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轮状病毒感染性急性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补液的基础上按年龄服用消旋卡多曲,4~9个月10 mg/次,10~24 个月2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丁香罗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0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35例血小板计数〈50×10^9/L为I组,67例血小板计数50×10^9/L~100×10^9/L为II组,对两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I组剖宫产率、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II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对母婴有较大危害,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酌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输血小板等治疗;血小板计数50×10^9/L~100×10^9/L孕妇:如果没有出血倾向,孕期无需特殊处理,但需要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1996年1月~1998年12月用多抗甲素治疗白细胞减少症100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6年1月~1998年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共200例,半月内连续查三次血常规,白细胞<4.0×10~9/L(部分病人伴血小板减少),无急性或严重感染表现,心、肝、肾功能正常。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前白细胞1.5~1.8x 10~9/L2例,1.8~2.0×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94~1996年10月用环丙沙星治疗难治性菌痢21例,有12例随访半年未再复发,在临床上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1例菌痢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67岁,平均31岁。临床症状:发热,腹痛,里急后重,频繁腹泻,排粘液便或脓血便。体征:脐周压痛以左侧为甚。实验室检查WBC9.0×1.0~9~17.8×10~9/L,N0.75~  相似文献   

5.
全血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三系WBC<4.0×10~9L,RBC男<4.0×10~(12)L、女<3.5×10~(12)L、Hb男<120g/L、女<105g/L,PLT<100×10~9L,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有很多,我们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探讨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病。将1996~2006年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例因全血减少送检的骨髓穿刺合格标本进行瑞氏染色与细胞化学染色,作出实验室骨髓细胞学诊断。这些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7例小儿急性胰腺炎,初诊时均被误诊,漏诊,延误治疗,后果严重,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文就误诊原因作如下分析。 1 一般资料 男4例,女3例,5~7岁5例,8~10岁2例。发热4例,呕吐3例,腹泻2例,嗜睡1例,精神萎糜5例,脐周压痛4例,右下腹压痛1例。2周前患过腮腺炎病史3例,过去有胆道蛔虫症病史2例。血白细胞数10~15×10~9/L4例,>20×10~9/L3例,血淀粉酶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腹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为婴幼儿时期常见病之一.自199~1998年我科采用乳酸菌素片加思赛达治疗120例婴幼儿腹泻,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1996-01~1998-01间住院的腹泻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均符合1992年全国小儿腹泻会议所定的诊断标准.治疗组120例,男62例,女58例;年龄4个月~2.5岁.其中发热95例,体温>38.5℃55例,<38.0℃30例;大便呈蛋花样黄色稀水样使或呈糊状便<10次/无60例;10~20次/天50例;轻度脱水54例,中度脱水46例.同时设对照组90例,男40例,女50例,年龄6个月~…  相似文献   

8.
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患者,女,50岁。因车祸致两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头部外伤,于1997年7月2日急诊入院手术。查血象WBC10.6×10~9/L,用头孢哌酮3.0,培氟沙星0.8,阿米卡星0.4,能量等抗炎支持治疗,静滴,9d,7月9日查血象WBC7.8×10~9/L,7月10日停培氟沙星,8月2日患者开始畏寒发热,体温高达39.5℃,即复查血象WBC2.4×10~9/L,停用阿米卡星,8月4日血象检查WBC2.1×10~9/L,红细胞、血小板均正常。由于白细胞急直下降,医师急请内科及药学人员会诊,认为头孢哌酮致白细胞下降可能性较大,即停用头孢哌酮,改用环丙沙星针,建议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0mg,H。8月6日查血象改善,WBC4.1×10~9/L,症状好转,后停用G-CSF,继续病因治疗,9月10日出院。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药实践》2017,(4):245-249
目的:分析11例内脏利什曼病(VL)患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的特点,以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5年7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1例V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发热(12.27±8.28)d,脾脏增大(5.86±3.04)cm;白细胞计数为(2.80±1.39)×10~9/L;血红蛋白(63.91±11.75)g/L;血小板(55.36±30.37)×10~9/L;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0.41±0.37)×10~9/L;甘油三酯(3.08±1.66)mmol/L,纤维蛋白原(1.96±1.06)g/L;乳酸脱氢酶(520.64±245.40)U/L;血清铁蛋白的中位数为1 326μg/L;11例患儿骨髓涂片均可见噬血细胞。11例VL患儿均符合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诊断,但确诊VL后,静脉滴注特效药葡萄糖酸锑钠1~2个疗程,临床病情痊愈;2例患儿合并皮肤利什曼病(CL),1例严重者进行局部植皮手术。结论:VL患儿临床表现均与HLH相似,并可继发死亡率高的VL-HLH,由于全球人员流动范围较广,临床诊断HLH时,要详细了解患儿流行病学资料,进行rk39试纸条等免疫学检测,必要时复查骨髓涂片,有助于VL患儿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部分回盲部肿瘤病例表现为右下腹痛,容易误诊为阑尾炎,从而延误治疗。我院1995~2004年共有20例回盲部肿瘤患者入院时诊断为阑尾炎或阑尾脓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45~68(平均57.6)岁,50岁以上者17例。本组患者首次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14例,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9例,以下腹痛起病者5例,伴全身乏力11例,近期明显消瘦9例,腹胀、恶心、呕吐7例,发热8例,大便习惯改变6例,血红蛋白低于100 g/L10例,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 13例。6例因右下腹包块入院,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其中5例有转移…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应用氧氟沙星(北京产)治疗糖尿病合并细菌感染26例,获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6例病人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男16例,女10例。年龄40~65岁,平均52.5岁。均符合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6例糖尿病病人中并发胆囊炎12例,泌尿系感染4例,肺部感染6例,急性支气管炎4例。中段尿细菌培养中有大肠杆菌生长3例,粪链球菌1例;痰培养10例中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5例,肺炎克雷细菌生长5例。26例中WBC增高21例(11.3×10~9/L~17.4×10~9/L)。  相似文献   

12.
1987~1997年,我院外科共行结肠癌手术546例,其中13例首发临床表现以急性阑尾炎为特点,现将诊治体会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13~82岁,平均56岁。所有病例均有突发腹痛及右下腹压痛,腹胀5例,恶心呕吐8例,腹泻4例,发热(37.5℃~38.5℃)9例。Hb60~90g/L5例,90~120g/L7例,142g/L1例;WBC>10×10~9/L9例。临床确诊结肠癌10例,余3  相似文献   

13.
1997年4月至1998年7月,笔者采用双黄连针静滴,联合中药青黛、冰片加食醋调和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8岁20例,9~13岁10例。所有病例均有一侧或双侧腮腺肿胀,腮腺管口充血,不同程度发热或伴有颌下腺肿大以及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0~9/L以下22例,10×10~9/L以上8例。另设30例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无明显不同。1.2 治疗方法 (1)治疗组用双黄连针2ml/kg静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慢粒的缓解率,延长患者的寿命,将我院1980~1987年住院的26例慢粒加以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26例中男11例,女15例,男女之比0.73∶1,发病年龄25~55岁。26例中轻度脾肿大1例,中度脾肿大12例,极度脾肿大13例,可见慢粒脾肿大程度以中度,极度肿大为主。26例白细胞总数50×10~9/L~700×10~9/L,其中50×10~9/L~500×10~9/L23例,>500×1O~9/L~700×10~9/L3例。26例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  相似文献   

15.
利奈唑胺相关新生儿血小板减少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4例早产极低体重儿(1对女性双胞胎,胎龄31周;1对男性双胞胎,胎龄29周)于出生后22~31 d应用利奈唑胺10 mg/kg、1次/8 h静脉泵入抗感染治疗。其中例1、2为单独用药,例3同时联用利奈唑胺、美罗培南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例4同时联用利奈唑胺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分别于用药后4、16、8和10 d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最低分别为27×10~9/L、74×10~9/L、23×10~9/L、4×10~9/L。停用利奈唑胺并给予对症治疗,6~17 d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我科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g)静注治疗13例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应用强的松治疗的25例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8例均为我科住院患儿,符合1986年杭州会议关于急性ITP的诊断标准,丙球组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3个月~10岁,平均4.2岁;激素组25例,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4.4岁。治疗前丙球组Bpc11~68×10~9/L,平均35×10~9/L,激素组12~74×10~9/L,  相似文献   

17.
目前,婴幼儿秋季腹泻仍缺乏特效疗法,我们采用自拟疏风燥湿健脾方和思密达合用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50例,并与单纯思密达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1997年9月底至12月底起病的腹泻婴幼儿,女性53例,男性47例;年龄6个月~2岁。腹泻呈水样或蛋花汤样,不含粘液、脓血。起病前或初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呕吐,粪常规镜检无或见少许脓球,粪培养检查阴性,符合婴幼儿秋季腹泻的诊断。二、治疗方法50例治疗组患儿采用中药疏风燥湿健脾方治疗,基本方:苍白术各10g,炒防…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伤寒病的临床表现与血象和骨髓象的相关性,我们搜集1988年2月至1992年2月四年中收治的经细菌和/或血清学明确诊断伤寒的住院患者33例,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33例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5~13岁3例,17~35岁27例,40~51岁3例。血象:WBC 以4~10×10~9/L 为正常。33例中4.2~9.9×10~9/L 8例,14.1×10~9/L 1例(以上为WBC 正常及增高组);0.55~385×10~9/L24例(WBC 低下组);外周全血细胞减少者9例;WBC 小于1×10~9/L3例,最低者0.55×10~9/L。骨髓均采自发热期,经两人共同阅片,其中3例因严重稀释未作分类。结果WBC 减少组24例中有10例腹泻。肝脾肿  相似文献   

19.
米雅利桑爱儿A(以下简称米雅A)是以酪酸菌为主要成分的活菌制剂,该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常见的正常菌群.我们用以治疗40例婴幼儿急性、迁延性腹泻.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1.1 对象 病例来自我院儿科1996年8月以来住院患儿,有关腹泻病的诊断依据及病程分类参照1992年10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男28例,女12例.年龄:<6月12例,~1岁21例,~3岁7例.住院前腹泻病程:<3日27例,~7日6例,~14日5例,~2月2例.按病程分类:急性腹泻38例(95%),迁延性腹泻2例(5%).大便次数:4~7次/日23例(57.5%),~10次/天12例(30%),>10  相似文献   

20.
我院近5年来门诊及病房收治婴幼儿颌下脓肿20例,用穿刺排脓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8例.年龄6个月~4岁.病程7天,均为单侧单个脓肿.发热18例,体温38~39.6℃,脓肿2~4cm大小,有波动感.血白细胞1.0~2.O×10~9/L.治疗均采用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