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减重步态训练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旨在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行走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诊的脑卒中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同时招募1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足底压力数据。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减重步态训练和膝关节控制训练。治疗4周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E)、10米步行试验(10MWT)、膝过伸次数测定及足底压力分析[包括双侧足底压力百分比、对称指数(SI)及身体压力中心摆动面积(COP)]。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BBS、FMA-LE、10MWT、膝过伸次数测定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除10MWT外,实验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BBS:(22.87±1.96)分vs.(20.93±2.23)分;FMA-LE:(22.07±2.64)分vs.(19.67±2.61)分;10MWT:(27.1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VR)结合下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住院康复治疗的初发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VR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运动训练,VR组在下肢运动训练时结合VR康复训练。每天训练20 min,每周5次,共3周。通过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功能和生活能力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值及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周后,两组患者FMA-LE、FAC、BBS及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VR组FMA-LE、FAC、BBS及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沉浸式VR技术的下肢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  相似文献   

3.
柳忠  梁天佳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1):2680-2685
背景 步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如何尽早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尤为重要,而临床鲜见通过镜像疗法(MT)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促进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相关报道。目的 观察MT联合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减重组(n=40)和联合组(n=40)。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减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BWSTT,联合组患者在减重组基础上增加MT;每周训练6 d,共持续4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中的下肢部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H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6 min步行测试(6MWT)结果。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重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均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优于减重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和6MWT结果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MT联合BWSTT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99-102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9 年1 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 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 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平衡及步行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前BBS、FAC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BBS、FAC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BBS、FAC 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减重平板步行组和一般康复组,各24例.一般康复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减重平板步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此间分三阶段强化患者负重、膝踝控制、屈髋和踝背伸能力.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给予Motricity index中下肢肌力积分(MI-L)、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MBI)来分别评定患者的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同时12周后还测定患者的功能性步行分级(FAC)、通过10米最大步行速度测定出患者的步速、步长和步频参数,Tinetti步态评测表评测步态.结果 治疗后MI-L、BBS、FMA、MBI减重平板步行组较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间比较P <0.01.减重平板步行组FAC步行功能分级4级及以上者22例(92%),一般康复组共12例,(50%),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10米最大步行速度、步长、步频以及步态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功动能的恢复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许林海  蒋松鹤  韩丽雅 《浙江医学》2017,39(13):1097-1101
目的观察减重支持步行训练(BWST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分别行BWSTT治疗(对照组)、BWSTT+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的CIS偏瘫患者各32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6分钟步行试验(6MWT)分别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采用Prokin254P型本体感觉评估训练系统中的平均轨迹误差(ATE)、评估完成时间(Time)评估患者的下肢本体感觉功能;比较两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BS、FAC、6MWT、ATE、Tim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BBS、FAC、6MWT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5),ATE、Time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FMA、FAC、6MWT均明显增加(均P<0.05),而BBS、ATE、Time均未见改善(均P>0.05);观察组FMA、BBS、FAC、6MWT、ATE、Time均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BWST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能有效改善CIS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本体感觉,提高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72-75
目的 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2016 年11 月~2018 年11 月收治的83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piInfo 2000 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 例与观察组42 例。对照组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 周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简式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10 m 步行最大速度及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FMA-LE 情况及10 m 步行最大速度:治疗前,两组患者FMA-L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LE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10 m 步行最大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AC 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FAC 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AC 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 痉挛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痉挛程度,操作简单,临床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piInfo 2000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周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10 m步行最大速度及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FMA-LE情况及10 m步行最大速度:治疗前,两组患者FMA-L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L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10 m步行最大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AC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FAC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AC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痉挛程度,操作简单,临床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与研究将镜像疗法(MT)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对下肢功能的康复疗效和价值,旨在为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0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纳入研究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NMES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MES联合MT治疗,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评分(FMA-LE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进行测量,同时采用本院自拟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相应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和FMA-LE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BBS评分:(30.78±6.03)分vs.(26.65±5.22)分;FMA-LE评分:(18.53±3.42)分vs.(16.43±2.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BS=2.634,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疗效 方法:选取康复科内脑卒中后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镜像疗法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进行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分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丰富环境下多重任务导向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30例)和研究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丰富环境下多重任务导向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29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Hoffer步行能力分级、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表面肌电图信号。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MA-LE评分、Hoffer步行能力分级、BBS评分、MBI、表面肌电图信号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LE评分、Hoffer步行能力分级、BBS评分、MBI、表面肌电图信号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丰富环境下多重任务导向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5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8例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47例)和减重步行训练组(51例).常规康复治疗组仅接受常规步态康复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组除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外,尽早开始接受减重步行训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AC量表、Fugl-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康复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但减重步行训练组FAC、FMA积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组(FAC、FMA积分比较P<0.01,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较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大程度地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Balance-Trainer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7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T组(23例)、r TMS组(24例)和联合组(23例)。三组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BT组增加Balance-Trainer训练,r TMS组增加r TMS治疗,联合组给予r TMS治疗和Balance-Trainer训练,治疗8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及稳定性指数(SI)得分;观察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BBS、FMA-LE、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SI得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BBS、FMA-LE、MBI评分高于BT组及r TMS组,SI得分低于BT组及r TMS组(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癫痫等不良反应。结论 低频r TMS联合Balance-Trainer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下肢骨盆控制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下肢骨盆控制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治疗8周后采用Rivermead运动指数(RMI)、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和Gaitwatch步态分析系统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RMI运动指数、BBS评分、独立步行百分比、步长、步频、步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MI运动指数、BBS评分、独立步行百分比、步长、步频、步速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实验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肢骨盆控制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对卒中后偏瘫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稳定脑卒中偏瘫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强化组(58例)和对照组(64例)。强化组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减重步行(偏瘫肢体Brunstrom分级2级以上时)训练,每周5次;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三个月(减重步行训练6周),用简式的Fugl—Meyer评价法(FMA)来评价肢体活动,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CA)评价行走能力,采用独立功能量表(FIM)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经治疗对照组及强化组FAC、FMA、FIM评分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强化组独立步行达到70.7%,对照组独立步行达到51.6%,两组显著差异。结论:采取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减重步行训练能够更大程度改善偏瘫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 表法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核心肌群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电针脑三针和背俞穴治疗, 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motor function,FMA)、Holden步行功能分级(Holden 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Holden FAC)、步行10 m所需的时间以及6 min内步行的直线距离评估患者平衡能力和步行 能力;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BS、FMA 、MBI、Holden FAC分级、6 min内步行的直线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10 m步行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 (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FMA、MBI、Holden FAC分级、6 min内步行的直线距离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10 m步行所需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电针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和步行能 力,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两种状况下步行训练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步行康复训练,需具备站立平衡≥3级;能够支持75%以上自身体质量,且患肢具有主动屈伸功能的以上3个条件时才选择对偏瘫患者进行步行训练,观察组在患者肌张力不低于肌张力Ashworth分级Ⅰ级的条件下开始进行步行训练。两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前、训练后1个月、6个月及1年时分别采用平衡量表(BBS )、运动功能量表(FM A )、功能性步行量表(FAC )进行功能分级评价比较。【结果】与训练前相比,随着锻炼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BBS、FM A、FAC评分都有明显的改善(P <0.05),而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 <0.05)。【结论】在患者肌张力不低于Ⅰ级的条件下,早期进行科学步行训练,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推拿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44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其中22例给与推拿治疗(推拿组),22例给与推拿联合下肢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组)。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FMA量表)、平衡能力(BBS量表)、步行能力(FAC量表)、日常生活自主活动能力(MBI量表)。 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推拿组FMA、BB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优于推拿组(P<0.05)。治疗后第4、6、8周联合组FAC、MBI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优于推拿组(P<0.05)。 结论在推拿治疗基础上开展下肢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杜燕  陈雪梅  李丽 《吉林医学》2022,(3):800-802
目的:通过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血流限制联合抗阻训练观察其对偏瘫侧下肢肌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抗阻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血流限制;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采用徒手肌力量表(MMT)评估下肢肌力,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的下肢部分(FMA-LE)评估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训练8周后,两组患者屈髋与伸膝肌力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屈髋与伸膝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MA-LE、BBS、MBI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FMA-LE、BBS、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限制联合抗阻训练更能促进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肌力恢复,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方法(BWSIT)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步行训练(CGT).30 d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进评估.结果 治疗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提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减重步态治疗训练有利于较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