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郑欣  徐维 《针刺研究》1995,20(1):10-14
本实验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神经元单位放电的方法观察了侧脑室注射纳洛酮前后刺激大鼠皮层体感运动Ⅱ区(SmⅢ)对丘脑特异性核团腹侧基底核(VB)神经无伤害性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刺激SmⅡ可抑制VB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侧脑室注射纳洛酮后,SmⅡ对丘脑VB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下行抑制效应被减弱。提示:皮层SmⅡ对丘脑VB有下行调节作用。内源性阿片肽可能是皮层下行调节疼痛的递质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泄泻"、"痢疾"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自身免疫和炎症介质等因素有关,故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制剂、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为主,但仅能争取病情缓解,疗效欠佳,缺乏特异性,且不良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3.
王新陆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叫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溃疡疾病。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免疫机制异常、遗传因素、感染和精神因素等有关,病变部位局限于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呈连续非节段性分布,多数都  相似文献   

4.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情志调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金秋 《河北中医》2009,31(12):1899-1899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黏膜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临床上有腹痛、腹泻、血性黏液便及里急后重等症状。中医学多诊断为肠瓣、泄泻,认为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及脾胃虚寒等因素有关。笔者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情志调护,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不定根诱导技术体系,为当归不定根的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当归种子无菌发芽小苗和休眠芽为试验材料,研究培养基种类、有机物组分及激素组合对当归不定根诱导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最佳的不定根诱导外植体是休眠芽叶片、胚轴和根;不同VB1和VB6浓度比例对当归不定根生长的影响显著,其中VB1 10 mg·L-1和VB6 05 mg·L-1组合诱导效果最佳,适当提高VB1浓度可以促进当归不定根的诱导;IBA 05 mg·L-1+IAA 20 mg·L-1激素组合适宜于不定根诱导。结论:建立了当归不定根诱导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对输穴主治的特异性,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经穴不存在自身固有的特异性。理由是:1.足够的刺激量是关键,穴位配方不是关键;2.“寸寸人身皆是穴”,针刺人体任何部位均可得气,“气至而有效”。另一种认为输穴主治的特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理由是:1.有经络、脏象学说为依据;2.有古人的经验为依据;3.有现代科学实验和临床疗效为依据。我赞同后者的看法。我认为输穴的主治性能是有“特异性”和“相  相似文献   

7.
经穴-脏腑相对特异性联系及其作用途径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许多论述认为,体表经穴与相应脏腑之间具有相关联系。这些事实支持了中医经络学说理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生物医学工作者的重视。但是经穴脏腑间的这种联系是否具有相对特异性,至今尚无定论。继续进行经穴脏腑间相对特异性联系的研究,是探讨针灸治病规律,提高临床疗效,阐明经络实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着重介绍国内外有关心包经、胃经经穴与相应脏腑联系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不定根诱导技术体系,为当归不定根的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当归种子无菌发芽小苗和休眠芽为试验材料,研究培养基种类、有机物组分及激素组合对当归不定根诱导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最佳的不定根诱导外植体是休眠芽叶片、胚轴和根;不同VB1和VB6浓度比例对当归不定根生长的影响显著,其中VB11.0 mg·L^-1和VB60.5 mg·L^-1组合诱导效果最佳,适当提高VB1浓度可以促进当归不定根的诱导;IBA 0.5 mg·L^-1+IAA 2.0 mg·L^-1激素组合适宜于不定根诱导。结论:建立了当归不定根诱导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经穴特异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经穴特异性研究的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其临床意义是:经穴效应的特异性研究有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和扩大针灸治疗的范围;经穴特异性研究有助于中医针灸在世界的推广应用的.其科学价值是:经穴特异性研究是针灸机理研究的基础;经穴特异性研究有助于经络实质的研究,能揭示更多的人体...  相似文献   

10.
外阴炎是指外阴皮肤或黏膜所发生的炎症性病变,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感染2种,临床以非特异性感染为多见.西医学认为其发病多与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等感染有关,也可继发于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癌、尿瘘或粪瘘、糖尿病等局部病变或全身性疾病,因分泌物增多或经血、恶露过多过久或粪便局部刺激或尿糖刺激所致.  相似文献   

11.
吴群  徐维 《针刺研究》1993,18(3):205-208
本工作是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神经元放电方法,观察电刺激大鼠 SmⅠ区对丘脑 VB 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并与电针穴位的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刺激 SmⅠ区与电针穴位对 VB 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作用很相似。提示 SmⅠ区可被电针穴位所激活,进而对 VB神经元伤害性反应产生下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皮层体感Ⅱ区对丘脑腹后外侧核针刺效应的下行调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欣  徐维 《针刺研究》1992,17(3):156-160
<正> 近十余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丘脑腹侧基底核(VB)内确实含有感受伤害性信息的神经元。研究又证实大脑皮层不仅可感受痛信息,还参与痛调制,大脑皮层的下行调制作用参与针刺镇痛过程。在丘  相似文献   

13.
<正> 我们以往工作证明,猫的十字沟前皮层参与对丘脑中央中核(CM)伤害性反应的下行性调节。本文比较了用利多卡因局部改变十字沟前皮层和 SI 区机能状态前后电针对 CM 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以探讨十字沟前皮层和 SI 区是否参与对 CM 核电针效应的下行性调节。实验用猫,硫贲妥钠麻醉下开颅,暴露右侧十字沟周围皮层,于同侧 CM 核上方颅骨钻孔。分离左侧(?)浅神经,以便施以伤害  相似文献   

14.
猫的十字沟前区与腹后外侧核在针刺镇痛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曾有报道,中枢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均参与针刺镇痛的整合作用,其中后者可能起主要作用即。在针刺镇痛的下行调节机制中,本实验室曾证明猫的大脑皮层SII区、SI区和十字沟前区均不同程度地参与对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髓板内核群的下行调节,本文试图探讨丘脑特异投射系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ThesensorimotorareaI(SmI)ofthecere-bralcortexhasbeenproventoproducedescend-inginhibitiononnociceptiveresponsesofneuronsinthalamicparafascicularnuclei(Pf)inacupunctureanalgesia['],andbilaterale1ectrolyt-icorchemicallesionoftheheadofthecaudatenu…  相似文献   

16.
闫丽萍  吴辛甜  殷忠勇  马骋 《针刺研究》2011,36(5):353-6, 379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相应节段氨基酸类递质水平的变化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神经病理性痛的脊髓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电针组电针刺激大鼠损伤侧"委中"穴与"环跳"穴30 min,1次/d,共7 d。测定手术后第10、16天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以OPA柱前衍生法+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谷氨酰胺(Gln)、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和牛磺酸(Tau)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CCI后第10天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均P<0.01);与CCI后10 d比较,电针组CCI后16 d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均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P<0.01),脊髓相应节段Glu、Asp、Gln和GABA水平均升高(P<0.05,P<0.01),Gly和Tau的水平则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CCI后16 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P<0.01),脊髓相应节段Glu、Asp、Gln、Gly和Tau的水平均被逆转(P<0.01,P<0.05),GABA的水平则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电针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可能与有效地减少脊髓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释放、促进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7.
Z Chen  Y Yan  K Wang  W Xu  T Shi 《针刺研究》1991,16(1):15-8, 47
Excitatory and inhibitory responses recorded extracellularly in neurons at various level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duced by electrical noxious stimul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s were frequently reported in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s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ponses and excitation of distinct afferent fibers was rarely investigated. The question whether the responses mentioned above are truly nociceptive in property is of significance to answer, and this is what we want to clarify in the present study. Sixty five neurons responding to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left 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were extracellularly recorded in the nucleus centrum medianum (CM) contralateral to the stimulation in 34 cats paralyzed with gallamine triethiodide and ventilated artificially under anaesthetics. Peristimulus histograms of the responses of CM neurons were plotted correspondingly, to the excitation of A delta and C-fibers, which was monitored by means of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s. To identify the nociceptive property of the responses ketamine or morphine was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in some cases, capsaicin was topically applied at the 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proximal to the stimulated location in a few cases. Besides,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at Zusanli (St36) and Huantiao (GB30) points on the responses was observed. A total of 65 CM neurons recorded included 55 excited and 10 inhibited neurons.(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18.
陈正秋  石宏 《针刺研究》1995,20(1):15-19
用多管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及微电泳技术,观察到:毁损大鼠皮层SmI后,电针穴位对丘脑束旁核(Pf)神经无伤害性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减弱;微电泳导入ACh能抑制SmI毁损大鼠Pf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其作用与SmI完整时电针对其伤害性反应的抑制效应相似。结果表明,ACh是参与皮层对丘脑Pf神经元针刺镇痛下行调节的神经递质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电针穴位、电刺激皮层SII区及电针+电刺激SII区对猫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影响是相似的,提示可能有某种共同的中枢机制参与电针和电刺激SII区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调节。SII区也可能参与电针的这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乡 《针刺研究》1994,19(1):4-7
以往曾证明刺激皮层体感Ⅱ区(SmⅡ)可以激活具有下行痛调制机能的中缝大核(NRM),神经元自发放电增多,伤害性反应受到抑制,而且刺激SmⅡ的这种效应与电针“足三里”所引起的效应成正相关关系(P<0.001),表明两者有某种共同中枢机制。本文的工作进一步证明电解损毁SmⅡ区,可削弱电针“足三里”激活NRM神经元和抑制伤害性反应的作用。表明SmⅡ区参与电针镇痛,它的结构和机能的完整是电针镇痛所必须的,但不是唯一的结构。因SmⅡ损毁后电针的镇痛效应并未完全消失,可能还可通过其它中枢结构,参与内源性镇痛系统的作用,而产生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