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苯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对剖宫产产妇低血压治疗有效性和新生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足月单胎妊娠剖宫产产妇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产妇出现低血压时给予50μg苯。肾上腺素治疗;对照组产妇出现低血压时给予10mg麻黄碱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心率、收缩压变化情况及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心率及收缩压手术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碳酸氢根(HCO3-)、剩余碱(BE)均低于观察组(P〈0.01);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rain时Apgar评分接近(P〉0.05);娩出后5rain时Apgar评分均为10分。结论苯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均能有效纠正剖宫产产妇术中出现的低血压症状,前者较后者能更有效地增加胎儿的氧供府腩小由千赫茸弓I规的酪由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性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产妇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50):麻黄碱组(E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E组椎管内注射局麻药同时静脉注射麻黄碱5 mg,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麻黄碱0.83 mg.min-1至胎儿娩出;P组椎管内注射局麻药同时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60μg,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去氧肾上腺素16.7μg.min-1至胎儿娩出。采集脐动脉和脐静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分娩时间)、新生儿1、5min Apger评分。记录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高血压、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结果两组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P组胎儿脐动脉和脐静脉血pH值和B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P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预防性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可有效降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低血压发生率,且对胎儿无明显影响。预防性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可以降低产妇恶心和呕吐。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预防脊麻后低血压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麻醉前预先输注胶体液扩容和脊麻后立即给予麻黄素或苯肾上腺素预处理三种方法在预防剖宫产产妇低血压的有效性以及新生儿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剖宫产患者18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0例,万汶组(V组)、麻黄素组(E组)和苯肾上腺素组(P组)。V组麻醉前预输注万汶10 ml/kg,术中以平衡液10 ml/(kg.h)维持;E组和P组麻醉开始前即以平衡液10 ml/(kg.h)维持,在腰麻药推注的同时分别以5 mg/min和50μg/min的速度泵注麻黄素和苯肾上腺素2 min,之后所有患者若出现低血压给予麻黄素10 mg静注处理。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麻醉前及术中的血压、心率,追加麻黄素的总量,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胎儿娩出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术前血压的基础值及术中血压的最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P组的最低收缩压、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小于V组,E组和P组追加麻黄素的总量明显少于V组(P〈0.05),E组和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组无反应性高血压和心动过缓。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PaO2及BE值P组明显高于V组和E组(P〈0.05),V、E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麻黄素或苯肾上腺素预处理比麻醉前预先应用胶体液扩容的方法更能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患者脊麻后的低血压,但在维持胎儿酸碱平衡稳定方面,苯肾上腺素则更好。  相似文献   

4.
陈兰凤  高宝斌  李军 《浙江医学》2013,35(13):1272-1274
目的对比观察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预防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氧肾上腺素组(A组)和麻黄碱组(B组),各80例。在蛛网膜下腔阻滞成功后分别以去氧肾上腺素40滋g/min和麻黄碱3mg/min的速度泵注6min,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麻醉前及术中血压(SBP)、心率(HR)及追加麻黄碱的总量。胎儿娩出后抽取脐动脉行血气分析,并在1、5 min行Apgar评分。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中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根离子(HCO3-)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与A组比较,B组PaO2、PaC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H、HCO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前血压的基础值、术中血压的最低值、最高值及追加麻黄碱的总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均无反应性高血压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使用去氧肾上腺素或麻黄碱均能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发生,但在维持胎儿酸碱平衡稳定方面,去氧肾上腺素则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谭义文  田毅  魏晓  陈梅珠 《广西医学》2016,(10):1381-1384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剖宫产术中应用麻黄碱复合去氧肾上腺素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选择腰麻下剖宫产产妇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腰麻成功后A组静脉注射麻黄碱6 mg、B组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60 μg、C组静脉注射麻黄碱3 mg复合去氧肾上腺素30 μg.记录入手术室时(T0)、腰麻注药后2 min(T1)及5 min(T2)、胎儿娩出时(T3)、手术结束时(T4)3组产妇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比较3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生后5 min Apgar评分.结果 3组的SBP、DB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T2至T4,C组SBP及HR水平介于A组及B组之间;各组的SBP、DBP、HR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腰麻后(T1)A组及B组产妇SBP及DBP较To明显下降,而C组较To增高.C组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B组(P<0.05).B、C组新生儿的pH和剩余碱高于A组(P<0.05),而C组的剩余碱高于B组(P<0.05);C组的PaCO2和乳酸水平均低于A组(P<0.05),且C组的PaO2高于A组及B组(P<0.05);3组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麻下割宫产术中,在稳定产妇血流动力、预防低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轻新生儿的酸中毒方面,麻黄碱复合去氧肾上腺素优于单用去氧肾上腺素或麻黄碱.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肥胖产妇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剖宫产术的肥胖产妇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者的镇痛、肌松效果,低血压及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A组较B组镇痛、肌松效果好,麻醉辅助用药少,麻醉后低血压、麻黄碱使用次数多(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产妇剖宫产术选择腰-硬联合麻醉较硬膜外麻醉效果更完善,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是更合适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聚禧  农光  黄伟芝  黄光梅 《广西医学》2011,33(11):1466-1467
目的观察急诊剖宫产术行腰硬联合麻醉时麻醉平面高低对血压的影响。方法300例急诊剖宫产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将腰麻平面〉T6的95例设为A组,T6≤平面〈T8的124例为B组,平面≤T8的71例为C组。观察记录各组低血压和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发生率、麻醉效果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等。结果C组低血压和SHS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3组麻醉优良率、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时镇痛、肌松理想,SHS发生率低,对母婴安全有利。  相似文献   

8.
姚汉青  于浏  黄佳悦  肖飞 《浙江医学》2023,45(8):859-862
目的探讨持续输注间羟胺对腰麻下剖宫产术中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单胎足月产妇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羟胺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每组40例。当鞘内注射时,间羟胺组预防性静脉输注间羟胺1.5μg/(kg·min),去氧肾上腺素组输注去氧肾上腺素0.5μg/(kg·min)。记录两组产妇麻醉前5min(T0)、鞘内注射5min后(T1)、切皮(T2)和胎儿娩出后即刻(T3)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参数[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及外周血管阻力(PVR)]、麻醉平面、鞘内注射至胎儿娩出时间、胎儿娩出后行脐动脉血气分析及评估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产妇和胎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及新生儿酸血症等)。结果鞘内注射后两组T1时点MAP、HR及PVR与T0时点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点两组MAP、HR、CO及PV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3时点间羟胺组MAP、HR、CO及PVR均高于去氧肾上腺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低血压、心动过速及新生儿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去氧肾上腺素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间羟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去氧肾上腺素比较,间羟胺能够增加腰麻下产妇MAP、HR、CO及PVR,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但不能降低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对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剖宫产术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38例足月行剖宫产的产妇,ASAI-Ⅱ级,随机分成两组:A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和B组(腰硬联合麻醉),每组各20例。观察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Apgar评分和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术中MAP和HR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术中MAP和HR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切皮时和胎儿娩出时MA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用于剖宫产术是可行的,能有效维持母体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产妇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后,采取预先注射血管活性药物与胶体液预扩容等处理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3例在CSEA基础上采取剖宫产产妇分为3组,分别是胶体液联合麻黄碱组(Ⅰ组)、胶体联合去氧肾上腺素组(Ⅱ组)、胶体组(Ⅲ组),术后对比3组药物对产妇的影响。结果:Ⅰ组、Ⅱ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比Ⅲ组低(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后,采取预先注射血管活性药物与胶体液预扩容等处理,可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苯肾上腺素和麻黄素在剖宫产产妇低血压治疗时的有效性和对新生儿的安全性。方法: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当产妇收缩压低于基础血压的30%时,A组给予苯肾上腺素100μg静脉滴注,B组给予盐酸麻黄碱15mg静脉滴注处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收缩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值,新生儿娩出后第1次呼吸前脐动脉血血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差异。结果:产妇的收缩压、心率及脉搏氧饱和度值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儿血气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H值和碱剩余(BE)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纠正产妇低血压方面,麻黄素和苯肾上腺素效应相似,但从新生儿安全性评价指标看,苯肾上腺素可能比麻黄素更能增加胎儿氧供,降低缺氧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纯预注麻黄碱及甲氧明和麻黄碱联合用药对择期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将60例足月单胎妊娠拟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30例。Ⅰ组静注麻黄碱10 mg。Ⅱ组静注麻黄碱5 mg和甲氧明1 mg。两组患者均为腰-硬联合麻醉,腰麻药注入、病人翻身平躺后即刻给入。记录麻醉前(T_0),麻醉后1 min(T_1)、5 min(T_2)、10 min(T_3)和手术结束(T_4)时HR、BP及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和1 min Apgar评分。记录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患者恶心、呕吐、心慌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_1~T_3时Ⅱ组SBP、DBP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4时两组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Ⅱ组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Ⅰ组(P<0.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及1分钟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氧明和麻黄碱联合用药对产妇术中循环系统的稳定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麻黄碱和去氧肾上腺素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低血压的效果。方法:为行剖宫产的患者56例,随机把56例患者分为 A 组和 B 组,各28例。全部患者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A 组麻醉成功后使用麻黄碱,B 组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的 Apgar 评分。结果:B 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比 A 组少(pP <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的 Apgar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和麻黄碱相比,去氧肾上腺素在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低血压上,效果更好,且对新生儿生理无显著影响,若条件允许可优先使用该药。  相似文献   

14.
宋宝丽   《中国医学工程》2011,(8):76+79-76,79
目的观察CSEA(腰硬联合麻醉)对妊高征产妇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拟行剖宫产妊高征产妇随机分为CSEA组40例和EA(硬膜外麻醉)组40例。比较两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阻滞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麻醉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优良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1min、5minApgar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用量少、起效迅速、镇痛完善、阻滞完全、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剖宫产中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妊高征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A),每组30例。记录两组起效时间、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I-D时间),胎儿娩出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评价麻醉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CSEA组起效时间、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I-D时间比EA组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低血压发生率CSEA组高于EA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术后头痛等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高征应用CSEA麻醉,起效迅速,效果确切,母婴安全,具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麻黄碱和去氧肾上腺素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低血压的效果。方法:为行剖宫产的患者56例,随机把56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全部患者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A组麻醉成功后使用麻黄碱,B组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B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比A组少(p 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和麻黄碱相比,去氧肾上腺素在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低血压上,效果更好,且对新生儿生理无显著影响,若条件允许可优先使用该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肥胖产妇的临床效果,为母婴安全性麻醉选择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符合剖宫产指证的肥胖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硬模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肌松效果、低血压例数、麻黄碱使用及辅助药服用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肥胖产妇实施剖腹产的麻醉选择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提高肌松和镇痛等效果,临床安全系数高,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对母婴的危害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椎管内麻醉行无痛分娩对新生儿的近期及远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妊娠产妇221例,其中采用椎管内麻醉行无痛分娩105例为无痛分娩组,不采取分娩镇痛措施者116例为非无痛分娩组。所有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pH检测。新生儿进行随访,当其7岁时进行适应行为量表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分娩组适应行为量表总评分为192.67±13.53,非无痛分娩组为196.31±14.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对新生儿近期及远期社会适应能力无明显影响,临床可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肖飞  徐文平  张望平  张小敏  王立中 《浙江医学》2015,37(4):321-323,332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重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的适合剂量。方法 选取200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ASAⅠ级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各50 例,相应各组鞘内注入布比卡因剂量分别为10、8、6 及4mg,并混合2.5μg 舒芬太尼。选择L3~4行腰硬联合穿刺,注药10min 后记录麻醉平面。根据结果进行Probit 回归分析,计算布比卡因腰麻的ED50和ED95。观察各组利多卡因及去氧肾上腺素的用量、肌松效果及患者麻醉满意度,观察各组术中并发症以及新生儿的Apgar 评分和脐动脉pH。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腰麻剖宫产布比卡因ED50 和ED95分别为:6.51(95%CI:5.81~7.01)和8.68(95%CI:7.96~10.26)。4 组患者10min 后麻醉平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mg 组利多卡因用量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mg 组、10mg 组去氧肾上腺素的用量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8mg 组、10mg 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 组间其他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寒战以及心动过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组胎儿娩出后1、5min Apgar 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鞘内注入6mg 布比卡因混合2.5μg舒芬太尼,必要时辅以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适合该类患者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去氧肾上腺素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血液循环稳定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F组(在鞘内注局麻药即刻以25~100μg/min静脉泵入去氧肾上腺素维持循环稳定)和M组(根据血压下降程度,静注麻黄碱5 mg)。记录麻醉后多时点的血压,心率,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失血量,输液量,新生儿生后Apgar评分情况,胎儿娩出即刻脐静脉血血气分析指标。结果:F组各时点观察指标均优于M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各时点血压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在麻醉后5 min时减慢(P0.05);F组脐静脉血气pH值、BE值均高于M组(P0.05),PaCO2低于M组(P0.05);F组恶心、呕吐率低于M组(P0.05)。结论:以25~100μg/min静脉泵入去氧肾上腺素,更能稳定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产妇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