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龙胜 《安徽医学》2023,44(4):494-495
<正>1病史摘要患者,男性,28岁,因“神志淡漠1周,四肢无力1天”入院。患者一周前出现神清淡漠,反应迟钝,动作迟缓,精神恍惚,答不切题,昨日突然晕倒在地,意识丧失,病程中患者有咳嗽、咳痰,无发热,饮食一般,二便正常。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2年前有野游史。体检:体温36.8℃、心率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9/65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反应较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敏,眼震(-)。眼睑轻度水肿。颈软,桶状胸,双下肢肌力Ⅳ级弱,四肢肌张力稍亢进,双下肢腱反射亢进,四肢深浅感觉正常,  相似文献   

2.
王龙胜 《安徽医学》2023,44(1):124-125
<正>患者,男性,54岁。头痛3月余,伴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半月余。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半月前出现左侧肢体活动障碍,有进行性加重趋势,未出现抽搐、呕吐等情况。病程中,大小便正常,饮食睡眠一般,近期体质量未见明显减轻。体检:体温36.5℃、脉搏99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8/80 mm Hg(1 mm Hg≈0.133 k Pa)。  相似文献   

3.
聚合酶链反应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PCR) 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快速诊断的临床标准。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0例临床脑脊液标本中的新型隐球菌,同时用直接涂片墨汁复杂、真菌培养进行对比检测。结果 在50例患者临床脑脊液标本中,PCR检测阳性11例;直接涂片墨汁复染阳性7例阳性;真菌培养阳性9例。结论 用PCR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敏感的特点,从脑脊液标本中直接检测新型隐球菌,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对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我院自 1992~ 1999年共收治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 8例 ,均经脑脊液细胞学及墨汁染色查到隐球菌而确诊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性 6例 ,女性 2例 ,年龄 7~ 65岁 ,平均 33岁 ,其中 7~ 8岁 3例 ;起病至确诊时间最短 11天 ,最长 86天 ,平均 4 1天 ,住院天数最短 2天 ,最长 11月余 ;既往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2例 ,肝硬化 1例 ,伊文氏综合征 1例 ,有麻疹感染史 2例 ,其中 1例有淋巴结核 ;确诊前曾误诊为病脑 3例 ,先诊断病脑又诊断结脑 2例 ,诊断上感 1例 ,按发热待查收住消化内科 1例。1 2 临床表现  8例均亚急性起病 ,头痛…  相似文献   

6.
程昭昭  任明山 《安徽医学》2008,29(6):692-694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CNM)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9例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绝大多数(79%)亚急性起病,12例均无基础疾病,头痛、呕吐、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为其共有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和体征。确诊需病原学,18例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1例脑脊液培养阳性。19例患者中2例未经治疗自动出院,17例接受二性霉素B脂质体(AmB脂质体)和氟康唑(FCZ)治疗,其中6例联合5-Fc。痊愈7例,好转4例,死亡6例。结论CNM临床特征无特异性,确诊需病原学。尽早诊断及早期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积极控制颅高压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王龙胜 《安徽医学》2022,43(5):620-621
<正>1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55岁,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胡言乱语、不认识家人、理解不能,无四肢无力、头晕头痛、饮水呛咳,症状进行性加重。病程中患者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质量未见明显下降。既往有糖尿病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0℃ 、脉搏83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 124/92 mmHg (1 mmHg≈0.133 kPa),神清,精神一般,反应迟钝,自言自语,问话不答,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  相似文献   

8.
王龙胜 《安徽医学》2021,42(5):588-589
1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68 岁,头痛一周.一周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疼痛不能缓解,病程中无抽搐,无躁动,无大小便失禁,睡眠欠佳,饮食少,二便可,体质量无明显减轻.既往有糖尿病史.体检:体温36. 1℃、脉搏96 次/分、呼吸18 次/分、血压157/82 mmHg(1 mmHg≈0. 133 kPa),神清,精神可,应答切题,双瞳孔等大圆,直径2. 5 mm,光发射敏感,颈软,左侧肢体偏瘫,肌力约3级,右侧肢体活动自如,双巴氏征(-).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征、脑脊液和影像资料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32例CNM和35例TBM的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前脑脊液和头颅CT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热多为轻-中度,头痛剧烈,视神经乳头水肿多见,结核性脑膜炎可合并有脑外结核,发热多在39℃以上;脑脊液检查显示CNM表现为压力高,葡萄糖含量下降明显,而TBM表现为脑脊液蛋白质升高较明显,CSF白细胞增多不如TBM显著;两种脑膜炎的头颅CT改变亦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脑脊液和头颅CT表现可以为病因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确诊有待于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陈萍 《医学争鸣》2006,27(13):1245-1245
1 病例报告例1. 男,5岁, 以头痛,恶心,呕吐20 d于2003-02-24入院. 体温37.5℃. 颈强,右侧克氏征阳性,眼底视乳头水肿,左侧眼底小片状出血,高起3D,四肢肌力Ⅳ级. 脑脊液墨汁染色和细菌培养可见新型隐球菌. 用氟康唑及甘露醇等治疗10 d,颅压仍大于600 mmH2O,加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1 mo,颅内压降为370 mmH2O,患者仍持续头痛,并出现视物模糊, 自动出院. 随访6 mo,死于脑疝.  相似文献   

11.
12.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的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了经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或脑脊液培养证实的隐球菌病患者8例完整的CT及MRI资料,其中7例进行了24次MRI随访复查,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MRI表现4例有轻到中度的脑积水;2例基底节区及深部灰质见多灶假性囊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间可见分隔,增强后无强化;4例脑膜血管增多、迂曲,血管旁见多个环形强化影或结节状强化影,形成"串珠征"或"葡萄征"; 3例脑实质可见肉芽肿病变(隐球菌瘤),增强后呈环形、结节状或片状强化;1例脑室内可见环状强化灶.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具有典型MRI表现的,结合临床可提示诊断,MRI随访对临床治疗、转归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42例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头痛(39例,92.9%)及发热(24例,57.1%)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颈项强直及意识障碍也较为常见(各18例,42.9%).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18(4~419)个/mm3.脑脊液压力≥200 mmH2O 39例(92.9%).脑脊液蛋白定量0.4 (0.1~13.7) g/L,13例(31.0%)患者的脑脊液蛋白>2 g/L;糖为3.0 (0.1~4.7) mmoL/L;氯化物为117.0(102.3~125.1) mmoL/L;细胞数为12(0~56)×106/L,单核细胞占68.7 (0.0~100.0)%.总病死率为23.8%.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病理征阳性、较低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及尚未启动抗病毒治疗与较差的预后(死亡)显著相关(P<0.01).59.5%的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联合抗真菌治疗,有效率为76.0%,与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的疗效相当(P> 0.05).结论 对疑似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病例应及时行脑脊液检测及病原学检查以明确诊断,降低隐球菌病病死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王龙胜 《安徽医学》2023,44(8):1014-1015
<正>1病史摘要患者,女性,52岁。左小腿肿瘤切除术后2年,复发近1年,近一年局部可触及包块,病程中患者无意识障碍,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胸闷心慌等不适,精神良好,近期饮食睡眠正常,二便自解,体质量无明显减轻。体检:体温36.0℃、脉搏70次/分、呼吸17次/分、血压143/84mmHg(1mmHg≈0.133 kPa)。神清,精神良好,颈软,脊柱各棘突无明显压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左小腿可见手术瘢痕,未见明显红肿渗出,左下肢无感觉麻木。左小腿可触及质韧包块。活动稍受限,末梢血运良好。  相似文献   

15.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疗效判定的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临床指标在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疗效判断和决定结束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了我院收治的56例治疗有效的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病例,对所出现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在治疗过程中改善和消失的时间逐一分析.结果:在临床症状中,依发病率的高低排序,前三位的分别为头痛(100%)、脑膜刺激征(91%)和发热(75%),它们在两性霉素B(AmB)静脉治疗后的消失时间分别为7~33 d[平均(15.2±3.6) d]、11~28 d[平均(18±4.8)d]和5~11 d [平均(6.0±3.1) d];而菌体计数、乳胶凝集试验的滴度和脑脊液生化指标的改变与病情演变不尽一致;颅压增高可发生在治疗中;20例被测患者中有8例出现CD4 T淋巴细胞减少,且不随治疗的进行而增高.结论:在非艾滋病性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患者中,头痛、脑膜刺激征和发热的减轻和消失是早期判定疗效的重要指标;在后期,菌体计数和乳胶凝集试验的滴度可以作为治疗转归的指标,但确定有意义的改变值仍有待研究,同时它也不能作为终止治疗的依据;不能根据颅压和脑脊液生化指标的改变来判定病情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状态下大鼠侧脑室注射新型隐球菌菌悬液较理想的浓度和剂量,建立稳定的大鼠脑感染模型。方法将40只免疫抑制的Wistar大鼠分成A、B两组,分别向颅内注射0.1ml和0.05ml新型隐球菌菌悬液。每组再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5只,分别注射1×103cfu/ml、1×104cfu/ml、1×105cfu/ml、1×106cfu/ml浓度的菌悬液,每日观察。未死亡大鼠在7d、14d、21d、28d行MRI扫描,全部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观察病变处病理变化。结果(1)一般情况:1×103cfu/ml和1×104cfu/ml注射浓度时两组未见大鼠死亡。(2)MRI表现:大鼠7d时可见脑膜轻度线样强化,14d时见脑实质内感染病灶,21d时可见脑室扩大。(3)病理检查:脑膜及脑实质内病变处可见隐球菌菌体,局部见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免疫抑制状态下在大鼠侧脑室内注射浓度为1×104cfu/ml,剂量为0.1ml新型隐球菌菌悬液,可以建立比较稳定的大鼠脑感染模型,并用于新型隐球菌脑感染的MRI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复发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方法:调查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透析管路装置类型、是否并存糖尿病及皮肤疾患、文化背景及家境,并分析这些因素与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关系.结果:营养状况好、选用较先进的透析管路、家居环境较好、文化程度高的CAPD患者不易发生感染性腹膜炎;CAPD合并有糖尿病或伴有皮肤疾患等,则较易发生.结论:CAPD腹腔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选择适宜的患者行腹透治疗并选用"Y"型管路.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