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快速筛查护理给药风险事件,提出全面而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期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升护理质量,为药物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框架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某三甲医院上报的688例护理给药错误事件作为病例组,以病例组例数的2倍数在同时期药物执行数据库中进行随机抽样,抽样1376例未发生给药错误的护理给药事件作为对照组。对给药错误事件发生的相关客观因素及人为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护理给药错误事件的潜在危险因素,构建护理给药错误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护士职称、护龄、患者性别、患者文化程度、患者年龄、给药班次、交接班时段、工作时长、给药途径、药物执行的科室是护理给药错误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护龄、科室、给药途径、患者年龄、是否处于交接班时段纳入最终的护理给药错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P<0.05)。绘制并计算ROC下面积(AUC)=0.765,AUC>0.7,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临床预测能力。结论护理给药错误预测模型的构建可为临床药物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对于保障医院药物护理管理体系更具针对性及实用性,能够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孙静 《全科护理》2020,18(17):2145-2147
[目的]探讨护士口服给药环节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风险因素,并进行风险干预,以降低护士口服给药环节错误在护理中断事件中的发生率。[方法]对2018年3月—2018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口服给药环节中所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进行研究,分析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为环境、家属及病人自身等)并干预。[结果]风险干预后护士口服给药环节错误率明显降低,给药中断风险事件由风险干预前的53例下降至风险干预后的12例。[结论]通过实施风险干预,能有效预防或降低护士口服给药环节错误在护理中断事件中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保证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医院不良事件中用药错误的发生率较高。从护理专业角度,对国内外给药错误的基本概念、后果、现状分析、量化管理、发生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为护士给药错误的管理提供依据,以保障和促进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4.
229起护士给药错误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的原固和特点,探讨如何避免发生给药错误.方法 在建立半结构性非惩罚护理意外事件上报系统的基础上,回顾分析某三级综合性医院2008~2010年系统上报的229起给药错误事件,对护士发生给药缺陷的类型、特点、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①遗漏和"5R"类错误是护士给药错误的主要类别.给药错误的前三位原因为不遵守操作流程(低年资护士)、沟通不良和干扰(高年资护士).②护士年资是影响给药错误的重要因素,工作年限低于3年的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最高,3年以上者发生率明显降低.③护士给药错误容易发生在白天交接班时,尤其是在12:00左右.④与其他科室相比,外科护士给药错误的发生率更高.⑤给药错误各影响因素中,与结局相关者为沟通(P=0.044)、遗漏(P=0.019)、给药速度(P=0.008)、监测(P=0.000)和药品(P=0.009),Ⅱ级以上结局主要与高危药物有关.结论 护理管理人员应根据护士发生给药错误的特点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护士排班时应增加中午值班人员数量.对重点科室和高危药物应重点监测并提出降低给药错误的风险预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给药护理风险评估及预警干预模式在降低临床给药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到临床给药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工具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对临床给药护理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根据风险值( RPN)的大小实行分级预警干预。结果干预后,给药总风险值比干预前降低了39.58%,给药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6%,低于干预前(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5)。结论开展临床给药护理风险评估和预警干预降低了给药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的影响因素, 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和绘制列线图以帮助儿科门诊护士预防护理给药错误。方法整体抽样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于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记录的儿科门诊护理给药患儿516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发生护理给药错误患儿172例设为给药错误组, 未发生给药错误患儿344例设为非给药错误组, 比较分析2组患儿各项指标。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 患儿年龄、患儿入学、麻醉镇痛类药物、退热类药物、微量泵静脉注射给药途径、皮下注射给药途径、给药护士护龄、给药护士职称均是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风险预测模型, 使用ROC曲线验证可得, 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5%CI 0.84 ~ 0.94, P<0.01), 绘制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风险预测列线图总分为35 ~ 259分, 风险率为0.001 ~ 0.999, 总分越高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的风险越高。结论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预测模型和列线图构建能够为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预防提供参考模型和使用工具, 对保...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给药错误发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对某三级乙等医院2006-2010年护理系统上报的98例护理给药错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98例给药差错中,以药品错误最多,占30.61%;以白班发生错误的频次最多,占71.43%;以工作1~2年护士发生给药错误概率最高,占45.94%;给药错误的最常见原因为操作流程不规范,占29.85%.结论 应加强护士队伍业务素质建设,强化给药规章制度,改革现有的护理排班模式,加强护理队伍的自律监管,并提倡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以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徐玫 《当代护士》2016,(5):171-172
目的总结目前临床用药中给药错误发生的原因及改善的经验,探索相应的对策,确保用药安全。方法运用品管圈手段,将病区上报20件给药错误,按照SHLE分析法,对给药错误发生的相关人员、硬件系统、环境、制度等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制度不完善(35%);给药错误多发生于17:00交接班时间(20%);床位相邻患者交叉错误给药(20%);中心药站发药错误(10%);医生错误医嘱(10%);患者名称相似致给药错误(5%)。结论给药错误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护理管理者应注意护理制度的完善,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优化护理环境的管理;智能化患者身份识别系统的应用,查对信息化管理;综合有效措施降低给药错误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微  肖适崎  范玲 《护理研究》2012,26(29):2708-2710
[目的]探讨给药差错发生的高危环节,为提高病人用药安全、制定护理给药安全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辽宁省88所医院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注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填写自行设计的给药差错调查问卷,对护士发生的给药差错高危环节进行分析.[结果]给药流程中最容易发生给药差错的是给药环节;最易发生给药差错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最易发生给药差错的类型是药物剂量错误;最易发生给药差错的时间是每日08:00~12:00.[结论]根据给药差错的易发环节制定安全规范能够最直接、高效地避免给药差错的发生,达到提高病人用药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给药错误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随机抽取3个外科、3个内科的全体护士共计89名进行调查.结果给药错误实际发生情况较严峻,31名(35%)护士表示自己在过去的1月中发生了1起或多起给药错误.临床护士在案例分析中对给药错误的识别存在分歧,临床给药错误上报率较低,认为仅有54%的给药错误事件会上报给护理管理者.结论临床护士对给药错误的认知存在不足和分歧,会倾向于用自己的一些标准重新去定义给药错误,给药错误上报率不高,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加强培训、营造医院无惩罚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的原因,制定一系列相关对策,提高护士给药的准确性。方法:对某医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发生的30例给药错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给药错误发生主要类型为对患者身份确认不规范、剂量错误、遗漏错误。发生原因与三查七对制度执行不到位、护士责任心不强、低年资护士缺乏经验、人力资源不足、护患沟通不良有关。结论:针对不同年资护士应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案,医院应根据情况制订出高危环节的管理流程及风险预案,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行政管理者应从组织系统上改善人员配置并建立组织安全文化,提高护士整体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范玲  王诗尧 《护理研究》2012,26(29):2712-2714
[目的]分析影响临床给药差错的相关因素,为提高病人用药安全,制定护理给药安全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辽宁省88所医院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注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填写给药差错调查问卷,对给药差错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护士因素是给药差错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其余依次为环境因素、医生因素、组织因素、沟通因素和设备因素.[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安全规范,从个人因素和系统因素两方面制定预防给药差错发生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给药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勤容 《护理与康复》2009,8(5):419-420
分析用药过程中133起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给药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有人员因素和管理因素,而3年护龄以下的护士是发生缺陷的高危人群,具体原因为低年资护士不熟悉业务,药物知识的更新与临床不同步和未严格执行护理管理制度。为此,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对护士加强业务培训,进行环节控制,加强细节管理,以确保给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影响护理人员报告给药错误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描述护理人员给药错误的报告率;识别影响护理人员报告给药错误的因素.方法 运用描述性研究设计,自制"影响护理人员报告给药错误的因素"问卷,共23个条目,CVI为0.84,Cronbach's α为0.83.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10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2.4%的护理人员认为,给药错误的报告率在60%以下.护理人员报告给药错误的主要障碍是害怕报告后带来不良后果、害怕医生的责备、害怕患者及家属的反应.护士长对于给药错误的处理方式是报告给药错误的预测因子.结论 鼓励护理人员报告给药错误的有效策略是营造不责备、无惩罚的工作环境,改进给药错误的报告流程和沟通方法,加强对护理人员有关意外事件报告流程及重要性的培训,建立一支能够发现和分析复杂系统问题的护理管理团队.  相似文献   

15.
分析住院患者给药错误167起的原因,提出对策.167起给药错误的主要原因分为系统因素和个体因素两方面,其中系统因素比个体因素对给药错误的影响更多、更深.为此,护理管理者应转变给药错误事件的风险管理理念,采取优化给药流程、实施信息化给药管理、做好给药团队间的沟通协调、完善护士培训体系、重视给药过程的细节管理等对策,并完善实习护生和进修护生的管理,以确保给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工作3~10年护士48例给药错误事件的特点及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工作3~10年护士上报的48例给药错误事件的护士职称、学历、婚姻状况、子女年龄、给药错误发生班次、给药错误类型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报的48例工作3~10年护士给药错误中,职称为护士、学历为中专、婚姻状况为已婚的护士发生给药错误占比较高。给药错误主要发生在A班。给药错误类型分别为患者身份识别错误24例,药物剂量错误10例,药物种类错误7例,频次错误3例,漏给药2例,方法错误2例。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多关注工作3~10年的护士,根据其特点、给药错误原因等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该人群给药错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的特点和原因,探讨如何预防给药错误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至2012年自愿非惩罚报告系统中上报的给药错误137例,分析护士给药错误的类别、特点及原因。结果给药错误主要发生在综合科室占31.39%,外科占24.82%;患者身份识别错误、药物遗漏、给药技术性错误是给药错误的主要类别;发生给药错误的药物种类,占前2位的分别是抗生素和心血管系统用药;在发生给药错误的原因中,操作过程中没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占48.91%。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给药错误的特点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护士药物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终端掌控电脑在防控给药错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7~12月全院临床护理单元及输液室采用终端掌控电脑(PDA)对给药各环节(核对、加药、执行及结束)进行扫描确认,并与未实施PDA前2013年1~6月给药临界错误和给药错误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应用PDA后,有效地控制了给药临界差错向用药错误的演变,给药错误例数由2013年1~6月的8例下降至7~12月的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A的应用防控给药错误的发生,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并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分析低年资护士发生给药错误47起的特征,提出对策。47起给药错误的特征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时间段发生给药错误率高,Ⅱ级及以上给药错误发生率低,护龄1~2年的护士发生给药错误率高,本科以下学历的护士发生给药错误率高。为此,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培训带教、重视环节管理,以确保给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方秀敏  王群 《全科护理》2014,(21):1998-1999
[目的]促进静脉给药查对制度的落实,保证临床护理用药安全。[方法]对全院1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归纳影响护理给药查对制度正确执行的因素。[结果]影响护理静脉给药查对制度最常见的忽略环节是转运交接时和更换补液时;常见的忽略核对的内容为有效期/批号和病人性别;影响护士静脉给药查对制度正确执行的因素:①操作者因素:操作者个人因素,包括精力不集中、查对不严谨;对查对流程不够熟悉;对查对制度重视度不够。②管理因素:护理岗位职责设置不合理;护士翻班频率太高;操作考核不到住;床位管理不规范、人员配备不足、操作时被打扰、查对制度与实际工作脱节。[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管理,可有效减少给药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