家庭造成的应激冲击,并在个体和家庭整体2个层面为孤独症患儿家庭的心理干预提出建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功能量表(FAD)对76名孤独症患儿家长和125名正常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父母SCL-90的得分与正常父母相比,在强迫症状(t=2.106,P〈0.05)、抑郁(t=3.069,P〈0.01)、精神病性因子分(t=2.069,P〈0.05)以及阳性项目数上存在显著差异(t=2.439,P〈0.05)。两组家长的FAD得分,在情感介入(t=2.134,P〈0.05)、情感反应因子(t=3.453,P〈0.01)和总的功能(t=2.848,P〈0.01)上差异明显。结论孤独症患儿家庭的应激状况受到严重负面影响;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家庭功能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儿童孤独症患儿脑电图(EEG)改变,探讨脑电图检查对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15例儿童孤独症患儿的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5例患儿,异常脑电图52例,异常率45.2%。轻度异常23例,表现为基本节律减慢,慢波多于同龄;中度和重度异常29例,其中局限行异常14例,出现痫样放电10例,局限性异常+痫样放电5例。结论:EEG客观反映了儿童孤独症患儿的脑功能情况,对儿童孤独症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孤独症或自闭症(Autism),自1943年Kanner首次报道并命名以来,逐步被确定为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1].孤独症的发病率,过去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为3~4:1.但近年来报道的发病率明显升高[1,2].患儿通常于2~3岁时被发现与同龄健康儿不同,表现为独自玩耍,不善交际;难以进行言语及非言语性交流;兴趣局限;行为刻板单调[3].孤独症的病因不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儿预后较差[3].  相似文献   

13.
儿童孤独症是一组广泛性发育障碍,症状一般在1或2周岁时显现.其症状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认知障碍、感知觉障碍方面[1].虽然孤独症患儿在认知、社会情感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发展有很大障碍,但他们在某些方一面,如记忆力、运动能力、音乐能力或空间概念上都显示出非凡的能力[2].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孤独症儿童对音乐有不同寻常的兴趣,并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感受力和注意力,其中有些甚至是音乐天才,而音乐用于孤独症的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舍温(Sherwin)在1953年就已经发现了孤独症儿童对音乐有明显的反应.比如在音调的记忆,古典音乐片断的认知,演奏乐器、歌唱、聆听音乐上都显示出强烈的兴趣与能力[3].  相似文献   

14.
<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C-PEP>修订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本文对引进的心理教育量表 (psycho educationalprofile,简称PEP)进行修订。方法 :研究对象患儿组来自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科门诊孤独症儿童 78人 ,正常对照组取自一般幼儿园 3 6岁儿童 12 0名。对所有资料进行信度、效度及项目分析。结果 :信度和效度均佳。项目难度适中。病理学项目能有效地鉴别患儿的病理性反应。正常功能发展项目分数与年龄相关 ,与图片词汇测验、瑞文推理测验高度相关。结论 :修订后的PEP量表适用于我国孤独症及相关疾病儿童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杭州市1~3岁儿童父母亲对孤独症相关信息知晓情况,为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杭州市8个行政区内抽取7个社区卫生中心对5263名1~3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的父母亲中开展对孤独症信息知晓的现况调查。结果:父母亲对儿童孤独症三大症状的知晓主要表现在认为孤独症就是性格孤僻的有3004名(57.1%)、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婴幼儿广泛发育障碍的有2578名(49.0%)、孤独症是语言发育障碍的有1800名(34.2%)。了解孤独症的渠道依次是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电影、亲友邻居当中有自闭症、医生或专家介绍、其他。不同学历的父母亲对孤独症的了解差异显著(χ~2=105.86,129.27;P0.001)。结论:本研究的儿童父母亲对孤独症相关信息有一定的知晓,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宣传教育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6.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其中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是孤独症的3个主要症状,约有2/3的患者伴有智力缺陷[1].国外研究显示该病患病率约为1.3‰~6‰,且呈上升趋势 [2-3].2001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六省市0~6岁儿童抽样调查显示孤独症的患病率为1‰ [4],2004年北京市2~6岁儿童抽样调查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为1.53‰[5].本研究选取100例孤独症儿童,探讨其智力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004年北京市2~6岁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调查中诊断为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进行随访研究,了解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的近期预后。方法:在3年后对2004年调查中确诊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进行随访,由儿童精神科医师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进行诊断,随访时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Gesell发展诊断量表或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的评定及总体调查问卷、精神专业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2004年确诊的29名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中共有26名儿童得到随访。随访时间间隔(38.1±0.9)个月。21名(80.8%)儿童诊断同前;另5名(19.2%)儿童的诊断发生变化,1名儿童孤独症诊断转变为不典型孤独症。2名孤独症诊断儿童及2名不典型孤独症诊断儿童不再符合广泛性发育障碍的诊断标准。疾病严重程度转归为显著好转、好转、无变化、加重者分别为4人(15.4%)、4人(15.4%)、15人(57.7%)、2人(7.7%),1名儿童转归无法确定。随访确诊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中,90.9%伴有精神发育迟滞,76.2%伴有感觉统合失调,52.4%伴有过度活动,18.2%伴有肢体残疾,18.2%伴有癫痫。患儿既往康复治疗明显不足,教育安置有限。结论:多数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近期预后不良,少数患儿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预后较差。目前研究表明,儿童孤独症与遗传等多种生物学因素有关,还有报道部分孤独症患儿存在某种代谢病,包括:苯丙酮尿症、组氨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缺乏症、二氢嘧啶脱氰酶缺乏症、5’-核苷酸酶超活性、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缺乏症等。但是,这些代谢病在孤独症患儿中发生率如何?孤独症患儿是否还存在其他代谢病?代谢病在儿童孤独症的发生中起着何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训练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通过训练提高的可能性.方法:3名孤独症儿童接受了前测(心理理论能力评定:外表-真实任务,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训练和后测.结果:2名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有提高,另1名没有提高.结论:不同孤独症儿童各自的发展起点不同,训练的效果不一样,对智力没有受损又具有语言能力的孤独症儿童而言.训练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自身免疫性肠病(AIE)是一种罕见疾病,特征是严重腹泻和免疫介导损伤导致的小肠黏膜萎缩。因其具有多种病理形态,诊断仍然很具有挑战性。为更好的掌握其组织学特征,作者观察了25例患者(包含成人及儿童)的胃肠道活检情况。小肠黏膜活检最常见的发现(13/25例,52%)为绒毛变钝、黏膜固有层可见以单核细胞为主的弥漫炎细胞浸润、伴有或无隐窝脓肿的隐窝炎。其中5例(20%)的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