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摘 要目的: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应用超声弹性成像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21 年 8 月期间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疑似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 68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并以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弹性成像的预测价值。 结果:68 例疑似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病情者 58 例。68 例 患者经常规超声检查,检出 42 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确诊 40 例;超声弹性成像检出 49 例,确诊 48 例;常规超声、 超弹性成像联合检出 57 例,确诊 56 例。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检出率、准确度、灵敏度高于单一检查,且超 声弹性成像以上指标均优于常规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种检查方式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在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中,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如在此过程联合常规 超声,更能提高诊断符合率与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联合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汕头市中心医院 2015 年 1 月 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73 例疑似乳腺癌患者,均开展磁共振成像、钼靶与超声诊断,将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就 上述单一、联合方法在诊断乳腺癌方面的准确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采用三种方法相联合的方式对乳腺癌进行诊断的准 确率高于任一单一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磁共振成像、超声、钼靶在诊断乳腺癌方面,各有优势, 联合使用有助于检出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整合素受体介导的靶向载体输送系统实现RNA干扰技术和抗肿瘤药物对耐药肿瘤的联合治疗。方法 分别用静电复合法和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载多药耐药基因(MDR1)相关的小干扰RNA(siRNA)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三肽(RGD)修饰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和载多柔比星(DOX)的RGD修饰长循环脂质体,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观察siRNA和多柔比星的细胞摄取和细胞内分布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和SRB(磺酰罗丹明B)实验测定多柔比星的细胞累积量和多柔比星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的毒性;采用活体成像技术考察了靶向和非靶向制剂输送siRNA到肿瘤模型裸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结果 所制备的各种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均在200 nm以内;与细胞孵育6 h后,观察发现siRNA和多柔比星各自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与非靶向组相比,靶向脂质体组细胞摄取siRNA更快更多,且有利于siRNA在细胞质中均匀分布;细胞毒实验结果证实,1%摩尔比RGD修饰的阳离子脂质体对siRNA的转染效果最好,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也同样证实RGD修饰脂质体组细胞中多柔比星累积量更高;活体成像结果显示荧光标记的siRNA经靶向脂质体输送后主要集中在肿瘤且比非靶向组蓄积量更高。结论 采用RGD修饰脂质体载运技术可将MDR1 siRNA和多柔比星两种药物同位点输送到肿瘤部位提高靶向性,并有利于改善多药耐药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乳腺三维断层成像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 X 线摄影阴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 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期间接受检查的 120 例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开展常规乳 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乳腺三维断层成像+全数字化乳腺钼靶 X 线摄影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 诊断结果。结果:乳腺三维断层成像+全数字化乳腺钼靶 X 线摄影诊断正确率为 92.50 % 高于常规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 80.00 %;乳腺三维断层成像+全数字化乳腺钼靶 X 线摄影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常规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漏诊率低于常规 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针对乳腺病变患者,将乳腺三维断层成像运用到全数字 化乳腺钼靶 X 线摄影阴性病变的患者中,可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提高诊断结果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 X 线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就诊于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的 90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超声引导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前 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 X 线检查。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 X 线单一与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检出率,比较彩色多普 勒超声、钼靶 X 线对乳腺癌影像学特征的检查情况。结果:联合检查的乳腺癌诊断符合率高于两种方法单一检查,漏诊率、 误诊率低于单一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腋窝淋巴结肿大、血管征、肿块检出率高 于钼靶 X 线,微小钙化灶检出率低于钼靶 X 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 X 线 对乳腺癌的诊断各有优缺点,联合检查可起到互补作用,提高检出率,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通过 PDCA 循环法提高影像科工作人员对对比剂过敏反应的急救能力。 方法:在 2020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以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影像科 22 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 PDCA 循环法+实景模拟演练,比较 PDCA 循环法干预前、后工作人员的对比剂相关知识,急救相关知识及急救模拟演练分数、合格率等数据,评价 PDCA 循 环法的管理效果。 结果:以 70 分为合格线,实施 PDCA 后,对比剂知识问卷、急救知识问卷及急救实操演练合格率分别为 86.4 %、77.3 %、86.4 %,高于 PDCA 干预前的 36.4 %、45.5 %、2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通过 PDCA 循环法能有效提高影像科人员对对比剂过敏反应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解析真实世界中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人群特征、诊断特征、中西医用药特征,为乳腺癌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02年2月至2015年5月全国60家三级甲等医 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出院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用药信息,采用SAS9.3统计软件,对人口学信息、诊断信息、医嘱用药信息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39798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0.93者,平均年龄)岁;多以门诊入院,入院病情以“一般”为主;合并疾病主要为高血压,骨肿瘤,联用西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治疗并发症、缓解放化疗不良反应为主;中医辨证以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肝气淤滞证,脾气亏虚证型最为常见,临床清热解毒剂、益气扶正剂,活血化瘀剂应用较多。结论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联用药物广泛,临床治疗基本符合临床指南。  相似文献   

8.
超声检查是妇产科诊断和治疗中重要的影像学方法。近年来,超声技术发展迅速,三维超声成像、新型超声对比剂成像及扩展成像都是目前超声研究和应用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乳腺疾病病理诊断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价值。 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厦门医院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45 例乳腺癌患者,另外选取同时期的 62 例乳腺增生患者,为所有患者实 施乳腺穿刺活检,采用超声实时监控图像定位乳腺病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进行组织标本染色。 结果:乳腺癌组 患者的 PTEN、Ki67、P16 等各项免疫组织化学指标阳性检出率均高于乳腺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及乳腺增生等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将 PTEN、Ki67 等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作为临 床进行乳腺癌生物学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三黄煎剂抑制乳腺癌血管新生之功效,并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 siRNA沉默乳腺癌细胞中Aurora激酶A,qRT-PCR、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三黄煎剂及Aurora激酶A敲减对乳腺癌细胞Aurora激酶A的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迁移、管腔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三黄煎剂及Aurora激酶A敲减对乳腺癌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下的HUVECs的迁移、管腔形成的影响。鸡胚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CAM)模型检测三黄煎剂和/或Aurora激酶A敲减对乳腺癌血管新生的抑制效果。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三黄煎剂及Aurora激酶A敲减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结果 三黄煎剂能够显著抑制Aurora激酶A的mRNA、蛋白的表达,且效果与Aurora激酶A敲减近似。三黄煎剂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下的HUVECs的迁移、管腔形成,且与Aurora基因敲减作用相似。三黄煎剂能够抑制CAM上乳腺癌血管新生,联合运用三黄煎剂和Aurora激酶A敲减并不显著增加抑制效果。三黄煎剂能够调节ERK信号通路表达,且与Aurora激酶A敲减效果类似。结论 三黄煎剂可能是通过靶向性调节Aurora激酶A,下调ER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乳腺癌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1.
焦园园  张艳华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2):1712-1715
 目的 考察乳腺癌细胞系BICR H1中乳腺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D24-的表达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 流式细胞及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BICR H1中CD44+CD24-表达情况,MTT法考察BICR H1对不同类型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结果 乳腺癌细胞系BICR H1表面CD44+CD24-表达比率在95%以上。MTT 结果显示,5-氟尿嘧啶及顺铂在48 h时对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在72 h时对细胞生长的IC50值均在50 μmol·L-1以上;多柔比星在48 h与72 h时IC50值分别为3.4及1.3 μmol·L-1;米托蒽醌在48 h与72 h时IC50值分别为4.7及2.6 μmol·L-1;硼替佐米在48 h与72 h时IC50值均小于10 nmol·L-1;曲妥珠单抗在48 h与72 h时对细胞生长均无抑制效应。结论 BICR H1 是一株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高表达的细胞系,该细胞对抗代谢剂5-氟尿嘧啶、DNA交联剂顺铂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均耐药,对蒽环类药物多柔比星及米托蒽醌中度敏感,对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高度敏感,这些结果提示蒽环类可以用于乳腺癌干细胞的治疗,硼替佐米是乳腺癌干细胞靶向治疗中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研究等渗、次高渗对比剂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检查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的相关性,并进行比 较。方法:选取 2018 年 8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1 日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 CT 增强检查的 6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注射液进行 CT 增强检查的碘克沙醇组和采用次高渗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进 行 CT 增强检查的碘普罗胺组,各 30 例。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后 3 d、7 d 血清肌酐水平和血清肌酐水平增高 44.2 μmol·L-1 以上的比例,两组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血清肌酐水平变化:血清肌酐水平增高 ≥ 44.2 μmol·L-1 者碘克沙醇组有 0 例,而碘普罗胺组有 5 例;血清肌酐水平增高≥ 88.4 μmol·L-1 者在碘普罗胺组中有 3 例。 碘克沙醇组造影后 3 d、7 d 血清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碘普罗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对比剂肾病发 生率:碘克沙醇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 0.0 %(0/30),低于碘普罗胺组的 16.7 %(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β-细辛醚微乳利用鼻腔的鼻-脑通道实现鼻脑靶向给药的可行性。方法 按0.42 mL/kg剂量鼻腔给予β-细辛醚微乳后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血浆中及脑中的浓度,并以iv自制微乳注射液为对照,以 AUC/AUC血浆指标考察β-细辛醚微乳鼻腔给药的脑靶向性。结果 β-细辛醚微乳鼻腔给药后得到的AUC/AUC血浆值均高于iv给药。结论 鼻腔给予含药微乳系统后脑靶向性良好,有望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型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得气与不得气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健康受试者,按照1∶1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在超声引导下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观察组针刺深度到达小腿骨间膜处,施以提插捻转手法使之得气,对照组针刺深度到达浅筋膜处,不运针,不要求得气,应用受试者针感临床评价量表、胃脘部热红外成像与胃窦运动超声数据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针刺前后胃窦收缩频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完成35例,脱落1例;对照组完成34例,脱落2例。两组间比较,受试者针感临床评价量表评分、胃窦收缩频率、胃窦运动幅度与胃窦运动指数在针刺得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针刺前后胃窦收缩频率、胃窦运动幅度与胃窦运动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胃窦收缩频率增加、运动幅度增大及运动指数增加为主要表现;对照组针刺前后胃窦收缩频率、胃窦运动幅度与胃窦运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刺前后胃脘部皮肤温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针刺足三里穴得气可一定程度改变胃窦运动功能,超声成像技术能有效引导针刺操作并实时观察记录胃窦运动变化,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5 月在郑州市 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被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60 例患者分别接受经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与经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 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定型结果方面的诊断率明显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更高,根据典型血流特征实现对 子宫肌瘤的鉴别与判断。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 CT 血管成像在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7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收治的 80 例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前提下按照是否在介入治疗前行支气管动脉 CT 血管成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 例,未在介入治疗前行支气管动脉 CT 血管成像)与观察组(40 例,在介入治疗前行 支气管动脉 CT 血管成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介入治疗中责任动脉检出率(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介入治疗时间、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以及导管使用数量等手术一般情况均优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成功止血率(100.00 %)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咯血介入治疗前支气管动脉 CT 血管成像可显著提高责任动脉检出率,提高介入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基于超分子“气析”理论的中药制剂的靶向性评价方法,并对柴胡影响片仔癀的肝靶向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分子连接性指数分析主要归肝经的药材、片仔癀中的各成分“印迹模板”特征及肝靶向趋势;利用中药多成分“印迹模板”自主作用特征,结合靶区动力学和总量统计矩原理建立中药制剂的靶向性评价方法,并对片仔癀组、柴胡组、片仔癀+柴胡组、空白组4组作用的肝癌大鼠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扣除主要归肝经药材分子连接性指数平均值后,片仔癀组与柴胡组的分子连接性指数相似度0.376 8,片仔癀+柴胡组与柴胡组的分子连接性指数相似度0.988 2,预测柴胡可增强片仔癀的肝靶向性。建立中药复方靶向性的评价体系,包括相对总量摄取率(RUET),相对总量浓度(RCT),相对“印迹”趋势(RITT)及相对“印迹”方差(RIVT);各组织中肝脏的RUET和RCT均为最大(RUET=1.88>1,RCT=2.30>1),其他组织这2个参数则均<1,说明片仔癀结合柴胡后能增加其在肝脏的分布,肝靶向性增强;除血浆外,其他组织的RITT及RIVT均在1.0附近波动,说明靶向修饰不改变片仔癀的“印迹”作用趋势,对成分种类也无明显影响。结论 在超分子“气析”理论指导下,可建立以分子连接性指数和总量统计矩参数表征中药制剂多成分“印迹”作用的靶向性评价参数体系,实现对中药制剂靶向性的评价,柴胡的加入可增加片仔癀的肝靶向性。  相似文献   

18.
王坚成  张强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3):1804-1809
 目的 综述以新生血管为靶标的各种受体介导的抗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从肿瘤血管的生成、结构特点、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靶标以及各种受体介导的肿瘤血管靶向给药系统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并针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受体介导的各种新型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结果结论 绝大部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有大量过度表达的特异性受体,如血管生成因子受体、整合素等。近几年来,针对肿瘤血管的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输送系统研究正在蓬勃开展,并且已经展现出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新生血管靶向给药将逐渐成为肿瘤治疗过程中非常有前景的一种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探讨 Non–sel 激励方式在 1.5 T 头颈部高分辨率等体素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 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 2017 年 4 月至 2017 年 11 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申请进行颈部 3D CE–MRA 的患者 29 例,均使用 Non–sel 激励技术对患者头颈部血管行 3D CE–MRA 高分辨等体素成像,利用最大密度 投影(MIP)技术进行血管重建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级,两名医师对脑部血管及其主要分支和远端分支的显示情况进行评 分。 结果:29 例高分辨等体素三维增强磁共振头颈部血管成像显示清晰,颈静脉污染出现率为零,医师 1 和 2 均认为图像 完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对脑部血管图像质量评分及其主要分支和远端分支的显示情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结论:头颈部 3D CE–MRA 应用 Non–sel 激励方式,可以得到高分辨率等体素血管图像,实现头颈部血管一站式成像,清晰显示脑动脉血 管走形及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分析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 间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 100 例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腹部超声 检查,观察组给予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等。结果:观察组患 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单一腹部超声检查相比,腹部结合阴道超声在 诊断急腹症方面准确率更高,使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