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AFB_1致肝癌作用短期实验模型,采用三种酶偏差状态的重叠观察和γ-GT( )灶平面及立体指标的连续、定量分析,研究BHA对AFB_1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发展过程的影响,发现BHA当用于AFB_1之后,对AFB_1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无促进作用,而有轻度的抑制作用。结合考虑肿瘤研究所病理室过去的实验所显示的当BHA与AFB_1同时使用时具有明显的抑肝癌作用的结果,认为将BHA作为我区肝癌高发人群的化学预防剂已具有一定的现场试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B_1诱发大鼠肝癌的实验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黄曲霉毒素B_1(AFB_1)诱癌,苯巴比妥钠(PB)和四氯化碳(CCl_4)促癌,建立了一种新的诱发大鼠肝癌的实验模型,并用病理组织学、形态定量测算及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癌变过程中变异肝细胞灶/给节的发生和发展及其与肝癌的关系。结果表明,PB和CCl_4能使变异细胞灶的数目和体积增加,而且可促进肝癌的发生。作者还发现,嗜酸细胞结节与高分化型肝细胞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用含5-30ppb黄曲霉毒素B1(AFB1)饲料连续喂养鲫鱼(CarassiusauratusL)诱发鱼肝癌,24周后处死,实验组16尾鲫鱼中有5尾出现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诱发率为31.2%。对照组鲫鱼均未见肝脏组织癌变。AFB1诱发的鱼肝癌为灰白色肿块,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围绕血管排列成巢状或实质团块状。  相似文献   

4.
用大鼠31只,喂食纯品AFB_1诱发肝癌观察其癌前病变及肝癌的组织发生学。其癌前病变有肝细胞不典型增生(58.06%);嗜酸性细胞增生灶(51.61%),用IIP-AFP多呈阳性,嗜碱性细胞增生灶(29.03%),IIP-AFP呈阴性。诱发出肝癌11例(35.48%),多中心起源7例、单中心起源4例。Ⅰ级分化9例,Ⅱ级分化2例。大细胞性肝癌7例,作IIP-AFP3例,有2例阳性,小细胞性肝癌4例,2例作IIP-AFP,1例阳性。6例肝癌作电镜观察显示大细胞性肝癌分化较好、小细胞性肝癌分化较差的亚微结构。其核仁均质化较为特殊。作者提出了AFB_1诱发肝癌的组织发生的设想,并认为肝癌的多中心与单中心起源均可存在。  相似文献   

5.
用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30~150 g,实验组31只,对照组10只,连续喂黄曲霉毒素B_1结晶品45周,每只大鼠受毒总剂量3.88 mg,分别在第8、9、11、12、13、14、15、16个月处死,每次处死给药组3只,对照组1只,第17个月后自然死亡7只。肝组织切片用HE染色;对28只大鼠肝组织进行了AFP免疫酶染色的形态学观察,15只鼠作了电镜观察,其结果:(1)光镜观察的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的水样变性、嗜酸性变、嗜碱性改变、脂肪变性以及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其应答反应显示卵圆细胞和小胆管增殖、肝细胞的再生及炎细胞浸润。上述改变为慢性非特异性中毒性肝炎;(2)电镜观察主要改变有肝细胞核仁均质化,核样体形成,线粒体肿胀和基质均质化,继而形成空泡和灶性坏死;(3)85.71%(24/28)宿主肝细胞AFP免疫酶染阳性,多呈全胞浆型分布,阳性程度多为弱至中等度。AFP阳性肝细胞呈散在或灶性分布。这一改变表明,是由于AFB_1对肝细胞毒性损害所产生的返祖现象。  相似文献   

6.
用本室建立的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肝癌作用短期体内实验模型,研究了12种中药及中药制剂,发现当归、丹参、五味子、联苯双酯、白芨和土茯苓等对AFB_1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r-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增生灶有显著或较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它们对阻断AFB_1致肝癌作用有效,在肝癌的化学预防上有试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用非极性的化学键合固定相柱Zorbax-ODS-C_(18),在带荧光检测器的HPLC较精确的测定AFB_1在水中的溶解度.测得结果:AFB_1随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观察微核的改变来研究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对AFB_1在大鼠体内骨髓有核细胞微核的影响,来探讨BHA阻断AFB_1致癌作用的可能机理.用Wistar大鼠40只,分成10组,每组4只,第一组为AFB_1组,腹腔注射AFB_1;第二组用BHA诱导4天后腹腔注射BHA,然后注入与第一组等量的AFB_1组;第三组注射苯巴比妥钠(PB)诱导4天,再注射与第一组等量的AFB_1;第四至第九组为相应试剂对照组;第十组为空白对照组.结果:1  相似文献   

9.
作者用黄曲霉毒素B_1(AFB_1)与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CMO)在碱性介质中回流反应,使AFB_1生成AFB_1羧甲基肟(AFB_1-oxime),将此衍生物偶联到牛血清白蛋白(BSA)上,制得人工抗原AFB_1-oxime-BSA。该人工抗原经纯化后免疫家兔,获得高效价(1:100 000)、高特异性的抗AFB_1的抗体,可供用于免疫分析法测定AFB_1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近20年来黄曲霉毒素B_1(AFB_1)与扶绥肝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扶绥县的气候特点适宜黄曲霉菌的生长和产毒,(2)8697份粮油食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是AFB_1的重污染区;(3)AFB_1的污染水平及居民的AFB_1摄入量与肝癌死亡率有高度相关;(4)AFB_1摄入量与肝癌死亡率有剂量—反应关系;(5)10年前瞻性研究结果,高摄毒组居民患肝癌的危险性是低摄毒组居民的4.3倍。作者认为,AFB_1是扶绥肝癌高发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减少和消除这一因素的影响,对控制和降低当地居民肝癌的发病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中药材和中成药的黄曲霉毒素 B1 (AFB1 )污染程度 ,采用了 EL ISA试剂盒定量检测 AFB1 ,对一批中药材和中成药进行检测 ,发现 AFB1 检出率和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提取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新方法.用少量甲醇提取花生油AFB_1,然后将提取液挥干,再用三氟醋酸进行衍生化,最后用流动相溶解,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经济和稳定等优点.平均回收率为94.23%,灵敏度为8.0×10~4μmol/kg.另外甲醇提取液也可用于薄层层析法进行AFB_1测定.  相似文献   

13.
BALB/C小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隔日T-2毒素灌胃,持续6周后,观察毒在体内诱导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出现微核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给予1.0mg/kg体重的T-2毒素可诱导小鼠骨髓微核试验阳必一实验组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T-2毒素可引起小鼠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畸潜力。  相似文献   

14.
对30份肝癌高发区的花生样品进行化学方法提取和纯化后,用高压液相色谱仪同时进行二甲基亚硝胺和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结果显示:30份样品中检测出二甲基亚硝胺和黄曲霉毒素B_1的各占50.0%(15/30),在同一份样品中同时检测出二甲基亚硝胺和黄曲霉毒素B_1的占30.0%(9/30)。结果表明肝癌高发区的花生除被黄曲霉毒素B_1严重污染外,同时也被二甲基亚硝胺严重污染,提示对花生防霉去毒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16.
作者对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B_1和M_1(AFB_1和AFM_1)的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AFB_1摄入量和尿中AFM_1排出量与原发性肝癌死亡率间的关系;AFB_1-辣根过氧化物酶(AFB_1-HRP)的合成及其应用于AFB_1和AFM_1的ELISA检测进行了研究。指出ELISA对样品中AFM_1、AFB_1测定最佳范围分别为0.5~10、0.5~21ng/ml。 与薄层层析法(TLC)相比,ELISA有检出率高、重复性好及专一的特点。用C_(18) Seppak处理样品不仅有效且简便快速。用ELISA检查了220份食品和230份尿液样本,证明了AFT的摄入和排泄间有很好的正相关。提示在流行病调查中,尿中AFM_1可作为人群AFB_1摄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在薄层层析法确定氨熏蒸可降解稻谷中所含黄曲霉毒素B_1的基础上,按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对经氨熏蒸、毒素降解后的稻谷(或加工成的大米)的卫生品质进行了评价。按规定我们完成了评价程序的第一阶段(急性毒性与七日喂养)、第二阶段(致畸、致突变的三个试验)及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全部结果证实,氨熏蒸可有效地降解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_1,并且未发现其降解物对实验动物有毒性。认为此去毒法可在有关部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P38 mRNA在黄曲霉毒素相关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取雄性4周龄SD大鼠77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66只,对照组11只。实验组应用黄曲霉毒素B1诱发肝细胞癌,对照组按正常饲养方法饲养,两组大鼠分别于实验第12、20、36、46周进行肝组织活检,第58周时处死取肝。所有组织标本均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测,并应用RT-PCR检测P38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存活至实验结束并发生肝细胞癌的大鼠共24只(出癌组),6只无任何肿瘤发生(未出癌组),对照组11例均未发生肿瘤。各组大鼠均可检出不同程度的P38 mRNA表达,其表达水平与黄曲霉毒素B1作用时间无明显关系,但肝癌组织较癌旁组织及其正常肝组织明显增强(P〈0.05)。结论:黄曲霉毒素B1诱发大鼠肝细胞癌组织P38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38 MAPK通路在黄曲霉毒素B1相关肝细胞癌发生时可能处于异常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药绞股蓝拮抗常用化疗药物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形成的作用及其剂量效应。方法将绞股蓝水煎液按低、中、高三种剂量(0.77g/kg、2.30g/kg、6.15g/kg)分别对腹注环磷酰胺的三个实验组小鼠进行灌服,另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制备各组动物的骨髓涂片,计数多染性红细胞的微核发生率。结果中剂量与高剂量的绞股蓝水煎液能显著降低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多染性红细胞的微核率(P0.05,P0.01)。结论绞股蓝水提物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提示绞股蓝对小鼠等哺乳动物的染色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在常温下经不同浓度的抗霉毒剂HD处理一年的黄曲霉毒素B_1(AFB_1)做诱发正常人外周淋巴细胞的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实验。表明常温下1:1000浓度的抗霉毒剂HD具有使AFB_1 完全丧失其致突变活性的能力。提示抗霉毒剂HD可考虑用于食品的防霉去毒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