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阳上亢证及痰浊上扰证无先兆偏头痛(MwoA)患者的脑静息态功能差异。方法选择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MwoA患者17例,其中肝阳上亢型MwoA 10例(肝阳上亢组),痰浊上扰型MwoA 7例(痰浊上扰组),并选择与病例组年龄、学历相匹配的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行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对各组区域同质性(ReHo)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肝阳上亢组比较,痰浊上扰组在右侧大脑半球的海马、海马旁回、梭状回、颞下回、颞中回、顶下小叶、右侧小脑后叶、中脑,左侧小脑后叶、左侧脑干等脑区ReHo值升高(P0.05);在左侧大脑半球的颞中回、额中回、额下回、岛叶、壳核、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顶下小叶、扣带回等脑区ReHo值降低(P0.05)。结论静息态下肝阳上亢证及痰浊上扰证MwoA患者脑功能存在差异,提示两种不同中医证型MwoA患者病理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采用针刺督脉及背俞穴远近结合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3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1例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均来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山西省针灸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其中男9例,女22例;年龄26~59(41±10)岁;病程1.0~5.9(3.5±1.5)个月;Phalen征(+)29例,Tinel征(+)31例。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1]和《实用肌电图学》[2]中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手掌桡侧包括拇指、示指和中指疼痛及麻木,可向肩、肘部放射,清晨、夜间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膻中穴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膻中穴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8.6%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62.9%和94.3%,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8.3±10.6)%,对照组为(49.8±1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膻中穴配合背俞穴拔罐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前期(PDM) 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 例PDM 脾虚湿盛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 例。2 组均给予健康宣教和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背俞穴治疗,2 组均治疗2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指标及胰岛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干预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63.33%(P<0.05)。2 组形体肥胖、腹部增大、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淡无味或口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干预组形体肥胖、腹部增大、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淡无味或口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P2hBG)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干预组HbA1c、FBG、P2hB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 肽(FCP) 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干预组FINS、FCP 水平及ISI、HOMA-IR 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PDM脾虚湿盛证疗效较好,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血糖水平和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率谷等经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证实经穴效应特异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A组(循经取穴组)、B组(非经非穴组)和C组(等待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均给予电针治疗30min。每组穴位与非经非穴取单侧,左右交替使用,每日针刺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研究周期共为28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4周随访、8周随访、12周随访、16周随访、20周随访的头痛强度;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结果:在头痛强度级别变化上,与治疗前、B组、C组比较,A组治疗结束及随访各时相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C组比较,B组只有在治疗结束及4周随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AS评分及SDS评分上,与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后三组组间比较,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风池、率谷等经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持久,进一步证明了经穴效应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针刺背俞穴、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背俞穴、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背俞穴组、夹脊穴组、对照组,每组40例,在脑卒中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针刺不同穴位,评定治疗前及治疗2、4个月时患者肢体肌张力、痉挛指数以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探讨针刺治疗疗效与患者合并症、年龄及病程的关系.结果 夹脊穴组与背俞穴组在治疗2个月时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月后,夹脊穴组优于背俞穴组(P<0.05),背俞穴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合并症、年龄≥70岁、后遗症期患者的疗效与无合并症、年龄<70岁、恢复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近期疗效与针刺背俞穴相当,而远期疗效优于针刺背俞穴;针刺夹脊穴与背俞穴近、远期疗效均优于肢体取穴组.针刺治疗对于恢复期、无合并症、年龄<70岁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背俞穴组、夹脊穴组、对照组,每组40例,在脑卒中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针刺不同穴位,评定治疗前及治疗2、4个月时患者肢体肌张力、痉挛指数以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探讨针刺治疗疗效与患者合并症、年龄及病程的关系。结果夹脊穴组与背俞穴组在治疗2个月时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月后,夹脊穴组优于背俞穴组(P〈0.05),背俞穴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合并症、年龄≥70岁、后遗症期患者的疗效与无合并症、年龄〈70岁、恢复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近期疗效与针刺背俞穴相当,而远期疗效优于针刺背俞穴;针刺夹脊穴与背俞穴近、远期疗效均优于肢体取穴组。针刺治疗对于恢复期、无合并症、年龄〈70岁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刺背腧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非穴点浅刺,治疗组给予针刺背俞穴(双侧心俞、脾俞、膏肓俞)治疗,两组均留针20min,1周治疗5次,治疗4周。应用Chadler疲劳量表、整体健康水平量表(SF-20)和患者满意度自评量表对疗效给予评价,并于治疗后3个月±7d内给予随访。结果:近期疗效:两组治疗后Chalder疲劳量表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SF-20得分仅在生理功能及总体健康得分上较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维度得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1);对照组满意率36.7%(22/60),治疗组66.4%(38/59),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两组Chalder疲劳量表得分较疗前均减少(P<0.01),说明治疗持续有效,且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满意率32.0%(16/50),治疗组62.3%(33/5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CFS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有一定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PMS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针刺背俞穴和口服谷维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Kupperman指数(MI)、植物神经平衡指数(y值)、血清促卵泡生长激素(FSH)、雌二醇(E2)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MI疗效总有效率针刺组87.50%,对照组70.9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MI积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MI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y值积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y值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E2、FSH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针刺组治疗后E2升高、FSH降低(P0.01);治疗后2组E2、FSH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能有效减轻PMS的症状和体征,良性调节患者的雌激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观察麦粒灸法与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 例急性脑梗死后手功能障碍气虚血瘀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和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麦粒灸法治疗,2 组均以2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 评定患手的运动功能,应用偏瘫手功能评分表评定患手综合功能,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DS) 评定患手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用肌电图设备检测患手手腕肌群的积分肌电值(iEMG);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 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 -18、IL-6、血小板分子标志物1(PAC-1)、D-二聚体(D-D)水平。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8.89%,对照组总有效率85.56%,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FMA 评分、偏瘫手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FMA 评分、偏瘫手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ND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ND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腕背伸肌群、腕掌屈肌群iEMG 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腕背伸肌群、腕掌屈肌群iEMG 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血清NSE、S100B 蛋白、IL-18、IL-6、PAC-1、D-D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VEGF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NSE、S100B 蛋白、IL-18、IL-6、PAC-1、D-D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脑梗死基础疗法和常规康复疗法基础上加用麦粒灸法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后手功能障碍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手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脑梗死局部的炎症程度,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患手的腕背伸肌群、腕掌屈肌群力量,提高患手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抑亢汤联合督脉温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疗效及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0 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抑亢汤联合督脉温针灸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宫颈黏液评分、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B 超检查结果(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卵泡数) 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2%,观察组为8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评分中月经稀发、崩漏、婚久不孕、胸痛、痤疮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5 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宫颈黏液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黏液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E2 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LH、T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FSH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2 水平高于对照组,LH、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SH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子宫体积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卵巢体积、卵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卵巢体积、卵泡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亢汤联合督脉温针灸可提高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促进宫颈黏液分泌,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卵巢储备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代谢、内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健侧针刺组(简称健针组)、健侧针刺加麦粒灸组(简称健针加灸组)、患侧针刺组(简称患针组)、患侧针刺加麦粒灸组(简称患针加灸组)各20例,并根据改良Asworth量表(MAS)评定疗效。结果:健针加灸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督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督灸联合牵引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积分肌电值(I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腰背伸肌群MPF、IEMG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观察组腰背伸肌群MPF、IEMG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栓素B2(TXB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TXB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CF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剔除4例,对照组剔除2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疲劳量表-14 (FS-14)、抑郁状态问卷(DS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DSI、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DSI、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86.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CFS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疲劳症状,改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调任通督针刺法联合定坤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预后妊娠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PCOS不孕症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A组、对照B组各40例.对照A组采取常规促排卵治疗,对照B组在对照A组基础上予以定坤丹治疗,研究组在对照B组基础上联合调任通督针刺法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伏天与非三伏天督灸对阳虚体质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 例
阳虚体质患者分为三伏督灸组、非三伏督灸组和金匮肾气丸组各40 例。三伏督灸组给予初伏、中伏、末伏首
日督灸治疗;非三伏督灸组予非三伏天时间督灸治疗;金匮肾气丸组口服金匮肾气丸治疗。比较3 组临床疗效
及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 个月、治疗后6 个月阳虚体质量表评分、畏寒程度量表评分。结果:三伏督
灸组总有效为87.50%,高于非三伏督灸组75.00% 与金匮肾气丸组67.50%(P<0.05)。3 组治疗结束时、治疗
后3 个月、治疗后6 个月阳虚体质量表评分、畏寒程度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三伏督灸组阳虚
体质量表评分、畏寒程度量表评分均低于非三伏督灸组与金匮肾气丸组(P<0.05)。结论:三伏天督灸、非三
伏天督灸和口服金匮肾气丸均能有效改善患者阳虚体质,减轻畏寒程度,其中三伏天督灸对阳虚体质干预效果
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上海针灸杂志》2016,(1)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电针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6例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7例和对照组169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估指数(PRI)评分和中医证候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患者治疗期间服药次数和头痛发作次数,并分析影响偏头痛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两组治疗后及随访1、2、3个月PRI评分和中医证候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2个月PRI评分和中医证候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各星期服药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3、4星期时头痛发作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1、2、3个月疗效与中医证型和VAS评分均有关。治疗组随访2个月疗效与性别有关。治疗组随访3个月疗效与文化程度有关。结论头针配合电针是一种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