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上测定血液的粘度等指标对某些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因分析、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对佳木斯地区部分心肌梗塞患者作了血液流变学诸指标的测定,以此初步观察本地区心肌梗塞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总体水平和变化规律,其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①对象:心肌梗塞患者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均在50岁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44例急性脑梗塞患进行血液流变学中七项指标观察并于相近年龄健康人对照分析,发现患的几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并有显差异(P值<0.01),提示临床中血液粘滞性增多与脑梗塞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心舒口服液对麻醉犬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采用心外膜电图拆测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以定量组织学(硝基四氟哇蓝染色法)方法测定心肌梗塞范圈,同时测定血清CPK,LDH的活性和血液流变性变化。结果表明,本口服液具有明显改善犬急性心肌缺血和心梗的作用,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ε-ST)及心肌缺血范围;明显减小梗塞区,显抑制心肌映血及心梗所学引起的活性升高,有效地降低低切速下的血灌粘度,抑制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改善血灌流变性.实验结果表明.心舒口服液可用于治疗心肌缺血性冠心病心绞痛及血液记粘滞症.  相似文献   

4.
1 血液流变学的定义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组成成分的流动和变形的科学。它研究人体血液循环和微循环,血液流量、流速及流态。研究循环血液的流动性、凝固性、血液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的变形性、弹性)及心脏血管的变形性和弹性的科学。属于医学、力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边缘科学,其分支临床血液流变学,近十年来发展很快,对医学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依据。 2 血液流变学测定的内容及方法 2.1 粘度测定: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毛细管粘度计(奥氏粘度计)直接对抗凝血液进行测量;另一种方法是按旋转粘度计测量法,即以一个能以多种不同转  相似文献   

5.
郭涛  刘建勋 《中国药师》1998,1(3):103-104
采用心外膜电图标测心肌缺血范围及程度,以定量组织学方法(N-BT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同时测定血清酶活性与血液流变变性的变化,研究了心舒口服液对麻醉犬心缺血、心肌梗死,血清AKP、LDH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心舒心口服液能明显改善犬急性心肌缺血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显著抑制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所引起的血清AKP活性升高,有效地降低切速下的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6.
阴虚阳虚证与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低切黏度、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血液流变指标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监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对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随时掌握疗效、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国梁  吴萍 《云南医药》1996,17(4):276-277
肝硬化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曹国梁,吴萍Thehemorrheologicchangesofthehepaticcirrhosispatients¥CaoGuoliang;WuPing;(KunmingYanAnHospital,650051)Abst...  相似文献   

9.
10.
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高血压病是一种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疾患,在神经、体液及其他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下,使机体血流量—阻力关系扰乱。目前,随着血液流变学的逐步深入开展,发现高血压病出现血液粘度及血浆粘度改变,是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变化,现将159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男性,按照1979年全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工作汇报讨论会修订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将病人进行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1.
腹部手术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强谱  欧琨 《天津医药》1994,22(1):56-57
  相似文献   

12.
13.
肺心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对肺心病病人的预后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故本文对我科收治的62例肺心病人血液流变学资料与正常人进行对比与探讨。 1 对象与方法:肺心病组:62例(男58、女4),年龄均在50岁以上。其中50~60岁30人,61~70岁22人,71~80岁10人。全部病例均符合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选84例正常人(男58人、女26人)作对照组,平均年龄60岁。  相似文献   

14.
慢性支气管炎与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支气管炎与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观察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037006)王跃平,程春兰近年来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相当广泛,多种疾病均有用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本文总结了134例慢支与肺心病患者的血流变指标,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检测组...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静脉阻塞与血液流变学分析山西省汾阳医院(032200)赵正梅,雷朝霞近年来由于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率有所增高,我们注意到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现将我院3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高血压病例进行有关的化验检查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  相似文献   

16.
胡其珍  张久山 《天津医药》1994,22(4):224-226
观察5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与对照组80例的血流变学改变,并就前者pH值,PaCO2,PaO2改变及酸碱失衡的类型与血流变学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均增高,全血粘度低切变速度(5.75^s-1)的增加更明显,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血沉无显著改变。PaO2下降,PaCO2升高,pH<7.35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均升高,缺  相似文献   

17.
养血注射液血液流变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超 《海峡药学》2015,(3):27-29
目的:观察养血注射液降低血液粘度的效果。方法选择老、中、幼年3组大鼠,每组又分为空白组和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尾静脉注射高、中、低剂量养血注射液后(3天给药一次,共给药5次),观察血液低、中、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RBC、HGB 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不同年龄组给药后各指标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养血注射液对降低中、老年大鼠血液粘度效果较好,且量效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血粘度升高与急性脑血管病(CVD)中脑梗死(CI)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而对脑出血(CH)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报道较少。作者选择我科1996年10月至1998年12月住院的40例CI、44例CH和3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通过对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两类CVD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病,它的形成与血液粘滞度的变化密切相关。为了探讨糖尿病肾病的血液流变学特征与变化规律,预防或延缓此类并发症的产生,改善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资料。结果表明:该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值,且以全血(比)粘度、血球压积及血浆(比)粘度明显(P<0.05),属于高粘滞状态。血液流变学异常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突出病理生理学表现,它是糖尿病病程发展的结果,又是病变加重,导入恶性循环的原因。正确地认识该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密切关注糖尿病肾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对于了解该病的病程、进展与预后,指导治疗具有实际意义,也可为中医进行活血化瘀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1988年至1991年我们对60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健康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查,并对36例冠心病患者应用复方丹参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冠心病组:6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42例,女18例;年龄51~78岁(平均65岁)。均经询问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按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其中急性心肌梗塞15例,心绞痛45例。正常对照组:60例健康人,为我院离退休干部,男47例,女13例,年龄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