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适应症。 方法 :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 (n =40 )和对照组 (n =46) ,均在妊娠 2 8周时抽取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和HBVD NA。治疗组自 2 8周开始每 4周肌注一次HBIg(2 0 0I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给予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即取静脉血检测HBsAg。结果 :治疗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BeAg阳性和阴性孕妇均可发生宫内感染 ,但HBe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而两组中HBVDNA阴性孕妇均未发生宫内感染。 结论 :HBIg能有效降低HBsAg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发生率 ,HBVDNA检测可以作为是否应用HBIg的指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妊娠晚期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宫内感染的疗效.方法:112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HBIG组57例,于孕28周起肌内注射HBIG,200U,每4周1次,至分娩;对照组55例,未予用药.两组孕妇均于孕28周和分娩前,其新生儿于出生时检测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水平及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HBIG组和对照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1%和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感染率随孕晚期母血HBV DNA含量增加呈增高趋势.结论:孕妇产前多次注射HBIG可有效降低HBV宫内感染率,母血HBV DNA等于或超过108拷贝/毫升者宫内感染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3.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母婴垂直传播中的几个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及荧光定量PCR法对产前孕妇进行HBV两对半免疫学标志联合测定和HBV DNA载量检测;新生儿分娩后取脐血检测HBV两对半免疫学测定。结果(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37.86%,阴道顺产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34.06%,剖宫产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42.86%;(2)血清HBsAg、HBeAg均阳性组88.57%孕妇血清HBV DNA≥105拷贝/ml;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83.87%孕妇血清HBV DNA≤104拷贝/ml;(3)孕妇血清HBV DNA≥105拷贝/ml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65.45%,血清HBV DNA≤104拷贝/ml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17.58%。(4)HBsAg阳性孕妇在孕20周后多次肌注HBIG,一定程度上可降低HBV母婴垂直感染率。结论(1)剖宫产并不能降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2)孕妇血清同时存在HBeAg阳性组血HBV DNA载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3)孕妇血清HBV DNA拷贝数与新生儿脐血乙肝阳性率呈正相关,尤其当HBV DNA≥105拷贝/ml时新生儿脐血乙肝阳性率明显增高。(4)提倡对HBsAg阳性孕妇孕中晚期间隔4周多次肌注HBIG,孕期积极干预以降低胎儿宫内HBV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乙型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适应症。方法: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6),均在妊娠28例周时抽取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和HBVDNA。治疗组自28周开始每4周肌注一次HBIg(200I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给予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即静脉血栓测HBsAg。结果:治疗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BeAg阳性和阴性孕妇均可发生宫内感染,但HBe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而两组中HBVDNA阴性孕妇均未发生宫内感染。结论LHBIg能有效降低HBsAg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发生率,HBVDNA检测可以作为是否应用HBIg的指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疗程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将单纯HB-sAg阳性及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共293例分为实验组109例和对照组184例。实验组从20周孕开始定期注射HBIG 400 IU/次,对照组仅做常规产前检查和监护,分娩后测定并比较每组婴儿脐血HBsAg及乙肝病毒DNA值;根据孕产妇HBV-DNA检测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组,再根据孕妇产前使用HBIG情况分组观察比较使用效果。结果两组宫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V-DNA阳性与阴性组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使用HBIG对阻断宫内感染无效,宫内感染与孕妇HBV-DNA是否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产前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婴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366例,研究组186例(HBsAg及HBeAg双阳性66例),对照组180例(HBsAg及HBeAg双阳性60例)。研究组于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200 IU,共3次,对照组不用药。所有新生儿出生时采静脉血1 mL,出生后24 h内注射HBIG200 IU,按0,1,6个月龄接种乙肝疫苗,5μg/次,随访至1岁时采婴儿静脉血1 mL,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新生儿出生时和1岁时静脉血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HBV-DNA含量。结果(1)研究组宫内感染率4.3%,明显低于对照组1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237,P<0.05);(2)研究组新生儿血清抗-HBs阳性率20.4%,明显高于对照组3.3%,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25.28,P<0.01);(3)研究组婴儿HBV感染率1.1%,明显低于对照组7.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7.3,P<0.01)。结论:产前用HBIG和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免疫可降低慢性HBV感染率,阻断宫内感染的慢性化,提高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孕妇血液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定性检测,探讨应用高效价特异性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阻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ABeAg)双阳性孕妇对其新生儿HBV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148例HBsAg、HBeAg双阳性的孕妇分为两组,A组60例,于妊娠晚期即妊娠28、32、36周时肌肉注射HBIG各1次,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4~6周时肌肉注射HBIG各1次,同时按照0、1、6个月的免疫程序接种乙型肝炎疫苗.B组88例于妊娠晚期末即临产前注射HBIG 1次,新生儿出生后同A组.两组新生儿均在出生7个月时抽静脉血检测乙型肝炎五项.结果 A组2例新生儿HBsAg阳性,B组18例,A组HBsAg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妊娠晚期注射HBIG能有效地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HBV)在母婴间传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阻断乙肝病毒传播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将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0例HBsAg阳性孕妇产前不予药物注射,新生儿出生后12h内,肌肉注射HBIG 200IU和乙肝疫苗10μg,1、6月龄接受常规的乙肝疫苗注射,每次注射10μg;试验组对60例HBsAg阳性孕妇于妊娠28、32和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共3次,在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分别注射HBIG 100IU及乙肝疫苗10μg,1月,6月龄接受常规的乙肝疫苗注射,每次注射10μg。所有婴儿在周岁时采血,乙肝标志物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PCR荧光定量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V宫内感染14例,感染率为23.33%;试验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V宫内感染5例,感染率为8.33%(χ2=5.07,P0.05),新生儿出生一年后,对照组HBV感染10例,阻断率为83.33%;试验组感染1例,阻断率为98.33%(χ2=8.10,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sAb阳性为5例,阳性率为8.33%;试验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sAb阳性为17例,阳性率为28.33%(χ2=8.02,P0.05)。新生儿出生一年后,对照组HBsAb阳性47例,阳性率为78.33%,试验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sAb阳性为56例,阳性率为93.33%(χ2=5.55,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乙肝疫苗联合HBIG可显著降低HBsAg阳性妇女所产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有效提高婴儿HBsAb的应答率,从而有效地阻断了乙肝病毒的传播,保护了婴儿的健康,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联合免疫有效降低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雪清 《临床医学》2005,25(6):20-21
目的研究母体对胎儿行被动免疫及出生后胎儿行主动免疫在降低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HBsAg( )的孕妇共60例,30例孕妇于孕28、32、36周分别肌注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各200U为试验组;对照组为未注射HBIG的30例HBsAg( )的孕妇。用ELISA和PCR方法检测母血及脐血、新生儿血中HBV标志物及HBV-DNA。结果试验组31例新生儿中血清抗-HBs( )29例,对照组5例抗-HBs( ),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前者新生儿血HBsAg,HBV-DNA检出率明显低于后者。孕妇用药后HBsAg滴度及HBV-DNA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结论联合免疫能有效降低HBV宫内传播,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V宫内垂直传播与母体、胎儿HBeAg的关系及胎盘CD35表达。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HBsAg阳性的产妇共12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脐血HBeAg结果分为HBeAg阳性组(58例)以及HBeAg阴性组(63例),另选择HBsAg阴性孕妇50例为对照组。统计发生宫内垂直传播发生率。分析孕妇HBeAg阳性、新生儿脐血HBeAg阳性、孕妇HBV DNA阳性宫内感染率。比较三组脐血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孕妇HBeAg阳性与新生儿HBeAg阳性的关系。检测胎盘CD35表达。结果 16例发生宫内垂直传播,感染率13.2%。孕妇HBeAg阳性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阴性,新生儿HBeAg阳性者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阴性者,孕妇HBV DNA阳性者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新生儿脐血IL-2、INF-γ水平显著下降,IL-4及IL-6显著升高,与HBeAg阴性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eAg阳性与新生儿HBeAg阳性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791)。CD35主要表达在绒毛膜毛细血管的红细胞膜,人胎盘滋养层、间质细胞中无CD35表达。结论母体HBeAg阳性与新生儿HBeAg阳性有显著的相关性;母体HBeAg阳性与宫内垂直传播有关;HBeAg阳性新生儿体内免疫失衡。  相似文献   

11.
两种方法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津予  卢光荣 《临床医学》2007,27(10):13-14
目的比较对乙肝不同感染状态孕妇实施不同的主被动联合免疫方法后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实验组孕妇从孕28周起每4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共3次,对照组不用HBIG,两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立即和15 d各肌注HBIG200 IU,0、1、6个月分别接种基因疫苗10 ug。新生儿于出生时采脐血和12月龄时抽取股静脉血,检测血清HBsAg、抗-HBs。结果两组乙肝单阳孕妇采用不同的主被动联合免疫所娩新生儿及12月龄的抗-HBs产生率及乙肝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双阳孕妇所娩新生儿出生时和12月龄抗-HBs产生率分别为33.3%、83.3%,对照组分别为11.1%、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双阳孕妇所娩新生儿出生时乙肝感染率(22.2%)明显高于实验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乙肝双阳孕妇采用宫内主被动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的效果优于出生后主被动联合免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HBsAg阳性孕产妇及其新生儿的HBV检测结果分析,探讨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从陕西省人民医院产前检查中筛选254例HBsAg阳性孕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两者HBV标志物,并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孕产妇血清HBV-DNA。结果 254例HBsAg阳性孕产妇,其新生儿脐血HBsAg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5.12%和13.78%; HBeAg阳性组孕产妇的新生儿脐血HBV感染阳性率53.33%,远高于HBeAg阴性组的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新生儿脐血HBsAg和HBeAg阳性率随孕产妇HBV-DNA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W秩和检验,P<0.001); HBeAg阳性孕产妇的HBV-DNA检测阳性率100.00%,远高于HBeAg阴性孕产妇的阳性率1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结论 孕产妇HBeAg和HBV-DNA阳性是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对于没有实时定量检测条件的基层医院和妇幼保健院,HBeAg筛查就尤为重要; 对育龄妇女孕前进行HBV的干预和治疗,使HBV-DNA和HBeAg转阴后妊娠,是降低HBV宫内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盘屏障对仅HBsAb阳性孕妇及患乙肝孕妇的胎儿影响,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保护性抗体通过宫内传播的规律,为预防和阻断HBV的宫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ELISA法检测173例孕妇及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并随访至6月龄,PCR法对30例乙肝大三阳孕妇的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52例仅HBsAb阳性孕妇,新生儿脐血86.5%HBsAb阳性;患乙肝孕妇121例,宫内感染率4.1%;大三阳的孕妇30例,宫内感染率13.3%,乙肝小三阳孕妇70例,宫内感染率1.4%,其中30例大三阳孕妇均查DNA滴度,DNA108的孕妇,新生儿宫内感染几率明显升高。结论仅HBsAb阳性孕妇新生儿绝大部分可以通过胎盘获得免疫。患大三阳的孕妇感染新生儿比率明显高于患乙肝小三阳的孕妇,并与DNA滴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各个时期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血清及乳汁中HBV DNA含量的分析、比较,为乙肝携带者孕产妇的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及产后母乳喂养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HBsAg(+)的乙肝携带者孕妇140例,根据自愿、保密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75例于孕期28、32、36周进行肌注高效价HBIG 200U,对照组65例中的孕产妇由于各种原因在孕期未进行HBIG注射。分别于注射前、分娩前检测两组血清中HBV DNA含量、分娩后对新生儿血清及3~5d内乳汁进行HBV DNA含量检测,分析两组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注射HBIG前研究组HBV DNA含量500copies/mL、500~(-1)×10~6copies/mL、1×10~6 copies/mL分别为:28例、17例、30例,产前分别为:35例、20例、20例;对照组产前2次检测为:19例、21例、25例及20例、17例、28例;在研究组与对照组中新生儿血清HBV DNA阳性分别为:1例(5.3%)及5例(7.7%);在两组乳汁中HBV DNA阳性分别为:3例(4%)和8例(12.3%)。结论乙肝携带者孕妇在孕晚期进行HBIG的注射可能影响其乙肝病毒的复制进而减少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概率,同时降低其产后乳汁的HBV DNA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父亲血清HBV-DNA载量和孕母HBsAb对乙肝病毒(HBV)父婴垂直传播发生的影响,以期寻找阻断HBV父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以HBsAg及HBV-DNA为指标筛检父亲HBsAg阳性、孕母HBVM全阴或者仅HBsAb阳性及HBV-DNA均为阴性的121个家庭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检测结果作为分组标准,将HBV-DNA检测阳性23例作为病例组,阴性9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1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19.0%(23/121);2父亲血清HBVDNA载量与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趋势χ2=60.108,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表明:父亲血清HBV-DNA载量106拷贝/mL是预测HBV垂直传播发生较好的分界点;3孕母HBsAb阳性组与HBsAb阴性组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9,P=0.000),当父亲血清HBV-DNA载量≥?107拷贝/mL时,两组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亲血清HBV-DNA阳性和孕母HBsAb阴性是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父亲血清HBV-DNA载量106拷贝/mL是较好的垂直传播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3649例孕妇HBV、HCV、HIV和TPPA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毒(HIV)和梅毒感染情况,为建立有效的防治母婴传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来本院做围生保健3649例孕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项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抗-HCV、抗-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TPPA)。结果3649例孕妇中,HBsAg阳性率为11.13%,抗-HCV和TPPA阳性率分别为0.11%和0.36%,未检测出抗-HIV阳性孕妇。结论揭示了本市孕妇HBV、HCV、HIV和TPPA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建议青年男女婚前、孕前、孕期、产前应进行HBV、HCV、HIV和TPPA血清学检查,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注射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为研究对象,A组105例于孕20周、24周、28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B组106例孕妇于28周、32周、36周同法注射。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内进行乙肝疫苗10μg、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肌肉注射。结果 A组和B组新生儿出生时脐带静脉血、12月、24月外周静脉血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比较经χ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孕20周、24周、28周及新生儿联合使用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减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陈洪  邓通洋  赵敏  姜米佳 《疾病监测》2014,29(4):291-293
目的了解浙江省瑞安地区流动孕产妇HBV、HCV、梅毒及HIV的感染情况,为本地区相关部门制定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住院分娩的16 209名流动孕产妇,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筛查和相关确证试验。结果 16 209名孕产妇中,HBsAg阳性1038例(6.40%),抗-HCV阳性39例(0.24%),梅毒抗体阳性133例(0.82%),抗-HIV阳性8例(0.05%)。结论瑞安地区流动孕产妇以HBV感染为主,梅毒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户籍地孕产妇且低龄孕产妇阳性率也较高,应引起关注,建议采取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