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进  韩剑丽  郭鑫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5):317-319,M0003
目的:探讨采用拔除磨牙的方法矫治后牙宽度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设计拔除磨牙矫治的7例骨性Ⅲ类错[牙合]伴全牙弓反殆病例,男3例,女4例,年龄15~25岁,平均17.5岁,其中2例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牙冠大部龋坏),5例拔除下颌第二磨牙,上颌对应拔除第二或第三磨牙。全部病例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矫治时间12~28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矫治结束时均建立磨牙中性关系和前后牙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2例病例需追踪观察第三磨牙的萌出和建[牙合]情况。结论:拔除磨牙矫治后牙宽度不调取得了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拔除磨牙矫治前牙开[牙合]的矫治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对9例恒牙期开病例进行拔除磨牙矫治。根据磨牙冠根发育及病理情况,结合错[牙合]类型,拔除4个第一磨牙2例;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及上颌第二磨牙2例;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磨牙2例;拔除双侧下颌第二磨牙1例;拔除双侧下颌第三磨牙及上颌第二磨牙2例。结果:全部病例矫治后均为前牙正常覆覆盖或Ⅰ度深覆[牙合],后牙中性关系。开[牙合]矫治最长时间为18个月,最短7个月,平均14个月。结论:拔除磨牙矫治前牙开[牙合],具有效果显著,矫治时间短,矫治后稳定性较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拔除龋坏第一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可行性和矫治效果.方法:收集20例拔除第一磨牙矫治错(牙合)畸形病例,其第一恒磨牙存在龋坏所致残冠、残根、根尖周炎等情况.男3例,女17例.年龄13.5~22岁,平均年龄15.6岁.20例中,拔除2颗下颌第一磨牙7例,拔除单侧下颌第一磨牙5例,上、下4颗第一磨牙均拔除者2例,拔除上、下颌各1颗第一磨牙2例,拔除1颗上颌第一磨牙4例.全部病例均采用0.018"标准方丝弓或0.018"直丝弓矫治技术.常规粘接托槽,放置合适弓丝,排齐整平牙列,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结果:20例均达到良好矫治效果,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中线对齐,第一磨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达到了改善咬合功能和美观的目的.结论:拔除龋坏第一磨牙进行错(牙合)畸形矫治,既能保留更多的健康牙,又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改善咬合功能和美观,为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拔除磨牙的方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生长发育均已完成。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和口腔全景片。根据磨牙冠根发育状况,结合畸形类型设计拔除第一、第二或第三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平均疗程20个月。选择15项软、硬组织头影测量指标,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并进行t检验。结果:矫治前后SNA、SNB无明显改变、U1-LI显著增大、L1-MP显著减小,说明反牙合的矫治主要依赖于下前牙的内收直立实现,矫治后鼻唇角显著增大,颏唇角显著减小,使患者的侧貌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于生长发育完成的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选择拔除磨牙的矫治设计对于面型的改善及咬合关系的调整均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的病例资料,分析矫治的难点和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组病例为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牙列拥挤患者22例,男性8例,女性14例,年龄11.3—26.7岁,平均16.5岁。拔除1—4颗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其中拔除4颗第一磨牙5例,拔除3颗第一磨牙1例,拔除2颗第一磨牙4例,拔除1颗第一磨牙12例。结果患者矫治时间为14—25个月,平均18.5个月,矫治后患者前牙覆骀、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牙弓间隙全部关闭,面部侧貌协调。结论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应注重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相应的矫治技巧和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涉及正畸拔除病变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伴牙弓前突的方法及设计原则。方法选自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牙列拥挤病例24例,男性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21.3岁。其中单纯牙列拥挤15例,拥挤伴牙弓前突9例,拔除病变第一恒磨牙或残根、残冠来替代拔除健康的前磨牙矫治。所有病例均使用标准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结果矫治时间为16—25个月,平均22.5个月,矫治后患者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第三磨牙均已萌出并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牙弓间隙全部关闭,面部侧貌协调。结论通过正畸治疗涉及拔除病变第一磨牙的错袷病例,重建完整健康的牙列,达到了功能、美观及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拔除龋坏第一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可行性和矫治效果。方法:收集20例拔除第一磨牙矫治错畸形病例,其第一恒磨牙存在龋坏所致残冠、残根、根尖周炎等情况。男3例,女17例,年龄13.5~22岁,平均年龄15.6岁。20例中,拔除2颗下颌第一磨牙7例,拔除单侧下颌第一磨牙5例,上、下4颗第一磨牙均拔除者2例,拔除上、下颌各1颗第一磨牙2例,拔除1颗上颌第一磨牙4例。全部病例均采用0.018"标准方丝弓或0.018"直丝弓矫治技术。常规粘接托槽,放置合适弓丝,排齐整平牙列,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结果:20例均达到良好矫治效果,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覆盖正常,上、下中线对齐,第一磨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达到了改善咬合功能和美观的目的。结论:拔除龋坏第一磨牙进行错畸形矫治,既能保留更多的健康牙,又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改善咬合功能和美观,为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拔除磨牙的方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生长发育均已完成.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和口腔全景片.根据磨牙冠根发育状况,结合畸形类型设计拔除第一、第二或第三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平均疗程20个月.选择15项软、硬组织头影测量指标,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并进行t检验.结果矫治前后SNA、SNB无明显改变、U1-LI显著增大、L1-MP显著减小,说明反(牙合)的矫治主要依赖于下前牙的内收直立实现,矫治后鼻唇角显著增大,颏唇角显著减小,使患者的侧貌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于生长发育完成的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选择拔除磨牙的矫治设计对于面型的改善及咬合关系的调整均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病例的设计特点.方法:46例拔除第一磨牙病例,男12例,女34例,年龄11~40岁,平均25.5岁.全部病例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结果:矫治周期10~28个月,平均17个月.矫治结束时磨牙间隙完全关闭,牙根平行,上下牙列获得良好的牙尖交错关系,中线对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面型恢复理想;齿槽及牙根未见吸收现象.结论:对被动拔除的第一磨牙,目前矫治技术已经较成熟,但对于主动拔除第一磨牙矫治设计应主要针对严重的骨性畸形病例,周全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 10例成人开病例对开发生的机理进行探讨以求得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此类病例的病因 ,矫治设计、矫治方法。结果 平均疗程 19个月 ,治疗结束时 ,牙列排齐 ,开解除 ,前后牙覆盖覆关系正常 ,面型改善 ,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 对临床开病例采取拔除第二恒磨牙 ,通过固定正畸技术矫治可达到治疗目的 ,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拔除磨牙的方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生长发育均已完成。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和口腔全景片。根据磨牙冠根发育状况,结合畸形类型设计拔除第一、第二或第三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平均疗程20个月。选择15项软、硬组织头影测量指标,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并进行t检验。结果:矫治前后SNA、SNB无明显改变、U1-LI显著增大、L1-MP显著减小,说明反[牙合]的矫治主要依赖于下前牙的内收直立实现,矫治后鼻唇角显著增大,颏唇角显著减小,使患者的侧貌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于生长发育完成的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选择拔除磨牙的矫治设计对于面型的改善及咬合关系的调整均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下颌第一磨牙拔除进行正畸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关系的疗效,第二磨牙向前移动代替第一磨牙的适应症,支抗控制方法等。方法:选择正畸门诊16例Ⅲ类错(牙合)关系并伴有下颌第一恒磨牙残冠、残根或牙冠大面积充填,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拔除第一恒磨牙,使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结果:所有16例病例均拔牙间隙完全关闭,无近中倾斜及舌倾现象。双侧磨牙Ⅰ类关系,面角减少,患者侧貌较直,取得较为满意的矫治疗效。结论:拔除下颌磨牙结合矫正技术可成功矫治恒牙期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使患者软组织侧貌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李伟  刘琳  吴平  翟俊辉 《口腔正畸学》2009,16(2):99-103
目的评价成人双颌前突错骀拔除病变第一磨牙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拔除第一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对临床已完成的10例由于病变需要拔除第一磨牙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做矫治结果的临床分析。患者平均年龄25.5岁,均存在一颗或多颗第一磨牙严重病损或者早失。矫治设计拔除病损侧的第一磨牙而保留健康的双尖牙,已早失磨牙一侧不再减数,健康侧常规拔除第一前磨牙。所有病例均使用直丝弓矫治器,采用传统支抗技术。通过对10例患者的正畸治疗,总结该类患者的矫治要点并评价其疗效。结果10例患者平均疗程34.5±4.5月,磨牙拔牙间隙完全关闭。治疗后第三磨牙与对骀的第二或第三磨牙均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且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牙根平行状况良好。测量显示面凸角减小,上下唇角增加,反映出侧貌突度的减小。矫治后的硬组织改变主要为上下前牙的内收。结论:对于第一恒磨牙存在严重龋坏或过早缺失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非常规拔除第一磨牙,经过仔细的支抗设计和精心的临床操作,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拔除下切牙正畸矫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拔除正畸患者下切牙的各种适应证及矫治方法。方法:临床选择42例患者(男16例,女26例),具体分为4种情况:Bolton指数不调,前牙比过大;III类错前牙反;先天缺1颗下切牙;某些牙周病等。治疗之前均采用拔除单个下切牙或拔除下切牙外还配合其它牙齿的拔除,使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和其它辅助治疗方法。结果:前2种情况拔除单个下切牙,第3种情况拔除1个下切牙外还拔除上颌2个第一前磨牙,下颌个别牙需要磨改外形,第4种情况拔除1个下切牙外上颌多个牙要配合邻面去釉,42个病例均取得满意的矫治效果,前牙覆、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好。结论:认真掌握好临床拔除下切牙的适应证并配合其它方法,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偏的成因,探讨拔除磨牙矫治偏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设计拔除磨牙矫治的6例骨性偏病例,男2例,女4例,年龄15~24岁,口腔检查存在明显的颜面不对称,功能性偏的特征不明显。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时间12~25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矫治结束后均建立磨牙中性关系和前牙正常覆覆盖关系。颜面不对称改善明显。结论:拔除磨牙对偏的矫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畸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组42例拔除第一恒磨牙(含既拔除磨牙,也拔除前磨牙)后进行正畸治疗;对照组42例常规拔除前磨牙后进行正畸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比较2组的疗程和疗效。结果试验组平均疗程为(22±5.6)个月,对照组平均疗程为(20±8.9)个月,2组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2,P〉0.05)。所有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牙根平行,磨牙达尖窝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软组织侧貌形态良好。结论拔除第一磨牙进行矫治,在精心设计、合理应用支抗的情况下,可取得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回顾分析方法,评价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矫治骨性Ⅱ类高角型开[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例骨性Ⅱ类开[牙合]病例,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15.6岁,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后,使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其进行矫正治疗。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对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正治疗结束后,12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侧貌明显改善,覆[牙合]覆盖正常,[牙合]平面发生逆时针旋转,下颌平面角变小。结论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矫治骨性Ⅱ类开[牙合]临床疗效可靠,效果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于需减数治疗的正畸疑难病例选择性拔除一组磨牙,以实现保留28个牙齿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设计拔除一组磨牙病例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14~30岁.拔牙模式多样,均为拔除4个磨牙.疗程7~28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矫治完成后均取得牙尖交错咬合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明确保留了28个牙齿.结论:对于某些疑难病例采用拔除磨牙的矫治设计,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同时可以保留28个牙齿的牙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称性拔除双颌非同名磨牙矫治各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选取设计拔除磨牙进行矫治的错[牙合]畸形病例92例,其中设计对称性拔除双颌非同名磨牙病例17例(男性6例,女性11例)。全部病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结果:矫治结束时全部病例均达到尖牙和磨牙的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牙根基本平行,软组织侧貌协调。结论:对称性拔除双颌非同名磨牙矫治错[牙合]畸形亦可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性开(牙合)病例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矫治后牙、(牙合)、颅面部垂直向关系的改变.方法:选择开(牙合)范围波及至第二前磨牙或第一磨牙的中、重度骨性开(牙合)患者14例(男6例,女8例),平均年龄(15.2±1.6)岁,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后使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牙、(牙合)、颅面部垂直向关系的变化.结果:骨性开(牙合)患者经下颌第一磨牙减数治疗后SN-MP角和SN-OP角分别减小(3.83±1.12)°、(6.30±2.54)°;UI-PP距和U-MP距分别增加(1.63±0.52)mm、(4.05±1.74)mm;覆(牙合)(OB)增加(5.65±1.84)mm,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开(牙合)病例通过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矫治可消除阻碍下颌向前上旋转的胎接触点,从而使下颌发生逆时针旋转,促进开(牙合)的矫治.矫治中上下颌切牙显著伸长,这对于上下前牙齿槽高度发育不足的病例是有利的.但面对上下前牙齿槽高度发育正常的开(牙合)病例,在矫治设计时要采取措施尽量避免上下颌切牙的过度伸长,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及术后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