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9,26(11)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12两亚基(IL-12p35、IL-12p40)干扰RNA(IL-12p35siRNA、IL-12p40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树突状细胞(DC)后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重组腺病毒载体(IL-12p35siRNA、IL-12p40siRNA、阴性对照HKsiRNA)感染DC,之后与同种小鼠T细胞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并测定上清液中IL-4和干扰素(IFN)-γ浓度以及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IL-12p35siRNA、IL-12p40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分别感染树突状细胞后,只有IL-12p35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DC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最低,并导致混合培养上清液中IL-4的上升和IFN-γ的下降.结论 IL-12p35亚基特异性siRNA抑制DC的共刺激活动,导致在体外TH2偏移. 相似文献
3.
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在基因转染人树突状细胞中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载体在针对人树突状细胞转染中的可行性。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析检测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结合DNA的能力,再将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载体连接绿色荧光蛋白pEGFP-C1质粒报告基因在体外转染人树突状细胞,并在转染后72h采用MTT比色法测定这种载体对人树突状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以了解其细胞毒性。结果 在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多聚赖氨酸后,以静电引力作用结合DNA,其DNA结合率可达到75.6%,修饰多聚赖氨酸的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可作为基因载体将报告基因转染至人树突状细胞内并成功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细胞。与相同条件下脂质体为对照,转染后的人树突状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功能略优于对照组,有效的证明了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稍低于脂质体的细胞毒性。结论 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可作为有效转染人树突状细胞的基因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2p35亚基和IL-12p40亚基干扰RNA(IL-12 p35 siRNA,IL-12p40 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树突状细胞(DC)后对其表型的影响。方法用重组腺病毒载体(Ad—IL-12p35 siRNA,Ad—IL-12p40siRNA,阴性对照Ad-HKsiRNA)感染DC,检测DC表面标志物MHCⅡ类分子和CDS0、CD86、CD11c的表达以及上清中IL-12p70和IL-10水平。结果IL-12p35 siRNA,IL-12p40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分别感染DC后,只有IL-12p35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DC上清中IL-12p70明显减少,IL-10明显升高,其表面标志物表达明显减少。结论IL-12p35亚基特异性siRNA转染DC后,降低了具有生物活性IL-12p70的浓度,提高IL-10的浓度,抑制MHC11类分子和CDS0、CD86、CD11c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诱导抗胃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肿瘤疫苗诱导的抗胃癌效应对荷瘤裸小鼠的作用。方法使用胃癌细胞冻融抗原,体外致敏从小鼠骨髓诱导分化来源的DCs成为肿瘤疫苗,用其来刺激脾脏淋巴细胞,得到肿瘤抗原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观察其对荷瘤裸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以及早期凋亡诱导作用。结果经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得到大量形态典型、具备强烈刺激增殖能力、高表达CD1a、CD11c、CD40和CD80的DCs。肿瘤抗原致敏DCs刺激脾脏淋巴细胞成为CTL后,可显著抑制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并致瘤细胞早期凋亡增加。结论DCs肿瘤疫苗可通过CTL的作用,抑制荷瘤裸小鼠的胃癌细胞生长及促进胃癌细胞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负载新城鸡瘟病毒修饰的自体肿瘤细胞瘤苗(NDV-ATV)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s)诱导的抗胃癌效应。方法新城鸡瘟病毒感染MNK45细胞并灭活,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扩增DCs并负载NDV修饰后的胃癌抗原,制备胃癌抗原特异性CTL;用CytoTox96TM检测其对MNK45体外杀伤效应。并以冻融胃癌细胞抗原为对照。结果负载新城鸡瘟病毒胃癌抗原DCs诱导的特异性CTL对MNK45的杀伤率达90.15%,显著高于冻融抗原的杀伤率(P<0.05)。且其对同种不同分化类型的胃癌细胞株MGC803、SGC7901也有较高的杀伤效应,而对LOVO及HepG2肿瘤细胞无显著杀伤作用(P<0.01)。结论新城鸡瘟病毒修饰的胃癌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可诱导产生高效和特异的抗胃癌效应。提示NDV-ATV联合DCs可作为胃癌免疫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胆管癌抗原肽对转染全长野生型 p5 3的树突状细胞 (wtp5 3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全长野生型 p5 3导入脂质体内并转染小鼠骨髓来源的DC ,然后用胆管癌抗原肽修饰wtp5 3DC ,检测这种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结果 抗原肽修饰的wtp5 3DC和单纯DC这 4种上清 3种细胞因子含量明显增加为 :( 5 45 .2± 12 .1)ng/L ,( 5 11.1± 13 .3 )ng/L ,( 5 3 7.1±11.1)ng/L ;wtp5 3DC刺激小鼠脾脏T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该细胞高表达B7 1、B7 2、MCH Ⅰ、MCH Ⅱ (P <0 .0 5 ) ;能够特异性地杀伤胆管癌细胞 ,杀伤率为 81.6%。结论全长野生型 p5 3基因转染与胆管癌抗原肽联合修饰树突状细胞能诱导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转Survivin基因树突状细胞抗消化道肿瘤的免疫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转染Survivin的树突状细胞 (DC)在体外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消化道肿瘤免疫效应。方法 用脂质体作为介质 ,将Survivin基因转染入DC ,用Westernblot法检测培养上清Survivin的表达 ,检测这种DC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 (IL 12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功能 ,以及表面分子CD1a、CD83、MHcⅡ、CD80、CD86表达的高低 ,用MTT法诱导人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s)的能力。结果 培养上清中均可以检测到Survivin表达 ;转基因DC的上清IL 12、TNF α两种细胞因子含量为 (2 65 .2± 3 2 .7)ng/L和(4 3 7.1± 83 .5 )ng/L明显比单纯DC组高(P <0 .0 5 ) ;转基因DC表面高表达CD1a、CD83、MHCⅡ、CD80、CD86;转基因的DC提呈的T细胞对胃癌细胞、结肠癌细胞、胆管癌细胞杀伤率分别为 :65 %、77%、85 % ,而未修饰的单纯DC杀伤作用较低。结论 Survivin基因转染修饰的DC能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 ,显著地提高DC的抗原提呈功能 ,体外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癌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疫苗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疫苗治疗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自体肿瘤抗原在体外制备DCs疫苗,将5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疫苗治疗组常规化疗2周后进行DCs疫苗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4次。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的变化,观察DCs疫苗治疗的初步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疫苗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在DCs注射2周后开始上升,4周后上升至最高值犤CD3 (71.2±9.8)%,CD4 /CD8 (1.76±0.24)%,NK细胞(13.5±2.6)%犦,第8周下降;与同期对照组犤CD3 (58.8±9.2)%,CD4 /CD8 (1.26±0.29)%,NK细胞(10.8±2.3)%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疫苗治疗组患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均正常,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DCs疫苗可明显改善胃癌术后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葡萄糖转运蛋白1基因转染对系膜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建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基因转染系统,观察GLUT1的过度表达对系膜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建立CLUT1基因转染的大鼠系膜细胞(MCGT1),以β-半乳糖苷酶转染细胞(MCLacZ)为对照。用2-脱氧-3H-萄萄糖(2-DG)测定细胞葡萄糖摄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3H-脯氨酸掺入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合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胶原Ⅳ、FN的表达。结果MCGT1的2-DG摄入率明显高于MCLacZ[(741.0±60.5)dpm·μgprot-1比(92.2±9.0)dpm·μgprot-1,P<0.01]。动力学分析发现MCGT1的Vmax是MCLacZ的3.7倍,而两者Km值无明显差别。在相同的葡萄糖浓度下,MCGT1的乳酸生成增多,表现出细胞体积增大、RNA/DNA和蛋白质/DNA比值增高等细胞肥大表型。与对照相比,MCGT1的胶原和FN合成与表达明显增加。结论GLUT1的过度表达使系膜细胞具有糖尿病肾病(DN)的细胞表型。GLUT1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系膜细胞的糖代谢及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1.
gp96多肽复合物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的体外抗胃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gp96多肽复合物树突状细胞(DC)疫苗特异性抗胃癌的免疫反应。方法应用层析技术从胃癌组织中提取gp96多肽复合物,制备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表面分子的表达;ELISA检测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致敏的效应 T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IL-10的水平;51Cr释放实验检测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诱导的特异性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表面分子CD1α(79.3±4.1)%、CD80 (84.3±2.4)%、CD83(85.7±3.2)%和HLA-DR(83.4±2.9)%的表达显著增高;对原代培养胃癌细胞的杀伤率(58.5±10.7)%显著高于对SGC 7901细胞的杀伤率(24.0±4.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HepG2细胞(13.8±2.8)%则无明显杀伤作用。DC疫苗诱导的效应T淋巴细胞分泌IFN-γ(2875±178)pg/ml的量明显增加,分泌IL-10(36±7)pg/ml的量显著降低。结论 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能诱导出较强的对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且具有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转染存活素基因对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修饰后的DC在体外诱导的抗消化道肿瘤免疫效应。方法脂质体介导存活素基因转染入DC,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培养上清存活素的表达,检测转存活素基因DC分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功能,以及经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1a、CD83、MHCⅡ、CD80、CD86表达的高低,用噻唑蓝(MTT)法诱导人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能力。结果培养上清中均可以检测到存活素表达;转存活素基因DC的上清IL12、TNFα含量分别为(2652±327)pg/ml和(4371±835)pg/ml,比单纯DC组高(P<005);CD1a、CD83、MHCⅡ、CD80、CD86等在单纯DC表面低表达,在转基因DC表面高表达;MTT法检测,经转染存活素基因的DC提呈的细胞对胃癌细胞、结肠癌细胞、胆管癌细胞杀伤率分别为65%、77%、85%,而单纯DC杀伤作用较低。结论存活素基因转染修饰的DC能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显著地提高DC的抗原提呈功能,体外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癌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胃癌细胞-树突状细胞(DC)融合瘤苗免疫治疗胃癌患者提供实验依据及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胃癌细胞-DC融合疫苗,对融合疫苗影响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及体内种植瘤组织细胞周期的特点进行研究。(1)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分化获取DC;(2)DC与SGC7901细胞经聚乙二醇诱导融合,HAT/HT选择培养获得纯净融合细胞;(3)流式细胞术检测融合疫苗对体外培养胃癌细胞周期及体内种植瘤组织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可获得具备典型特征及细胞表型的DC;(2)DC与SGC7901细胞经PEG诱导融合,HAT/HT选择培养获得纯净融合细胞;(3)体内应用融合疫苗组癌细胞周期比例:G_0/G_1间期(76.77±4.38)%,S期(16.50±2.90)%,G_2/M期(6.73±1.59)%;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内应用融合疫苗组种植瘤组织细胞增殖指数为23.34±3.51,与对照组(65.73±4.43)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融合细胞疫苗对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可产生显著影响,明显减慢肿瘤生长速度,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是融合细胞疫苗发挥更强生物学效应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携带沉寂Survivin基因的特异性siRNA的表达质粒,鉴定其在胃癌细胞内对Survivin基因表达的沉寂以及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方法合成Survivin基因特异性siRNA,插入到表达载体pAdGFP中构建成pAdGFP—siRNA。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转染pAdGFP—siRNA,研究该载体在人胃癌细胞内对Survivin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转染pAdGFP—siRNA后,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为68.2%。免疫组化检查显示,特异siRNA显著降低了癌细胞Survivin基因的表达。结论siRNA技术能够沉寂Survivin基因的表达,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基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的融合疫苗研究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聚乙二醇诱导SGC7901胃癌细胞和DC融合,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培养,获取高纯度融合疫苗,对其生长曲线、克隆形成能力、T淋巴细胞增殖刺激能力、免疫缺陷动物成瘤活性进行观察。结果SGC7901胃癌细胞DC融合后,分裂增殖能力显著弱于亲代SGC7901胃癌细胞,不能形成细胞克隆,不能在免疫缺陷动物体内形成种植瘤,但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融合细胞刺激效应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在1∶1、1∶10、1∶50、1∶100比例时,CPM值分别为15083±231、9608±83、4214±135和3020±28,与混合培养DC刺激效应T淋巴细胞的能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GC7901胃癌细胞DC融合细胞疫苗具备强烈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体内外不成瘤特性,可以用于抗肿瘤生物治疗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双表位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治疗胃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辅助性T细胞(Th)表位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双表位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s)肿瘤疫苗用于胃癌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用CTL表位MAGE-341-49和Th表位MAGE-322-36混合多肽冲击DCs,每周刺激脾脏T细胞1次,4周后收集多肽特异性T细胞。流式仪分析T细胞亚群分布,测定CD4^+T细胞识别抗原细胞因子分泌及CD8^+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效能,观察双表位修饰的DCs肿瘤疫苗治疗胃癌的保护性免疫效应。结果双表位致敏的DCs体外可同时活化CD4^+和CD8^+T细胞,其中CD4^+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小鼠前胃癌细胞株MFC后分泌大量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2],CD8^+T细胞强效杀伤MFC。双表位修饰的DCs肿瘤疫苗小鼠体内免疫治疗获得抵抗后继胃癌细胞MFC的免疫保护能力,并显著高于单一表位(CTL或Th)修饰的DC8疫苗。结论Th和CTL双表位修饰的DCs肿瘤疫苗可同时激活CD4^+Th1细胞和CD8^+CTL抗肿瘤免疫,有效清除胃癌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染可溶性CD40(sCD40)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携带鼠CD40胞外区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基因的质粒pEGFP-N1/sCD40转染小鼠DC细胞株(DC 2.4)。以Balb/c小鼠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分别以转染组DC、空载体转染组(空载体组)DC和未行转染处理的DC(空白DC)作为刺激细胞,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四唑氮化合物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组DC及其培养上清液对CTL细胞毒活性及其凋亡的影响。结果转染组DC及其培养上清液对同种细胞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并对特异性CTL的细胞毒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转染组DC可诱导CTL凋亡(P<0.05)。结论稳定表达sCD40-EGFP融合蛋白的DC,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CTL的细胞毒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CTL凋亡。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12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12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IL-12基因修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ELISA法检测各组DCs和各组T细胞上清中IL-12、IL-10、IFN-γ因子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各组DC表面CD83、CD86的表达;MTT法检测DC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IL-12基因修饰使得DC高表达CD83和CD86分子,分泌高水平IL-12及IFN-γ,但对IL-10因子的分泌无明显影响,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诱导激活的T细胞上清中IFN-γ水平显著增高、IL-10分泌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经IL-12基因修饰后的DC表型成熟,分泌IL-12及IFN-γ的能力增强,对IL-10因子的分泌无影响,能抑制T细胞分泌IL-10因子,优化抗原提呈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