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朱改芳  靳利敏  孙明磊 《实用癌症杂志》2022,(8):1269-1271+1275
目的 比较前臂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84例口腔癌术后缺损并行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行前壁皮瓣修复,观察组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观察至术后3个月,对比2组皮瓣成活率、手术情况、口腔功能、并发症。结果 2组皮瓣成活率、皮瓣制作时间、住院时间、口腔开合、吞咽、咀嚼、语言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皮瓣面积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臂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均具有良好的皮瓣成活率,可有效改善口腔癌术后缺损患者的口腔功能,且治疗效果相当。前臂皮瓣修复手术时间短,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并发症少,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取适当的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舌骨下肌皮瓣修补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 将行肌皮瓣修补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采用舌骨下肌皮瓣逆行法或顺行法进行修补,对照组采用其他部位肌皮瓣进行修补.比较2组患者皮瓣的完全成活率、总体成活率,术后3年、5年患者存活率及后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中2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皮瓣完全成活率、总体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年及5年患者存活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顺行法疗效明显优于逆行法(P<0.05).结论 舌骨下肌皮瓣应用于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修补中疗效显著,其中顺行法修补疗效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探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中晚期舌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5例中晚期舌癌术后组织缺损欲进行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修复皮瓣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3例,采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对照组42例,采用前臂桡侧皮瓣进行修复。对两组患者皮瓣存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舌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瓣存活率为90.70%(39/43),对照组为78.57%(33/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区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供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舌功能恢复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恢复总有效率为83.72%,对照组为52.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改善率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中晚期舌癌术后组织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外侧筋膜皮瓣在乳腺癌保乳术中修复乳房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行乳腺癌保乳术的7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乳房修复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观察组38例采用胸外侧筋膜皮瓣移植,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乳房重建效果、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且术后均无肿瘤复发.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乳房外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手术满意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病灶切除术中,利用胸外侧筋膜皮瓣填充乳房缺损部位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皮瓣修复术和游离皮片移植术在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修复的近远期疗效,探讨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外科修复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11月间辽宁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的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皮肤缺损较大,不能直接缝合,根据手术切除后皮肤缺损修复的方式分成A组(皮瓣修复组)和B组(游离皮片移植组)。分别对A、B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以及术后短期植皮或皮瓣的成活情况,术后长期皮瓣或植皮皮肤的外观满意度、皮肤麻木感觉、分离不适感、生存转归、辅助治疗、肿瘤复发转移、关节功能活动度等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病例在不稳定感(关节活动障碍或组织分离感)、肿瘤复发转移、生存转归、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近期皮瓣或植皮成活率、患者外观满意度、皮肤麻木感觉及关节功能活动度这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的主观评价在外观满意和皮肤麻木感方面以及客观关节功能活动方面,A组优于B组。结论皮瓣修复和游离皮片移植都可作为修复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修复方式,足跟部负重区皮肤缺损的修复应优先选择转移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16例口腔癌患者术后所致软组织缺损。供区皮肤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6例胸大肌肌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全部或部分皮瓣坏死,移植成活率100%。患者获得满意的外观和功能。经过6个月-5年的随访,无1例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制备较简单,效果可靠,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且成活率高。可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侧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侧斜方肌肌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中的作用及其优缺点。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共采用带蒂侧斜方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6例,其中舌根癌3例,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累及皮肤3例,观察肌皮瓣的存活情况、组织移植后功能状态和肿瘤控制的近期疗效。结果全部肌皮瓣存活,无手术并发症,舌根缺损修复后进食、咀嚼、发音均满意,颈部缺损修复后外形满意,无垂肩畸形;全部病例随访6~18个月,1例舌根癌术后6个月死于肿瘤复发,1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者术后6个月复发,挽救治疗中,其余4例均无瘤生存至今。结论侧斜方肌肌皮瓣可以安全地应用于舌根、颈部缺损修复;手术方便,对供区影响小是该皮瓣的优点;颈横静脉缺如偶有存在,确保充足的静脉回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皮瓣修复术和游离皮片移植术在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修复的近远期疗效,探讨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外科修复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11月间辽宁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的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皮肤缺损较大,不能直接缝合,根据手术切除后皮肤缺损修复的方式分成A组(皮瓣修复组)和B组(游离皮片移植组)。分别对A、B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以及术后短期植皮或皮瓣的成活情况,术后长期皮瓣或植皮皮肤的外观满意度、皮肤麻木感觉、分离不适感、生存转归、辅助治疗、肿瘤复发转移、关节功能活动度等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和B组病例在不稳定感(关节活动障碍或组织分离感)、肿瘤复发转移、生存转归、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近期皮瓣或植皮成活率、患者外观满意度、皮肤麻木感觉及关节功能活动度这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的主观评价在外观满意和皮肤麻木感方面以及客观关节功能活动方面,A组优于B组。结论皮瓣修复和游离皮片移植都可作为修复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修复方式,足跟部负重区皮肤缺损的修复应优先选择转移皮瓣。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躯干及腋窝软组织肉瘤切除后的较大缺损常需采用组织皮瓣修复重建。本研究主要探讨下斜方肌皮瓣在躯干和腋窝肉瘤切除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下斜方肌皮瓣治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及软组织外科收治的6例软组织肉瘤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7~81岁,平均57岁。全部病例均为多次术后复发。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未分化软组织肉瘤1例,其中合并肺部转移2例。肿瘤完整切除后,采用岛状或直接转位的下斜方肌皮瓣行缺损创面修复(岛状4例,邻近转位2例),其中同侧肌皮瓣2例,对侧4例,皮瓣大小为8 cm×15 cm~10 cm×30 cm,3例行供区植皮。1例未分化肉瘤术后应用MAID方案化疗6个周期,1例平滑肌肉瘤行辅助放疗,其余患者拒绝其他辅助治疗。结果:4例斜方肌皮瓣全部存活,2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伤口愈合。平均随访6个月,术后2个月有2例患者分别死于肺转移和肺部感染,其他4例患者无局部复发,其中1例肺转移患者带瘤生存。肩部功能较术前无明显下降。结论:下斜方肌皮瓣具有稳定的血供,易于切取和存活,转位修复躯干和腋窝肿瘤切除后缺损,对患者肩部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胸大肌肌皮瓣在晚期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ng M  Chen WK  Guo ZM  Li QL 《癌症》2008,27(1):58-61
背景与目的:晚期头颈肿瘤外科治疗时,留下的完全或者不完全的组织缺损,是目前头颈外科的一个难点。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重建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缺损重建中的适应指征,提高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的成功率。方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间共22例行胸大肌肌皮瓣重建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其中颈部大面积皮肤缺损8例,口咽缺损4例,舌缺损5例,口底缺损3例,下咽缺损2例;13例患者采用血管蒂穿行锁骨下,9例经锁骨上转移至颈部;重建的最大面积为15cm×12cm,最小面积为8cm×5cm。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出现皮瓣坏死,1例出现部分皮瓣坏死,皮瓣重建成功率为95.5%;手术后并发症伤口积血1例,口底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1%(2/22)。结论:胸大肌肌皮瓣是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重建的良好供区皮瓣,是颈部大面积皮肤缺损重建的首选皮瓣;血管蒂穿行锁骨下可以增加胸大肌肌皮瓣的修复半径,且有利于保护血管蒂不受压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国内仿制吉非替尼与原研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到2017年7月之间在吉林省内5家医院就诊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阳性患者(使用仿制吉非替尼)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间段内在相同医院就诊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阳性患者(使用原研吉非替尼)作为对照组,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完成3个月治疗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中,各项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程度比较,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数为9.98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0.973个月;对照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1.98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0.969个月,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花费为(7 070.69±536.89)元/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花费为(4 860.53±322.81)元/月,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国内仿制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阳性患者,可以取得与原研药较为类似的近期与远期治疗效果,但是患者的花费降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唐启耀  尹君 《现代肿瘤医学》2019,(19):3475-3479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化疗灌注术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灌注组(n=30)与栓塞组(n=30)。栓塞组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灌注组采取肝动脉化疗灌注术。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瘤生存期、治疗前后血清因子[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生活质量(KPS)分值,随访12~24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住院时间、无瘤生存期:栓塞组住院时间与灌注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栓塞组无瘤生存期长于灌注组(P<0.05);血清因子:治疗后两组血清AFP及CE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栓塞组低于灌注组(P<0.05);肝功能:治疗后两组血清AST、ATL、TBI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栓塞组低于灌注组(P<0.05);复发率:治疗后12个月、18个月栓塞组疾病复发率(6.67%、10.00%)与灌注组(16.67%、26.67%)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4个月栓塞组疾病复发率(16.67%)低于灌注组(40.00%)(P<0.05);生存率:栓塞组治疗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生存率(90.00%、86.67%、80.00%)高于灌注组(83.33%、70.00%、63.33%),但无显著差异(P>0.05);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KPS分值较治疗前增高,且栓塞组高于灌注组(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效果优于肝动脉化疗灌注术,可有效降低血清AFP及CEA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延长无瘤生存期,且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老年肺癌患者疗效及血清CRP、PCT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中选取1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路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组采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变化,统计并发症、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天视觉模拟评分(VAS)、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治疗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低于术前,但呈不断增高趋势,且治疗组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明显低于对照组24.32%(P>0.05);两组术后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增高,治疗组增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肿瘤复发例数及术后1年生存率、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老年I、II期肺癌患者手术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各项手术指标,加快患者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复发率及生存率与传统路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并无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对淋巴结清除术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了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95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其中保留LCA 47例(研究组),不保留LCA 4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转开腹率、预防性回肠造口、游离脾曲)、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阳性淋巴结检出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胀腹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和肿瘤复发转移、5年死亡率、无肿瘤进展(PFS)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转开腹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回肠造口比例、游离脾曲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排气时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腹痛腹胀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0% vs 10.42%,P<0.05),切口感染、尿潴留、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肿瘤复发率、转移率、5年死亡率、无进展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可提供吻合口良好血供,避免术中回肠造口、游离脾曲术,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对淋巴结清扫术无影响,不增加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放疗对T1-2期N0伴有脉管癌栓、神经侵犯、病灶多灶性、侵及周围脂肪组织等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01月至2014年01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胸壁及锁骨上下野放疗,对照组不行放疗,比较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结果:随访3年,观察组的2年局部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3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2年、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低危乳腺癌患者中具有高危因素给予选择性行胸壁及锁骨上下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16.
董哲  赵岩  郭帅  王跃  郑志超 《现代肿瘤医学》2019,(15):2712-2715
目的:探讨在接受了术前放疗的胃癌患者中术后继续应用放疗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中获得1 131例接受过术前放疗胃癌患者,观察组(49例)接受术后放疗,对照组(1 082例)未接受术后放疗。分类变量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绘制观察组与对照组生存曲线,用Log-rank法比较组间差异。将临床病理因素纳入单因素预后分析,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发现,种族和肿瘤部位在两组之间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绘制生存曲线以及Log-rank检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并没有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中发现肿瘤位置,T和N分期为肿瘤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结论:胃癌在接受了术前放疗后,术后再继续接受放疗与没有进行放疗的患者相比,并未提高其5年的生存率(P>0.05)。所以对于这类胃癌患者不倾向选择继续放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的老年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加速康复策略的144名老年胃癌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和经口进食组,每组72例。分析比较经口进食与肠内营养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康复过程及并发症出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化疗时间都明显短于经口进食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ALB、PALB、IgG、IgA指标无明显差异性(P>0.05);手术后,肠内营养组患者ALB、PALB、IgG、IgA水平明显高于经口进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进食组在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肺内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上高于肠内营养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上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实施加速康复的老年胃癌患者中,术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优于经口进食,肠内营养在加速康复策略实施过程中更具有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吉西他滨灌注联合2 μm激光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对相关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经尿道2 μm激光治疗,观察组(45例)行吉西他滨膀胱灌注联合经尿道2 μm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手术、住院、尿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趋化因子配体5(CXCL5)及尿液核基质蛋白22(NMP22)水平变化,并对比两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和肿瘤进展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住院、尿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XCL5及尿NMP2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肿瘤进展率低于对照组,无复发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联合经尿道2 μm激光治疗,可降低血清CXCL5及尿NMP22水平,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肝动脉栓塞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5例),其中肝动脉栓塞组给予单纯肝动脉栓塞,联合治疗组给予肝动脉栓塞联合CT引导下肝癌微波消融。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和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肝动脉栓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结合胆红素(DBIL)等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均高于肝动脉栓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对肝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其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