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的监测与护理.方法 对288例入住ICU的60岁以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进行监测与护理.结果 经过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288例患者中3例死于呼吸衰竭,6例死于顽固性心律失常,3例出现精神症状,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均转入普通病房.结论 对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施行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提高OPCAB患者的护理水平,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OPCAB)患者的术后监测与护理,以确保此类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对20例入住综合ICU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呼吸系统、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糖、饮食、心理等方面的监测与护理.结果 经过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20例患者中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25.5h顺利拔管,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结论 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施行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提高对OPCAB患者的护理水平,可增强患者的信心,改善其生活质量,防止或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 对30例多支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手术配合.结果 心理护理到位,手术物品准备齐全,手术过程顺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成功率100%.结论 对OPCAB术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整体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配合质量,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术后护理特点及措施.分析208例OPCABG患者术后在血流动力学监测、循环与呼吸系统监护、电解质、血糖、泌尿系统等方面的护理情况.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7-10个月,心绞痛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良好.术后严密监测及高质量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秀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89-1890
<正>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一种有效方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体外循环支持的心脏上实施手术[1]。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与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OPCAB具有对病人的生理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的特点。但此类患者大多年龄大、病程长、病情重、心功能储备差,术后血流动力学波动大,对术后护理提出更高要求。我院2005年2月至2006年11月开展OPCAB21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25例实验组与25例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实验组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时间均更短(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可通过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有效治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峰 《中原医刊》2006,33(17):1-2
目的对比分析9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和87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的疗效。方法对18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CABG死亡1例,OPCAB组无手术死亡;OPCAB组在ICU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CCABG组;但两组在死亡率、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肺部感染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和CCABG均安全可行,疗效确实;OPCAB与CCABG相比,在术后恢复上有一定优势,但还不能取代CCABG。  相似文献   

8.
谢红 《当代医学》2012,18(19):137-138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冠心病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90例,均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对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6±1.1)h;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8.7±2.7)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5)d;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均治愈出院,术中无病例死亡;随访无心肌梗死发生。结论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自2004年3月~2006年8月,2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采用前胸正中切口,应用CTS、OCTOPUS血管固定器,搭桥1~5(平均3)根.结果 无手术死亡,无1例中转体外循环,ICU时间(1.2±0.3)d,术后(12.8±4.5)d出院.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20±7)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经济、有效,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并可应用于多支血管病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在老年人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89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施行了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与同期80例行体外循环下的冠脉搭桥术(CPB)老年患者进行术前术后一般状况的对比.结果 OPCAB组平均年龄、术前肌酐高于正常的比例、术前有脑梗死史的比例显著高于CPB组.OPCAB组患者手术死亡率显著低于CPB组(1.12%VS5.00%),术后房颤发生率也显著低于CPB组(5.61%VS11.2%).结论 OPCAB在老年患者中应用,尤其对于术前有肾功能异常、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严重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手术治疗机会和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自2004年3月~2006年8月,2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采用前胸正中切口,应用CTS、OCTOPUS血管固定器,搭桥1~5(平均3)根.结果 无手术死亡,无1例中转体外循环,ICU时间(1.2±0.3)d,术后(12.8±4.5)d出院.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20±7)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经济、有效,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并可应用于多支血管病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体外循环下及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的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8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I临床资料。应用体外循环47例(体外组),非体外循环35例(非体外组),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医院内死亡2例,其中体外组1例,术后第14天死于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非体外组1例,术后第3天死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余80例顺利出院,1例复发心绞痛,药物治疗有效,疗效满意。结论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在近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相比费用低,且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日数,目前已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新趋势,它适用于单支、多支冠脉病变和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我院2003年6月-2007年5月对12例糖尿病患者施行OPCAB,由于术前术后重视血糖的监测护理,及时给予控制处理,未曾发生由血糖升高导致并发症的危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平均住院27d出院,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分析 5 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的早期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0 0 0年 9月~ 2 0 0 3年 3月完成的 5 2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早期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靶血管平均吻合口 3.0± 0 .7个 ,取内乳动脉 (LIMA) 30例 ,桡动脉 11例 ,大隐静脉 40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 10± 4h ,监护时间平均 40± 16h。术后并发症 4例 ,46例治愈出院 ,2例死亡 ,1例死于术后恶性心律失常 ,1例并发脑干病变呼吸衰竭死亡。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3例。结论 对大多数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来说OPCAB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临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的护理质量。方弦:对4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进行心电图观察、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道管理、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与观察等护理措施总结回顾。结果:本组4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掌握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的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分析28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高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呼吸系统监护、电解质及术后恢复情况。28例全部治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绞痛缓解率100%。OPCAB术后可在常规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监护原则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康复活动,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武寒玲  郑晓梅 《吉林医学》2005,26(11):1253-1254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又叫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越来越普及,它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减少甚至避免了心肺转流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CABG所引起的一系列心、肺、脑、肾和血液系统的损害,全身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出血输血少,用药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我科自2001年至2005年3月有50例患者施行OPCAB,无1例手术死亡,临床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可避免体外循环对机体的损伤,但是该术式也离不开体外循环的保驾护航,少数病人术中由于出现意外情况而改为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现就我院发生的8例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有或无体外循环行非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临床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就术中和术后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而言,与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具有更大的挑战性。无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可能通过去除心肺旁路并因此减少与之相关的全身炎症反应,而使高危患者获益。本试验旨在比较进行非择期无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和相匹配的一组接受有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术后早期临床结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2273例患者接受了非择期(紧急或急诊的)无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与同时期接受有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3487例患者进行比较。校正术前危险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手术死亡率、术后卒中、住院时间、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放置、术后肾衰竭和出血相关再次探查的情况。通过倾向评分将接受无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和接受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相匹配。  相似文献   

20.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12例术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护理。方法:对12例实施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实施血液动力学监测。内出血的观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高血压,高血糖监测,并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指导。结果:12例术后病人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护士对病情的观察,为医生提供了动态信息,为挽救病人的生命赢得了时间,使病人减少了痛苦,为老年病人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