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颈癌年轻化病因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中占第2位,是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发病高峰年龄多在45~55岁(1)。但近20年来,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为了与常见宫颈癌相区别,习惯将年龄<35岁的宫颈癌患者称为年轻妇女宫颈癌(2)。Chan等(3)对美国  相似文献   

2.
巢俊  陶书杰  王辉  卢荟羽  严庆涛 《河北医药》2023,(4):591-595+600
小儿肠套叠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小儿继发性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诱发。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病因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与饮食,肠道感染,季节,气候,胃肠激素的变化,小儿特殊的回盲部解剖结构及回肠末端及回盲瓣淋巴组织增生等多因素有关。目前其主要因素更倾向于回肠末端及回盲瓣淋巴组织增生形成牵引点,加之小儿回盲部特殊的解剖结构,小儿肠壁较薄可塑性强,在肠蠕动比较强的情况下,末端回肠套入升结肠形成肠套叠。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是国内外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过程,是饮食、环境、遗传、疾病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涉及多个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因此,对大肠癌致病基因的研究将对大肠癌治疗及预防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本文就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常见的相关基因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微转移检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术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重要的死亡原因。行根治术的患者约有 30 %~ 40 %在 5 a内出现转移或复发 ,但这些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常规检查中 (包括手术探查、B超、CT、普通病理切片等 )并未发现显性转移 ,因此微小的转移灶客观存在。我们将这些微小的 ,存在于血循环、淋巴道、骨髓和其他各组织脏器中的 ,临床常规检查难以发现的转移灶称为微转移。实际上微转移是一个模糊的、不完全确定的概念 ,它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有所变化 ,它适用于所有的恶性肿瘤。微转移虽小 ,但有发展形成致命的显性转移灶的可能 ,因此…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发生变化 ,大肠癌发病从 2 0世纪 70年代的第 6位上升到目前的第 5位或第 4位 ,发病年龄明显提前 ,患者就诊时病变已处于中晚期 ,疗效较差、预后不良。因此 ,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恒康正清对大肠癌术前全肠道灌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口服恒康正清,对照组口服25%硫酸镁溶液200 mL加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1500 mL。比较2组肠道清洁效果、对水及电解质平衡影响、患者可接受性、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2组肠道清洁效果、腹泻后脱水及钠水潴留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可接受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并发症无差异。结论 口服恒康正清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清洁肠道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基层医院大肠癌伺机性筛查对大肠癌早诊率的影响。方法 456例大肠癌伺机性筛查体检者,通过调查问卷和大便隐血试验(FOBT)进行初步筛查, 448例完成初步筛查。初步筛查判断为大肠癌高危人群纳入病例组, FOBT阴性且问卷判定为一般人群者纳入对照组,再对两组均进行序贯筛查。评估筛查结果、疾病检出率及结肠镜检查依从性。结果 448例体检者中,初步筛查高危人群168例,其中男96例,占39.18%;女72例,占35.47%。高危因素分布:(1)类男58例(23.67%),女46例(22.66%);50~59岁36例(12.90), 60~69岁51例(41.13),>70岁17例(37.78)。(2)类男27例(11.02%),女22例(10.84%);50~59岁11例(3.94%), 60~69岁35例(28.23%),>70岁3例(7.51%)。(3)类男11例(4.49%),女4例(1.97%);50~59岁3例(1.08%), 60~69岁8例(6.45%),>70岁4例(8.89%)。根据初步筛查结果分析,病例组168例(37.50%),对照组280例(62.50%)。病例组患者肛指检查阳性率、结肠镜检查异常率、腺瘤性息肉检出率、结直肠癌检出率分别为10.11%(17/168)、8.33%(14/168)、5.95%(10/168)、2.38%(4/168),均高于对照组的0.71%(2/280)、0.71%(2/280)、0.36%(1/280)、0.36%(1/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结肠镜检查依从性84.52%高于对照组的73.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层医院进行伺机性筛查工作,判断高危人群后提供进一步精筛,可提高大肠癌早诊率。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又名结直肠癌(CRC)是国内外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发病隐匿,因而就诊者多已处中晚期,且发病率持续攀升,病死率高;癌症形成经历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由腺瘤向癌的演变,因此早发现、早诊断CRC癌前疾病及CRC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对CRC癌前疾病及癌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日新月异,尤其CRC的基因、转录、蛋白质、代谢四大组学观点的提出.现就CRC癌前疾病及CRC分子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小儿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种,亦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据统计,我国5岁以下儿童肺炎的年病死数占同年儿童总死亡的20%~25%,推算约35万人。从病原学上看,其中由病毒原因引起的感染比率较高,症状较重,临床诊治较为困难,已引起广泛重视。本文主要结合国内近年对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学研究概况,分析小儿病毒性肺炎抗病毒治疗的用药选择。 一、病原学研究 一般认为,发达国家的小儿肺炎以病毒病原为主,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细菌病原为主。就我国而言,城市和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正>大量的研究表明,大肠癌是一个多因素疾病,绝非单一因素所致。其中,心理社会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本文将探讨C型行为作为一种心理因素,与细胞免疫功能是否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羟基喜树碱腹腔灌注联合OFL方案及OFL方案治疗大肠癌并癌性腹水,以评价羟基喜树碱腹腔灌注联合OFL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大肠癌并癌性腹水7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羟基喜树碱腹腔灌注联合OFL方案化疗,B组以OFL方案化疗,每21d为1个周期,连续2个周期,再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羟基喜树碱腹腔灌注联合OFL方案组有效率较单用OFL方案化疗组有显著提高,两组治疗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近。结论羟基喜树碱腹腔灌注联合OFL方案治疗大肠癌并恶性腹水具有疗效提高,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徐斌  陶钧  王晓寅  张辉  昝大鸣  刘正泉 《河北医药》2010,32(22):3130-3131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胃腺癌、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94例消化管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表达率.结果 MT在消化管癌总阳性率为58.76%(114/194).在食管癌、胃癌、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75.00%(24/32),52.27%(46/88),59.46%(44/74).癌组织浸润深和淋巴结转移者,MT阳性率高于浸润浅组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MT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癌组织中MT阳性表达率可以为制定化学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年龄为35~60岁,近几年有年轻化的趋势。病毒感染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相关病毒感染的有效预防在减少宫颈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在宫颈癌的综合治疗中,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式,除了传统的手术方式,如今的微创手术在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是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分子病理过程。但是其真正的病因、关键性基因、基因调控以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迄今为止,已发现了10余个抑癌基因,主要有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基因)、MCC基因(murated in colorectal cancergene)、P53、大肠癌缺失基因(deleted in colorectal carcinoma,DCC)和其他染色体18q基因等。最近发现的位于18q21上的DPCA和JV18-1基因,可能是候补的抑癌基因,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现将DPCA基因与大肠癌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umor necrosis factor-α stimulated gene 6,TSG-6)是一种多功能基因,其编码的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简称TSG-6蛋白)在对急性炎症的抑制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对于TSG-6蛋白功能和性质的研究日益关注。此文就TSG-6蛋白的炎症抑制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大肠癌核仁组成区(NOR)进行了超徽结构观察及嗜银蛋白检测。发现大肠癌时NOR数目增多,表现为核仁内纤丝中心的增多,银染后银沉积在纤丝中心部位,因此光镜下观察到核仁内银染颗粒增多。大肠癌时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增加,是与核仁内纤丝中心增多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大肠癌病人粪便中脱落细胞与肿瘤组织细胞的DNA,对比两者K—ras基因序列和突变位点的变化,为临床非介入性的、简便的大肠癌诊断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和提纯大肠癌组织及粪便中脱落细胞的DNA,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法扩增K—ras基因,克隆K-ras基因PCR产物并进行DNA序列的测定。免疫组化检测大肠癌相应抗原的表达:采用ELISA法,用大肠癌单克隆抗体对大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同一病人的大肠癌组织细胞与粪便中的脱落细胞的K—ras基因的序列完全一致,并检测到1例K—ras基因点突变。K-ras基因突变与否与大肠癌病理类型和大肠癌单克隆抗体检测大便样品中脱落细胞的癌抗原表达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以大肠癌分子发病机理为基础的非介入性检测粪便中K-ras突变是可行的,有望成为正常人群大肠癌筛查以及诊断的新方法之一,可以为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及监测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对腺样囊性癌及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5- 氟脲嘧啶对10 例口腔腺样囊性癌、5 例腺癌进行化疗,每次500 mg,每日1 次静推;并辅以鲨肝醇、利血生、维生素B6 及对症治疗。结果:近期完全缓解4 例,部分缓解9 例,稳定2 例;化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以纳差、恶心、呕吐、血性腹泻及白细胞总数下降为主。结论:腺样囊性癌及腺癌细胞分化程度较高,故恶性程度较低,对放射治疗敏感性不高,采用单纯化疗或化疗加手术的方法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及癌旁粘膜中p16、p21、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倪庆  陈泉  丁永玲  陈梅生  戴勇 《江苏医药》2003,29(12):930-931
收集我院2001年~2003年行直、结癌根治术标本49例,检测大肠癌及癌旁粘膜中p16、p21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