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危新生儿血清皮质醇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志琴  张开明 《铁道医学》1995,23(4):243-243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对足月引产新生儿血浆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将 60例孕妇随机分为米非司酮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3 0例 ,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 5 0mg ,每日 1次 ,连服 3d ,对照组用缩宫素 2 .5U静脉滴注 3d。 60例新生儿出生后第 3天抽血双盲检测血浆皮质醇。结果 :治疗组 3 0例新生儿血浆皮质醇升高 18例 (60 % ) ,对照组新生儿血浆皮质醇升高 10例 (3 3 % ) ,两组比较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产妇口服米非司酮引产可使新生儿血浆皮质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适于胎龄儿血清皮质醇水平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辉文  李着算  王道红  冯泽康 《海南医学》2006,17(11):111-111,60
目的 探讨适于胎龄儿血清皮质醇水平特点.方法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足月适于胎龄儿264例脐血、98例生后24-48小时周围血及67例生后3~7天周围血的血清皮质醇浓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 足月适于胎龄儿的脐血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生后24~48小时及生后3-7天两组所测得的浓度.对176例足月适于胎龄儿的脐血皮质醇浓度分3个时段进行检测,发现脐血皮质醇分泌没有昼夜节律.结论 足月适于胎龄儿脐血皮质醇浓度达高峰,其后呈稳定下降趋势,脐血皮质醇分泌没有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皮质醇及胰岛素水平与血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皮质醇、胰岛素水平动态变化与血糖的关系,以利临床正确处理低血糖,减少神经系统损害。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监测43例新生儿窒息后第1、3、7d血清皮质醇、胰岛素浓度,葡萄糖氧化酶法监测血糖浓度。结果:新生儿窒息后第1、3、7d血清皮质醇逐渐降低(P<0.01),血胰岛素水平第1d显著增高(P<0.01),第3d恢复正常(<20mIU/L);出生第1d,血皮质醇水平与血糖呈正相关(r=0.432,P<0.01),血胰岛素与皮质醇比值,低血糖组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高胰岛素血症组低血糖发生率(76.9%)高于正常胰岛素组(41.2%,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低血糖的发生与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及相对低的血皮质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新生儿生后感染性肺炎血清皮质醇的变化及在激素治疗上的意义。方法 对30 例新生儿生后感染性肺炎急性期及恢复期进行血清皮质醇测定,并与10 例正常新生儿血清皮质醇进行对照。结果 发现喘憋组( 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血清皮质醇水平(230.7 ±103 .5mmol/L)较正常对照组降低,(t=3.17,P<0.01) ;非喘憋组(肺炎组)急性期血清皮质醇水平(539.3 ±157.9mmol/L) 高于对照组(t= 3.71,P<0.01) 。该二组在恢复期血清皮质醇水平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认为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提倡激素治疗,对缓解病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肾上腺皮质瘤、Addison's 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减退、糖尿病、急性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单纯性肥胖病人的血清皮质醇浓度,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测定血清皮质醇浓度,可作为指导临床正确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指标。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是鉴别肾上腺皮质瘤和单纯性肥胖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郑晖  王林 《河北医学》1996,2(1):30-30
脑血管疾病血清甲状腺激素皮质醇放射免疫分析(312000)浙江绍兴第二医院郑晖,王林,裘国花为探讨脑血管病变时机体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我们对97例脑血管病人进行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总T3(TT3)、游离T4(FT4)、游离T3(FT3)、促甲状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药物治疗中是否需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本文对140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在治疗中分为应用激素及未用激素两组,并进行疗效观察,同时对90例患儿测血清皮质醇与正常新生儿血清皮质醇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全部为我院1996年5月~1998年10月以黄疸为主诉的住院患儿。1.2 诊断标准 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为≥256.5μmol/L(15mg/dl)。1.3 分组 9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男49例,女41例;日龄2~5d,出生时体重1.2~3.3kg;…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皮质醇(COR)和血糖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8例HIE新生儿血清COR含量,同时用己糖激酶(HK)法检测血糖含量,并对37例患儿血清COR进行动态观察.结果不同程度HIE组血清CO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HIE程度越重,血清COR升高越明显,25例高血糖患儿血清CO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COR和血糖显著升高可作为HIE预后不良的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血糖和血清皮质醇(COR)含量变化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8例窒息新生儿血清COR含量,同时用己糖激酶(HK)法检测血糖含量.结果 不同程度窒息组新生儿血清CO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窒息程度越重,血清COR升高越明显,37例高血糖患儿血清CO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清COR和血糖显著升高可作为判定新生儿窒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林成梅 《中外医疗》2010,29(9):34-34
目的观察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的褪黑素水平能否代替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的褪黑素水平。方法用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正常足月新生儿生的脐血及无其他疾病的早产儿生后静脉血褪黑素水平,比较两者的差别。结果正常足月新生儿的脐血褪黑素水平与其他疾病的早产儿生后静脉血褪黑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正常足月新生儿的脐血能够代替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的静脉血以用于褪黑素水平的研究标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皮质醇(COR)、乳酸(LA)和葡萄糖(GLU)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86 例HIE新生儿和50例对照组进行血清GLU、COR和LA检测并分析.结果 HIE患儿除轻度组外,血清GLU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HIE患儿COR和L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HIE程度越重,血清GLU、COR和LA水平升高越明显;治疗后,HIE患儿血清COR和LA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临床治疗HIE过程中要严密观察GLU、COR和LA的变化,严格控制葡萄糖输注的量及速度,应用糖皮质激素时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及剂量,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高血糖及乳酸酸中毒的发生,以减少后遗症和HIE 患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血清皮质醇的分析,方法包括:直清酸化脱蛋白、分离柱提取以及用乙醇/水(37:63)为流动相的反相液相色谱法定量。回收率分别为98.5%与97.3%。变异系数CV%分别为4.5%与3.0%(n=4)。方法快速、简便、可靠,试剂消费少,适用于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17.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皮质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石庆杰孙志香⒇程冠生(同位素室长沙410078)关键词糖尿病;皮质醇*;放射免疫检测中图号R587.1近年来对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研究表明,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内的胰岛素绝对不足或相对缺乏引起的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8.
儿童代谢综合征血清皮质醇水平和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COR)在儿童代谢综合征(M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找寻其中规律。方法:对96名确诊的肥胖儿童,按照Cook提出MS的标准,根据腰围(WC)、血压(BP)、血脂及血糖将患儿分为MS组和非MS组,收集其临床基本资料,测量人体参数,测定血清COR、血脂,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COR水平MS组高于非MS组(P〈0.05);相关分析提示COR水平与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MS组分数(nMSc)呈正相关(P〈0.05),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WC、SBP、DBP是血清COR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血清COR与胰岛素抵抗及其他多因素可能共同参与MS发病及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产科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于出生24小时内的血糖进行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清甲状腺激素在调节机体生长发育及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但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异常变化 ,并非血清甲状腺疾病所特有 ,亦不一定伴有血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在某些甲状腺疾病患者 ,血清甲状腺激素也可有明显的变化。我院观察了 41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检查对象本组 41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3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2 8例 ;男 2 5例、女 16例 ;年龄 9~ 73岁 ,中位数 30岁。其诊断按《血液病的诊断及疗效标准》判定。检测前无激素及其他化疗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