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碧辉  李兰双  聂青 《重庆医学》2013,(27):3285-3286
目的探讨重庆市黔江区农村妇女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的患病情况。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对重庆市黔江区25 128例已婚农村妇女进行了筛查,对检查结果阳性者进行阴道镜及宫颈组织病理活检。结果病理活检结果阳性112例,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58例,CINⅡ26例,CINⅢ及原位癌19例,浸润癌9例。土家族妇女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妇女及苗族妇女。结论宫颈癌普查是发现宫颈癌早期病变、防治宫颈癌的重要途径,是降低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病率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前病变,从宫颈癌前病变到癌的演变一般需要10年左右,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CIN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本文对我院2004年3月~2006年7月,阴道镜检查及镜下多点活检,部分颈管内搔刮,行宫颈环形电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0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本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变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84例宫颈癌、262例宫颈良性病变和30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宫颈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查,比较三组被检者感染率.结果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从高到低为:宫颈癌患者(89.29%)、宫颈良性病变患者(23.28%)和健康对照组(0.67%),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宫颈癌筛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的首要原因。但持续高危型HPV感染风险的存在并不足以使宿主上皮细胞永生化和转化,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DNA甲基化在宫颈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宿主DNA还是HPV-DNA均可发生甲基化,且HPV感染与DNA甲基化可相互调控,共同促进宫颈癌的发展。本文综述宿主DNA和HPV-DNA甲基化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及其在宫颈病变筛查分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端粒酶在宫颈癌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艳  张志胜 《湖南医学》2000,17(3):163-165
目的 探讨宫颈癌、宫颈上皮肉瘤样变中端粒酶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TRAP--银染法检测26例宫颈癌、12例癌样病变上皮肉瘤样病变(CIN)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20例宫颈癌和12例CIN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46%,50.00%,所有正常宫颈组织端9粒酶表达阴性。结论 端粒酶活必表达出现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中,与宫颈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游晓蓉 《四川医学》2010,31(7):929-930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特点,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第二门诊就诊的968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结果宫颈良性病变占92.56%(其中宫颈炎性病变占83.78%),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癌前病变)占7.02%,宫颈癌占0.42%。在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率仅为18.19%,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中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分别高达66.18%、75.00%。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高峰年龄为30~50岁,调查分析显示性生活过早(特别是〈16岁)、多性伴、不洁性行为、性伴包皮过长、有性传播疾病史、慢性宫颈炎、HPV感染是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大力宣传性卫生知识,防治性传播疾病,积极治疗宫颈炎性病变,特别对30~50岁有慢性宫颈炎,且HPV感染的已婚妇女行液基细胞学检测系统(LCT)宫颈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8.
张龙华 《医学综述》2012,18(12):1886-1890
宫颈癌发病率居女性肿瘤第二位,目前研究表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与其年龄、生育史、性病史及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病变发展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现临床上有多种筛查方法,如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等,它们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降低了宫颈癌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梁莉  陈萍  苏鸣  陈晓  严二莲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10-1511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发病情况及特点,为宫颈癌早诊早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就诊的3328例宫颈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炎性病变占88%,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占7%,宫颈浸润癌占0.3%。HPV感染阳性632例,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HPV感染率为64%。宫颈浸润癌HPV感染率为90%。宫颈良性病变中HPV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癌患者(P〈0.01)。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18.28岁,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峰年龄为30.48岁。高危HPV持续感染、多性伴、性传播疾病者是发病的高危因素。蛄论认真对待宫颈炎性病变,对HPV阳性者进行积极的跟踪、筛查是宫颈癌早期预防、诊治的重点。30—48岁是城市医院宫颈疾病诊治、宫颈癌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32例宫颈病变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对696例异常阴道镜图像镜下定位活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正常阴道镜图像3236例;异常阴道镜图像696例,经病理确诊为慢性宫颈炎28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21例,宫颈癌33例,宫颈湿疣120例,宫颈息肉89例。结论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普查及早期诊断、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年轻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20~24岁,25~29岁年龄组上升明显,可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增加予以解释,甚至可以说,宫颈癌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通常被分为低度病变即CIN1和高度病变即CIN2和CIN3。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大约10年,因此,宫颈癌是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疾病。认真普查和随访,积极地处理癌前病变,做到早期诊断,阻断病程,有助于预防宫颈癌,特别是浸润癌的发生,以提高妇女的存活率,所以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和处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rkB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以指导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宫颈炎、60例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和20例宫颈癌中Trk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中TrkB蛋白呈阴性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呈阳性表达,TrkB蛋白的表达强度随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rkB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流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有望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标志物,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进行HR-HPV的测定,证实有下生殖道HPV感染402例及经活体组织检查证实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宫颈病变的发生集中在生育及性活跃期,与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多个性伴、多产等因素关系密切,年龄在31岁~40岁为发病高峰期;宫颈病变的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HPV高危型以16,18型为最常见类型,是宫颈病变的最主要因素,HPV低危型以6,11型为最常见类型,一般只引起一些良性病变。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且宫颈病变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减少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降低宫颈癌的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宫颈病变是妇女常见疾患之一,其最严重的情况是宫颈癌。近年来,年轻宫颈癌患者呈明显上升趋势。CIN即宫颈上皮瘤样变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的连续发展过程,也是宫颈癌防治的重要阶段。宫颈环型电切术(Loop electro—sugical excisional prcedure,LEEP)是20世纪自英美流行起来的一种宫颈病变的治疗方法,属宫颈锥切的一种。LEEP术以其简单易行、疗效满意为广大医患所接受,越来越显示其特有的临床价值。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4月采用LEEP术治疗118例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zrin蛋白与CDK8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方法:选取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各6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相应病变旁组织Ezrin蛋白和CDK8的表达。结果:宫颈癌患者的癌变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Ezrin蛋白与CDK8表达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变组织与病变组织旁正常组织的Ezrin蛋白与CDK8表达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可能与Ezrin蛋白与CDK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宫颈病变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妇科宫颈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探讨HPV不同基因型感染的致癌性,为临床早期诊断宫颈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筛查各种宫颈标本,对可疑宫颈病变者(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再采用基因杂交捕获技术进行HPV-DNA检测,并根据结果进行风险分析。结果 TCT共筛查出各种宫颈病变标本460例,包括慢性宫颈炎30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22例(其中CINⅠ30例,CINⅡ45例,CINⅢ47例)和宫颈癌35例。460例受检者治疗前宫颈HPV感染者211例,感染率为45.87%。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HPV-DNA阳性率分别为27.06%、77.87%和97.14%,慢性宫颈炎和CIN、宫颈癌标本中的HP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96,P〈0.01);而CINⅠ、Ⅱ、Ⅲ组间HPV-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21,P〉0.05)。宫颈病变标本中常见的HPV感染基因型为HPV-16、52、58、68、18、39等。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HPV-DNA含量高于慢性宫颈炎,差异有显著性(t=5.581、7.653,P〈0.05);宫颈癌的HPV-DNA含量也明显高于宫颈癌前病变(t=6.624,P〈0.05);CINⅠ~Ⅲ的HPV-DNA含量呈递增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r=0.991,P〉0.05)。结论 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起重要作用,对经阴道细胞学筛查异常和高危妇女进一步检测HPV-DNA,对早期发现CIN和宫颈癌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生命安全。近年,由于宫颈癌的筛查技术的提高,使得宫颈癌成为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癌症,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检出准确率的日益提高,HPV DNA分型检查的日益广泛应用,使得宫颈癌被定义为感染性疾病,是可以阻断其发生的癌症。而宫颈环行电切刀(LEEP)治疗宫颈CIN是清除、阻断宫颈病变发展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着宫颈癌发病率的增高,发病年令的年轻化,宫颈疾患在女性生活中越来越引起重视。尤其是年轻妇女,因许多因素:如未婚同居、多个性伴侣、过早性生活、人工或药物流产及各种妇科炎症,是导致宫颈糜烂、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癌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宫颈糜烂、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子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宫颈病变主要指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包括原位癌、宫颈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宫颈癌[1]是其最严重的情况。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联合保妇康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Ezrin蛋白与CDK8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方法:选取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各6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相应病变旁组织Ezrin蛋白和CDK8的表达。结果:宫颈癌患者的癌变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Ezrin蛋白与CDK8表达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变组织与病变组织旁正常组织的Ezrin蛋白与CDK8表达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可能与Ezrin蛋白与CDK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