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面部色素沉着18年,加重3年于2006年6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出生时双眼睑下方出现色素沉着,颜色较浅,随年龄增长,皮损颜色逐渐加深,同时双侧巩膜亦出现黑灰色斑,近3年皮损颜色明显加深,遂来我科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中有14岁的妹妹,身体健康.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科情况:双眼睑下方见色素沉着,双侧巩膜见褐青色斑片.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太田痣.治疗:1064 nm调Q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面部蓝黑色斑20年。患者出生后双侧下眼睑见甲盖大小淡青色斑,家长以为淤血所致,未就诊及治疗,2岁后该处颜色明显加深,色素呈渐进性扩展,至额、上眼睑、鼻部、面颊、鼻翼,巩膜处亦出现小片状蓝色斑片,患者无自觉症状。为求进一步诊治到我科门诊就诊。既往体健,家族中无遗传病史及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3.
报告2例双侧太田痣。2例均为十几岁发病,发病相对较晚,临床表现为双侧眶周及颞部等处褐青色斑疹,同时伴双侧巩膜蓝色斑片。  相似文献   

4.
太田痣一家1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先证者 女,23岁。9年前发现双颧部开始出现淡褐色斑,随着年龄增长,皮损渐向周围扩展,颜色逐渐加深。近1年来皮损无明显变化。全家4代28人中10人有类似皮损,皮损局限于鼻根部、颧、颊、颞部,仅1例色素斑为双侧分布,2例巩膜有1~2片色素沉着。详见家系...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7岁.双侧面部出现灰褐色斑6年余,于2007年4月17日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皮肤科就诊.患儿出生4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双颊部出现散在青灰色斑,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逐渐扩展至双侧眼睑、额部及鼻翼两侧,双侧巩膜逐渐蓝染,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科门诊就诊.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3个月.双侧面部出现青灰色斑2个月,于2011年2月17日在我院就诊.患儿出生1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双颊部出现散在青灰色斑,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逐渐扩展至双侧上眼睑、额部及头皮,双侧巩膜逐渐蓝染.患儿系足月顺产,母乳喂养,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2001年11月~2002年2月前来就诊的367例太田痣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报告面部皮肤发疹性胶原瘤1例。患者女,30岁。面部出现多发性扁平丘疹、结节4年。皮损为正常皮色或红色,直径2-10mm,无自觉症状,无家族史。组织病理检查示:胶原显著增厚,胶原束宽大,弹力纤维减少、碎裂。诊断为发疹性皮肤胶原瘤。  相似文献   

9.
弹性纤维性假黄瘤合并太田痣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纤维性假黄瘤(pseudoxanthoma clasticum,PXE)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低,大约为1/7万.太田痣是一种波及到巩膜及同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灰蓝色色素损害,约50%为先天性,亚洲人较常见.上述2种疾病合并罕见报道,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10.
报道2例激光治疗多次无效的太田痣.患者均为女性,均在出生后数月发病,累及左侧面部,皮损表现为颧部、面颊部灰褐色至褐青色斑片,巩膜无蓝染.1例怀孕期斑片扩展至左耳后及左颈后.组织病理显示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组织间散在分布黑素细胞及噬黑素细胞,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免疫组化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分布无异常.对一般用于太田痣的激光治疗反应差.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波长755 nm)和或Q开关Nd:YAG激光(波长1064 nm)累计治疗10余次几乎无效(1例治疗12次,1例治疗13次),且激光即刻反应特殊,即使高能量多次重复照射,皮疹处均无紫癜或渗血,而周围正常皮肤较低能量下即可见明显的紫癜和渗血.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2岁,面部褐青色斑疹10年。10年前。足月顺产一女婴后发现左侧眉弓颞部浅褐色斑片,界清。无症状,皮疹渐扩大,至左额、上睑、颧部及鼻背、鼻背右侧,左侧鼻翼、唇上方.无症状。3~4年前,发现右侧面部出现同样皮疹.渐扩大,未超过中线。视力良好。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同样病史。皮肤科情况:面部黑褐色斑片双侧对称,分布范围为双眉上方、前额近发际处、上睑、颞部、颧部、颊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面部色素沉着18年,加重3年于2006年6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出生时双眼睑下方出现色素沉着,颜色较浅,随年龄增长,皮损颜色逐渐加深,同时双侧巩膜亦出现黑灰色斑,近3年皮损颜色明显加深,遂来我科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中有14岁的妹妹,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14.
太田痣合并鲜红斑痣3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报告3例太田痣合并鲜红斑痣,3例患者均为先天发病,第1例为面部双侧太田痣合并躯干部大片鲜红斑痣,组织病理和电镜显示真皮中可见色素细胞;第2例为面部双侧同时太田痣合并鲜红斑痣;第3例为右侧面部太田痣合并颈部、下颌部鲜红斑痣。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男,18岁。出生时左侧而部即有大片黑褐色斑片,分布于颊部、额部、眼周及巩膜,随着年龄的增长皮损面积不断扩大,颜色逐渐变黑.2年前面部出现色素减退斑,逐渐增多、增大,对称分布,于黑褐色斑片处也出现色素减退斑,无自觉症状,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沿面中线对称分布边界清楚的色素脱失斑,累及前额、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湖北及周边地区太田痣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43例太田痣患者在发病时间、色素性疾病家族史及患者母亲妊娠期间是否有用药史等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太田痣出生时发病者占58.0%,出生后发病者占42.0%,主要集中于5~15岁.有色素性疾病家族史者占60.1%,其中以雀斑和咖啡斑为主.患有太田痣与女性妊娠期间是否有用药史无明显关系.结论 太田痣可能具有遗传性,具有色素性疾病史的患者,其后代患太田痣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对重庆及邻近地区太田痣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总结952例太田痣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性别、发病时间、临床分型、皮损颜色等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太田痣患者的男女性别之比为1:2.5.先天发病占56%,后天发病出现儿童早期及青少年期两个发病高峰。少数患者可与鲜红斑痣(0.53%)、伊藤痣(0.32%)等并发,有家族史者占0.84%。以Ⅱ、Ⅲ型最多见,Ⅳ型最少.皮损颜色可有褐色、青灰、黑褐、蓝紫色的变化,皮损面积大小与颜色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太田痣在性别、发病时间、临床轻重分型上具有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0岁。因右眼周褐青色斑片30年于1996年6月入院。患者出生时右侧上、下睑分布淡褐色斑片,1岁时因肺炎高热而色素加深,范围扩大,类似皮损累及顶部左侧和面部右侧。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检查:顶部左侧一处灰蓝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