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评估乳腺癌手术前辅助性化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术前采取辅助化疗方式治疗的8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60)和无效组(n= 28),对比两组化疗前后的原发病灶大小、病灶内血流分级特征、超声声像特征差异。结果化疗前,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病灶长、宽、厚、病灶面积、病灶体积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有效组患者的病灶长、宽、厚、病灶面积、病灶体积测定值均低于无效组(P < 0.05),两组患者的病灶长、宽、厚、病灶面积、病灶体积测定值较化疗前均降低(P < 0.05);化疗前,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病灶形态、边界、强回声带、后方回声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有效组患者肿瘤病灶规则形态、边界清晰、后方回声无异常的占比均高于化疗无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化疗前,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肿瘤病灶血流分级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有效组患者肿瘤病灶血流分级达到(0级+Ⅰ级)占比高于无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从病灶大小、血流分级、声像特征变化3个方面评估乳腺癌术前辅助性化疗效果,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及手术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治疗的患者51例,分别于化疗前及手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将最终的病理结果与化疗前穿刺标本进行比较,根据病理反应性分级标准(1~3级为无效,4~5级为有效),评估其化疗前后超声造影指标的变化。结果 51例患者中,化疗结束后治疗有效者25例,无效者26例。所有肿块化疗前均表现为高增强,化疗后有效者多表现为低增强(20例),无效者多表现为高增强或等增强(24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前无效者中出现灌注缺损区和放射状血管的概率明显高于有效者(P0.05)。化疗后有效者峰值强度低,达峰时间长,区域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均较无效者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及评估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多模态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根治术患者放化疗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乳腺癌放化疗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在化疗前后行超声造影、弹性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对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结果  常规超声评估放化疗疗效的敏感度为52.63%,特异性为87.50%,准确度68.57%,经Kappa检验常规造影与病理检测一致性较差(Kappa=0.388)。超声造影评估化疗疗效的敏感度为94.7%,特异性为98.4%,准确度为96.4%;超声造影与病理的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0.928,一致性较好。放化疗前所有患者肿瘤超声图像表现为高增强,放化疗后有效患者主要表现为低增强,无效患者主要表现为中、高增强;无效患者化疗前多见灌注区缺损和放射血管,而在有效患者中少见;放化疗后有效患者区域血流量、时间-强度的曲线下面积和弹性应变率比值均低于无效患者,弹性评分、达峰时间高于无效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多模态超声造影技术的部分定性和定量指标对乳腺根治术患者放化疗疗效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并手术的患者51例,分别于化疗前及手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 评估其化疗前后超声造影指标的变化。结果 超声造影可有效反应肿瘤的化疗效果。化疗前无效组中出现灌注缺损区和放射状血管的概率明显高于有效组(p<0.05)。同无效组相比,有效组多表现为峰值强度低,达峰时间长,区域血流量和血流速度较低(p<0.05)。结论 超声造影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及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水平评估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接受FEC(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新辅助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40例为乳腺癌组,根据化疗疗效分为有效组24例和无效组16例。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乳腺癌组化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评估乳腺癌患者化疗前IL-10水平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效能。结果乳腺癌组患者化疗前IL-10水平[(382.52±68.03)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25.75±32.11)ng/L](P0.05);乳腺癌组患者化疗后IL-10水平[(510.10±120.80)ng/L)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后有效组患者IL-10水平[(381.70±36.80)、(426.83±39.72)ng/L]均低于无效组[(383.75±99.77)、(637.50±84.35)ng/L](P0.05);乳腺癌患者化疗前IL-10水平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最佳截断值为370.04 ng/L时,AUC为0.708(95%CI:0.534~0.883,P0.001),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75%。结论血清IL-10水平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具有一定价值,降低血清IL-10水平有可能增加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乳腺癌患者为对象,均接受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并且于化疗治疗前、化疗治疗2个疗程及化疗治疗结束后进行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以评估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有效组化疗治疗第2个疗程后、化疗治疗结束后的Ktrans及Kep均有差异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无效组化疗治疗第2个疗程后、化疗治疗结束后的Ktrans及Kep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应用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评估的价值确切,可以给予临床提供更客观真实的评估结果,值得临床加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53例患者共57个肿块经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且经临床评估需行新辅助化疗,在新辅助化疗前1周内及化疗后手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肿瘤大小、血流分布、血流阻力指数,根据RECIST指南,将患者分为有效组(CR组、PR组)及无效组(SD组、PD组),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CR组共5例,由于肿块完全消失,化疗后血流消失;PR组中,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RI值及血流分级变化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病灶前后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效组(SD组+PD组)中,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内PSV、RI值及血流分级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检测病灶大小及血流参数,可客观地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参数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56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及第2次化疗结束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超声造影参数及4~6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学疗效,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超声造影参数的差异及不同病理学疗效分组间超声造影参数的差异。结果 56例乳腺癌病灶经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后的超声造影峰值强度(17.82±3.29 db)低于化疗前(23.80±3.74 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48,P0.001)。化疗前、后两次乳腺癌病灶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变化率与病理反应分级呈正相关(spearman r=0.839,P0.001)。4~6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有效组与无效组的峰值强度变化率分别为0.28±0.07和0.16±0.04(t=5.27,P=0.026)。结论超声造影参数中峰值强度变化率有助于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其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3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病灶的化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乳腺癌病灶变化与病理学评价的符合率为72.09%,敏感度为86.36%,在病理判定有效组,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内血流分级类型及RI值变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S<0.05);在病理判定无变化组,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内血流分级类型及RI值变化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S>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癌病灶的二维图像及血流信息,能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做出客观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 方法 收集在我院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并手术的患者40例,分别于化疗前和术前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用弹性评分法、应变率比值法评估其化疗前后的变化,并与术后的病理结果相比较。 结果 超声弹性评分评估NAC疗效的准确性为78.1%,有效组和无效组具有明显差异(P=0.002)。弹性应变率比值法评估NAC疗效以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和以脂肪组织作为参照时,有效组和无效组均具有明显差异(P=0.001和0.005),评估NAC疗效的准确性分别为82.0%和75.3%。 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8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以及超声支气管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CT值以及CT净增强值,分析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能。  结果  观察组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均高于对照组(P < 0.05);Ⅲ~Ⅳ期患者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均高于Ⅰ~Ⅱ期(P < 0.05);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CT值、强化峰值以及CT净增强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诊断的特异性高于单独检测(P < 0.05);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P < 0.05)。  结论  采用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支气管镜对周围性肺癌患者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调强适形放疗(IMRT)技术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CT表现。  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n=68)和联合调强适形放疗组(n=68),同步放化疗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组给予IMRT技术同步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CT表现、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1(VEGFR-1)、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糖类抗原125(CA125)]及不良反应。  结果  联合调强适形放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同步放化疗组(P < 0.05),CT可用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与同步放化疗组相比,联合调强适形放疗组IgA、IgM、IgG水平较高(P < 0.05),VEGF和VEGFR-1水平较低(P < 0.05),CEA、SCC-Ag、CA125水平较低(P <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MRT技术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影响更小,还可下调VEGF和VEGFR-1水平,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乳腺粘液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免疫组化指标,提高诊断粘液癌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乳腺癌肿块的超声特征(肿块最大径、纵横比、高回声晕、转移情况、弹性评分等)、剪切波速度(SWVmax、SWVratio、SWVmean)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将粘液癌患者作为实验组(n=24),将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n=32),对比两组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指标表达的差异性,并对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与浸润性导管癌相比,粘液癌肿块多表现为边界清晰、有高回声晕、后方回声增强、弹性评分 < 4分且BI-RADS分类 < 4b类(χ2=4.419、5.171、6.162、4.743、14.000,P < 0.05),SWVmax及雌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阳性率在两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069,χ2=4.371、4.051,P < 0.05)。  结论  乳腺粘液癌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为超声诊断乳腺癌类型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测定肝脏超声图像肝肾回声比值及肝脏回声衰减系数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脂肪肝定量评估的临床价值及血生化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64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日血生化检测及肝脏灰阶超声检查,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轻度脂肪肝组、中-重度脂肪肝组, 应用计算机辅助超声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肝肾回声比值和肝脏回声衰减系数。  结果  肝脏回声衰减系数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在正常组[0.954±0.103及(1.10±0.71)mmol/L]、轻度脂肪肝组[1.206±0.198及(1.82±0.84)mmol/L]、中-重度脂肪肝组[1.546±0.400及(2.86±1.75)mmol/L]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肾回声比值在轻度脂肪肝组(1.350±0.302)、中-重度脂肪肝组(1.628±0.829)与正常组(0.926±0.175)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肾回声比值、肝脏回声衰减系数及TG与糖尿病患者NAFL分度呈正相关(r=0.678, P < 0.001;r=0.788, P < 0.001及r=0.609, P < 0.001)。  结论  超声肝肾回声比值及肝脏回声衰减系数可作为脂肪肝诊断的客观定量指标, 可为临床T2DM患者NAFL随诊和评估治疗效果提供简易有效的辅助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疼痛及乳房外观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7例单发良性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开放切除术组(n=44)和微创旋切术组(n=83)。开放切除术组行常规开放式切除手术治疗,微创旋切术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微创旋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乳房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结果  双侧乳腺超声下均表现为乳房皮肤回声清晰,腺体回声呈散在光点,分布欠均匀,内可见不规则稀疏区。微创旋切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瘢痕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开放切除术组(P < 0.05);术后6、12、24 h,微创旋切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开放切除术组(P < 0.05),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和对乳房形状、大小、柔软度、对称性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开放切除术组(P < 0.05);微创旋切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切除术组(P < 0.05)。  结论  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显著优点,可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且术后美观性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乳腺乳头状癌病理亚型病例的超声(US)、乳房X线摄影(MG)和MRI影像图谱,对比分析乳头状癌病理亚型病例的临床和影像特征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21年12月病理确诊的47例乳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肿瘤组织学分类,将纳入的47例患者(49个病灶)分为4组:乳头状导管原位癌(pDCIS)组、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组、实体性乳头状癌(SPC)组和浸润性乳头状癌(IPC)组。比较不同病理组的临床特征(n=47)、US(n=47)、MG(n=45)和MRI(n=14)的影像特征差异。根据BI-RADS分类标准,将BI-RADS分类≥4A认为是阳性诊断,分析3种影像学的误诊率。  结果  临床特征:所有组中触及包块比乳头溢液更多见。pDCIS(9/16,56.3%)亚组乳头溢液占比最高,IPC亚组触诊到包块的占比最高(9/11,81.8%)。US影像特征:IPC亚组的肿块形态不规则占比高于EPC亚组(P=0.023);IPC亚组的肿块边界不清占比远高于SPC组(P=0.025);与pDCIS相比,EPC亚组的囊实性肿块占比更高(P=0.048)。MG影像特征:SPC亚组肿块形态不规则的占比最高(4/6,66.7%),EPC亚组表现为形态规则的占比最高(5/6,83.3%); 在肿块边界不清或星芒状特征方面,SPC亚组占比高于pDCIS亚组(P=0.015)。MRI影像特征:SPC组的ADC低于其他亚组(ADC=0.37×10-3 mm2/s,P=0.005),EPC亚组低于pDCIS亚组(P=0.017)。US、MG及MRI的误诊率分别为46.8%、37.8%及14.3%,US的误诊率高于MRI(P=0.029)。  结论  乳腺乳头状癌亚组之间影像特征存在重叠。虽然US和MRI均可显示肿瘤形态学特征,但US误诊率显著高于MRI。MG对肿瘤钙化类型和分布更敏感,MRI在发现肿瘤扩散及伴发的同时性肿瘤方面更有效。US显示的肿块内血流信号、US和MG显示的肿块边缘及形态、MRI表观扩散系数等影像特征在乳腺乳头状癌病理亚型病例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磁共振T2加权图像的纹理分析评估直肠癌化疗后疗效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经临床与病理明确诊断的直肠癌患者117例,分为完全缓解组(n=38)和非完全缓解组(n=79);受试者化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均采用3.0T MRI扫描;采用Omni Kineitics软件提取受试者纹理特征,计算纹理特征的峰度、方差、熵和能量参数;绘制ROC曲线分析磁共振T2加权图像的纹理,评估直肠癌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价值。  结果  治疗后完全缓解组受试者方差、熵明显低于未完全缓解组(1534±312 vs 2312±586、5.43±0.41 vs 6.42±0.29)峰度、能量明显高于未完全缓解组(4.85±0.66 vs 3.72±0.49、0.016±0.002 vs 0.01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采用磁共振T2加权图像的纹理分析可评估化疗后的疗效,并可预测直肠癌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乳腺癌超声多参数(二维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造影)评估与病理对照。  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0年9月我院诊治的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61例(72个病灶),均行二维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造影和病理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种检查方法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准确度。  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示:61例(72个病灶)中有43例恶性(51个病灶),18例良性(21个病灶);二维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癌敏感度47.06%,特异性66.67%,准确度52.78%;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敏感度60.78%,特异性71.43%,准确度63.89%;剪切波弹性成像敏感度82.35%,特异性80.95%,准确度81.94%;超声造影敏感度86.27%,特异性85.71%,准确度86.11%;联合诊断敏感度94.12%,特异性90.48%,准确度93.06%。联合诊断乳腺癌准确率高于单独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造影检查(P < 0.05)。  结论  乳腺癌超声多参数(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造影)联合检查,可明显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