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贵州布依族7项人类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布依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平塘县426名布依族(男性222人,女性204人)的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中指毛和小指弯曲7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贵州布依族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中指毛和小指弯曲显性性状出现率分别为87.8%、54.0%、21.8%、60.8%、27.2%、23.7%、93.7%。其中,男性分别为83.8%、52.3%、28.8%、62.2%、25.7%、32.0%、94.1%,女性分别为92.2%、55.9%、14.2%、69.3%、28.9%、14.7%、93.1%。结论:贵州布依族7对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存在性别差异,且彼此相关性极小。  相似文献   

2.
贵州汉族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汉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对684名贵州汉族(男性186人,女性498人)睫毛、眼色、眼裂开度、眼裂方向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进行活体观察。结果:贵州汉族长睫毛、黑眼色、宽眼裂、水平型眼裂方向的出现率分别为67.5%、71.3%、72.4%、68.7%。其中,男性分别为68.3%、18.3%、71.5%、73.7%,女性分别为67.3%、32.5%、72.7%、66.9%。结论:贵州汉族4项遗传特征的性别分布存在差异,且彼此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眼部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对684名贵州汉族(男性186人,女性498人)睫毛、眼色、眼裂开度、眼裂方向的群体遗传学特征进行活体观察,并对其关联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贵州汉族人群睫毛、眼色、眼裂开度、眼裂方向的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429 9、0.155 6、0.474 6、0.440 5、0.317 4、0.413 5。其中,男性分别为0.437 0、0.096 1、0.466 1、0.487 2、0.277 5、0.308 6,女性分别为0.428 2、0.178 4、0.477、0.424 7、0.332 2、0.458 7。眼色存在性别差异(P〈0.01)。眼裂开度与睫毛、眼裂方向,眼色与眼裂方向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关联性(P〈0.05或P〈0.01)。结论:贵州汉族眼部遗传性状的性别分布差异不明显,且部分性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贵州毛南族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贵州毛南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平塘县471名毛南族(男性237人,女性234人)的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耳耵聍、拇指类型、中指毛、环食指长和小指弯曲9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贵州毛南族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耳耵聍、拇指类型、中指毛、环食指长和小指弯曲显性性状出现率分别为91.3%、56.5%、24.6%、60.5%、25.1%、43.9%、31.2%、13.0%、96.8%。其中,男性分别为89.5%、57.4%、38.4%、57.0%、25.7%、43.0%、39.2%、9.7%、97.9%,女性分别为93.2%、55.6%、64.1%、24.4%、44.9%、23.1%、16.2%、95.7%。结论:贵州毛南族9个遗传性状的性别分布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且彼此相关性极小。  相似文献   

5.
贵州汉族7种不对称行为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贵州汉族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特点,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采用遗传学界公认的方法对684名贵州汉族利眼、扣手、利手、利足、叠臂、叠腿和起步类型7种不对称行为特征进行活体观察,并对其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贵州汉族利眼、扣手、利手、利足、叠臂、叠腿和起步类型的右型出现率分别为60.1%、82.7%、90.2%、74.4%、64.8%、71.2%、57.46%;除利眼和起步类型外其他5种特征间出现率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起步类型与利眼和叠臂关系不明显,其他特征间具有相关性(P〈0.05或P〈0.01),右—右组合特征类型出现比例最高。结论:贵州汉族7种不对称行为特征均以右型为主,特征出现率男女间差异多不显著,特征间多具相关性,同侧组合特征类型为其亲和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贵州某地汉族学生手部5对群体遗传学性状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群体遗传学常用方法,调查了贵州某地汉族学生384人(男105人,女279人)手部5对性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性别间、群体间差异比较采用u检验,各特征间相关关系分析用χ2检验.结果 贵州某地汉族学生拇指类型、环食指长(男)、环食指长(女)、小指弯曲、利手4对性状的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3367、0.0641、0.0667、0.3852、0.8239,非方型和方型指甲形状的出现率分别为73.44%、26.56%.在相关性分析中,仅有拇指类型与环食指长、小指弯曲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性状组合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贵州某地汉族学生利手和指甲形状两对遗传性状存在性别差异.②各特征间相关性较小.③贵州某地汉族学生小指弯曲与其他民族群体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贵州仫佬族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342名仫佬族(男性156,女性186)的叠舌、卷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等5项群体遗传学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贵州仫佬族叠舌、卷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的显性性状出现率分别为24.6%、31.0%、38.0%、65.8%、12.9%.其中,男性分别为31.4%、25.0%、60.9%、62.2%、10.9%,女性分别为18.8%、36%、18.8%、68.8%、14.5%.结论:贵州仫佬族叠舌、卷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等5项群体遗传学特征分布存在性别差异,且特征间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里民人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在知情情况下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关岭县610名里民人(男性300人,女性310人)的发质、达尔文结节、门齿类型、唇厚、下颏类型、通贯纹和指甲类型7项人类学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里民人硬发质、达尔文结节、铲形门齿、厚唇、下颏前突、通贯纹、长形指甲出现率分别为54.4%、53.1%、91.3%、69.8%、43.3%、11.1%、60.7%。其中,男性分别为60.7%、60.0%、93.0%、76.0%、47.3%、19.3%、54.0%,女性分别为48.4%、46.5%、89.7%、63.9%、39.4%、3.2%、67.1%。除门齿类型外,其他6项遗传特征分布存在性别差异(P<0.05或P<0.01)。发质与门齿类型、唇厚、下颏类型,以及指甲类型与达尔文结节、门齿类型、下颏类型、通贯纹之间具有遗传关联性(P<0.05或P<0.01)。结论:里民人7项遗传特征的性别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且特征间遗传关联性较小。  相似文献   

9.
河北汉族、蒙族、满族三民族8对遗传性状基因频率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了探讨遗传性状与种族差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取统一发表,在老师的配合下根据吴汝康等人的“人体测量法”对河北汉、蒙、满三民族共746人的8对遗传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计算出每对性状的出现率和基因频率,分析三民族之间的差异,并且与我国其它民族进行了比较。结论:不同种族遗传性状有明显不同,在进化过程中不同种群形成了不同的基因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学习群体遗传性状出现率分布及其特征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群体遗传学公认的方法,调查了530人(汉族412人、少数民族118人)8对群体遗传学性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算出各遗传性状的出现率,并将其与文献数据进行比较。性别间差异的统计学处理采用U检验,各特征间相关关系分析等使用χ2检验进行。结果贵州某地区卫校汉族学生前额发际、眼睑、唇厚、下颏类型、睫毛、耵聍、门齿类型、发质8对遗传性状显性出现率分别为33.50%、77.20%、14.10%、65.00%、61.20%、20.90%、88.30%、18.90%;少数民族学生则分别为25.40%、76.30%、16.90%、62.70%、62.70%、22.00%、88.10%、25.40%。结论①贵州某地区卫校学生发质存在性别差异(P<0.05),汉族学生性别间前额发际、眼睑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少数民族学生性别间下颏类型、耵聍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8项群体遗传学特征间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白裤瑶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402名白裤瑶(男性202人,女性200人)的发质、达尔文结节、门齿类型、唇厚、下颏类型、通贯纹和指甲类型7项遗传特征进行活体观察。结果:白裤瑶硬发质、达尔文结节、铲形门齿、厚唇、下颏前突、通贯纹、长形指甲出现率分别为84.7%、74.4%、15.2%、84.3%、77.6%、25.6%、48.8%。其中,男性分别为92.1%、66.8%、15.8%、90.6%、76.2%、33.7%、43.1%,女性分别为77.5%、82.0%、14.5%、78.0%、79.0%、17.5%、55.5%。结论:白裤瑶7项遗传特征的性别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且彼此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黄霞  王芳  王蓉感  毛伟 《重庆医学》2008,37(1):58-60
目的 对重庆地区汉族人群的15个短串连重复序列(STR)基因座进行遗传多态性调查.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STR-PCR复合扩增、毛细管电泳基因分型技术对225名无血缘关系的重庆地区汉族人群进行15个STR 基因座的基因分型,计算基因频率,并得到杂合度(H)、个人识别力(DP)、匹配概率(Pm)、非父排除率(PE)、多态信息总量(PIC)、亲权指数(PI)等多态性统计学参数.结果 在重庆地区汉族人群225名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中共检出162个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布0.002 2~0.508 9.15个STR基因座的杂合度0.644 4~0.870 5;个人识别力0.778 2~0.967 9;累积DP>0.999 999 999;匹配概率0.032 1~0.221 8;累积Pm=1.21×10-17;非父排除率0.347 6~0.735 7;累积PE=0.999 999 042;多态信息含量0.560 4~0.857 1;累积PIC=0.999 999 999;亲权指数1.406 3~3.862 1.结论 此STR15个基因座具有高度多态性,是较理想的遗传标记,所得到的等位基因频率等数据可为重庆地区汉族的法医学个人识别、亲子鉴定及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