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管切开后,气道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加温、湿化作用降低或消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粘稠,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甚至出现继发感染.2000年9月-2002年9月,我科对38例气管切开病人采取输液泵控制持续点滴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代替了传统的气管内定时滴注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三种不同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不同作用,探讨不同方式气道湿化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77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Ⅲ组,Ⅰ组采用0.45%氯化钠液持续恒温(35~38℃)湿化,Ⅱ组采用0.9%氯化钠 庆大霉素 糜蛋白酶液间断湿化,Ⅲ组采用0.9%氯化钠液持续恒温(35~38℃)湿化,观察痰液粘度、活菌比例、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及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Ⅰ组患者痰液粘度、活菌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发生率亦明显低,且血氧饱和度明显高。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0.45%氯化钠液持续恒温(35~38℃)湿化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采用0.9%氯化钠 庆大霉素 糜蛋白酶液间断湿化和采用0.9%氯化钠液持续恒温(35~38℃)湿化。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抢救危重症的过程中 ,人工气道 (气管切开 )已成为救治成功的重要环节 ,而气管切开的气道护理则在救治成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在气管切开后 ,大胆使用气道内持续湿化法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肺气肿、肺心病合并脑梗塞、冠心病心脏骤停复苏术后、重症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肌麻痹行气管切开11例 ,其中男 8例 ,女 3例 ,年龄最大 79岁 ,最小 6 4岁 ,气管切开 10~ 2 1天。2 操作方法用 10 0ml0 .9%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 16万U ,糜蛋白酶10mg,取一付输液器 ,操作同静脉输液 ,将湿化瓶挂于输液架上排…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精量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8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精量输液器持续湿化气道,通过对痰液黏稠度的观察,及时调整湿化的各个环节。结果精量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后,患者痰液易于咳出,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并发症明显下降。结论精量输液器持续湿化气道是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气道湿化方法在中风中脏腑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应用。方法:对32例中脏腑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采用中西药合并应用进行气道湿化和38例采用西药持续滴入进行气道湿化相比较。结果:疗效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结论:中药氧驱动雾化配合西药持续滴入进行气道湿化可有效稀释痰液,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湿润通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方法进行研究,选择最好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监测三种方法的湿化效果并记录,统计监测结果。结果采用气道内持续滴液与间断滴液相结合(8:00~22:00气道内持续滴液,22:00~8:00气道内间断滴液)的方法,明显地改善了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状况,从而维护呼吸道正常的功能,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气道内持续滴液与间断滴液相结合的方法,使之相互补充达到最佳的气道湿化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气管切开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方蓉 《安徽医学》2009,30(8):967-96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使用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70例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36例采用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的气道内定时、定量、间断滴入湿化液,比较两种方法湿化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使用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明显优于传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持续射流雾化在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启清  方瑞芬 《广西医学》2003,25(11):2207-2208
人工气道护理中雾化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以往的工作中对人工气道采取传统的雾化 ,均有不同程度存在痰液粘稠 ,形成痰栓。从 1999年 10月~2 0 0 2年 10月 ,我科对气管切开术后 30例采用持续射流雾化湿化气道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9年 10月至 2 0 0 2年 8月 ,颅脑外伤后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 6 0例 ,其中男 5 1例 ,女9例 ,年龄 18~ 81岁 ,平均年龄 4 6岁。将 6 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 ,每组各 30例。其中行气管切开术前合并有肺部感染 7例 ,对照组 3例 ,实验组 4例。气管切开套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持续氧气雾化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时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对97例需要人工气道湿化的气管切开患者按气管切开日期的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单日48例为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法,双日49例为对照组采用气道湿化液持续泵入法,对两组患者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应用持续氧气雾化的患者在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气道湿化液持续泵入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氧气雾化行人工气道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可明显减少患者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减少吸痰次数、改善通气功能,提高氧合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吸痰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琳  杨红叶 《黑龙江医学》2002,26(10):796-796
我科 1996~ 2 0 0 1年共收治颅脑损伤、脑出血患者 90例 ,其中行气管切开者 30例。现将关于吸痰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2例 ,女 8例。年龄 16~ 72岁 ,平均 4 0岁。其中 ,重型颅脑损伤 19例 ,脑出血 11例。气管切开时间最长 1年 ,最短 7d。2 吸痰的方法2 .1 常规气道和稀释痰液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管和外界直接相通、呼吸频率及幅度异常 ,易使气道内干燥 ,痰液粘稠甚至结痂。本文术后常规给予持续或间断低流量吸氧 ;雾化吸入 ,应用生理盐水 4 0ml加庆大霉素 8万u 加糜蛋白酶 4 0 0 0 u,必要时根据病人的症状给予地…  相似文献   

11.
白桂明 《华夏医学》2002,15(3):401-402
气管切开可解除患者喉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困难或窒息 ,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1 994年 1月至 2 0 0 0年 3月笔者通过对 52例气管切开患者做好气道湿化、掌握吸痰和协助患者排痰技巧及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 ,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52例 ,其中男性 38例 ,女性 1 4例 ,年龄 1 8~ 66岁 ,平均 42岁。高血压脑溢血 38例 ,特重型、重型颅脑外伤 7例 ,大面积脑梗死 7例。气管切开最长时间 46d,最短 4d。2 护理措施2 .1 气道的湿化正常时鼻腔、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 ,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后面罩式吸氧喷雾在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粘结 ,阻塞管腔 ,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 ,还易导致细菌的侵入。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3月 ,我科对 4 6例气管切开病人采取面罩式吸氧喷雾湿化液湿化气道 ,代替了传统的气管内定时注射器滴注湿化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3月 ,我科对 4 6例气管切开的病人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76岁 )采取面罩式吸氧喷雾湿化液的方法 (称实验组 ) ,与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2月对 4 6例气管切开的病人 (年龄最小 12岁 ,最…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过程中,气管切开已成为救治成功的重要环节,而气管切开的气道内护理则在救治成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我科于1995~2001年对气管切开后的患者采用气道内持续湿化法,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操作方法 用50ml0.9%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4ml制成湿化液,用输液器联结装有湿化液的湿化瓶挂于输液架上。将头皮针软  相似文献   

14.
丁银蓉  叶芒芒  何敏 《浙江医学》2019,41(2):189-191
目的探讨持续湿化联合间断氧气雾化对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方法将80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持续湿化联合间断氧气雾化)、对照组(常规微量泵持续滴注气道湿化)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痰液黏稠度及气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湿化不足的情况发生;观察组湿化过度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湿化适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前,两组患者痰液α-酸性糖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后第1、3、5天,观察组痰液α-酸性糖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前后各时间点痰液α-酸性糖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呼吸道黏膜损伤、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等气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常规微量泵持续滴注法比较,持续湿化联合间断氧气雾化法更符合人体气道生理特点,在改善痰液黏稠度、提高湿化效果、减少气道不良反应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在气管切开患者治疗中应用持续雾化吸入式的湿化方法进行湿化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08月至2016年08月期间在我院行气管切开的30例患者,根据气道湿化方式不同分成湿化组与参照组,每一组15例,参照组患者使用滴注的湿化法,湿化组患者使用持续雾化的吸入方式进行湿化,对比两组患者湿化的效果。结果湿化组切开位置相对湿度与温度明显比参照组高,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气管切开患者治疗中应用持续雾化吸入式的湿化方法进行湿化,可以提高切开位置的相对湿度,具有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卢卫宁  崔彩萍  吴有琳 《广西医学》2009,31(9):1378-137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不同方法的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按单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给予间断滴入湿化液;观察组40例,采用止痛泵定量持续气道湿化。结果刺激性咳嗽、痰液黏稠Ⅲ度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止痛泵定量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满意,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率,减少患者刺激性咳嗽,降低痰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行文丘里装置联合湿化对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ICU因各种原因所致昏迷行气管切开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呼吸机湿化器联合文丘里装置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使用微量泵持续滴入对患者进行气道湿化,两组湿化液均使用灭菌注射用水。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干咳的情况、痰液黏稠度、气道黏膜出血、气道痰痂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在干咳、痰液黏稠度、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方面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后使用呼吸机湿化器联合文丘里装置可有效控制气道湿度,提高气道湿化效果,促进排痰,从而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输液泵持续点滴湿化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广东省开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行气管切开并应用输液泵控制输液器滴速进行气道持续湿化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24例行气管切开并应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操作护理时间、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湿化满意度分别为88%(21/24)、54% (13/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次数、操作护理时间、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输液泵持续点滴湿化效果好,可缩短护士的工作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两种湿化液湿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把沐舒坦作为人工气道湿化液,观察其对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效果。方法:采取医用蒸馏水50ml+沐舒坦7.5mg(实验组20例)、0.9%生理盐水50ml+庆大霉素4万单位(常规组20例)两种湿化液以5ml/h的速度分别进行持续人工气道湿化,观察病人痰液性状、痰培养结果、拔管时间、气管切开护理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在痰液粘稠度、痰液培养结果、拔管时间、气管切开护理费用等方面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沐舒坦+医用蒸馏水作为人工气道湿化液,是气管切开后人工气道理想的湿化液。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是解除呼吸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治疗手段,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是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传统气道湿化仅注重于气道湿化,而忽视了在气道湿化中药物的局部治疗作用.笔者对我院26例ICU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氨溴索(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