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京灵 《全科护理》2020,18(13):1632-1635
[目的]探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联合安全隐患警示牌在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手术后在PACU麻醉后复苏与观察的2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PACU护理安全管理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病人为试验组,采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联合安全隐患警示牌的方法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实施两种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期间病人麻醉复苏期不良事件(包括管道脱落、心搏骤停需心肺复苏、休克、苏醒延迟、循环系统相关不良事件、呼吸系统相关不良事件等)发生率与PACU护士对PACU安全管理知识、态度、行为及意识变化。[结果]试验组病人麻醉复苏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联合安全隐患警示牌的方法实施后PACU护士对PACU安全管理知识、态度、行为及意识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联合安全隐患警示牌在PACU护理安全管理中运用,能有效提高PACU护士对PACU安全管理知识、态度、行为及意识,降低麻醉复苏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PACU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宜庭 《护理研究》2012,26(28):2663
困难气道或气管插管拔管后易发生通气功能障碍再次插管者以及大出血的病人一直是麻醉恢复室工作人员所关注的重点对象,因其病情较重、用药禁忌多等,不仅加重了麻醉恢复室的复苏难度,还对恢复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麻醉恢复室的安全管理一直是医护人员所关系的话题.1996年以来南京市鼓楼医院麻醉恢复室制作并运用各种安全警示牌,有效地提高了安全复苏的质量,避免了在复苏当中使用一些不适当的拮抗药,使得全身麻醉管理更加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3.
安全警示牌在全身麻醉恢复中的使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宜庭 《山西护理杂志》2012,(10):2663-2663
困难气道或气管插管拔管后易发生通气功能障碍再次插管者以及大出血的病人一直是麻醉恢复室工作人员所关注的重点对象,因其病情较重、用药禁忌多等,不仅加重了麻醉恢复室的复苏难度,还对恢复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麻醉恢复室的安全管理一直是医护人员所关系的话题。1996年以来南京市鼓楼医院麻醉恢复室制作并运用各种安全警示牌,有效地提高了安全复苏的质量,避免了在复苏当中使用一些不适当的拮抗药,使得全身麻醉管理更加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4.
自制标识牌在麻醉恢复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继续观察术后患者病情、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使其由全麻状态逐渐苏醒、由手术室安全回到病房的中转站。我院有手术间30个,麻醉恢复室床单位10张,日手术量100多例,恢复室日收治患者50多例,由于麻醉恢复室患者多、人流动量大、病种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级创伤评估ABCDE法在麻醉恢复室交接班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本科收治的1009例各种麻醉手术后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8月收治的1009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麻醉恢复室常规交接流程交接,观察组采用初级创伤评估ABCDE法交接。对比两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麻醉恢复室内各类交接隐患事件发生率为2.78%(28/1009),显著低于对照组21.51%(217/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交接班所需时间为(3.36±0.35)min短于对照组的(5.45±1.38)min;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及麻醉医生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结论初级创伤评估ABCDE法的应用提高了交接效率与质量,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麻醉后恢复室(Recovery room)又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直至病人生命指征恢复稳定的单位[1].麻醉和手术均会对病人造成生理机能影响,特别是麻醉及手术后第1小时是最需要密切观察的时段,几乎危害病人生命安全的麻醉并发症都会在这段时间出现.由于麻醉后恢复室病人多、周转快、病种较复杂,为了降低医疗风险,我院PACU自2011年10月起使用自制标识,为每位病人不同的护理侧重点加以警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于院内接受手术麻醉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3例。护理组采取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平均交接时间和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麻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有利于提高Steward评分及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将舒适护理运用于麻醉后恢复室(PACU), 提高恢复期患者安全和舒适度。方法 针对手术患者的安全及麻醉恢复阶段的各种不适, 实施舒适护理措施护理麻醉恢复期患者。结果 实施舒适护理服务, 不仅保证患者安全, 促进康复,还增加了麻醉医师和患者满意度。结论 通过实施舒适护理服务不仅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也提高了麻醉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 规避了纠纷和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赵爱平  贾彦彦 《全科护理》2014,(18):1694-1695
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对手术麻醉病人进行严格观察与监测,继续治疗直至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场所,此期与诱导期具有相同的危险性,病人病情千变万化,护士必须严密观察[1]。本院于2012年成立了麻醉恢复室,恢复室的创建给全身麻醉苏醒病人提供了安全保障,给连台手术减少了时间,缩短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充分提高了手术间的利用率。在苏醒过程中严密观察各项指标,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完善的护理程序,做到忙中不乱,有效保障苏醒期病人的安全,以确保病人安全度过苏醒期,顺利安全返回病房,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循证设计麻醉恢复室护理记录单,探讨该记录单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制定麻醉恢复室护理记录单,同时以使用前6个月的5 943份记录单为对照组,使用后6个月的5 327份记录单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并发症记录及使用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5%,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0.22%;并发症记录增加2.29倍,使用满意度增加3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护理记录单的使用降低了麻醉苏醒期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工作效能,从而改善麻醉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规范流程在麻醉恢复室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安全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规范转运流程对2 797例院内转运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结果:本组患者转运途中发生输液针脱落5例、堵塞4例,导尿管脱落2例,呼吸道梗阻6例,低氧血症22例,血压升高12例、下降4例,呕吐5例,躁动18例,寒战4例,经及时处理,均被平稳护送至病房。结论:运用规范转运流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安全护理,能保证麻醉恢复室患者转运安全,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手术周转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丹 《全科护理》2013,(29):2753-2754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排在第5位的常见恶性肿瘤,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位居第3位。肝癌的治疗目前仍然以手术切除为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有些肝癌病人术前肝功能损害比较明显,从而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间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效率、减少麻醉并发症、减轻病房护士工作压力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麻醉恢复室共接收全身麻醉后肝癌术后病人6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吴昉  刘功俭  谭迎春 《全科护理》2012,(35):3327-3329
从护士素质、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及环境、病人自身等方面分析总结麻醉恢复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认为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及制定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是病人安全、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及早日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麻醉恢复室(PACU)安全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6月手术后入PACU的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8-11月手术后入PACU的患者为观察组,应用HFMEA方法评估手术后患者在PACU交接过程中潜在失效模式,识别与分析其高风险因素,制定其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PACU交接潜在失效模式风险危急值;交接缺陷总例数、总缺陷项目数;交接完毕后电话回拨例数;交接用时及医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ACU交接潜在失效模式风险危急值;交接缺陷总例数、总缺陷项目数;交接完毕后电话回拨例数与交接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医护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EA应用于PACU交接可有效降低交接缺陷发生率,减少交接用时,提高交接效率,提升交接质量的同时增加医护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麻醉恢复室病人的复苏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赵柏松  孟凌新 《护理研究》2013,27(8):745-74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全身麻醉后转入PACU的病人23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方位人性化护理,对照组仅针对不适症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苏醒期并发症及苏醒时间。[结果]干预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后恢复室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提高病人满意度、缩短恢复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入室护理流程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建立PACU入室护理流程,内容包括连接呼吸机、连接监护仪、管道交接、皮肤交接等流程和对PACU护士进行培训、考核。结果流程应用前,术后患者入室护理时间从7.0 min降至流程应用后4.0 min,无1例发生护理风险及不良事件。结论 PACU入室护理流程的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加强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刘娟  周娅颖 《全科护理》2016,(24):2556-2557
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麻醉恢复期病人继续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到稳定状态的场所。主要收治当日全身麻醉病人术后未苏醒者和全身麻醉后病人情况尚未稳定者,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者[1]。为保证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我科2015年起将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应用于病人恢复护理中,切实落实了精细化护理服务的内涵,即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保证病人的安全,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麻醉恢复室老年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要求,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数量有明显增长。但是,老年人因其生理特点,常井发多种疾病,给手术带来一定困难。为了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预防合并症复发,对老年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进行护理观察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曼丽 《护理研究》2008,22(4):1100-1101
为加强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管理,减少和预防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我院成立了麻醉恢复室,经过不断总结和探索,形成了一套规范的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有力地保障了麻醉术后病人的安全恢复,加快了手术病人的周转,提高了手术室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