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端侪主任,男,汉族,广东省南海县人,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他对水肿病、肾炎、肝硬化、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儿科的麻、痘、惊、疳等疾病有颇深的造诣。对多种疑难病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治疗经验,使用人参为主药对多例慢性肾炎能收到根治的效果,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风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在急性期要先辨病位证型.按照中络、中脏、中经、中腑分证进行动态观察.属于中络者.治疗护理得当.三五日即可进人恢复期.半月左右即可痊愈。中脏腑者病情比较严重.直接出现症状,或治疗不当,由中经、中络化火人里而成,对中脏腑者宜分清闭证.脱证进行施护.如果病人是以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为主.则为中脏腑的闭证。如中风闭证的病人兼见躁动不安.颜面潮红,呼吸气粗,舌绛身热,大便干燥为阳闭证。常用针刺法或灌服牛黄安宫丸、至宝丹速开其闭。  相似文献   

3.
CT问世是中风诊断技术的一个重要飞跃,基体上解决了鉴别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困难。CT不但对中风病变作出定性和定位,还能作出定量,将86例中风病急性主要临床证型与CT对照,初步观察到中络的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证,中经的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中腑均阴闭证和阳闭证以及中脏的脱证。在CT上的改变依次为:病变性质,脑出血和缺血性脑梗塞是由少到多,腔隙性脑梗塞进由多到少,病变大小和部位:小深由少到多,小浅由得到少,  相似文献   

4.
中风阳闭证属于急危重症,需积极救治。从多角度探究中风病阳闭证的治疗方法有临床价值。吐法起源于《黄帝内经》,发扬于张仲景,广泛应用于张子和,清代程钟龄将其概括为“八法”之一,临床如辨证准确,因势利导,驱邪外出,可立起沉疴。王松龄教授临床应用吐法治疗急危重症收效甚好,继承其父亲应用吐法治疗危急重症的经验,自拟“逐痰散”治疗中风病阳闭证。临床应用时,克敌救急危证候每奏奇功。  相似文献   

5.
罗翌  华荣  刘涛  钟世杰 《新中医》2001,33(2):33-34
通过对181例急性中风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分别统计不同病类证候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急性中风病并发MODS与其不同病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急性中风病中脏腑与中经络类并发MODS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阳闭证并发MODS发生率高于阴闭证、脱证,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经络各证间并发MODS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中风病中脏腑阳闭证易并发MODS,早期见肺胃损伤兼夹痰热腑实证可能与中风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阶段的病理变化相关。及时应用清热化疾通腑醒神法时阻断SIRS的序贯损伤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CT征象的相关性,为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经CT诊断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0例,根据双盲原则,由中医医师通过四诊进行中医中风病病名诊断及分类,同时由放射科医师填写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中线移位情况等脑CT征象。分析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CT征象的相关性。结果中经络证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脏腑证者(P<0.05);中经络证者基底节区(壳核、丘脑)出血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脏腑证者(P<0.05),而脑干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脏腑证者(P<0.05)。中经络证1型、2型及中脏腑证阳闭、脱证者中基底节区(壳核、丘脑)出血者所占比例最高,而中脏腑证阴闭者脑叶出血者所占比例最高,各证候间脑出血部位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经络证者出血量明显少于中脏腑证者(P<0.05),发生中线移位、破入脑室及周围水肿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脏腑证者(P均<0.05)。中经络证1型、2型患者出血量及中线移位、破入脑室及周围水肿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中脏腑证脱证者出血量明显高于阴闭、阳闭者(P均<0.05),阴闭者明显高于阳闭者(P<0.05),中脏腑证各证候发生中线移位及周围水肿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破入脑室所占比例脱证者明显高于阴闭、阳闭者(P均<0.05)。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证候(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中线移位、破入脑室及周围水肿情况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均<0.05)。结论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CT征象存在明显的相关性,CT影像学手段不仅能有效提高中风病诊断的准确性,而且能为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客观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奇经八脉论治脑髓病--跟随张学文教授临证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张学文教授临证精于辨证,善于治疗疑难杂证,特别擅长疑难脑病。他倡导“脑当为脏论”,“内外合治”脑病;主张久病顽疾施虫药。提出脑病的证治特点:“诸阳之会”阳易亢;“元神之府”神易伤;“清灵之窍”窍易闭;“诸髓之海”髓易虚。认为“颅脑水瘀证是诸多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意识障碍的诊断程序,主要是以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依据,确定:①是否有意识障碍;②意识障碍的程度;③意识障碍的病因。但在诊断中应注意与一些特殊的精神、意识状态如晕厥、惊厥、木僵、癔病发作、闭锁综合征相鉴别。并列表阐明导致意识障碍的主要痰病和诊断要点。现代医学治疗救治意识障碍,其最有效的方法是迅速查明病因,对因治疗;病因一时未明者,进行病机或对症治疗。中医对意识障碍的临床诊治可参考中风病中脏腑辨治闭、脱证之法,闭证强调开窍通闭,脱证则主张回阳固脱、救阴敛阳,并详列针灸、中成药及中药针剂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中风病各证型与脑CT表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风病各证脑CT表现,分析中风病各证在脑内的病变特性。方法对112例中风病且脑CT检查为阳性改变者,从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进行观察,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中经络证以脑梗死为主,中脏腑证以脑出血为主;中经络证以小病变为主,且中经络证Ⅰ型以脑梗死为主,中经络证Ⅱ型以脑出血为主;中脏腑证以大病变为主,中脏腑阳闭病变在脑的深部。结论中医学对中风病的辨证分型基本能反映脑内病变的轻重,但不能确定脑梗死或脑出血及具体部位。临床辨证论治时与脑CT表现相结合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臌胀刍议     
<正> [名医简介]何宏邦主任中医师,为我省著名老中医,精通经典,临证独具匠心,承担萎缩性胃炎课题,颇有造诣。现为大连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  相似文献   

11.
关继华 《陕西中医》1991,12(4):150-151
本文回顾分析了65例中风病急症有腹胀便秘、苔厚脉弦的发病情况,认为此症候为腑证的主要表现,是中风病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认为诊断中腑者当具备有腑证,诊断中脏当兼有神昏。  相似文献   

12.
急性出血性中风病,是一种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中经络、中脏腑两型。其中,中经络可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淤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淤证;阴虚风动证五型。中脏腑分为闭证、脱证两型。运用中医辩证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清代名医齐秉慧擅长以水、火理论辨治中风病中脏重证。作者认为,其特色有四:病因重视房劳过度,预防取综合养生;以水、火理论析诸家之说;临证善于诊察,脉症合参;急救用吐、取嚏,治疗详分水、火。  相似文献   

14.
辨治急性血性中风病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出血性中风病,是一种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中经络、中脏腑两型。其中,中经络可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淤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淤证;阴虚风动证五型。中脏腑分为闭证、脱证两型。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熊秀峰 《河南中医》2004,24(10):28-29
中风病虽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然何谓中腑论述不一。临证亦感不明。笔者回顾分析了近年来住院的130例中风病急症的临床表现,认为中风病有腹胀便秘,苔厚脉弦是腑证的具体表现。凡兼有腑症者病情都较重,是治疗的关键所在。现将分析结果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傅祥昌治疗中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祥昌治疗中风经验广饶县中医院(257300)李万水关键词中风傅祥昌老中医经验傅祥昌主任中医师,从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对中风病的辨证论治有独到见解,现介绍于下。1中风昏迷,详辨风、痰、热、脱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乃中风危证,治宜分秒必争,治疗大多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期DN患者中医证候与阴阳体质的相关性,为DN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早期DN样本,共111例,按体质分为阳脏人、阴脏人以及阴阳平和人三类。比较3种体质在相关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等方面的不同特点。结果:早期DN患者阴脏人BMI中超重及肥胖人高于阳脏人及阴阳平和人(P<0.01)。尿微量白蛋白显示阳脏人与阴脏人有差异(P<0.05)。阳脏人者出现阴虚燥热证者显著高于其余两种体质患者(P<0.01)。阴脏人出现气阴两虚、脾肾两虚证者高于阳脏人及阴阳平和人(P<0.05)。结论:早期DN中医证候与阴阳体质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008年与2013年两中运火运年对中风病患者在六气的分布及阴阳类证的影响,为中风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08年与2013年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按六气变化的时间分为6组,即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以及终之气,观察两火年所有中风病患者在六气的分布及两年各自的中风病患者在六气分布的差异,并观察2008年与2013年不同类型脑卒中的构成比及2008年与2013年中风病患者阴、阳类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008年和2013年二之气、三之气中风病患者及CI明显多于其他四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H在2008年二之气、2013年二之气和四之气均高于各年的其他各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火运年所有中风病者在二之气、三之气明显多于其他四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2008年阳类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2013年,而2013年阴类证所占比例明显多于2008年,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中运火运年,二之气、三之气中风病的分布多于其他四气,在中运火运太过年,中风病阳类证所占比例多于不及年,而在中运火运不及年阴类证所占比例多于太过年,在预防及辨证治疗上可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提高中风病辨治水平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成科 《新中医》2003,35(11):3-6
从中风病的定义、病机、临床分期、辨证施治等方面对提高中风病辨治水平进行探索。明确界定中风病为急性脑血管病,是气血逆乱、痰瘀内阻造成脑络破裂出血或脑络痹阻所致的局限性功能异常,其病机是脑络破裂血溢瘀血浸淫压迫脑髓,或脑络痹阻而致脑髓失荣所致的脑髓损害。临床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并将中风后昏迷超过24小时者定为中风重症,辨证首辨闭证与脱证,再辨闭证之顺与逆。强调中风病取效关键在于急性期和缓解期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而并发症应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   

20.
从类中风概念演变史、类中风新概念的提出、类中风病诊断方案、类中风西医研究概况、类中风辨证论治等五个方面论述类中风概念与证治研究。认为类中风概念因与后世中风病概念一致,随着中风病概念的规范化进展,最终被中风病的概念完全代替。指出,在中风病的发展史上,类中风病因、疾病的概念都经历了提出、发展、演变、被新概念代替的过程,而又不同程度推动了中风病研究的深入。其中,风眩为本虚标实证,以平肝熄风、活血祛痰为主。风痱主病在肝肾,涉及心、脾,治宜熄风开窍、祛痰通络。风痹由气虚血虚,痰瘀痹阻脉络所致,宜平肝熄风、通达脉络。风癔,主病在脾者为气虚痰盛兼有内风,属风痰闭阻清窍、阻滞舌本脉络。其中,风痰阻络者,治宜祛风除痰,宣窍活络;肾虚精亏者,治宜滋阴益髓,补肾利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