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附29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临床上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并有腹痛的患者,应用阴道超声检查295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子宫肌瘤194例,子宫腺肌病56例,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病45例。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亦各具特征。结论:经阴道超声较腹部超声更能获取最佳图像,是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方法且检出率高,给临床治疗及随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不典型子宫病灶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证实。结果:本组经病理诊断子宫肌瘤22例,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86.4%,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95.5%;子宫腺肌瘤16例,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81.3%,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93.8%。子宫肌瘤表现为瘤体周边首先灌注呈环状强化,并分支进入瘤体内部,然后内部迅速强化;子宫腺肌瘤则表现为多支、较粗大、短线状增强信号从病灶周边进入内部,继之内部迅速强化。结论:超声造影显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血流灌注具有不同的灌注模式和特征,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性及监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7年8月143例子宫肌瘤的经腹壁及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图像表现和诊断。结果:经腹壁超声诊断子宫肌瘤125例发现146个肌瘤;经阴道超声诊断140例发现166个肌瘤。与经腹壁相比,经阴道超声敏感性提高了12.05%,准确性提高了10.49%。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为97.82%,经腹壁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为87.41%。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准确率更高,对诊断小肌瘤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腹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14年3月间,经我院术前超声诊断的210例子宫肌瘤患者,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结果 经手术病理符合193例,符合率91.9%,误诊17例,误诊率8.09%;其中,误诊为子宫腺肌瘤7例,卵巢肿瘤10例.210例中,我们选取均行经腹与经阴道检查的135例进行对照,结果显示单纯经阴道检查符合率为96.29%(5/135),单纯经腹检查符合率91.11%(12/135).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其诊断符合率.结论 超声是子宫肌瘤首选的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经腹部超声(TAS)和TVCDS分别对83例子宫腺肌病和69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统计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TVCDS检查结果与TAS比较;两组病变在边界、边缘、病灶内部、病灶周围宫壁回声以及病灶边缘、内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等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TVCDS对8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1 .6%(76/83),显著高于TAS的63.9%(53/83;P<0.01).TVCDS对69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2.8%(64/69),与TAS的91.3%(63/69)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VCDS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1.6%(76/83),明显优于TAS,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余秀华  施红  李黎  张宏 《人民军医》2009,(7):447-44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肌瘤和腺肌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新型超声造影剂结合超声造影技术,观察子宫局灶性病变73例的血流灌注特点,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瘤进行鉴别诊断,并与常规超声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验证。结果:采用超声造影检查方法对子宫内病灶检出数目较常规超声显著增多,并且提高了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论:超声造影能显示子宫肌瘤与腺肌瘤各自不同的血流灌注方式,是术前较理想的鉴别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过去3年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已手术证实的277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51例为肌间及浆膜下肌瘤,子宫黏膜下肌瘤14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不符12例.结论:子宫肌瘤的部位、时期与其临床表现及声像图特征相对应.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诊断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误诊原因,提高其对腺肌病的诊断符合率。材料和方法:78例经病理检查确认为子宫腺肌病患者,年龄27~61岁,平均44岁,术前全部经超声检查。结果:超声诊断正确者32例,符合率为41.03%,误诊13例,漏诊33例。两者共占58.97%。误诊病例均为子宫肌瘤,漏诊病例中合并肌瘤者20例,子宫体积增大者5例,子宫正常者6例。结论:超声诊断腺肌病,应动态随访,紧密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其它盆腔检查,同时要重视腺肌病与肌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120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子宫内膜增生58例,内膜息肉29例,黏膜下肌瘤25例和内膜癌8例。将患者术前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诊断结果分别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计算诊断准确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55%、100.00%、80.00%、75.00%,总准确率为92.50%;经腹部超声检查分别为82.76%、82.76%、60.00%、25.00%,总准确率为74.17%,前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后者(χ2=4.372,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观察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临床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的患者50例(子宫肌瘤组),年龄26~57岁,平均43.63岁。另外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能量多谱勒超声在子宫肌瘤栓塞治疗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通过对27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并应用经阴道彩色能量多谱勒超声在栓塞前、栓塞后当天、第5d、栓塞半年内每次月经干净后第3~4d内及栓塞后每年进行检查,追踪随访34~58个月。结果栓塞前月经量过多19例,术后3个月内月经量恢复正常18例。监测发现,栓塞前肌瘤部分血流信号丰富22例,一般2例,稀少但肌瘤周边有环状血流信号2例和无血流信号1例;子宫肌层血流信号均丰富。26例栓塞后超声发现肌瘤一直无血流信号,子宫肌层血流信号在术后第5d后的每次复查均丰富。栓塞术后症状无改善1例,术后第5d和1个月发现肌瘤血流信号较丰富与术前相近。栓塞前均可探测典型的子宫动脉频谱,栓塞后子宫动脉频谱消失,在栓塞后半年到2年内子宫动脉复通。随访期内出现临床症状的再发肌瘤2例,没有临床症状但超声检查发现再发肌瘤2例。子宫体积缩小率(50.89±1.63)%(t值3.921,P<0.001),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56.76±7.94)%(t值4.643,P<0.001),半年后肌瘤和子宫的体积维持稳定,没有变化。结论术前对子宫肌瘤进行血流信号的检测有利于术前对肌瘤栓塞疗效的判断;术后对子宫和肌瘤的短期(栓塞后1周内)动态监测有助于对肌瘤栓塞疗效的分析;术后定期对肌瘤行超声检查有利于子宫肌瘤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于子宫肌层所致的一种妇科疾病。经阴道超声(TVU)与MRI是重要的诊断方法,尤其TVU是目前诊断本病的首选检查方  相似文献   

13.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该病多发生于26~51岁经产妇。约50%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临床表现为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经期延长、月经量多。超声检查是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因为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有些临床表现及症状相似,经过腹部超声(TAS)检查有时不尽人意,尤其是当腺肌病合并肌瘤时更是难以鉴别,能否作出准确诊断显得十分重要。而经阴道超声(TVS)检查使用是高频探头,位置更加贴近盆腔器官.能清晰的观察到子宫大小,形态及子宫肌层的回声变化。其图像质量优于腹部超声(TAS)。本研究对59例通过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了分析对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及子宫肌腺病82例患者手术治疗前行超声检查,并于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超声检查特点、诊断正确率。结果 42例被诊断为子宫肌瘤,诊断符合率为93.33%;30例被诊断为子宫腺肌病,诊断符合率为81.08%。子宫肌瘤内部血流信号丰富,且血流丰富程度与肿块体积呈正相关,而子宫肌腺病不具备以上特征。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肿块内部及周围血流分布情况,提高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介入性超声在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介入性超声在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304例子宫粘膜下肌瘤和子宫壁间肌瘤的患者在超声双向对比法监视下用官腔电切镜行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切除子宫粘膜下肌瘤225例,完全及部分切除子宫壁间肌瘤79例.其中一次手术301例,二次手术3例,术后使用缩宫素41例,发生水中毒2例.结论介入性超声可有效的监导手术过程、观察膨宫效果及提示术中使用缩宫素,是监导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卢峻  佘志红  熊奕  王慧芳  甘晗靖  林琪  吴瑛   《放射学实践》2011,26(8):890-89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强化形式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患者70例的超声造影表现,记录造影时病灶的充填方式、与肌层的成像顺序及增强程度等。结果:子宫肌瘤患者50例(72个病灶),子宫腺肌症患者20例。3 cm以上肌瘤56个,均表现为假包膜先充填,呈周边环状增强,然后肌瘤内部增强,消退时肿瘤中央先消退,包膜增强持续时间较长,与周边正常肌层组织充盈方式显著不同。3 cm以下肌瘤16个,呈环绕型增强8个,树枝型增强2个(混合型增强6个)。20例子宫腺肌症均表现为与子宫肌层同步增强,同步减退,且增强程度低于子宫肌层,呈不均匀增强,可见虫蚀样充盈缺损区。结论:超声造影强化形式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超声对子宫腺肌瘤的观察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本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也逐渐提高。本文就我院近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子宫腺肌瘤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表现及误诊原因加以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我院5年间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子宫腺肌瘤住院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年龄30~48岁,平均39岁。临床症状有痛经和  相似文献   

18.
子宫肌瘤的超声影像与病理对照(附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超声影像与病理的相关性及期误诊原因。方法:对86例子宫肌瘤的超声、手术、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超声与病理完全符合69例、基本符合11例,总符合率93%。误诊6例,占7%,其中将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腺病、局限型子宫腺肌瘤、浆膜下子宫内膜异位误诊为子宫肌瘤各1例。将宫颈部肌瘤误诊为卵巢肿瘤2例。结论: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符合率达90%以上,误诊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HIFUA)子宫肌瘤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析患者HIFUA治疗前后病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表现,分别依据子宫肌瘤的位置、血流状况及回声特征分组,比较各组能效因子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与后壁、侧壁的子宫肌瘤比较,HIFUA治疗位于前壁的肌瘤所需能效因子低,治疗总有效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IFUA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预后与肌瘤内部血流丰富度、回声强度成反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的特征表现能够评估HIFUA治疗子宫肌瘤的预后,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腺)肌瘤的近期疗效及其实用性。方法:对经临床及阴道超声确诊子宫(腺)肌瘤的136例患者行HIFU治疗,应用CDFI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瘤体大小、回声、血流动力学等不同的改变。结果:136例子宫(腺)肌瘤HIFU治疗后1~6个月CDFI随访统计,瘤体明显缩小者86例,瘤体内回声明显增强改变113例,血流信号消失或明显明显减少者110例,月经期经量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105例。HIFU治疗子宫(腺)肌瘤总有效率为83.09%(113/13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好地观察子宫肌瘤HIFU治疗前后瘤体的回声、血供和体积大小的改变,是HIFU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价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