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心率变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73例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人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10项时域分析指标和心率变异指数(HRV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最小心率比正常人增快;合并冠心病组的HRVI减低曲阳性率明显高于同组其他2型糖尿病患者。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受损,迷走神经张力减低,心率变异性减低,而且其心率变异性减低程度与心脏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刘卫华  梁凌 《华夏医学》2002,15(2):164-165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合并冠心患者的心率变异变化。方法:42例高血压病与35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各项参数指标较高血压组均减低(P<0.001),结论: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较高血压病组心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平衡进一步失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研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观察组)与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全程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对比。结果:与正常儿童比较,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时域分析的各项参数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均显著减低(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率变异性减低,HRV对诊断心肌炎,判断心肌炎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17例糖尿病组及18例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24小时心变异性时域分析,同时与21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①单纯糖尿病组(无心血管合并症)心率变异性分析各项时域指标正常组低(P〈0.01),且早于自主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发生。②有心血管合并症的糖尿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心率变异性参数亦明显低(P〈0.05)。③三维立体图有特征性改变。结果提示,糖尿病病人有心率变异异常且早于自主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EDLF)的改变。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2例2型糖尿病患EDLF。结果:糖尿病患EDL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检验具非常显差异,P<0.01;糖尿病并发症组EDLF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t检验具显性差异,P<0.01;EDLF与糖化血红蛋白(GHb),空腹血糖(FBG)呈正相关,r分别为0.498,0.395,P均<0.01。与病程无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EDLF高于正常人,有并发症更明显增高,说明EDLF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生化仪采用标准酶法分别对老年冠心病组、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各30例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并与健康老人组作对照。结果:冠心病组、2型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差异(P>0.0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冠心病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冠心病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中,尤其是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无明显增高,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已明显下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身体各部位骨密度改变及其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Ⅱ型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各73例,分别用DEXA测定全身、腰椎正位(L1-L4)、腰椎侧位(L2-L4)、股骨近端(Neck、Troch、Inter、Ward's区)、上肢、下肢骨密度,并拍腰椎X线照片。按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进行配对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全身、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股骨近端骨密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上、下肢骨密度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组骨质疏松发病率(31.8%)明显低于正常组(45.1%)(P<0.01)。X线片显示Ⅱ型糖尿病组腰椎骨质增生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Ⅱ型糖尿病全身骨密度改变不同,骨质疏松不是Ⅱ型糖尿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对8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HRV分析,并与68例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HRV的时域和频域指标即SDNN、SDANNI、SDNN—index(ms)rMSSD(ms)PN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失调,HRV明显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易于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心率变异性可以作为早期发现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损害的一个有效的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糖化蛋白(GSP)和内源性分泌型糖化终末产物受体(esRAGE)水平,探讨GSP、es-RAGE水平及GSP/esRAGE比值对判断冠心病的存在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入选患者13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和有无糖尿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5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48例),正常对照组(35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9例)和三支病变组(47例)。测定各组血清GSP和eaRAGE水平,计算GSP/esRAGE比值。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GSP水平和GSP/esRAGE比值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均P〈0.01)及对照组(均P〈0.011),单纯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esRAGE显著低千单纯冠心病组(P〈0.01)和对照组(P〈0.01),单纯冠心病组明显低于对照纽(P〈0.01);GSP(rs=0.460,P〈0.01)、esRAGE(rs=-0,542,P〈0.001)、GSP/esRAGE比值(fs=0.536,P〈0.001)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显著相关。结论:血清GSP、esRAGE水平及GSP/esRAGE比值对评价血糖正常或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存在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损伤标记物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糖尿病患血浆中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凝血酶调节蛋白(TM)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以探讨sEPCR,TM,vWF在糖尿病肾病患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6例Ⅱ型糖尿病患及20例正常对照血浆中的sEPCR及TM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同一患及对照血浆中的vWF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浆sEPCR,TM,及vW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1及P<0.01),其中重型糖尿病肾病组中的sEPCR水平均显高于尿蛋白正常的糖尿病组(P<0.005),而与轻型糖尿病肾病组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轻型糖尿病肾病组与尿蛋白正常的糖尿病组亦无显性差异(P>0.05);重型糖尿病组中的TM,vWF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糖尿病肾病组(P<0.005)及尿蛋白正常的糖尿病组(P<0.001);轻型糖尿病肾病组的TM水平明显高于尿蛋白正常的糖尿病组(P<0.005),而两间vWF水平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sEPCR,TM,vWF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情况,血浆sEPCR水平对糖尿病患血管内皮损伤的早期判断以及血浆TM水平对Ⅱ型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DM2)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梗死前1年内血小板聚集率(PAR)、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方法:回顾性统计168例DM2患(其中合并ACI86例,无ACI82例)的PAR、血液流变及血脂结果。结果:非ACI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栓形成系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PA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M2 ACI组明显高于非ACI组(P<0.01)。PAR、全血粘度、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与病损程度有关(F=8.991、12.236、15.012,P<0.05)。中、重型脑梗死患上述结果均高于轻型患(P<0.05)。PAR与FPG、病程、TG及LDL呈正相关(γ=0.512、0.453、0.632及0.571,P<0.05)。结论:DM2患出现ACI前,PAR、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已有明显异常,检测糖尿病患PAR、血流变及血脂,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外周神经、下肢动脉病变、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多学科联合门诊、预约患者集中完成眼底、肾脏、下肢动脉病变等并发症筛查;采用美国GE Marquette 公司生产的动态心电图机及三通道模拟 V5、V1、avF导联记录器,记录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指标。结果糖尿病组(96例)与正常对照组(136例)比较,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频域及时域指标均降低( P <0.05);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其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 SDNN)、5 min时间心搏间期均值的标准差( SDANN)、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差值( RMSSD)、全部NN间期之差>50 ms的心搏数,除以总的NN间期个数,乘以100(PNN50)均低于正常眼底的糖尿病患者( P <0.01, P <0.05);合并肾脏病变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除低频/高频( LF/HF)、平均窦性NN间期( MNN)外,其他指标均明显低于非肾病组糖尿病患者( P <0.01, P <0.05);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与无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比较,心率变异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加重了自主神经的损害,使心率变异性降低。当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眼底、肾脏微血管病变时,应加强对其心率变异性的监测,以便于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早期作出诊断,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自拟冠心通脉汤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将60例缺血性心脏病伴有高流变性患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40例)用冠心通脉汤加小剂量卡托普利,倍他乐克,对照组(B组,20例)用复方丹参片加卡托普利,倍他乐克,两组患在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分别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和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总有效率,心电图,心功能改善程度及伴随症状,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提示冠心通脉汤联合应用卡托普利,倍他乐克有较好的改善心脏缺血,改善症状,并能降低缺血性心脏病的高流变性。  相似文献   

14.
早期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48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随机分为针药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观察针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三个疗程后两组患的神经功能较住院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三个疗程后比较,治疗组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针刺有促进急性缺血性中风患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作用,可提高患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肾病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68例2-DM患者(其中单纯型糖尿病组37例,糖尿病肾病组31例)和20例正常对照组vWF活性.结果糖尿病组(DM)血浆vWF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NC)(P〈0.001),单纯糖尿病组(SD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轻型糖尿病肾病组(MD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重型糖尿病肾病组(SDN)中的vWF活性明显高于MDN组(P〈0.001),亦明显高于单纯性糖尿病组的糖尿病组(P〈0.001).结论vWF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情况,vWF水平对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早期判断及损伤程度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检测并记录124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与96例单纯性冠心病(对照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ST-T变化以及HRV时域4项指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缺血性ST-T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两组比较,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能引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加重,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及合并大血管病变时的血清浓度变化,探讨CRP对2型糖尿病及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病例95例,其中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病35例,单纯2型糖尿病26例,正常对照组3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浓度。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组血清CRP浓度较单纯2型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CRP的检测有助于对2型糖尿病及合并大血管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血液生化、血细胞分析与中医辨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08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血清生化、血细胞分析及血压、胰肾大小与中医辨证关系。方法:对糖尿病患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生化、电解质、血细胞等指标。结果: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糖尿病患,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显性降低(P<0.01),而胆固醇无显性差异(P>0.05),血糖明显升高(P<0.01);血清钙离子较对照组显性下降(P<0.01)。阴阳两虚型糖尿病患血压、胰头、肾脏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红细胞、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均较正常对照组显性下降(P<0.01),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结论:阴阳两虚型糖尿病患存在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紊乱,钙离子代谢紊乱,及其血压、胰头、肾脏大小及血细胞明显变化,有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特点,方法:对6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测定了血清25OHD和完整骨钙素(IBGP),尿HOP和Crosslaps。结果:(1)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25OHD均低于对照组,男性和绝经前女性与正常对照比较P均<0.01,绝经后女性与正常对照比较P<0.05,(2)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IBGP均低于对照组,P<0.01,(3)Ⅱ型糖尿病患者的HOP和Crossplaps的测定结果显示:男性患者的尿HOP高于对照组P<0.05,而女性患者尿HOP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全部患者尿Crosslaps则高于对照组,绝经前女性与正常对照比较P<0.05,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与正常对照比较P均<0.01,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骨代谢存在维生素D缺乏,骨形成和骨转换减低,骨吸收增强等表现:并且血清IBGP和尿Crosslaps可作为评价骨代谢较敏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陈晶波  金刚  周颖奇  宋彬  宋博  黄勤 《重庆医学》2015,(35):4940-4942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腺癌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107例胰腺癌患者(分为非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66例和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41例)和100例糖尿病未合并胰腺癌者(糖尿病正常对照组),比较人口学信息、肿瘤分化程度、血清学指标等资料;分析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腺癌的可能相关临床特征。结果(1)107例胰腺癌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血糖代谢异常患者占55.1%,其中,空腹血糖受损18例(16.8%),合并糖尿病41例(38.3%);(2)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和非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比较,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具有更易出现体质量减轻、症状隐匿的特征(P<0.05);(3)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和非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空腹血糖、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明显增高(P<0.05);(4)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和糖尿病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患者具有年龄较大、病程较短和体质量指数较轻的特征(P<0.05);且更易出现体质量减轻(P<0.05);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年长、病程较短、体质量指数较轻糖尿病患者是罹患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临床上表现为症状隐匿、体质量减轻等特征;CA19‐9、CEA是发现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腺癌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