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晚期胃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2021年6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接受一线化疗的90例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的病理资料,根据基线血常规化验结果计算SII值。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X-tile软件选取SII治疗疗效和预后的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将晚期胃癌患者分为高、低SII组,分析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基线SII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一线化疗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90例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高、低SII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45%(1/29)和19.67%(12/61),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1.38%(12/29)和77.05%(47/61)。基线SII越低,患者化疗疗效越好(χ2=11.075,P=0.001)。低SII组患者的PFS显著长于高SII组(4.57个月vs. 2.13个月,P<0.001),低SII组患者的OS亦显著长于高SII组(9.83个月vs. 3.97个月,P<0.001)。单因素和多...  相似文献   

2.
王婷  杨秋安 《黑龙江医学》2022,46(16):1929-1932
目的:探讨放疗开始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能否作为老年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检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符合入组条件的40例患者,收集放疗前1周内的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高LMR组(≥4.77,15例)和低LMR组(<4.77,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情况。结果:高LMR组患者中位PFS (36个月)、中位OS (37个月)明显高于低LMR组(15个月、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LMR对患者的PFS和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N分期、LM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放疗前LMR可以作为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指标,高LMR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和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22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MM患者243例。收集化疗前1周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LMR和PNI,并根据中位数分为低PNI组(<47.2,121例)和高PNI组(≥47.2,122例),低LMR组(<5.85,120例)和高LMR组(≥5.85,123例)。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疗效和预后差异,并对接受硼替佐米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高PNI组和低PNI组的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LMR组和高LMR组的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92个月随访,110例患者死亡,133例存活。低PNI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较高PNI组缩短(31个月vs. 39个月,χ2=4.130,P<0.05),低LMR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较高LMR组缩短(31个月vs. 41个月,χ2=10.308,P<0.01)。在接受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2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156例初诊为MM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LMR最佳临界值,并分析LMR与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LMR临界值为3.01时,据此将患者分为低LMR组(LMR<3.01,n=49)和高LMR组(LMR≥3.01,n=107)。中位随访时间30.5(3~75)个月,低LMR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55个月vs.未达到)和中位PFS时间(21个月vs.39个月)均显著短于高LMR组(P<0.05);低LMR组患者的OS率和PFS率均显著低于高LMR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晚期肝内胆管癌患者接受一线化疗后首次疗效评估结果对生存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接受化疗方案治疗的107例晚期肝内胆管癌患者。基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对比化疗前后最长径之和(sum of the largest tumor diameters, SLD)变化将疗效分为3组,将肿瘤SLD缩小至少超过30%为SLD(1)组;SLD增加至少超过20%纳入SLD(3)组;介于两者之间的为SLD(2)组。Kaplan-Meier曲线分析3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明确疗效与生存时间的预后价值。结果 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表明SLD(1)组、SLD(2)组和SLD(3)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16.3、13.2、7.4个月(P<0.001),以及6、12和24个月OS率依次递减。SLD(1)组中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100%、72.2%和16.7%;SLD(2)组中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0.7%、53.7%和7.4%;SLD(3)组中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7.1%、20%和0%。为进一步分析SLD增大或缩小的程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我们在SLD(2)组中将SLD增大的患者纳入SLD(2+)组,将SLD减小的患者纳入到SLD(2-)组。SLD(2+)和SLD(3)组的中位OS分别为11.3个月和7.4个月,P=0.012。然而,SLD(2-)和SLD(1)组的中位OS分别为13.9个月和16.4个月,P=0.053。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表明SLD缩小>30%(HR=0.564,95%CI: 0.3210.991,P=0.046)、SLD增加>20%(HR=3.012,95%CI: 1.8734.842,P<0.001)是晚期肝内胆管癌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晚期肝内胆管癌一线化疗患者,首次疗效结果对患者生存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肿瘤SLD增长越大,生存预后越差,但在肿瘤SLD缩小部分中,SLD(1)与SDL(2-)对患者的生存预后没有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比值(LMR)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5 年 1 月—2009 年12 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254 例初诊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 为高LMR 组(LMR>2.01)和低LMR 组(LMR ≤ 2.01),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和Cox 风险模型分析确定 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MR 水平升高与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以及单核细胞数量减少 有相关性(P <0.05),而与肿瘤分期晚、细胞分化低、病理类型差、淋巴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间质浸润 深度无关(P <0.05)。低LMR 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低于高LMR 组(P <0.05)。 单因素Cox 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晚、单核细胞增加和LMR 降低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 多因素Cox 分析显示,除肿瘤分期晚以外,LMR 降低也是影响宫颈癌患者PFS[Hl ^ R=4.397(95% CI :2.306, 8.383),P =0.000] 和OS[Hl ^ R=5.773(95% CI :3.032,10.993),P =0.000]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MR 可作 为宫颈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ZA)联合化疗治疗鼻咽癌(NPC)骨转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6例鼻咽癌伴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组(143例)及单独化疗组(163例)两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log-rank检验验证两组总生存期(OS)及无疾病进展时间(PFS)是否存在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使用Cox回归分析。比较治疗方法、临床因素及骨相关事件(SREs)的发生率。结果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组与单独化疗组OS中位值分别为(24.0±1.3)个月(95%CI:21.4~26.6)及(17.0±1.7)个月(95%CI:13.6~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组与单独化疗组PFS分别为(11.0±1.04)个月(95%CI:8.9~13.0)和(6.0±0.65)个月(95%CI:4.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组骨相关事件(SREs)的发生率为25.2%,明显低于单独化疗组的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8,P=0.002)。接受ZA治疗为OS独立的有利预后因素,而SREs、椎骨转移的发生以及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是OS的独立的不良因素。结论化疗联合ZA治疗能够使鼻咽癌骨转移患者生存获益。与单独化疗相比,联合治疗可以降低SREs的发生率,延长治疗PFS以及OS。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XELOX方案联合或不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不可切除的晚期胃癌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35例一线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XELOX方案化疗的病人纳入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30例一线接受XELOX方案化疗的病人纳入化疗组。在治疗开始前及经过2周期治疗结束后,评估疗效,统计病人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60.00%vs 23.33%)、疾病控制率(88.57%vs 50.00%)均优于化疗组(P<0.01)。截至随访时间,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9个月(95%CI:0.679~2.382),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5个月(95%CI:0.689~2.699)。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个月(95%CI:0.420~1.474),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个月(95%CI:0.371~1.451),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生存时间优于化疗组(P<0.05)。2组不良反应相似,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任意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化疗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dex,SII)、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 index,PNI)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一线化疗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20年12月在笔者医院确诊的550例初治晚期NSCLC患者。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NI、SII临界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SII、PNI的相关性。结果SII、PNI临界值为943.74、47.65,SII、PNI、SII-PNI曲线下面积(AUC)为0.788、0.744、0.905,敏感度为53.7%、71.1%、85.5%,特异性为84.7%、75.5%、81.0%。SII与性别、病理类型、吸烟史、疗效相关(P<0.05)。PNI与年龄、吸烟史、肿瘤分期、ECOG-PS、化疗方案、疗效相关(P<0.05)。低SII组比高SII组PFS和OS更长(9个月 vs 6个月,P<0.05;25个月 vs 15个月,P<0.05),高PNI组比低PNI组PFS和OS更长(8个月 vs 5个月,P<0.05;23个月 vs 15个月,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II升高、PNI降低是NSCLC患者PFS、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II和PNI呈负相关(r=-0.2,P<0.05)。结论 SII、PNI可作为Ⅲ~Ⅳ期NSCLC一线化疗患者有效的预后指标,SII升高和PNI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根治性同步放化疗(CCRT)后替吉奥(S-1)辅助化疗的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共计102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70岁)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既往均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接受过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根据是否行替吉奥辅助化疗分为化疗组(42例)和对照组(60例)对T分期、辅助化疗、原发肿瘤长度(GTV长度)等进行Kaplan-Meier统计学分析。  结果  化疗组与对照组2年、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54.1%、42.6%和38.4%、28.5%(P=0.081),2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55.4%、44.3%和32.9%、21.8%(P=0.024),2年、3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FS)分别为68.2%、61.4%和39.2%、25.9%(P=0.004)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辅助化疗有着更好的PFS和LRFFS(均P<0.05),临床分期Ⅱ~Ⅲ期相较于Ⅳa期有着更好的OS、PFS及LRFFS,淋巴结状态(N状态)与OS及PFS密切相关,年龄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对于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替吉奥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无进展生存率和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KRAS基因状态对晚期结直肠癌(mCRC)给予一线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mCRC病人216例,进行KRAS基因检测,给予一线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方案。拟定4~8周期化疗。每4周期化疗后,通过结肠镜、腹部B超、增强CT等检查,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0),观察KRAS基因突变状态与治疗的应答率(R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相互关系。结果mCRC病人中34.2%存在KRAS基因突变。KRAS基因突变组转移至肺与肝多于KRAS基因野生组(P < 0.05和P < 0.01)。KRAS基因突变型与野生型比较,低分化型多于中/高分化型(P < 0.01)。2组总体RR、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RAS基因突变组比基因野生型组OS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疲乏感、蛋白尿等不良反应情况类似(P>0.05)。Cox生存分析模型显示,KRAS基因突变不能作为PFS和OS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mCRC给予一线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KRAS基因突变状态对疗效尚无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不同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 CR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8例K-Ras野生型m CR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两组均完成8周期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观察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比较两组皮疹发生率。结果: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PFS和中位O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m CRC较单纯化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延长患者中位PFS和OS,不良反应以皮疹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Sokal,Hasford,EUTOS 3种预后评分系统用于我国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性。方法:对234例CML慢性期(chronic phase,CP)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Sokal,Hasford,EUTOS 3种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组,比较3种评分系统预后分层与患者长期生存指标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无事件生存率(event free survival,EFS)的一致性。中位随访20.5个月。结果:采用EUTOS评分系统划分的低、高危组5年预期OS分别为94.6%和84.7%(P=0.011),5年预期EFS分别为92.6%和77.6%(P=0.001),5年预期PFS分别为95.3%和82.4%(P=0.001)。以Sokal或Hasford评分系统划分的低、中、高危组,5年OS,EFS及PF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okal,Hasford评分系统相比,EUTOS评分与患者5年预期OS,PFS,EFS的一致性较高。结论:EUTOS评分系统更适合使用IM治疗的CML-CP患者的预后评估,调整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治疗方案可能会影响EUTOS评分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诱导化疗后的III-IVA期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同期化疗时最适累积奈达铂总量,分析同期奈达铂总量对诱导化疗后的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影响。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诊于云南省肿瘤医院共109例接受IC+奈达铂CCRT,根据CND四分位数将奈达铂组患者分为低(≤120 mg/m2)、中(121-200 mg/m2)、高剂量( > 200 mg/m2)3个组别,再根据肿瘤诱导化疗后反应将奈达铂组患者分别分为CR/PR和SD/PD 2个亚组,分析统计诱导化疗后不同累积奈达铂总量对患者的预后的影响,以期得到最适CND。  结果  CND低、中、高剂量组各项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根据CR/PR、SD/PD分组进行生存分析,累积OS率分别为77.2%、50.0%,3 a OS率98.2%、62.9%,累积PFS率63.2%、45.0%,3 a PFS率77.2%、54.8%,CR/PR组的各生存率优于SD/PD组(P < 0.05);根据CND低、中、高剂量分别对2个亚组进行分析,CR/PR亚组的累积OS率为93.3%、93.8%、60.0%(P = 0.046),3 a OS率100.0%、93.8%、100.0%(P > 0.05),累积PFS率86.7%、78.1%、30.0%(P = 0.007),3 a PFS率93.3%、90.6%、60.0%(P = 0.017),低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在OS率、PFS率、3 a PFS率方面较高剂量组显示出显著优势;SD/PD亚组中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多因素分析中,IC后的疗效评价(CR/PR&SD/PD)是III-IVA期鼻咽癌患者OS、3 a OS、PFS、3 a 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5)。  结论  III-IVA期鼻咽癌患者IC后CR/PR患者的生存获益远优于SD/PD的患者,IC后的肿瘤反应(CR/PR&SD/PD)是III-IVA期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III-IVA期鼻咽癌患者在IC后CR/PR的亚组中,接受低、中CND的患者生存率较高剂量组改善显著,对于该类患者来说CND似乎不需要超过200 mg/m2 即可获得较好生存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的动态变化对晚期肺腺癌病人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经一线化疗的晚期肺腺癌病人病历资料,收集其化疗前、化疗2周期后及化疗4周期后的相关资料进行疗效评定,并分别计算NLR、PLR;分析NLR、PLR的动态变化与各种临床特征、一线化疗疗效及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NLR、PLR水平在化疗前及化疗后疾病进展组均高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组(P < 0.01);在化疗疗效方面,除NLR4(P>0.05)外,NLR0、NLR2、PLR0、PLR2、PLR4与2周期化疗疗效呈负相关关系(P < 0.05~P < 0.01);而NLR0、NLR2、NLR4、PLR0、PLR2、PLR4与4周期化疗疗效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OS在不同NLR0、NLR4、PLR0、PLR2、PLR4、2周期化疗疗效及4周期化疗疗效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多因素分析表明,NLR0与PLR4是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和P < 0.01)。结论NLR、PLR与一线化疗晚期肺腺癌疗效及生存密切相关,治疗前NLR与化疗4周后PLR是一线化疗晚期肺腺癌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一线化疗后中医辨证维持疗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存质量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125例经标准一线化疗后取得缓解或稳定的晚期NSCLC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规范化中医辨证治疗,2组均治疗至疾病进展或不耐受,比较2组病人生存质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2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情况。结果试验结束剔除脱落病例,共纳入统计122例,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62例。治疗后,观察组卡氏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提高(P < 0.05和P < 0.01);生理状况、功能状况、附加情况评分均明显提高(P < 0.01),社会或家庭状况、情感状况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3.90个月,大于对照组的11.30个月(P < 0.05),观察组中位总生存期28.90个月,与对照组的16.9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维持疗法应用于晚期NSCLC病人,可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p53基因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抑癌基因,其生物功能好似“基因组卫士”。既往研究表明大约50%的肿瘤存在P53蛋白功能缺陷,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p53 rs1625895基因多态性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384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anger法测序其p53 rs1625895基因型,分析rs1625895基因多态性与患者临床特征、一线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中AA型2例(0.5%),AG型34例(8.9%),GG型348例(90.6%)。rs1625895基因型与患者年龄、性别、B症状[指出现以下任一症状:原因不明反复发热(常在38 ℃以上)、盗汗、原因不明6个月内体质量减少10%]、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分子分型等临床病理学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P > 0.05)。AA/AG与GG型患者的一线化疗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82.9%和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A/AG和GG基因型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rate, PFS)分别为71.8%和62.3%(χ 2= 1.351,P = 0.245),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 OS)分别为72.2%和64.1%(χ 2= 1.267,P = 0.2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在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 B-cell, GCB)亚组中,AA/AG和GG基因型患者的5年PFS分别为91.7%和72.7%(χ 2= 4.493,P = 0.034);5年OS分别为91.7%和76.7%(χ 2= 4.246,P = 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A/AG基因型患者预后明显优于GG型患者。而在非生发中心(non-germinal center B-cell, non-GCB)亚组,AA/AG和GG型的5年P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根据一线方案是否含有利妥昔单抗将患者分为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cyclophosphoramide, doxorubicin, vincristine, prednisone, CHOP)治疗组及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rituximab, cyclophosphoramide, doxorubicin, vincristine, prednisone, R-CHOP)治疗组,结果在不同亚组中,AA/AG和GG型的5年PFS及OS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一线接受CHOP方案化疗的DLBCL患者,p53 rs1625895不能预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但在GCB型患者中,rs1625895有可能成为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并分析原发性胃癌(gastric cancer,GC)患者转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寻找可早期预测转移的临床指标。  方法  回顾性研究云南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GC的31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转移分为转移组(213例)和未转移组(105例)。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GC转移及预后的关系,并探索各影响因素对转移的诊断效能。  结果  (1)生存分析提示转移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27个月和22.16个月,未转移组中位OS及平均PFS分别为45个月和41.98个月,2组间OS及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1);(2)多因素分析提示浸润深度 > 黏膜层、未接受化疗及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14.4 KU/L是GC患者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3)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提示与单指标或双指标联合相比,浸润深度、前白蛋白和CA-125三指标联合后对预测GC患者是否发生转移具有更精确的敏感性及特异性;(4)Log-rank检验及COX多因素分析提示化疗总周期<8周期及CA-125≥14.4 KU/L是转移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灶未接受手术治疗、初诊合并转移、病程中合并远处转移及CA-125≥14.4 KU/L是转移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GC患者一旦发生转移则预后极差,临床中应重视转移的早期发现及诊治,多指标联合对于诊断GC转移具有较精确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提示对GC患者应进行积极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尽早诊治转移灶,为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晚期食管鳞癌一线姑息化疗疗效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91例晚期食管鳞癌病人病例资料,并根据一线姑息化疗前D-二聚体水平分成2组,正常组(≤0.5 μg/mL)和升高组(>0.5 μg/mL)。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特征、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联。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病人血小板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均相关(P < 0.01)。升高组的疾病控制率低于正常组(33.33% vs 69.23%,P < 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病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 < 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能是晚期食管鳞癌化疗疗效的潜在评估标志物,并对预后的判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