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倩  夏永华 《现代保健》2013,(8):122-123
弥散张量成像(DTI)是在弥散加权成像(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磁共振功能成像新技术。DTI利用水分子扩散原理,通过评估水分子在体内的三维弥散状态,显示纤维柬在脑实质内的走行,并通过对比纤维束走行的改变反映,  相似文献   

2.
弥散张量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散张量成像可用来测量水分子的弥散特性。本文介绍了弥散加重成像 (DWI)和弥散张量成像 (DTI)的原理 ,以及如何用最小二乘算法从DWI中获得DTI ,然后再从DTI中获得其弥散特性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弥散张量成像可用来测量水分子的弥散特性。本文介绍了弥散加重成像 (DWI)和弥散张量成像 (DTI)的原理 ,以及如何用最小二乘算法从DWI中获得DTI ,然后再从DTI中获得其弥散特性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影像学已从解剖学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的代谢和功能研究。磁共振(MR)弥散成像技术是目前在活体上测量水分子弥散运动与成像的唯一方法。弥散成像技术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DTI利用纤维示踪重建技术可在三维图像上显示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可了解病变所致的白质纤维束受压与移位、浸润与破坏情况,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它已成为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的最新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高信号在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9月至2007年6月经病理证实或临床治疗随访的颅内感染病例10例。在常规MRI基础上.加单次激发(SE—EPI)扩散加权序列(DWI),层厚、间距与常规扫描一致;在病灶区、对应正常区域分别进行ADC值测量。结果:10例感染病灶中8例DWI高信号,ADC值下降;2例病程较长,DWI呈等或低信号时,ADC值上升。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在颅内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艳  罗媛  冯亚琴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212-1213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及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对诊断急性期脑梗死(HCI)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脑梗死的20例患者使用磁共振仪行DWI和常规MRI,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测定梗死灶ADC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DWI诊断HCI16例,DWI阴性4例;常规MRI扫描8例符合脑梗死诊断,12例不符合,最终临床诊断为HCI16例。HCI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或表现为部分稍高信号,在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梗死灶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差异明显。结论DWI有助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极大帮助。DWI较CT敏感,亦较常规MRI敏感,对疑有HCI者,应加作DWI检查,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可有效消除伪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塞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的MRI、DWI和ADC图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超急性期7例,急性期24例,亚急性期41例。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脑梗死DWI均表现为高信号,ADC图均表现为低信号。DWI和ADC图较常规MRI序列显示梗死灶有明显优势。结论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图能对急性脑梗塞死作出诊断,尤其对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可以无创伤地探测人体腰椎间盘退化中的间质改变,本研究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来研究人体腰椎间盘在不同年龄段的早期退化现象。方法本研究招募了30名25~67岁无腰部受伤史且无腰痛症状的正常志愿者。所有被试在本院一台1.5T临床磁共振上行单次激发回波平面DTI扫描,DTI图像经离线后处理得到定量的弥散各向异性图(FA)和平均弥散系数(MD),随后对腰椎间盘髓核区域的FA和MD数值提取后进行直方图分析。应用非参数Mann-Whitney test在两个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FA和MD的平均值。结果老年组腰椎间盘的MD显著降低(P<0.001),FA显著升高(P<0.001)。结论衰老过程中人体腰椎间盘的早期退化性改变可以通过DTI的定量参数来反映,而此时常规解剖图像上并无发现。很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腰椎间盘退化级别和DTI定量参数的相关性,这样可以推进DTI在椎间盘退化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计算弥散加权成像(compute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cDWI)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某院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经病理确诊的54例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恶性肿瘤患者27例(恶性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27例(良性组)。使用MR设备对2组患者进行检查并生成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将生成的ADC图像传输到Ziostation,根据标准的单指数拟合生成b值分别为1 500、2 000、3 000、4 000 s/mm2的c DWI图像。对比2组患者的ADC值并采用ROC曲线分析ADC的诊断效能;对比不同高b值下cDWI及cDWI联合ADC对胆囊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以及在b=1 000 s/mm2和b=1 500 s/mm2下单独的常规弥散加权成像(comm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DWI)、cDWI及m DWI联合ADC、cDWI联合AD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鉴别眼眶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46例眼眶肿瘤的患者(病理证实:28例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行常规MRI扫描和DWI序列扫描。观察DWI图像特征,并测量ADC值。对良性、恶性肿瘤的ADC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DWI图像显示与大部分良性肿瘤相比,大多数恶性肿瘤呈高信号。良性肿瘤的ADC值为(1.34±0.25)×10-3mm2/s;恶性肿瘤的ADC值为(0.76±0.14)×10-3mm2/s,良恶性肿瘤的ADC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35,P=0.000<0.01)。结论:DWI为眼眶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0T MR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DWI技术对前列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34例,前列腺增生26例以及8例健康志愿者,均行MRI常规扫描、DWI及DCE-MRI扫描;选取感兴趣区记录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Ve和Kep的值以及DWI的信号强度和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经DCE-MRI检查的34例前列腺癌患者中病灶区在DCE-MRI扫描的早期强化,定量参数Ktrans、Ve和Kep值分别为(0.337±0.029)/min,0.208±0.078,(0.701±0.052)/min;26例前列腺增生及8例正常前列腺的Ktrans、Ve和Kep值分别为:(0.263±0.041)/min,(0.171±0.034),(0.651±0.033)/min;(0.213±0.052)/min,(0.161±0.066),(0.634±0.054)/min,各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DWI检查34例前列腺癌患者,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ADC图上明显低信号,平均ADC值为(101.86±23.15)×10-5mm2/s,2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平均ADC值为(165.34±56.23)×10-5mm2/s,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正常腺体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0T DCE-MRI及DWI技术在诊断前列腺病变中各自具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对前列腺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最佳扫描参数。方法对30例成年健康志愿者行脑DTI扫描,比较不同扫描参数[扩散敏感方向数(NDGD)、扩散敏感系数(b)值和层厚/层间距]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随机分为三组:NDGD组改变NDGD(6、15、25个),b值为1000 s/mm2,层厚/层间距为5/0 mm;b值组改变b值(500、1000、3000 s/mm2),15个NDGD,层厚/层间距为5/0 mm;层厚/层间距组改变层厚/层间距(8/2、5/0、3/0 mm),15个NDGD,b值为1000 s/mm2。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个NDGD时图像质量评分最高[(2.83±0.38)分],与15个NDGD[(2.67±0.51)分]和6个NDGD[(2.17±0.43)分]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000 s/mm2时图像质量评分最高[(2.67±0.49)分],与b值为500 s/mm2[(2.50±0.56)分]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值为3000 s/mm2[(2.06±0.55)分]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厚/层间距为8/2 mm和5/0 mm时图像质量评分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7±0.54)分vs(2.61±0.42)分,P>0.05],与3/0 mm[(1.94±0.35)分]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个NDGD,b值为1000 s/mm2,层厚/层间距为5/0 mm时所获得的图像信噪比较高,脑灰、白质对比度较佳,有利于脑白质的细微结构研究,是脑DTI最佳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13.
徐萍  黎规典  潘希敏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325-1326,1329
目的 总结分析肝脏海绵状血管瘤(HCH)的DWI图像、ADC值特点.方法 采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39例肝血管瘤患者行DWI(b=0、400、800 s/mm2)并分析DWI图像特点;拟合出ADC图,选取感兴趣区(ROI),测出ADC值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HCH于各b值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其ADC值为(b值差800 s/mm2) (2.49±0.43)×10-3mm2/s,高于正常肝组织,并随b值增加其ADC值下降.ROC曲线图示当ADC值≥1.26×10-3 mm2/s时,诊断HCH的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86.0%(b值差为800 s/mm2).结论 HCH的DWI及ADC值具有一定特征性,高于正常肝组织.  相似文献   

14.
张崇杰  张辉 《现代保健》2010,(15):132-134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颅内囊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颅内囊性病变DWI信号特征,定量测量不同类型病变囊变区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WI上15例脑脓肿和8例表皮样囊肿均呈高信号;8例蛛网膜囊肿均为低信号;38例脑肿瘤患者中除3例胶质瘤呈高信号外,其余均为低信号。脑脓肿与脑肿瘤的囊变坏死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质瘤与听神经瘤、转移瘤与听神经瘤的囊变坏死区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ADC值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WI及ADC值对鉴别脑脓肿和囊性或坏死性及肿瘤有重要价值,对鉴别蛛网膜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有明显优势,DWI表现为低信号的颅内囊性病变可除外脑脓肿和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前列腺癌(PCa)骨转移患者DWI和ADC图表现,分别测量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和正常骨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同位素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30例PCa骨转移患者MRI共检出骨盆转移灶57个,PCa癌灶和骨转移灶在DWI上呈高信号影。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和正常骨的ADC值分别为(0.930±0.091)×10^-3 mm2/s、(0.926±0.110)×10^-3 mm^2/s和(0.218±0.098)×10^-3 mm^2/s。PCa骨转移灶的ADC值明显高于正常骨(t=3.081,P〈0.05),但与PCa癌灶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9,P〉0.05)。结论:DWI有助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频谱和扩散加权成像,分析健康青年、中年两个年龄组两侧海马的脑代谢物浓度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旨在为各种与海马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40名健康青年、中年两组志愿者双侧海马行磁共振波谱(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计算双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胆碱)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健康成年人左、右两侧海马的脑代谢物浓度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青年组、与健康中年组海马的脑代谢物浓度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氢质子磁共振频谱和扩散加权成像测定的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值及ADC值为标准,为各种与海马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例正常乳腺、22例乳腺良性病变和32例乳腺恶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5TMRI扫描仪,行常规TIWI、T2WI及脂肪抑制、DWI、动态增强成像及延迟增强扫描。DWI中的b值分别取200、500、800、1000、1200、1500、2000。比较正常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组的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乳腺恶性病变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病变表现为稍高信号;(2)各组所取得的ADC值因b值不同而不同,同一b值,恶性组与良性组、恶性组与正常组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但良性与正常组无差异;(3)随着b值从200升到2000,鉴别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经历了一个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过程,在1000时最高,分别为91.2%、89.3%,此时的ADC阈值为1.22。结论:DWI结合ADC值测量,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成像(T2WI、T1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FLAIR)、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早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72例早期脑梗死患者,包括超急性期23例,急性期49例。全部患者行脑常规MRI、FLAIR、DWI和3D-TOF-MRA检查。结果:2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的DWI、常规MRI、FLAIR和3D-TOF-MR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39.1%和78.2%;49例急性期脑梗死的DWI、常规MRI、FLAIR和3D-TOF-MR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83.7%、91.8%和80.0%。DWI扫描发现脑梗死发病<6小时、6~24小时、24~72小时病灶ADC值分别为0.34±0.03、0.41±0.03、0.45±0.04,与对侧正常脑组织AD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方面,DWI优于常规MRI、FLAIR和3D-TOF-MRA;FLAIR优于常规MRI,对皮层和脑室旁病灶显示更佳;FLAIR、DWI联合MRA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ADC值与核医学99Tcm-DTPA肾显像测定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同时行3.0T MRI DWI和99Tcm-DTPA肾显像,DWI扫描采用b值为0、200、400、600、800、1 000 s/mm2,并测量肾皮质ADC值。根据GFR测量值将60个肾分为肾功能轻度受损组、肾功能中度受损组和肾功能重度受损组。比较3组ADC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及ADC值同GFR的相关性。结果轻、中、重度受损组ADC值分别为(3.54±0.16)、(3.45±0.11)、(3.21±0.10),各组肾脏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轻、中度受损组与重度受损组间比较,肾脏ADC值多b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并且ADC值同GFR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623)。结论 3.0T MR多b值ADC值可评估肾脏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0TMR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病变,其中35例为子宫内膜癌,11例为良性子宫内膜病变。所有患者在常规MRI检查(T1WI、T2WI、动态增强扫描-LAVA序列)的基础上均行弥散加权平面回波序列(DWI-EPI),弥散敏感因子(b值)为0、600s/mm2。T2WI,LAVA序列观察子宫内膜癌及良性内膜病变表现,对子宫颈有无侵犯及盆腔内淋巴结转移的信号强度,在确定病灶的位置区域比较DWI的信号特点,测定子宫内膜癌及良性病变的ADC值,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35例子宫内膜癌在DWI上32例显示为高信号影(91.4%),3例病灶显示不清;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均呈高信号影。11例良性病变包括子宫粘膜下肌瘤7例,子宫内膜息肉2例,内膜增生2例,DWI序列7例呈等信号,4例呈稍高信号影。在DWI、LAVA、DWI结合T2WI序列上判断肿瘤对子宫肌层浸润程度的准确性分别为62.9%(22/35)、74.3%(26/35)、82.9%(29/35)。子宫内膜癌的ADC平均值为1.02±0.23×10-3mm2/s,低于良性子宫内膜组1.49±0.21×10-3mm2/s,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C值对鉴别子宫良恶性病变有重要的价值。DWI结合常规MR序列检查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提供较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