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构建儿科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培养及考核儿科传染病专科护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查阅文献并设计儿科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运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儿科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共纳入30名咨询专家,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4、0.940;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42~0.269和0.251~0.290(P<0.001),最终形成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54个三级指标的儿科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儿科传染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可靠性良好,可为儿科传染病专科护士的培训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儿科传染病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神经重症专科护士培养及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及参考相关指南,根据护士核心能力的相关要求,形成初步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20名咨询专家,2轮咨询中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4、0.940;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11~0.143和0.144~0.367(P<0.05),最终构建的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包含6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62项三级指标的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及可靠性,体现了神经重症护士工作所需的核心能力,为提升神经重症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改善护理质量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适合我国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养与认证管理模式,为我国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选拔、培训、考核评价、资格认证以及持续、动态的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在前期调查性研究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对31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 2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7%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9和0.943,第2轮咨询一、二、三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201、0.300和0.319(均P<0.001)。最终形成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和90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专家积极性、权威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高,研究结果可靠,可为我国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再认证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艾滋病专病护理胜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从事艾滋病护理工作的临床护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小组讨论、半结构访谈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立艾滋病专病护理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8%和100%,第2轮函询中,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38,一、二、三级指标重要性的专家意见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51、0.323、0.255(P< 0.001),指标可操作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36、0.304、0.248(P< 0.001)。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核心知识体系、疾病全程管理技能、安全与风险防范能力、社会干预能力)、13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结论 该研究所构建的艾滋病专病护理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贴近临床、有专科特色,对从事艾滋病护理工作的临床护士的管理和培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临床营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为临床营养专科护士的培养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通过参考国内外文献及研究小组讨论拟订临床营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初稿,2019年7月—8月采用德尔菲法对18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完成指标筛选与修改、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最终形成的临床营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5项(临床营养专业能力、职业人文特质、指导与协作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72项。2轮专家咨询的有效应答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34,第2轮咨询一、二、三级指标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602、0.558、0.347(均P<0.001)。结论 构建的临床营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科学合理、内容全面、针对性强,可为临床营养专科护士的培养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霞 《中国临床护理》2020,12(2):98-101
目的 构建武汉市三级医院陪检人员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专家进行两轮函询以确定武汉市三级医院陪检人员核心能力的各级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通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了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8和0.91,两轮函询结果各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为0.093~0.258。结论 武汉市三级医院陪检人员核心能力各级评价指标专家咨询意见趋于一致,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高,为武汉市三级医院陪检人员核心能力的评价及培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中医专科护士资质认证方案,为我国中医专科护士的资质认证做出探索和提供参考。方法 在前期构建中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采用Delphi法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中医专科护士资质认证方案。结果 2轮专家函询结束后,形成包含3项认证准入指标、12项高级护理实践项目和12项核心能力认证考核方式的中医专科护士资质认证方案。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947、0.95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57、0.308(P<0.00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中医专科护士资质认证方案具有科学性和临床适用性,可为中医专科护士的培训与认证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引,有助于提高中医专科护士培养质量,充分发挥中医专科护士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新生儿专科护士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生儿专科护士的任用培训和评价考核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Delphi法对19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咨询,第1轮专家咨询对指标进行修订,第2轮咨询在第1轮的基础上增加各指标权重的评判。结果第1、2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81和0.918,协调系数分别为0.257和0.320,说明专家对各级指标的意见集中且协调程度好;构建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62个三级指标。结论新生儿专科护士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对新生儿专科护士的任用培训和评价考核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公共卫生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培养及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卫生护士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定公共卫生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全国1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对条目进行修改、补充及删减,采用百分权重法计算各级指标条目的权重。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意见提出率分别为89%和67%,专家权威系数为0.86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2~0.404和0.198~0.422(P均<0.001)。最终形成的公共卫生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5项(基本公共卫生实践能力、项目管理与实施的基本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流行病学调查能力、领导力)、二级指标26项、三级指标79项。结论 公共卫生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本土适宜性及实用性,明确了公共卫生护士准入条件和工作职责,为中国未来培养及发展高素质公共卫生护理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也为医疗机构制订临床护士转岗培训方案及考核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我国精神科护士护理面谈能力培训体系。 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参考相关指南的基础上,以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精神科护士护理面谈能力培训体系的内容和权重,以构建的培训体系为依据,编制自评式问卷,采用此问卷对12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以检验培训体系的信效度。 结果 构建的培训体系2轮专家咨询的积极性分别为90%、95%;第2轮专家权威系数0.976,一、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36、0.223、0.320(均P<0.001),最终确立了精神科护士护理面谈能力培训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53个,培训体系总体Cronbach α系数为0.955,2周重测信度为0.947。总体内容效度指数为0.942;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其方差总体累积贡献率为75.612%。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精神科护士护理面谈能力培训体系具有效好的信效度,可作为精神科护士护理面谈培训及考核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科学系统的临床护士循证实践培训体系,为培养循证实践临床护理人才提供依据。方法 以循证实践七步模型为依据,通过文献研究、小组讨论拟定临床护士循证实践培训体系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取2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0%、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3。最终形成的临床护士循证实践培训体系包括5项一级指标,23项二级指标和61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临床护士循证实践培训体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对开展临床护士循证实践培训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跨文化照护能力培训基地准入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 在“日升模式”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并选取来自上海市的15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以确立跨文化照护能力培训基地准入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 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4%和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910,协调系数分别为0.573和0.461。经过2轮德尔菲初步构建了一套由7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的跨文化照护能力培训基地准入评价的指标体系。结论 构建的跨文化照护能力培训基地准入评价指标体系可信度高,可用于跨文化护理培训基地的遴选和认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适合我国的肿瘤化疗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肿瘤化疗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标准。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专家会议确定指标体系初稿,并编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全国23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73.91%。第1轮与2轮咨询中,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5和0.867。第2轮咨询一、二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693、0.371(P0.001)。最终形成的化疗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积极的职业态度,熟练的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教育咨询能力,基本的临床科研及循证实践的能力和基本的管理能力),二级指标16项,三级指标59项。结论经专家咨询确定的基于核心能力的化疗专科护士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能为培养合格的化疗专科护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ICU新护士临床路径式培训内容,为ICU新护士的高质量、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遴选相关领域的16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确定ICU新护士临床路径式培训内容。结果 第2轮专家咨询协调系数分别为0.365、0.357和0.180,专家权威程度为0.863。确定培训内容的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87个。结论 ICU新护士临床路径式培训内容,明确了教学路径及具体内容,可增加ICU新护士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新生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为临床培养新生儿专科护士提供参考。方法从2020年1月开始, 通过文献回顾、理论分析、访谈法、Delphi专家咨询及优序图法, 确定新生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及权重。结果纳入全国28名函询专家, 经过3轮函询问卷, 第1轮专家问卷回收率为93.33%(28/30), 第2、3轮专家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28/28), 第3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5, 一、二、三级指标的专家意见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50、0.221、0.161;最终构建的新生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 17个二级指标, 58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新生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有利于我国新生儿专科护士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建立脑卒中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研究相关文献、理论分析、临床调查和定性访谈,初步建立了脑卒中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敏感度评价指标系统。采用Delphi法对32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结果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和0.85;第2轮咨询的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921、0.842、0.75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构建的脑卒中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包括Ⅰ级指标6个、Ⅱ级指标27个、Ⅲ级指标82个。结论脑卒中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内容科学、完整、可靠,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对脑卒中专科护士的评价与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适合于我国的科研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行为事件访谈法及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构建指标体系,构建科研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5%,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926、0.94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64、0.188(均P<0.001),最终确定了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对科研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为科研护士的培养、管理及考核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医疗护理员(以下简称护理员)培训机构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员培训机构评价提供可量化的依据。方法 选取从事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及护理教育的专家共15名参与函询,确定各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8.2%、93.8%,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756、0.806,Kendall′s ω分别为0.426、0.538,最终确定了84个指标,其中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64个。结论 医疗护理员培训机构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意见集中,结果科学、可靠,其中教学管理是评价指标中的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适合我国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为评价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提供全面、系统、可量化的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课题组讨论以及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应答率均为100%,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和0.94,两轮咨询结果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252~0.418。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8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93个三级指标。 结论 咨询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意见集中程度、意见协调程度均较高,构建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认证、使用和管理等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科学、可行的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半结构质性访谈法初步构建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1.67%、100.00%,专家函询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0.910,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的心脏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心脏康复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