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通三调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合并肢体痉挛的60例 患者随机分为三通三调针刺组和普通针刺组各30例,分别采用三通三调针刺法和普通针刺法治疗,2周为 单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痉挛指数(CSI)、改良Ashworth量表(MAS)的变化,评价其 疗效。结果:三通三调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7%,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前者高于后者(P<0.05)。治疗 后,2 组的 CSI、MA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三通三调针刺组的 CSI、MAS 评分低于普通针刺组 (P<0.05)。结论:三通三调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33-3535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患者,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与康复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施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HAMD、HD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85%,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刺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痉挛症状,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比单纯针刺或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明确针刺、康复结合的疗效优于二者的单独运用。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六个数据库,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关于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RCT;按照系统评价方法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后,采用SAS 9.3和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个RCT,含2453名患者。除WU PING的研究外,其余文献质量均不高。所有研究均进行描述性分析;23个RCT进行Meta分析:(1)显效率[OR=2.60,95%CI(2.04,3.33),P0.001];(2)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OR=2.47,95%C(I2.02,3.02),P0.001];(3)改良Ashworth评分[WMD=-1.01,95%C(I-1.47,-0.54),P0.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或康复治疗,后续仍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火针针刺拮抗肌治疗脑血管病肌痉挛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脑卒中后偏瘫侧肢体肌痉挛是卒中患者常见的残障表现之一,也是治疗中棘手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抑制患者肢体肌肉痉挛是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纠正异常运动模式,建立正常运动模式的前提,是偏瘫恢复的关键。本研究应用拮抗肌上腧穴为主针刺法,痉挛肌上火针针刺法,采用修改的Ashworth分级法、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法,对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痉挛的疗效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针刺井穴"治疗脑梗死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和常规药物的优劣。方法:脑中风痉挛瘫期患者61例分为药物组30例、针刺井穴组31例,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SIAS脑卒中功能障碍评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8d记录各临床评定量表。结果:61例经21d治疗,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提高,同时能直接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针刺井穴的临床疗效较好,优于药物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针刺井穴对脑梗死恢复期肢体痉挛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相关的电生理指标和量表,以实现痉挛临床管理的一体化。方法检索建库至2021年5月15日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脑卒中后肢体痉挛识别与评估的相关文献,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评估的相关量表和电生理指标进行综述。结果目前临床用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评估的量表主要包括改良Asworth量表、综合痉挛量表和改良Tardieu量表。F波、H反射、运动诱发电位、惊跳反射响应时间、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等电生理指标能用于识别与评估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结论需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探讨如何更加客观、精准地早期识别和评估痉挛。  相似文献   

7.
张家良 《中国康复》2007,22(5):321-322
目的:观察针刺分期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220例,均有一侧肢体偏瘫,随机分为A、B2组各110例,均按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规处理,并配合康复训练。A组在此基础上依据患者软瘫期、痉挛期和恢复期给予分期针刺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DL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痉挛程度评定,A组均优于B组(P<0.05或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同时增加分期针刺疗法,可以明显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联休克期,减轻痉挛,减少误用综合征,对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针刺配合Bobath疗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Bobath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Bobath疗法,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时改良Ashworth评级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时,两组患者痉挛程度均减轻,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能促进Bobath技术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索中国医院知识总库和PubMed 2011年以来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物理治疗的有关文献,从病理机制、检查方法、物理治疗策略及各种物理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和手法治疗。临床上还需要合理优化物理治疗方案,以提高康复效率。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偏瘫痉挛的治疗方法众多,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有显著疗效,该文简要介绍了脑卒中偏瘫痉挛的针刺治疗方式,从针具,针刺部位以及针刺方法分类,重点综述了火针、电针、头针、腹针、针刺夹脊穴、恢刺法、透刺法以及巨刺法等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对未来治疗该病在选择针刺方法上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且指出了针刺治疗在研究机制、创新性、特异性等方面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嵘 《护理与康复》2009,8(3):179-180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中医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作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上、下肢痉挛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湿热敷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减轻卒中后遗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联合针灸对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状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上肢单瘫恢复期伴有上肢屈肌肌张力增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针灸组、ESWT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针灸组另予针灸治疗,ESWT组另予ESWT,联合组另予针灸联合ESWT治疗,连续治疗4周。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评定法上肢部分(U-FMA)和Barthel指数(BI)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上肢屈肌痉挛情况、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各组MAS、U-FMA、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各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U-FMA、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ESWT组、针灸组,U-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ESWT组、针灸组(P0.05)。结论:ESWT联合针灸对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状态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按会诊顺序将59例中风假性球麻痹患者分为头体针组40例和体针组19例,头体升组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体针组采用体针治疗,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头体针组临床治愈3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体针组临床治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4.2%,临床治愈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可改善中风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及假性球麻痹,临床治愈率高于传统体针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电热针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在脑卒中伴屈肘肌痉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LF-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电热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组患者偏侧屈肘肌肌张力改良Ashworth评级(MAS)、上肢Fugl-Meyer评分(U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及波幅。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AS评级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UFMA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MEP潜伏期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波幅变化不明显,但观察组治疗后波幅增加,且明显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电热针联合低频rTMS对脑卒中屈肘肌痉挛疗效更佳,可明显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肌痉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将49例脑卒中所致肩手综合征肌痉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25例,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采用改良的Ashworth方法,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痉挛状态进行评定。结果:康复组治疗后患肢痉挛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所致肩手综合征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伴上肢肌肉痉挛的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SWT组各35例。2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及针刺治疗,ESWT组增加上肢肱二头肌EWST治疗,每周1次,治疗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上肢简化的Fugl-Meyer评分(U-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基于卒中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PRO)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并且应用PRO量表在治疗结束3月时评价远期临床结局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MAS、U-FMA、MBI评分及PRO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ESWT组MAS、U-FMA、MBI评分及PRO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结束3月时随访,2组的PRO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ESWT组的PRO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SWT结合针刺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有一定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的恢复和肢体痉挛的纠正作用。方法从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中随机选择8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肢体痉挛纠正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和比较,在护理干预之前,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FMA)评分经比较P>0.05;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较之本组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出现显著上升的情况,(均P<0.05);且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两组FMA评分经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基本恢复的患儿有9例,最终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恢复患儿的运动功能并纠正肢体痉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艾盐包热熨手三阳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关节活动度和偏瘫手功能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9月收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护理与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艾盐包手三阳经热熨,1次/d,30 min/次,5次/周,连续干预4周。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及干预4周后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关节活动度、偏瘫手功能分级。结果 最终81例完成试验,试验组40例,对照组41例。结果显示,干预2周后试验组的上肢运动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试验组的上肢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上肢关节活动度方面,干预2周后试验组肩前屈、肩后伸、肩外展、肩内旋和肘屈的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试验组肩前屈、肩后伸、肩外展、肩内旋、肩外旋、肘屈、腕掌屈和腕背伸的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干预4周后,2组偏瘫手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盐包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子散加粗盐循经热熨对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施予四子散加粗盐循经热熨,每天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干预4周。观察干预前、干预2周后和干预4周后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试验组上下肢痉挛程度、综合痉挛量表得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P<0.01);干预4周后,试验组上下肢痉挛程度改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综合痉挛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痉挛量表总分与腱反射得分的时间效应与处理效应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的时间效应、处理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子散加粗盐循经热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