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联合移植在足踝部非负重区创面修复中的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足踝部非负重区创面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行复合皮移植治疗患者24例,设为复合皮移植组;采用自体全厚皮片移植治疗患者27例设为全厚皮移植组。患者创面清创后,复合皮移植组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覆盖创面,其上覆盖自体刃厚皮片联合移植,全厚皮移植组使用自体全厚皮片覆盖创面。术后评估2组患者的皮片成活率、再植皮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供皮区愈合时间。术后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进行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估及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Wilcoxon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术后评估,复合皮移植组和全厚皮移植组的皮片最终均存活。全厚皮移植组因术后皮片部分坏死的再植皮率为22.2%(6/27),高于复合皮移植组的4.2%(1/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3)。复合皮移植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7.0(15.8, 18.0)d,显著短于全厚皮移植组的24.0(18.0, 3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222, P< 0.01)。2组患者供区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复合皮移植组的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为93.0(92.0, 95.0)分,显著优于全厚皮移植组的87.0(84.0, 9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3.574, P< 0.01)。复合皮移植组VSS评分为5.0(4.0, 6.0)分,优于全厚皮移植组7.0(5.5, 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23, P< 0.01)。 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联合移植可有效修复足踝部非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显著促进创面愈合,术后瘢痕较轻且可保持良好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真皮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胫骨前区骨外露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8年9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3例胫骨前区骨外露需手术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例,试验组7例。2组患者入院均行创面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创面予0.1%苯扎氯铵溶液湿敷。对照组予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后采用邻近旋转皮瓣修复创面,供瓣区移植自体刃厚皮片,4-0丝线间断缝合固定,无菌敷料覆盖包扎,术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防治术区感染。试验组予彻底去除创面坏死组织,凿除外露骨皮质至渗血活跃,使用电动取皮刀于创面所在肢体的同侧大腿取超薄皮片,面积与胫骨前区创面相同,保持皮片蒂部不离断,向上翻转并保护皮片,使用电动取皮刀切取厚度为0.3 mm的真皮组织,离断取得的真皮组织后对供皮区止血,原位回植未离断的超薄皮片,4-0丝线间断缝合,无菌敷料加压包扎。VSD装置覆盖移植区,贴膜封闭,连接管路,将负压设定为75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根据入院创面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防治术区感染。2组均于术后5 d首次更换术区敷料,后每3天消毒创面并更换无菌敷料1次,直至创面愈合。术后5 d,观察并计算2组患者皮片及皮瓣存活优良率;统计2组患者术后第1天至出院之日的床位日;术后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定2组患者术区瘢痕生长情况并统计患者满意度。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 结果试验组皮片及皮瓣存活优良率为100.0%(7/7),高于对照组[83.3%(5/6)],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4, P>0.05);试验组术后床位日(12.9±1.3) d,短于对照组[(14.5±1.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2, 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术区温哥华瘢痕评分(7.1±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4, 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满意率为85.7%(6/7),显著高于对照组[16.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8, P<0.05)。 结论自体真皮移植联合VSD应用于胫骨前区骨外露创面的治疗有其可行性,临床效果总体不亚于传统皮瓣移植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国产双层人工真皮结合自体皮移植修复骨质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全层皮肤缺损合并骨质肌腱外露的患者共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3例采用国产双层人工真皮结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对照组9例采用皮能快愈双层人工真皮结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记录两组人工真皮植入次数、首次植入人工真皮至自体皮片植皮术间隔时间、自体皮片植皮术后10 d皮片成活率、3个月随访期内是否出现破溃以及采用Vancouver Scar Score量表对瘢痕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移植次数为1次9例、2次4例,对照组为1次7例、2次2例,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05);观察组的皮片成活率、瘢痕评分分别为(96.15±5.46)%、(4.08±1.85)分,对照组分别为(95.00±5.60)%、(5.56±1.33)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2.05,P均0.05);观察组间隔时间为(19.23±6.80)d,对照组为(14.67±5.00)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3个月随访期内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有1例患者出现破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05)。结论国产双层人工真皮可以在骨质肌腱外露创面上达到满意的血管化,结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可以获得稳定的覆盖,临床疗效与皮能快愈双层人工真皮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能快愈敷料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0年接受治疗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例,采用皮能快愈敷料复合自体刃厚皮片修复创面;对照组15例,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支架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修复创面。观察、评估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植皮区存活皮片色泽及弹性,记录骨、肌腱外露创面的皮片存活情况。结果 Ridit分析显示治疗组移植皮片的色泽和弹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6例伴有部分骨、肌腱外露,所覆盖的皮能快愈敷料均成活,对照组中3例伴有部分骨、肌腱外露,覆盖的异体脱细胞真皮支架未能成活。结论皮能快愈敷料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新方法,修复后的色泽和弹性较好,且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自体刃厚皮片移植在修复合并肌腱或骨质外露的复杂创面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选择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难治性复杂创面26例,所有创面均有肌腱或骨质外露,创面彻底清创后行人工真皮覆盖肌腱或骨质,配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行持续负压吸引,约2周后拆除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可见人工真皮血管化良好,形成类真皮样组织,完全覆盖外露的肌腱及骨质组织,于类真皮样组织表面行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 结果26例患者移植的刃厚皮片成活佳,其中24例患者经1次植皮手术治愈,2例患者再次行残余小创面清创植皮术后治愈;随访3~18个月后见术区皮片在位良好,瘢痕增生不明显,未出现明显破溃,外观恢复满意。 结论利用人工真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自体刃厚皮片移植联合修复肌腱或骨质外露的复杂创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和莫匹罗星软膏混合物覆盖创面后,用水胶体敷料封闭肌腱、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和伤口治疗中心门诊治疗的肌腱、骨外露面积>0. 5 cm2的50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藻酸盐+rhGM-CSF+莫匹罗星软膏+水胶体封闭)和对照组(凡士林油纱+rhGM-CSF+莫匹罗星软膏),每组各25例。连续观察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外露肌腱、骨所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前3次换药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实验组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外露肌腱、骨所需时间(20.556±10.214) d少于对照组(28.040±11.9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6,P=0.019);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30.778±12.762) d少于对照组[(40.600±17.23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P=0.023);前3次换药实验组VAS(1.893±0.9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067±1.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33,P<0.001)。 结论藻酸盐敷料联合rhGM-CSF和莫匹罗星软膏混合物并用水胶体敷料封闭创面可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使其早期覆盖肌腱、骨骼,加快创面愈合,减轻患者换药疼痛,提高换药效率,降低皮瓣手术率,为无皮瓣手术条件及拒绝皮瓣手术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可在门诊及基层医院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小儿头面颈躯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头面颈躯深度烧伤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观察组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对照组仅采用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比较2组患儿皮片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疼痛、创面感染等)发生率;比较2组患儿创面恢复情况、瘢痕形成状况及治疗满意率。结果 2组患儿术后皮片成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术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瘢痕形成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面颈躯深度烧伤患儿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术治疗创面愈合更快,愈合效果更好,术后瘢痕更小,患儿满意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及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修复足部毁损伤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烧伤与皮肤修复外科收治的足部毁损伤难愈性创面患者18例,其中合并足背肌腱外露12例,跖骨骨外露6例。创面清创后,予医用胶原蛋白海绵覆盖肌腱外露、骨外露创面,并安装VSD装置,待创面覆盖肉芽组织后,再给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创面。记录治疗时间、外露肌腱或骨质坏死率、皮片成活率,术后随访6个月,以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评估外观及功能。结果18例患者足部均得以保存,外露的肌腱和骨质均保持活性,皮片成活率85%~95%,平均(90±5)%。残余创面给予间断换药治疗后全部愈合,治疗时长14.0~45.0 d,平均(29.5±15.5)d。出院后6个月复诊以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评估足部功能,优3例,良4例,中6例,差5例。结论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及VSD在促进肌腱、骨质外露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同时可保留外露的肌腱及骨组织活性,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能较好地修复足部毁损伤难愈性创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及分析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修复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例下肢创伤后骨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1例,年龄为23~76岁,所有患者均行一期扩创及人工真皮种植,二期行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修复,通过评估创面恢复情况及取皮创口恢复情况综合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11例患者供皮区取皮后表皮再次形成时间为(15.5±2.5)d,一期手术后行二期植皮时间为(18.5±2.2)d;创面移植皮片均完好存活,愈合良好,外观平整,皮肤颜色略深于正常皮肤;2例患者供皮区域出现极轻度瘢痕,1例轻度瘢痕,余8例无明显瘢痕形成,整体效果满意。 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是治疗骨外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组织工程学取得巨大进展,皮肤组织工程尤为引人注目。人工真皮(PELNAC)相对应用较广泛,但报道以成人为主,缺乏修复儿童创面的报道。目的:探讨人工真皮作为儿童严重创伤创面真皮覆盖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2例创面负压引流、人工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片或薄中厚皮片移植覆盖儿童严重创伤创面(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并与19例创面负压引流、创面肉芽培养、自体刃厚皮片或薄中厚皮片移植于同等创面(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指标包括人工真皮的存活率、创面完全覆盖所需的手术次数、植皮后创面完全愈合时间、随访创面移植区域的色泽、质地、皮下丰满度、瘢痕增生情况以及关节功能影响等。结果与结论:人工真皮移植后10-14 d存活率达90%以上。实验组2例第二次刃厚皮片移植,对照组8例第二次刃厚皮片移植,实验组创面植皮存活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植皮后创面完全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3.86±3.09)d,对照组为(19.10±4.62)d,实验组平均植皮后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经超过10个月随访,实验组的植皮区色泽、弹性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创面移植区域较对照组真皮部分皮下丰满度良好、瘢痕增生明显较轻;实验组关节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5例,对照组关节功能受到影响10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人工真皮抗感染力强、存活率高。将人工真皮应用于儿童严重创伤创面,与创面负压引流、培养肉芽及自体刃厚皮片或薄中厚皮片移植相比,能缩短创面植皮后愈合时间,提高愈合创面的质量,减少对关节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浅Ⅱ度烧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患者创面经过碘伏消毒后,外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清除坏死腐皮及异物,外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每日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同样清理创面后,外用无菌油纱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观察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及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患者换药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创面感染情况、瘢痕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3.66±3.59)%、(93.69±3.24)%、(99.46±0.78)%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3.50)%、(90.63±4.25)%、(98.57±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3.38、2.90,P=0.010、0.001、0.006);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11±1.89) d,短于对照组(13.51±1.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治疗组患者NRS评分为(3.29±0.52)分,低于对照组(3.86±0.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5),2组均未出现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发现瘢痕生长,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可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术前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旋转皮瓣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48例压力性损伤患者,男32例,女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床边清创后每日换药,观察组入院后给予床边清创及负压封闭引流治疗。2组患者于入院治疗5~7 d后均行局部旋转皮瓣术及负压封闭引流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同时睡悬浮床,局部旋转皮瓣术后1周去除负压材料同时予以创面换药直至愈合。比较2组患者术后2周甲、乙级愈合率,皮瓣坏死率,伤口裂开率及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与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甲级愈合患者8例,乙级愈合患者12例,丙级愈合患者4例;对照组甲级愈合患者3例,乙级愈合患者11例,丙级愈合患者10例;观察组的甲、乙级愈合率[83.33%(20/24)]与对照组[58.33%(14/2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术后2周,观察组2例患者皮瓣远端静脉淤血后部分坏死,7例患者拆线时伤口裂开;对照组9例患者存在皮瓣部分坏死,14例患者拆线时伤口裂开;均予以换药后愈合。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皮瓣坏死率、术后伤口裂开率为8.33%(2/24)、29.17%(7/24),优于对照组[37.50%(9/24)、58.33%(1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05)。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1.5±3.0)、(32.2±3.1) d,与对照组[(24.3±2.4)、(35.7±3.3) 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65、3.719,P值均小于0.01)。全部48例患者术后随访2~6个月,患者皮瓣均存活良好,压力性损伤均未复发。 结论应用术前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旋转皮瓣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能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例患者术后随访2~6个月,患者皮瓣均存活良好,压力性损伤均未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深二度烧伤瘢痕表皮移植与皮耐克联合深二度烧伤瘢痕表皮移植在烧伤瘢痕治疗中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治疗的烧伤瘢痕患者60例,进行随机分组,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深二度烧伤瘢痕表皮移植治疗烧伤瘢痕患者(A组)30例,采用皮耐克联合深二度烧伤瘢痕表皮移植治疗烧伤瘢痕患者(B组)30例。分别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于创面愈合后6个月后进行随访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价瘢痕情况以及参照ADL分级标准评定关节功能。结果 A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2.07±4.30)d,短于B组的(22.00±3.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VSS评分为(4.10±3.27)分,B组为(4.40±3.80)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ADL评分:优5例,良12例,中10例,差3例;B组ADL评分:优4例,良11例,中10例,差5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深二度烧伤瘢痕表皮移植治疗烧伤瘢痕疗效,与皮耐克联合深二度烧伤瘢痕表皮移植治疗烧伤瘢痕疗效无明显差异,但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深二度烧伤瘢痕表皮移植较皮耐克联合深二度烧伤瘢痕表皮移植创面愈合时间短,在临床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自体邮票植皮术联合冲洗治疗在深度烧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Ⅰ期行清创削痂手术、自体邮票植皮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日联合进行创面冲洗治疗持续至自体邮票植皮术手术前夕,后行邮票植皮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Ⅰ期创面愈合率、康复率,以及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术后3、7、15 d植皮成活率以及创面愈合时间,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以及治疗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0.31±7.69) min]略长于对照组[(66.52±8.41)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9, P>0.05),观察组Ⅰ期创面愈合率、康复率[(77.34±7.05)%、(74.27±5.84)%]明显高于对照组[(65.61±6.92)%、(63.41±3.35)% ],且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21.19±4.42)%]低于对照组[(64.36±1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924、9.406、20.826, P<0.05)。术后3、7、15 d,观察组植皮存活率[(34.11±5.26)%、(59.31±4.72)%、(3.19±1.42)%]均高于对照组[(28.64±11.45)%、(51.74±5.68)%、(64.71±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1、5.977、3.717,P<0.05),且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3.19±1.42) d]短于对照组[(5.36±2.2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6, 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5.41±0.34)、(3.35±1.09)分]分别低于对照组[(6.15±1.28)、(4.37±1.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58、3.603,P<0.05)。 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邮票植皮术联合进行创面冲洗治疗可有效改善手术指标,提高植皮存活率,对疼痛缓解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性甲壳素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在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浅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创面先外用rh-bFGF喷洒,再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常规预防感染治疗,每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清理创面后,外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观察两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患者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创面感染情况、瘢痕情况、患者换药疼痛指数及其他不良反应。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烧伤创面愈合率、患者换药疼痛指数比较均采用t检验。 结果治疗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1.55±2.02) d,较对照组[(12.63±1.96) d]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2);治疗组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6.00±4.28)%、(95.53±3.65)%和(99.55±0.68)%,明显高于对照组[(84.23±3.38)%、(93.50±3.21)%和(99.10±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2.63、2.27,P=0.04、0.01、0.03);治疗组患者换药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为(3.46±0.51)分,对照组患者换药疼痛NRS评分为(3.50±0.5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8)。治疗过程两组均未出现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瘢痕增生;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改性甲壳素联合rh-bFGF能明显缩短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跟部骨外露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5例糖尿病足跟部骨外露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手术清创后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行人工真皮胶原支架结合自体皮片移植,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创面愈合率、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外观进行统计。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优劣效评价,计算有效率。结果 15例均获得定期随访,随访12个月。所有病例跟部骨外露创面完全愈合,手术时间(67.3±14.1) min、平均住院时间(32.4±14.6) d、术后创面愈合时间(21.3±7.6) d,创面外观良好,行走无疼痛。1例植皮后皮肤部分边缘坏死,经换药1个月愈合。人工真皮修复的骨外露创面全部愈合,未发生创口感染、创口出血、神经损伤、过敏反应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术后随访骨外露创面均完全愈合,无疤痕及形态异常,皮肤弹性及耐磨性良好,无反差色改变,无再发皮肤破损,能满足负重功能需求。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后,人工真皮通过胶原支架诱导创面形成类真皮组织覆盖骨外露创面,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面柔韧性、耐磨性好,复发率低,疗效满意,是修复糖尿病足跟部骨外露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会诊(MDT)诊疗模式在青海地区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 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创面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给于MDT诊疗模式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于普通治疗和护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愈合情况、焦虑、抑郁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创面评估[创面床评估系统(WBS)、Bate-Jensen伤口评估系统(BWAT)、伤口评估量表(TIME-H)评分、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评分]。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1)创面愈合情况:观察组创面愈合率为87.33%(131/150),对照组创面愈合率为77.33%(116/150),观察组创面愈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5)。(2)SAS、SDS评分: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66.25±7.14)、(65.63±6.26)分]、SDS评分[(68.56±8.03)、(69.10±7.85)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35、0.589, P>0.05),治疗后2组SAS评分[(48.19±8.32)、(55.41±7.62)分]、SDS评分[(46.19±9.04)、(57.18±7.25)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38、11.615, P<0.05)。(3)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7.04±1.15)d]短于对照组[(9.62±1.42) d],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7 426.45±278.19)元]少于对照组[(8 215.73±317.46)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792、153.201, P<0.05)。(4)WBS、BWAT、TIME-H、PUSH: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WBS[(11.77±2.12)、(12.04±2.03)分]、BWAT[(64.16±5.21)、(64.78±4.73)分]、TIME-H[(10.16±1.27)、(10.45±1.32)分]、PUSH[(15.19±2.10)、(14.98±2.4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27、1.079、1.939、0.797,P>0.05),治疗后2组BWAT[(49.21±4.86)、(57.15±7.30)分]、TIME-H[(4.27±1.66)、(7.46±1.80)分]、PUSH[(6.86±3.64)、(9.03±2.85)分]均降低,WBS[(18.10±1.41)、(15.81±1.36)分]升高,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17、11.089、15.956、5.749,P<0.05)。 结论MDT诊疗模式可明显促使患者创面恢复,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使患者获得优质、全程、专业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关节部位瘢痕挛缩修复中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收治的12例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为23.0~67.0岁,烧伤面积为70.0%~95.0%总体表面积(TBSA)。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明确拟手术切除部位,行Ⅰ期关节部位瘢痕松解,完整切除功能受限的关节部位瘢痕,使其恢复最大功能位。瘢痕切除后创面面积为10.0 cm×5.0 cm~20.0 cm×15.0 cm。脱细胞异体真皮覆盖创面,可吸收线缝合固定,封闭负压吸引7 d后行Ⅱ期手术,取自体刃厚皮覆盖于脱细胞异体真皮上缝合固定,并行封闭负压吸引。术后7 d观察皮片成活情况;创面愈合后6个月,参照《实用烧伤康复治疗学》中关于关节活动功能评定标准,采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度,同时观察患肢肌力、感觉、外形、遗留症状、关节区域功能及供受区外观;创面愈合后6个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同时采用自制外观满意度评分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估。 结果术后7 d,10例患者皮片全部成活,2例患者皮片移植区域有残余创面,经换药处理后1个月内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创面愈合后6个月,12例患者关节活动度分别最大可达:肘关节屈曲130°、伸展0、腕关节掌屈60°、背伸65°、尺偏25°、桡偏20°。所有患者患肢肌力正常、感觉良好、外形较术前有很大改观,关节区域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受区皮肤质地柔软,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供皮区毛发发育未见异常。创面愈合后6个月,10例患者痊愈,2例有效。创面愈合后6个月,10例患者非常满意,2例患者满意。 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修复大面积烧伤后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畸形,解决了患者自体中厚皮源不足的问题,术后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负压封闭引流(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符合标准的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VSD组(9例)、VSD冲洗组(10例)、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组(11例)。于治疗前、治疗7 d后,均行创面大体观察;治疗7 d后计算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留取创面组织液,检测创面组织液氧分压;记录3组创面Ⅱ期手术方式及术后游离皮片或皮瓣成活率(%);比较术后平均换药次数,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及Kruskal-Wallis H多组秩和检验。 结果(1)治疗7 d后,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组创面床新鲜程度明显优于VSD冲洗组和单纯VSD组,VSD冲洗组好于单纯VSD组。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组肉芽组织覆盖率[(95±4)%]均高于VSD冲洗组[(82±7)%]与单纯VSD组[(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3、27.63,P值均小于0.01),VSD冲洗组与单纯V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9,P<0.01);(2)治疗7 d后,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组氧分压为(118±12) mmHg,均高于VSD冲洗组[(45±6)mmHg]与单纯VSD组[(42±8)mmHg](t=73.91、76.59,P值均小于0.01),单纯VSD组与VSD冲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9,P>0.05);(3)3组以游离皮片和带蒂皮瓣修复创面,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组皮片成活率[(97.9±2.0)%]与皮瓣成活率[(97.5±0.9)%]分别优于单纯V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15.7,P值均小于0.01),且分别优于VSD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11.2,P值均小于0.01),VSD冲洗组分别优于单纯V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3、8.43,P值均小于0.05)。(4)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组术后换药次数、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明显少于VSD冲洗组和单纯VSD组(t=3.37、5.95、7.01, 6.25、10.80、13.26; P值均小于0.01);VSD冲洗组少于单纯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4.83、6.24, P值均小于0.05)。 结论VSD冲洗联合局部氧疗充分利用3种创面治疗方法的优势,纠正深度烧伤创面组织的缺血、缺氧,为创面修复提供新鲜创面床,提高Ⅱ期移植皮片或皮瓣成活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