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目的:检测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1,SOCS-1)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在慢性根尖周炎病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SOCS-1、3在慢性根尖周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5例慢性根尖周炎病损组织作为病例组,16例健康牙的牙周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对样本中的蛋白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RNA表达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OCS-1、3蛋白在慢性根尖周炎病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炎症组中,SOCS-1、3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轻中度炎症组(P<0.01).SOCS-1mRNA在轻中度炎症组、重度炎症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量分别为2.620±1.552、2.373±1.083和1.277±1.040,SOCS-3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9.308±5.901,7.565±3.233和1.232±1.099.SOCS-1、3 mRNA在轻中度炎症组、重度炎症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不同炎症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结论:SOCS-1、3可能与慢性根尖周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和健康牙周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4(Interleukin-34,IL-34)的表达水平,探讨IL-34在慢性根尖周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5例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的根尖周组织作为病例组,22例因正畸拔除的健康牙的牙周膜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检测IL-34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34蛋白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检测病例组中IL-34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L-34mRNA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水平(3.53±3.07)显著高于对照组(1.07±0.76),IL-34蛋白在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中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中,且病例组中IL-3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L-34可能与慢性根尖周炎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舌癌组织中FAT10 mRNA的表达与舌癌患者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4年120例有5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舌癌术后患者,采用RT-PCR方法检测舌癌组织(TCT)和正常舌组织(NTT)中FAT10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FAT10基因表达与舌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FAT10 mRNA在本组舌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5.56%(65/117),与正常舌组织相比,FAT10基因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量(0.85±0.05)明显增加(P<0.05),且FAT10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级等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无关(P>0.05)。Log-rank分析发现FAT10 mRNA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FAT10 mRNA的表达与舌癌的转移及预后等关系密切,有可能作为反映舌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8 mRNA在口腔鳞癌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35例口腔鳞癌组织和1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IL-8 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①IL-8 mR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为1.02±0.78,明显高于其在正常黏膜中的表达0.51±0.43,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L-8 mRNA在中低分化和临床III、IV期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高分化和临床I、II期口腔鳞癌中的表达(P<0.05)。结论:IL-8 mRN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唾液腺多形性腺瘤(SPA)中的表达.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GFBP-3在40例SPA、40例正常腺体组织及10例恶性唾液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IGFBP-3 mRNA在50例SPA组织、50正常腺体组织及10例唾液腺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结果:IGFBP-3蛋白在唾液腺正常组织(N组:8.54 ±3.95)的表达(A值)显著高于多形性腺瘤组(PA组:4.78 ±2.07)及恶性肿瘤组(CA组:3.63 ±2.27)(P<0.05).而PA组与CA组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IGFBP-3 mRNA在SPA组织与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组织(PA/N组:0.654 ±0.387,CA/N组:0.452±0.229),PA组与CA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包膜浸润程度的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相对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性别及有无复发上无明显差异.结论:IGFBP-3在多形性腺瘤中的低表达可能减低了拮抗IGF-1R的作用,引起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舌鳞状细胞癌(舌癌)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β-连环素(β-catenin)的表达,探讨其在舌癌复发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方法检测30例舌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cad与β-连环素的表达,同时通过随访资料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63%(19/30)的癌组织中E-cad呈低表达;60%(18/30)癌组织中β-连环素高表达.E-cad、β-连环素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ad表达与肿瘤复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而β-连环素表达与肿瘤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回归预后分析显示E-cad的表达与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 E-cad表达降低与肿瘤复发及术后生存率之间密切相关,可作为舌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明确Notch信号通路受体Notch1、Notch3及其配体Jagged1、Jagged2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74例舌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舌癌及癌旁组织)和人舌癌Cal-27细胞株中Notch1、Notch3、Jagged1和Jagged2 mRNA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细胞增殖及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舌癌、癌旁组织及Cal-27细胞株中均检测到Notch1、Notch3、Jagged1、Jagged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Notch1和Notch3蛋白在舌癌中的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而Jagged1和Jagged2蛋白在舌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异。Notch1和Notch3蛋白的表达和舌癌的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4种信号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临床病理分级无相关性。Notch3和Jagged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Notch1蛋白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中的表达率高于转移阴性的病例,Jagged1在转移阳性病例的表达分级高于阴性病例。结论 Notch信号通路分子在舌鳞癌中表达活跃,与舌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mRNA及其蛋白在舌癌组织及转移颈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舌癌预后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1例舌癌组织及41例颈部淋巴结标本中CXCR4的表达及定位.用半定量RT.PCR检测各标本CXCR4的mRNA相对表达值。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舌癌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表达CXCR4,正常舌组织不表达CXCR4或仅呈弱阳性表达,正常淋巴结不表达CXCR4:RT-PCR结果显示.舌癌以及转移淋巴结表达CXCR4 mRNA,正常舌组织和正常淋巴结不表达或低表达CXCR4 mRNA。结论舌癌组织及转移颈淋巴结中有CXC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其表达与舌癌的预后及颈淋巴结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对舌鳞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分离舌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及对应正常成纤维细胞(NFs),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ELISA、激光共聚焦和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vimentin、cytokeratin、α-SAM和SDF1蛋白质及mRNA水平表达差异。以舌鳞状细胞癌SCC9为研究对象,建立共培养体系,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激光共聚焦和实时定量PCR检测SCC9中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和fibronectin及其mRNA水平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胶原酶消化法成功获取CAFs及对应NFs,CAFS和NFs均表达vimentin,不表达cytokeratin。其中,CAFs高表达α-SAM并分泌SDF1(P<0.01)。与SCC9共培养2周后,SCC9呈梭形改变,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和fibronectin升高(P<0.01),同时其迁移能力增强。结论:胶原酶消化法能成功获取原代CAFs。CAFs可通过诱导SCC9上皮-间质转化进而促进其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上皮型黏附分子E-钙粘素mRNA在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4NQO饮水法诱导大鼠舌鳞状细胞癌发生,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组织标本中E-钙粘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鼠舌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E-钙粘素mRNA表达降低;上皮单纯增生组、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组、中度和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组、鳞状细胞癌组4组标本中E-钙粘素 mRNA的表达量分别是上皮正常组标本中的0.453541倍、0.207062倍、0.190954倍、0.180987倍,且鳞状细胞癌组与上皮正常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E-钙粘素mRNA表达随着病理分级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E-钙粘素mRNA表达变化是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在口腔疣状癌和鳞癌中mRNA的表达.方法:将30名患者根据其病理结果分为3组:疣状癌组(n=10)、高分化鳞癌组(n=15)和中低分化鳞癌组(n=5).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3组患者的癌组织、正常组织Stat3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疣状癌组癌组织、配对正常组织Stat3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高分化鳞癌组和中低分化鳞癌组癌组织Stat3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配对正常组织(P<0.05).其中,疣状癌组与高分化鳞癌组癌组织Stat3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中低分化鳞癌组(P<0.05);而疣状癌组与高分化鳞癌组的癌组织Stat3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基因在口腔鳞癌中表达有增高,在疣状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增高.在中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疣状癌和高分化鳞癌.  相似文献   

13.
Livin基因及其蛋白在人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的新成员Livinct和Livinβ及其基因在人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20例口腔鳞癌组织、15例口腔软组织囊肿和10例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LivinαmRNA和LivinβmRNA的表达.并用Western印迹检测2种Livin蛋白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例口腔鳞癌组织中均有Livina和LivinβmRNA的表达,14例口腔软组织囊肿和10例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均可见Livina或LivinβmRNA的表达.3者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但Livina和LivinβmRN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口腔软组织囊肿和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和RT-PCR结果一致。结论:Livin可能在人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doc1基因的转录产物p12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检测doc1基因mRNA在不同分化的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doc1基因mRNA的表达,并分析doc1基因mRNA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doc1基因mRNA在高、中、低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灰度平均值为:1.35±0.04,1.20±0.05,1.08±0.03;正常口腔黏膜上皮doc1 mRNA的灰度平均值为:1.58±0.15,表达高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高中低分化的口腔鳞状细胞癌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doc1基因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具有重要作用,doc1 mRNA低表达可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细胞角蛋白17(cytokeratin 17,CKl7)的蛋白与基因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CKl7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IO.0软件包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CKl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CKl7的表达水平与烟酒嗜好、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CKl7蛋白质和mRNA表达上升,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asp1基因与蛋白质水平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asp1在3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Las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Lasp1蛋白在临床晚期、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中表达明显升高,与烟酒嗜好、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结论:Las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上调,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内透明质酸结合受体(RHAMM )基因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14例口腔高分化鳞癌和4例口腔中分化鳞癌,并取自身的癌旁黏膜和正常口腔黏膜作对照。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 PCR)技术分别检测上述标本RHAMM的mRNA相对含量。结果:RHAMM基因在口腔高分化鳞癌的癌组织、癌旁黏膜及正常黏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癌组织表达量高于正常黏膜和癌旁黏膜(P <0 .0 5 ) ,正常黏膜和癌旁黏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RHAMM基因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形成、进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口腔鳞癌与正常黏膜中细胞角蛋白基因13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基因13(cytokeratin13,CK1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O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黏膜中CK13mRNA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13蛋白在OSCC及正常黏膜标本中的表达。所得数据采用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T-PCR检测结果表明,CK13mRNA在27例OSCC中的表达较其对照黏膜表达下调,平均下调4.2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K13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与肿瘤组织之间、高分化OSCC与中、低分化OSCC之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OSCC的发生、发展中,CK13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可能存在转录后水平的表达调控。CK13在OSCC分类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4-1BBL在口腔鳞癌组织和炎症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方法:PCR、Real-time PCR、免疫组化检测4-1BBL mRNA和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炎症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CR 结果显示4-1BBL在口腔鳞癌组织、炎症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织组比较,口腔鳞癌组4-1BBL mRNA表达量为其2.2106倍,(P<0.05);炎症组织为其1.1151倍,也高于正常组织组(P<0.05);在不同分化期的口腔鳞癌中,高分化组是中分化组的1.516倍(P<0.05),同时也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与正常组织比较,鳞癌组织4-1BBL表达显著增高;炎症组织4-1BBL表达介于正常组和鳞癌组之间。同时4-1BBL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癌组织中,其表达随分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强。结论:口腔鳞癌组织4-1BBL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和炎症组织;且其表达随分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20.
口腔鳞癌中间隙连接蛋白43和E-钙粘素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和E-钙粘素(E-cad)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细胞分化诱导剂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舌鳞癌细胞株(Tea8113)中Cx43和E-cad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结合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口腔鳞癌组织中及ATRA对Tca8113细胞株进行培养及分化诱导后Cx43和E-cad的变化。结果:正常口腔鳞状上皮中Cx43和E-cad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在鳞癌组织中,Cx43和E-cad细胞膜表达与组织的分化程度、转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Cx43:x^2=7.42、12.43,p〈0.05、p〈0.01;E-cad:x^2=7.79、9.688,p〈0.05、p〈0.01)。在鳞癌组织同一标本中Cx43和E-cad表达具有正相关性和一致性(r=0.577,p〈0.0005);舌鳞癌细胞经ATRA诱导后,Cx43和E-cad蛋白表达增加。结论:Cx43和E-cad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ATRA可以通过上调Cx43和E-cad的表达,实现对肿瘤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