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MRI结合MRCP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经手术病理或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SCT、MRCP、MRI平扫资料,比较MSCT、MRCP、MRI结合MRCP的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SCT、MRCP、MRI结合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3%、92.9%、95.5%,对良性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8%、92.7%、96.3%,对恶性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8%、87.5%、97.2%,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6%、90.3%、96.8%。结论几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临床上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对判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病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吴慧忠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8,(3)
目的:探讨低场强0.35T MR胰胆管成像在胆道梗阻临床应用.方法:用重T2WI MR水成像技术检查患者78例,采用非屏气后薄层扫描,图像经计算机叠加重建处理.结果:78例7例阴性,68例阳性,其中65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阳性患者MRCP均能显示各类疾病引起胆道梗阻,梗阻性质的判断,阴性者能展示胆总管、胆囊、肝总管、左右肝管的形态.结论:低场强MRCP能够反映胰胆管的正常与异常情况和胰胆管梗阻的部位与程度,与MR原始图像结合能够提高诊断胰胆管疾病病因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MRCP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 对经MR I和MRCP检查的16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手术证实)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CP可显示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的位置,肝总管狭窄、阻塞水平及程度,以及肝内胆管的扩张。本组16例患者中,术前诊断为Mirizzi综合征10例,另外6例中误诊为肝总管、胆总管结石5例,肝门部占位1例。采用McSherry分类法将16例患者分为两型:Ⅰ型9例,表现为胆囊管或胆囊颈部结石压迫肝总管,造成以上部位扩张,胆总管不扩张,Calot三角区结构清楚;Ⅱ型7例表现为胆囊管或胆囊颈部结石压迫肝总管,造成以上部位扩张,胆总管不扩张,Calot三角区结构不清楚。16例肝内胆管形态均呈枯枝状。结论 MR I及MRCP是诊断Mirizzi综合征的可靠方法,可有望替代ERCP和PTC。 相似文献
5.
MRCP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梗阻性黄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行MRCP检查,并与手术情况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估MRCP诊断准确率。结果MRCP检查的定位诊断率100%(33/33),其中良性疾患定性诊断率87.5%(21/24),恶性梗阻性黄疸定性诊断率90%(9/10),总的定性诊断符合率87,9%(29/33)。结论MRCP是一种简单、无创且安全的检查方法,在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凤霄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3):43-44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病例组)利用0.5T超导装置,对超导磁共振的MRCP原始图像及最大强度投射法(MIP)图像进行分析,以3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MRCP可清晰显示无扩张的肝内胆管在三级以上,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均清晰显示,胆总管直径为4—7mm,粗细均匀,胰管显示率为23.3%(7/30),直径均在3mm以下。病例组:MRCP均满意地显示了梗阻、狭窄的部位、断端的形态。梗阻部位为肝门上段5例;肝门段17例;胰上段13例;胰腺段18例;壶腹段7例。梗阻端的形态呈锥形及圆锥形7例;突然截断形28例;鼠尾状或鸟嘴状25例。胆管呈轻至中度扩张21例,重度扩张39例。结论MRCP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胆道梗阻的性质,能够较好地评价胆道系统的正常与病理解剖,是诊断胆道病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凤霄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8):41-43
目的 分析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在Mirizzi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和MRCP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6例患者中,术前MRCP诊断为Mirizzi综合征I型10例,正确率100%。其余6例为Ⅱ型,术前MRCP无一例提示胆囊胆管瘘形成,MRCP未做出正确诊断。结论 MR/及MRCP是诊断Mirizzi综合征I型的可靠方法,Ⅱ型的诊断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及提高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92例胆管梗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及MRCP检查,以手术病理或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独MRCP与MRI联合MRCP检... 相似文献
9.
高凤霄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23):41-43
目的 分析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在Mirizzi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和MRCP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6例患者中,术前MRCP诊断为Mirizzi综合征Ⅰ型10例,正确率100%.其余6例为Ⅱ型,术前MRCP无一例提示胆囊胆管瘘形成,MRCP未做出正确诊断.结论 MRI及MRCP是诊断Mirizzi综合征Ⅰ型的可靠方法,Ⅱ型的诊断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及提高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MR、动态增强扫描(THRIVE)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18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均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MRCP检查。结果胰腺弥漫性受累(12/1&),胰头局限性肿块(4/18),胰体尾部受累(d/18);12例可见“假包膜”征。MRCP:14例胆总管胰腺段狭窄,13例见胰管局限性或弥漫性狭窄,4例主胰管未见显示;动态增强后病变区呈延迟性强化。结论常规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MRCP的联合应用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影像学结果对临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不同病变的强化特征。方法:收集39例肝脏占位患者,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原发性肝癌12例、肝脏转移瘤4例、肝脏血管瘤8例、肝脏腺瘤4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肝脓肿2例,术前分别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对动态增强图像绘制感兴趣区,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curse,TSC)。结果:12例原发性肝癌的病变周边见"假包膜";6例巨块型肝癌可见中央坏死及出血;2例病灶可见病灶中脂肪变性,动态增强曲线呈现出"快进快出";肝脏转移瘤4例,病变中央大都为坏死区,可见包膜影,增强包膜早期强化,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肝脏血管瘤8例在常规T2WI脂肪抑制呈明显的高信号,边界清楚,动态增强曲线为"慢进慢出型";肝脏局灶性结节2例,边缘尚清,病灶中央可见纤维瘢痕,增强方式为"快增缓增型";肝脏腺瘤4例,边缘清楚,动态增强早期明显强化;肝脓肿2例,病灶分布在肝周缘,边界清楚,增强扫描病灶周边强化。结论: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具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结合常规序列对肝脏占位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个腰椎孤立病灶行SPECT-CT断层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例在全身骨显像图像上只发现腰椎单个病灶的患者,再进行病变部位的SPECT-CT断层显像。将所得数据通过Astonish的重建方法进行重建并与同机CT图像融合后,由两位经验丰富的阅片医生进行阅片,所得结果与其他影像学检查(CT或MRI或PET-CT)或病理学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SPECT-CT诊断的符合率为95%。20例中有12例为腰椎退行性改变,与其他检查结果相符,其中8例SPECT-CT融合图像示浓聚点位于椎体上、下关节突关节,2例位于椎体前缘,2例位于椎体下缘;7例患者提示椎体恶性病变;1例压缩性骨折。结论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结合了螺旋CT的定位及精细诊断功能,能提供更多信息,对腰椎孤立性病灶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3.0 T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MRI功能成像特征。结果:21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检出21个病灶,15例伴腋窝淋巴结转移,3例病灶累及胸肌;病理结果:浸润性导管癌19例,黏液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病灶边界不清,可见分叶和毛刺征象,T1WI呈稍低、等信号,T2WI+FS呈稍高、高信号,DWI均为高信号,ADC值为(0.90±0.23)×10^-3;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4例呈“流出型”Ⅲ型曲线,17例呈“平台型”Ⅱ型曲线。结论:3.0T磁共振功能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尤其病灶数目、大小,胸肌累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中定位和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22例肝外胆管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MRCP检查结果。结果:肝外胆管梗阻包括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在本组良性16例,恶性6例,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各不一样。其中,良性梗阻主要表现为壁正常或均匀增厚,管腔均匀扩张,并且不断的变窄,管断端逐渐移行,其改变的形状为“鸟嘴样”;而恶性梗阻主要表现为管腔不均匀对称扩张及突然狭窄或截断,管壁不均匀增厚,可出现“双管截断征”。本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MRCP检查,所有患者的胆管梗阻部位均能准确的显示,定位准确率达100%。良性梗阻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单纯MRCP定性有15例准确,准确率为93.7%;恶性梗阻有5例定性诊断准确,准确率为83.3%。MRCP鉴别良、恶性胆管梗阻共计20例定性准确,准确率为91%。结论:MRCP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有局限性,且有一定夸大效应,需结合常规序列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3.0T MR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DWI技术对前列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34例,前列腺增生26例以及8例健康志愿者,均行MRI常规扫描、DWI及DCE-MRI扫描;选取感兴趣区记录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Ve和Kep的值以及DWI的信号强度和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经DCE-MRI检查的34例前列腺癌患者中病灶区在DCE-MRI扫描的早期强化,定量参数Ktrans、Ve和Kep值分别为(0.337±0.029)/min,0.208±0.078,(0.701±0.052)/min;26例前列腺增生及8例正常前列腺的Ktrans、Ve和Kep值分别为:(0.263±0.041)/min,(0.171±0.034),(0.651±0.033)/min;(0.213±0.052)/min,(0.161±0.066),(0.634±0.054)/min,各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DWI检查34例前列腺癌患者,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ADC图上明显低信号,平均ADC值为(101.86±23.15)×10-5mm2/s,2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平均ADC值为(165.34±56.23)×10-5mm2/s,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正常腺体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0T DCE-MRI及DWI技术在诊断前列腺病变中各自具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对前列腺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