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讨3D打印种植导板对牙缺失种植修复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及修复精确度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在聊城市第五人民医院行种植修复术处理的牙缺失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设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种植导板辅助下修复,试验组采用3D打印种植导板下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成功率、2D及3D平面种植体偏离值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修复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D平面及3D平面种植体偏离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3、6个月的ISQ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种植导板辅助牙缺失种植修复的效果显著,在保障种植体的成功率和稳定性的同时,能够明显提高修复精确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半程导航种植导板和全程导航种植导板引导游离缺失患者种植手术的精确性。方法 选取12例游离缺失患者的颌骨锥形束CT(CBCT)数据,通过3D打印制取树脂模型,采用硅橡胶材料制作人工牙龈。分别采用CBCT及3shape trios真彩扫描仪获取树脂模型缺牙区的数字化信息,两者在计算机上整合匹配,于软件上预设种植体的位置(共34个植入位点)。采用配对设计,每组颌骨数据各打印两个树脂模型,其中一个设计为半程导航种植导板,另一个设计为全程导航种植导板。导板引导下按照相应的种植流程进行窝洞预备及种植体的植入,术后再次拍摄CBCT并与术前进行拟合,将种植体的实际植入位点与虚拟植入位点进行重叠匹配并测量两者在颊舌向和近远中向的颈部偏差、根端偏差、深度偏差及轴向角度偏差。结果 两种数字化导板引导下行种植手术,种植体在颊舌向及近远中向的颈部偏差、根端偏差、深度偏差和轴向角度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引导后牙游离缺失患者行种植手术时,两种数字化导板的安全性均能够满足临床需要,精确性无明显差异,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临床上可以优先选择半程导航种植导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3shape扫描和锥形束CT影像,设计并3D打印解除磨牙锁牙合的腭侧种植钉导板,评价其稳定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正畸治疗磨牙锁牙合患者2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0例。实验组进行数字化设计3D打印金属种植钉腭侧导板植入种植钉固位,以预设在导板上的牵引钩给颊倾磨牙加力。对照组以传统方式腭侧植入微种植钉加力,评价安全稳定性和临床疗效。结果 3D打印金属导板可实现双侧磨牙锁牙合的治疗;锁牙合解除实验组平均时间为(3.2±0.67)个月,对照组为(4.1±0.32)个月,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垂直向移动无明显差异,垂直移动主要发生在治疗早期腭尖明显压低;2组水平向移动主要发生在第2和第3个月,腭尖显著舌向移动,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且在第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0颗种植钉在治疗过程中无松动脱落,对照组脱落3颗在后期补种。结论 数字化腭侧种植钉导板在解除磨牙锁牙合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数字化导板引导下,单颗牙缺失区域对种植体植入精确度的影响,并研究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方法 研究93例患者植入的132枚种植体。患者术前的口内扫描数据或传统取模数据与圆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数据结合,以3D打印手术导板引导种植体植入,术后通过CBCT测量种植体三维方向上与术前设计的偏移距离的误差绝对值,比较术前术后的误差。结果 前牙区缺失与后牙区缺失的植入误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端缺失时在颊舌向及冠根向的误差高于前牙区及后牙区植入误差(P<0.001)。而在游离端缺失的病例中,通过使用传统取模仓扫数据制作的手术导板与使用口内扫描数据相比,冠根向的植入精确度明显更高(P<0.001)。结论 在数字化导板引导下,单颗牙种植的病例中游离端缺失病例的颊舌向和冠根向误差明显高于非游离端病例。而在游离端病例中,通过仓扫传统研究模型制作的数字化导板能降低游离端缺失位点的植入的误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D打印数字化导板技术对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的修复效果及三维精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因牙列缺损在赤峰市医院就诊的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患者86例(共种植190颗),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种植导板,研究组采用3D打印数字化种植导板。比较两组种植体植入误差、牙周健康、种植体植入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种植体满意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种植体轴向、倾斜向的颈部、根尖、深度、角度误差均小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种植体植入12个月的牙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种植体植入12个月的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体植入3个月、6个月的种植体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种植体植入12个月的种植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种植体满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数字化导板技术用于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修复可提高种植体植入三维位置精确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个性化氧化锆瓷基台与成品纯钛基台在后牙区种植修复对食物水平嵌塞的影响.方法 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后牙缺失患者76例共120个牙位,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60个牙位.观察组应用个性化氧化锆全瓷基台修复,对照组应用成品钛基台修复,两组植入Nobel种植体,上部修复体均使用氧化锆全瓷冠.在种植体冠修复第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通过X光片及临床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种植体骨吸收量及边缘适合性差异,且根据Jemt牙龈乳头指数(PIS)评估种植体近远中牙龈乳头状况,并利用SPSS20.0分析所得数据.结果 观察组牙龈乳头评分3级者为7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第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周围骨量吸收量分别为(0.53±0.07)mm、(0.53±0.09)mm、(0.68±0.12)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4±0.13)mm、(0.67±0.11)mm、(0.72±0.1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检测点水平及垂直边缘间隙检测值水平边缘间隙颊侧中点为(35.1±12.3)μm、舌侧中点为(31.1±14.2)μm、近中侧中点为(36.4±14.4)μm、远中侧中点(44.9±16.3)μm,对照组水平边缘间隙颊侧中点为(53.4±14.0)μm、舌侧中点为(46.3±15.4)μm、近中侧中点为(59.9±15.8)μm、远中侧中点为(64.7±15.8)μm,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垂直边缘间隙颊侧中点为(46.0±11.3)μm,舌侧中点为(52.2±12.3)μm、近中侧中点为(47.1±13.5)μm、远中侧中点为(60.7±16.2)μm;对照组颊侧中点为(67.5±12.8)μm、舌侧中点为(74.5±14.0)μm、近中侧中点为(61.4±14.4)μm、远中侧中点为(79.1±16.8)μm,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氧化锆瓷基台支持的氧化锆全冠对种植体周围的软硬组织影响均优于成品钛基台,可有效改善后牙区种植修复食物水平嵌塞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该美软件与3D打印种植导板相结合,探讨该方法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30例上前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简易导板进行种植手术,研究组采用该美软件进行术前种植设计,并设计出种植导板,采用3D打印出种植导板进行种植手术,术后即刻拍摄CT,按显效治疗、有效治疗、无效治疗评价两组所种植体与设计的误差,并术后3个月与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的情况。将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显效治疗方面和术后3个月种植体与骨结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美软件结合3D打印种植导板应用于口腔种植中,不但可以提高手术的准确率和成功率,还能够增加患者对手术的接受度以及术后效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钴铬合金嵌体修复后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选择牙体近远中径、颊舌径缺损超过1/3以及颌面大面积缺损者100例,使用金属嵌体修复。结果:从边缘着色,边缘密合度,继发龋,外形,余留牙折断五方面观察。结论:嵌体修复磨牙缺损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根管直径和锥度对根尖微渗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管直径和锥度对根尖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单根管下颌第二前磨牙为研究对象,根据根尖段直径和锥度分组,选取15颗牙,要求:距离解剖性根尖孔1mm根管直径(近远中径及颊舌径)<0.3mm、根尖段(距离解剖性根尖孔5mm)根管锥度(颊舌向及近远中向)<0.09,作为A组。另选取30颗牙,要求:距离解剖性根尖孔1mm根管直径(近远中径或颊舌径)>0.3mm、根尖段(距离解剖性根尖孔5mm)根管锥度(颊舌向或近远中向)>0.09,随机分为B、C组,另有阳性对照组5颗和阴性对照组5颗。实验牙均用Pro-taper镍钛根管锉统一预备至F3号,A、B组实验牙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法充填,C组采用热牙胶连续波垂直加压充填。经1%美蓝染色后剖开,观测染料渗入长度。结果:A组(1.65±0.61)mm,B组(3.06±0.74)mm,C组(1.79±0.53)mm,方差分析,各组染料渗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A组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在不同载荷下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桥基牙应力分布及位移规律,指导临床义齿制作。 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天然牙及中间种植体受力后的应力分布特点及位移规律。 结果:4种载荷下种植体最大应力值均是天然牙的4~5倍;集中垂直载荷下种植体最大应力值大约是分散垂直载荷下的2倍;斜向集中载荷与斜向分散载荷下种植体最大应力值无明显差异,大约是分散垂直载荷下种植体最大应力值的3倍;分散载荷下天然牙最大应力值均较集中载荷时低。牙合龈向种植体最大位移值远小于天然牙|3位移值,在颊舌向和近远中向两者位移差值较小。 结论:颊舌向力是破坏修复体的主要因素,应降低牙尖斜度;集中载荷比分散载荷破坏作用大,应消除咬合高点,建立分布均匀的多点咬合接触。这种固定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方便选取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口腔医院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3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抽签分成义齿佩戴组(n=41)和种植牙组(n=42),义齿佩戴组行常规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种植牙组行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结果①种植牙组相比于义齿佩戴组总有效率更高,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75.61%(P﹤0.05);②修复前,种植牙组的牙槽骨近中和远中骨吸收量分别为(0.49±0.12)、(0.53±0.11),义齿佩戴组分别为(0.48±0.12)、(0.54±0.11);修复后种植牙组相比于义齿佩戴组牙槽骨近中和远中骨吸收量变化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数字化外科导板联合导板锁(guided cylinder with pin,GCP)预成临时修复体在种植即刻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6例要求种植即刻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利用NobelClinician软件设计并制作数字化外科导板、导板联合GCP翻制石膏模型,预先制作临时修复体,择期手术并即刻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氧化锆基台与常规钛基台应用于前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前牙区种植修复患者37例共41个前牙,随机分为2组,15例19颗牙应用氧化锆基台为观察组,22例23牙应用常规钛基台为对照组,通过戴冠后1、6、12个月测量2组种植体周围牙龈出血指数(GI)和骨量吸收量;调查2组患者对修复体颜色、修复体外形、戴牙舒适度及就诊时间次数的满意度;按照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标准对2组的边缘适合性能、修复体外形及颜色匹配进行临床评价;比较2组的修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1-6个月内,观察组的周围的骨量吸收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种植体周围牙龈出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修复体颜色、修复体外形及戴牙舒适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就诊时间及次数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边缘适合性能、外形以及颜色匹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氧化锆基台与常规钛基台应用于前牙区种植修复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氧化锆基台的效果明显优于钛基台,且对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骨组织的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上中切牙种植单冠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临床冠长和龈乳头丰满度的影响。 方法 纳入158例因外伤导致上颌中切牙(11或21)缺失后进行种植支持式单冠修复的患者,以对侧天然牙为对照。拍摄患者种植冠技工模型的标准图片和种植冠戴牙后首次复诊的口内片及根尖周片,测得种植体各三维位置参数及龈乳头长度。配对t检验用于比较种植冠与对照天然牙的临床冠长及近中、远中龈乳头丰满度,种植冠近中、远中牙槽嵴高度和植体肩台参考平面上植体与天然牙间的近中、远中水平距离。Pearson相关检验用于分析种植体各位置参数与冠长差异和龈乳头丰满度的相关性。 结果 种植单冠的临床冠长长于对照天然牙[(10.9±1.1)mm vs.(10.4±0.8)mm,P<0.05],冠长差异为(0.3±0.7)mm。种植冠近中龈乳头和对照天然牙远中龈乳头均较种植冠远中位点更丰满(P<0.000 1)。种植冠近中牙槽嵴高度较远中牙槽嵴高[(2.2±1.4)mm vs.(1.2±1.5)mm,P<0.05]。种植体的唇腭向植入位置与冠长差异呈正相关(r=0.602,P=0.001)。种植体与缺牙区邻牙唇面凸点所在平面的矢状夹角、植体肩台和邻牙颈缘连线间垂直距离与冠长差异均无相关性。种植冠牙槽嵴高度与龈乳头丰满度间呈正相关(r=0.400,P=0.001)。 结论 种植体植入位点偏唇侧可导致种植冠临床冠长长于对照天然牙。种植体植入唇倾角度较小时可在修复时用常规角度基台加以修正,不会影响临床冠长。通过调整植入位点和深度或可避免牙槽嵴吸收并改善龈乳头丰满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戴用与未戴用压膜保持器患者的种植单冠邻接触丧失率,探讨压膜保持器对预防或减缓种植修复体邻接触丧失的作用,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从临床收集46例(共92个邻接触位点)下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患者,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25~66岁(平均49.0岁),分别在种植单冠戴用即刻和1、3、6、12个月时进行复查。将以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2例)自种植单冠戴入当日起,每天夜间佩戴压膜保持器;对照组(24例)仅定期复查,不佩戴压膜保持器。每次复查时均检测种植单冠与邻牙的接触松紧度。以金属咬合膜和测力计作为邻接触检查工具,分别在种植单冠近远中面与天然邻牙之间牙合向插入金属咬合膜,用测力计沿颊舌向缓慢水平拉出金属咬合膜,逐张增加金属咬合膜,直到拉力值F>0,并记录此时金属膜的张数(N)。复查时,若插入与戴牙即刻检测时同样张数的金属膜,而拉力值F降为0,则表示该位点的邻接触丧失。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病例近远中的邻接触丧失率,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患者每次复查时的种植体与天然牙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松动度(mobility, M)及有无食物嵌塞主诉等。 结果:种植单冠戴用1、3、6个月时,试验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分别为18.2%、22.7%和27.3%,对照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分别为20.8%、37.5%和45.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 χ2 =0.000,P =1.000;3个月:χ2=1.183,P =0.277;6个月: χ2=1.697,P =0.193)。在种植单冠戴用12个月时,试验组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为31.8%,显著低于对照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62.5%, χ2=4.330,P=0.037)。在种植单冠的远中邻面,整个随访周期内(1、3、6、12个月)两组间均未观察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P =1.000)。 结论:对于下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病例,佩戴压膜保持器1年时,可以观察到近中邻接触丧失率明显降低,研究未观察到佩戴压膜保持器对种植单冠远中邻接触丧失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畸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正畸后种植体稳定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后佩戴支抗正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种植体植入正畸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正畸种植体稳定性等。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磨牙位移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出现3例微种植体松动,经取出后2个月重新植入,全部稳定未见再脱落者。微种植体脱落原因为:口腔卫生状况不佳,引导钻预备孔直径太大,种植体偏离方向。所有患者种植及复种植后均经头影扫描重叠图检查提示上前牙显著直立及内收,软组织侧面形显著提高,均迭强支抗效果。结论:微型种植体正畸治疗,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治疗后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磨牙位移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种植体稳定性良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冷光美白仪漂白增龄性变色牙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楠  杨桂虹  朱冰生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11):993-995,F003
目的 :评价Beyond冷光美白仪漂白增龄性变色牙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用Beyond冷光美白仪及配套的冷光美白剂对试验组 32例患者 4 2 6颗增龄性变色牙进行漂白 ,对照组 32例患者 4 31颗增龄性变色牙用奥伦增白剂漂白作对照。用VITA比色板作漂白前后比色 ,分析漂白效果 ,观察牙齿敏感情况。 结果 :试验组漂白显效率为 89.7% ,对照组为 73.3%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试验组有 9例 (2 8.1% )患者出现轻度牙齿酸痛或牙龈损伤 ,对照组有 10例 (31.3%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牙齿酸痛或牙龈损伤 ,两者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Beyond冷光美白仪对增龄性变色牙漂白有效、安全、快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扫描并研究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第三根管发现率及其根管弯曲度。方法对我院口腔科就诊 的1600名患者的下颌第一磨牙进行CBCT扫描,将发现近中第三根管的患者分为5组(A组:18~29岁;B组:30~39岁;C组:40~ 49岁;D组:50~59岁;E组:60~80岁)。对纳入的所有图像均采用Planmeca Romexis CBCT机的图像重建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并 测量,并采用改良的Schneider 法对根管弯曲度、弯曲部位进行测量,进一步研究根管形态并对其根管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1600 个患者的2856 颗下颌第一恒磨牙,有168 例存在近中第三根管(5.88%),发现率分别为:A组37.50%、B组17.80%、C组 14.88%、D组19.64%、E组10.12%;A组近远中向根管弯曲度中度大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根管近远中向 根管弯曲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近远中向根管弯曲度>C、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根管颊舌向 弯曲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远中向和颊舌向弯曲部位在根中1/3处的发现率显著高于根冠1/3处与根尖1/3 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第三根管发现率会随年龄增大而降低,根管弯曲度会随年龄增长而 增加,特别是在30岁之后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第三根管系统复杂且多变,大多数都会出现近远中向及 颊舌向明显的弯曲且弯曲多发生在根中1/3处;CBCT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减少临床实际操作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Lava 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与IPS e.max二硅酸锂玻璃陶瓷高嵌体修复无髓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安徽省口腔医院经完善根管治疗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共68例患者89颗后牙,牙体缺损类型为临床常见的邻牙合面缺损(Ⅱ类洞)。其中42颗患牙采用Lava 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修复(优韧瓷组),47颗患牙采用IPS e.max二硅酸锂玻璃陶瓷高嵌体修复(玻璃陶瓷组)。修复体颊舌面边缘预备均设计为平面对接形式,牙合面根据剩余牙体组织的量设计为全覆盖形式或保留部分牙体的部分覆盖形式。修复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按照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修正评估标准,对2种类型高嵌体的修复体完整情况、表面磨耗、颜色匹配、边缘着色情况、固位情况、有无继发龋、边缘适合度和牙周状况等8个临床指标进行评估,评估时间为修复后12个月。通过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12个月的观察期内,根据USPHS修正评估标准,2种类型高嵌体的修复体完整情况、表面磨耗、颜色匹配、边缘着色情况、固位情况、有无继发龋、边缘适合度和牙周状况等临床指标成功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优韧瓷组各临床指标成功率为92.86%~97.62%,玻璃陶瓷组为91.49%~100.00%,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Lava 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与IPS e.max二硅酸锂玻璃陶瓷高嵌体作为微创的修复方法,其短期修复效果均比较理想,均可作为后牙根管治疗术后牙体缺损修复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前牙区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两组病例在修复2年后其软、硬组织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择2010 年10月至2011 年12月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就诊的拟在前牙区1~2颗不相邻的牙位进行种植治疗的健康患者38名,共植入43颗种植体。在行种植上部修复前均采用种植体支持的临时冠进行牙龈形态的诱导,直至永久修复完成。在修复即刻及2年后测量近远中牙龈乳头、唇侧龈缘水平高度以及种植体近远中侧骨水平的变化。结果:前牙即刻种植组完成16例,植入种植体17颗;常规种植组完成22例,植入种植体26颗。两组病例在永久修复前种植体稳定性系数值(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种植组和常规种植组在修复2年后近中龈乳头高度平均增高分别为(0.15±0.42)mm和(0.06±0.65)mm,远中龈乳头高度平均增高分别为(0.06±0.50)mm和(0.02±0.57)mm;唇侧龈缘水平平均丧失分别为(0.15±0.23)mm和(0.15±0.46)mm;种植体骨吸收量在近中侧分别为(0.67±0.35)mm和(0.69±0.49)mm,远中侧分别为(0.73±0.31)mm和(0.75±0.48)mm;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病例在修复后2年内都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其软、硬组织均很稳定,提示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获得可靠的修复效果。在严格掌握适应征的前提下,前牙区的即刻种植与常规种植在修复后的近期效果相当,但即刻种植在缩短疗程方面显然要优于常规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