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2种不同切开翻瓣法拔除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患者400 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200 例,采用远中切口翻瓣法;B组200 例,采用常规角形切口翻瓣法,观察2组病例拔牙时间、干槽症发生率、术后疼痛、面部肿胀、开口受限等情况,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比B组长。术后第3天,A组面部肿胀及开口受限均较B组轻,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术后第7天,2组术后疼痛、面部肿胀及开口受限无显著差异。结论远中切口法翻瓣较角形切口法明显减少患者术后肿胀及开口受限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减轻阻生智齿拔除术后肿胀的翻瓣方法.方法 选取低位智齿阻生患者70例,35例采用常规角形切口翻瓣(对照组),另外35例采用龈缘封套翻瓣法(实验组),观察两组病例术后肿胀情况.结果 实验组肿胀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龈缘封套法翻瓣较传统术式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后肿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翻瓣即刻种植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拟行种植修复的患者65例,患牙拔除后行不翻瓣即刻种植术,共植入种植体86枚.随访24~48个月,通过临床、X线检查,分析种植体植入后牙龈情况、种植体松动度及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吸收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86枚种植体中2枚因松动拔除,其余种植体周围牙龈无异常,种植体无松动,X线片检查种植体周围无透射影区,获得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保持完好,美学效果满意.种植体2年成功率为97.7%.结论 不翻瓣即刻种植的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创拔牙法与传统拔牙法拔除下颌阻生智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下颌阻生智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拔牙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法包括锤、敲、劈冠去骨法操作.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包括术中根折、拔牙窝形变)发生情况、术中心理畏惧、术后并发症(包括干槽症、开口受限、面颊部疼痛、肿胀)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32±1.01)、(33.46±1.12) min,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根折、中等或较重拔牙窝形变发生率和术中心理畏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开口度受限程度、术后中度或重度疼痛、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拔牙法拔除下颌阻生智牙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心理畏惧程度低,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智牙拔除后,用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充填拔牙窝,修复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临床效果。方法:13例患者在阻生智牙拔除后,即刻植入组织工程骨微粒(小牛无机松质骨Bio-oss、倍骼生PerioGlasfi)于牙槽窝内,术后定期随访,并从临床和X线影像检查比较术后1、12周时,第二磨牙远中牙龈附着水平和牙槽嵴高度的变化。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2周时,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高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后即刻植入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有利于保持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拔除,可能导致邻近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的牙周并发症。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采用3种不同的全厚瓣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对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愈合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择45例双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志愿者纳人研究。每个患者被随机分到以下3组。A组经Thibauld和Parant改良的袋状瓣.B组经Laskin设计的三角瓣.C组经Laskin改良的袋状瓣。通过临床测量评估患者术后3、6、12、24个月的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健康状况。结果:21d后,术后并发症(水肿、干槽症)与翻瓣的设计无相关关系。但是术后24个月后,B组与其他组相比,牙周探诊深度的降低及临床附着水平的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不同的翻瓣设计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对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健康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由于翻瓣.在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后.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健康状况降低。采用何种翻瓣设计行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可能与手术医师的使用习惯和偏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简化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操作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 对需作切开翻瓣才能拔除的病例,只作单一远中切口,颊侧牙龈瓣的分离由切口的远端向前直至第一磨牙远中龈乳头处,颊侧不再作切口,术后也不作缝合。结果 采用本方法共拔除55颗阻生牙,全部能清晰显露术野,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单一远中切口切开翻瓣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既简化了操作,又能清晰显露术野,同时可减少病人复诊拆线的麻烦。  相似文献   

9.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并发咽旁间隙感染3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生牙拔除术是口腔科较为常见的手术 ,因其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而较易引起拔牙并发症 ,从1980年至 2 0 0 2年我科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后引起咽旁间隙感染患者 3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中男性 2人 ,女性 1人。年龄在 36岁至 4 8岁 ,均为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3例均为埋伏阻生。 2例采用翻瓣、去骨、劈开去除阻力并拔除 ,术后给予口服抗生素。患者术后 2~ 3d因咽喉疼痛及吞咽困难来本科复诊。面部外形略不对称 ,拔牙处稍有肿胀 ,患处颈部疼痛 ,张口 2cm ,拔牙创充血红肿 ,内有少量淡黄色液体及食物残渣 ,咽侧壁充血水肿 ,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种T形切冠法在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20 例患者随机纳入2组,分别采用横T切冠法(60例)和纵T切冠法(60例)拔除下颌阻生智牙。采用SPSS 22.0软件包比较2组拔牙时间、患者术中焦虑程度、术后疼痛及开口受限程度的差异。结果:横T组手术时间为(17.41±3.72) min,显著长于纵T组的(15.22±2.53) min(P<0.05),但术中焦虑程度较低(P<0.05)。2组术后疼痛评分及开口受限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横T法有助于缓解术中焦虑,而纵T法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和芬必得在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中的镇痛效果,评价氯诺昔康在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3月~2005年1月期间,选择62例进行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氯诺昔康组和芬必得组,分别口服氯诺昔康片剂8mg,每天2次;芬必得片剂300mg,每天2次,连用3d。采用疼痛缓解程度记分法,对2种药物的镇痛效果进行记录,并进行组间t检验,比较2种药物的镇痛效果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术后2、24、72h各时间点进行组间t检验,t值分别为0.78、1.73、0.94,P>0.05,2组间疼痛缓解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4、8、12h各时间点进行组间t检验,t值分别为2.87、3.12、2.54,P<0.05,2组间疼痛缓解程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缓解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后疼痛方面,氯诺昔康较芬必得镇痛效果更为明显,但可引起轻度的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12.
为对比微创拔牙术与传统翻瓣劈冠术拔除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将260例下颌智齿阻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翻瓣劈冠法(对照组)和微创拔牙术(微创组)拔除患牙,并比较其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发现微创组拔牙时间明显少于劈冠组,术后疼痛、张口受限、感染和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也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s:To investigat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pontaneous mesialization of impacted third molars after second molar protraction to close the space caused by a missing mandibular first molar (L-6) or retained deciduous mandibular second molars with a missing succedaneous premolar (L-E).Materials and Methods:Panoramic radiograph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mandibular second molar protraction to close the space due to missing L-6 or L-E (14 males, 36 females, mean age = 18.6 ± 4.4 years) were analyzed before treatment (T1) and after second molar protraction (T2).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amount of third molar mesialization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regression analyses.Results:Mandibular second molars were protracted by 5.1 ± 2.1 mm and 5.8 ± 2.7 mm, measured at the crown and root furcation, respectively. After second molar protraction, third molars showed spontaneous mesialization by 4.3 ± 1.6 mm and 3.8 ± 2.6 mm, measured at the crown and root furcation, respectively. Nolla''s stage of the third molar at T1 (B = 0.20, P = .026) and second molar protraction time (B = 0.04, P = .042)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amount of third molar mesialization.Conclusions:Greater third molar mesialization was observed when Nolla''s stage of the third molar was higher before treatment and when the second molar protraction time was longer.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舌侧骨板切除术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47例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患者,半随机分为2组进行手术拔牙。其中29例为实验组,采取经舌侧骨板切除术式拔牙;18例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颊侧去骨术式拔牙。同期标准对照,比较2组手术的时间、伤口愈合及术后组织反应如疼痛、肿胀、开口受限等的差异,对有关数据进行F检验、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全部病例均获一期愈合,无后遗症。2组手术时间、疼痛及开口受限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切口小、去骨及拔牙相对容易,但清创及缝合占用的时间相对较多。在颊侧组织肿胀方面,第2天对照组中度以上肿胀比例达61%,远高于实验组的3%,χ2=19.7653,P<0.005,差异有显著性;第7天2组肿胀消退接近正常,且无差异。2组舌侧组织肿胀均不显著,且无差异。结论:以舌侧骨板切除术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切口小,能轻松消除骨阻力及拔除牙,术后组织反应程度较轻,无不良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时,于拔牙创内同期植入自体骨混合Bio-Oss人工骨粉,对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术前根据下颌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的位置,预估下颌阻生牙拔除后,第二磨牙发生远中骨组织缺损的风险,分为低、中、高风险3组。在中、高风险组中再根据是否在术中行同期植骨,分为植骨组与不植骨组,术后1、6个月进行复查,剔除术后感染及失访病例后,植骨组(A组)共计36例,不植骨组(B组)共计45例。术后复查指标包括患者主观感觉,第二磨牙远中探诊深度,曲面体层片观察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变化。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中风险组中,植骨组第二磨牙远中主观感觉冷热刺激不适者0例,不植骨组中为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探诊深度植骨组为(2.93±0.34)mm,不植骨组为(2.95±0.5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1)。X线片检查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增量Δh植骨组为(3.31±1.02)mm,不植骨组为(3.10±1.7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749)。高风险组中,植骨组第二磨牙远中主观感觉冷热刺激不适者4例,不植骨组为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探诊深度植骨组为(3.08±0.37)mm,不植骨组为(3.24±0.4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X线片检查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增量Δh植骨组为(5.21±1.79)mm,不植骨组为(2.99±2.4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对阻生牙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骨组织缺损进行风险分型,有助于判断术中是否需要植骨。在牙槽骨缺损较多的情况下(高风险型),于拔牙创内同期植入自体骨混合Bio-Oss人工骨粉,对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促进作用更显著,并且能够减少第二磨牙因远中牙根暴露所致的不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手术切口对拔除低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8~30岁未萌出的双侧低位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患者35例,随机选取患者的一侧磨牙列,采用信封切口的手术方案(A组),另一侧采用角形切口(B组)。采用同种拔牙方法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的反应(局部肿胀、疼痛和术后开口受限)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手术后第2天,B组术后重度肿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开口受限程度及术后疼痛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手术切口设计与术后肿胀程度相关,信封切口术后肿胀发生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7.
涡轮钻法因创伤较小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锤凿法在下颌智齿拔除术中得到提倡和应用.但使用涡轮钻时智齿远中和颊侧的软组织易卷入车针或受气流冲击造成损伤,引起术后肿胀、疼痛等并发症.为此,笔者将口腔局部托盘改装成拉钩,与传统的颊部拉钩相比可将涡轮钻与远中、颊侧软组织完全隔离,以保护软组织避免损伤.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加长球型车针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TM)拔除术中解除下颌牙槽骨、牙阻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7颗IMTM用加长球型车针去骨、截冠以解除骨-牙阻力。其中,男14例,女103例。结果:117颗IMTM均完全拔除;6例发生短暂下唇麻木,无感染病例发生。加长球型车针未发生断裂。结论:加长球型车针能精准地解除IMTM中下颌牙槽骨、牙阻力,截冠便捷 ,增隙去骨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